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言情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举报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1

[历史同人]大清第一作家——大团团

时间:2021-07-01 10:23:47  作者:大团团
  康熙比想象之中的还要快到来,盛怒着命人拉开了他们两。
  “搞什么?!大白天的在内务府打起来,能耐了!要打去练武场打去,在公务之地逞凶斗勇,还嫌不够丢人是不是!”
  “兄弟两个,兄不友,弟不恭,看看你们两个,成何体统!”
  汗阿玛一来,该挨骂的还是得挨骂。
  大哥和人打架有一点好,他不打人脸。
  胤禩因为个子比胤禔矮,伸手打脸不划算,于是专攻下盘。
  总体而言还是胤禔的武艺更胜一筹,胤禩到底也有一阵子没有坚持专注地练武过了,所以看上去就比胤禔狼狈了一些。
  即使被拉开,胤禔仍然喘着粗气怒视胤禩:“是你,昨天晚上是你!”
  那只龅牙兔!
  在君父面前,胤禩已经收敛起了锋芒,见胤禔气到吐血的样子,撇开了目光。
  太子淡淡道:“不管怎么样,老大在内务府对八弟下此重手,还让那么多人看见,你就不对。兄弟之间,有什么话不能好好说?你武艺强,八弟那瘦胳膊瘦腿的,也受不了你几拳的。”
  尽管表情淡淡,太子的语调微妙上扬,眼神仿佛在说:打起来,打起来,你们有本事打得再狠一些。
  其他兄弟也纷纷赶了过来,胤禟匆匆去到胤禩身边,拉开他袖子看他胳膊上的旧伤,怒极嚷嚷道:“大哥下手也太狠了,你这是欺凌弱小。”
  内务府的人纷纷作证:“直郡王一脸怒容地冲进来,微臣吓了一跳,与同僚们纷纷避开,谁想刚走到门口,就看见直郡王掀翻了八贝勒的桌案!”
  事情缘由为何,一时问不清,情况一面倒去,变成了直郡王前来找茬,而八贝勒反击自保。
  康熙狠狠皱眉,痛斥胤禔:仗着武艺,欺辱弱小,欺压幼弟,野蛮鲁莽,下手太重,连亲近的皇弟都下得去手,可见是个无情无义之辈!
  于是,康熙禁足胤禔回府,罚其闭门思过三个月,罚一年俸禄。胤禩则领了闭门思过一个月的惩罚。
  胤禔面色阴沉,理智告诉他现在必须得息事宁人,心里对龅牙兔耍弄他的怒意却越燃越旺,瞪视胤禩如同仇人,只恨不得再给他两拳。
  康熙见他不知悔改,将他身上的职缺也给削了,立刻命人将胤禔请走。
  离开前,胤禔冷冷地刮了胤禩一眼,仿佛用眼神将他给射个对穿。
  那一眼看在康熙的眼里,只觉得拔凉拔凉的,心里原本还在暗暗埋怨胤禩做事不够周全,太过冲动,这会儿又只觉得被老大记恨的老八挺无辜。
  要不是为了拉他一把,何至于闹成这样,他倒好,却恩将仇报,只一心以为胤禩在帮太子而与他作对。
  兄弟之间的情谊,怕是在这场大戏之中决裂了,也不知道老八会怎么想。
  胤禔气呼呼地走了,甩给胤禩一个“你给我等着,我还会回来的”威胁眼神,在康熙的镇压下,捏着鼻子由人看着回了府中关三个月的禁闭。
  一年俸禄倒是小事,唯独这三个月的禁足,实在令人难过,他这三个月在明面上不能与任何一个人来往,谁知道三个月后京城的动向又会变得如何?如此闲在家中闭门思过,比之“圈禁”也不过是一步之遥!
  胤禔一拳砸在桌上,咬牙切齿:“老八阴我。”
  三个月后,他不仅要面临君父的冷处理,便是去看了额娘,惠妃责备他,希望他能向胤禩道歉,与八弟重归于好。
  惠妃对胤禔苦心劝道:“你八弟是在帮你啊,他是为了你好。你细思皇上近些时日的态度,可是当真恼了你?你又何必与老八置气,还记恨到现在。”
  满心憋屈的胤禔只觉得众叛亲离:“我知道他在帮我!”他也看出来了胤禩的急切,他在提醒他汗阿玛已经盯上了自己,可是提醒自己,用得着用那种手段?
  他又不能与人说八弟男扮女装来引他入坑,还半夜来一出“侍寝刺客”吓唬他,现在他看到戴着面纱的女子就头皮发麻,都有心理阴影了!
  胤禔咬牙切齿,恨那只“龅牙兔”。
  之后的一个月,胤禔总是让厨子给他炒兔子肉吃,泄愤似的啃兔子头。
  对老大与老八会打起来,其他兄弟都感觉很是惊奇。
  胤祉不可思议道:“八弟那样的脾性,也不至于将人给得罪狠了,他做了什么,惹来老大这样发怒?”
  胤禛皱眉:“兄弟之间没必要闹得这般难看,还是去劝劝大哥和八弟。”
  胤禟闻言,微妙地瞥了他一眼。
  兄弟之间没必要闹难看,这话从老四嘴里说出来,怎么就那么讽刺呢?
  康熙大发雷霆,将后续的尾巴都收拾干净,一场兄弟打架斗殴的闹剧,被康熙称呼为“武艺切磋”,粉饰太平一般将此事定性为“兄弟比武”,告诉众人“日后比武,必须要去练武场,别在室内打,白白砸坏了东西可不好。”
  皇上扯了块遮羞布,众人为了皇家颜面,只装作配合,此事过后,谁都知道八贝勒与直郡王闹翻决裂了。
  其余兄弟商议下来,便决定分别派出代表去说说和。
  由胤禛去劝说胤禩,而保持中立态度又是太后养大的五阿哥胤祺去劝说胤禔。
  胤禛前往胤禩府中,询问胤禩:“八弟可能告诉我,为何会与大哥闹成这样?”
  胤禩瞥了他一眼,淡淡道:“只是因为急切,劝说的法子激励了一些。”
  胤禛沉默了。
  劝说什么,稍稍一想便知道了。
  “我劝他别和汗阿玛玩心眼,他怪我是在帮太子。”胤禩嗤笑一声:“四哥,野心会让人变得刚愎自用。”
  胤禛的表情仿佛在说:以前也没见你这么血气方刚?
  他以为胤禩那整日里笑眯眯的模样,心机城府一样不缺的人,一定是一个能忍的人,哪里会冒险干出这样激烈的事来,还在内务府与老大打起来。
  “老大不是会听劝告的人,你又何必激怒他?”胤禛不解道:“反令自己受伤,得不偿失。”
  “我做事,问心无愧,”胤禩摇了摇头,回答道。
  胤禛深思起来:“是为了这些日子老大去抄烟花柳巷,以线索指责太子之事?”
  “不,恐怕不止如此,你在内务府管账,与他会有所交集的,得是要银子的事。”胤禛猜测的也大九不离十:“老大假公济私了?”
  胤禛一脸了然,平日里较真到认死理的人,反而劝起了胤禩“看开点”。
  “若是数量少,你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罢了,闹大了事情不好收拾。官场上并非非黑即白。”
  他的神情仿佛在说:你老沉浸写话本里,官场混得少,见识不足,这才像初出茅庐的小子那样有棱有角,较真认死理。
  胤禩:“数量大到引起汗阿玛注意了,也太过贪心。”
  胤禩见胤禛在工部锤炼过后,又去了户部历练,反问胤禛:“现在这官场上的风气,难道四哥就看得过眼了?人情往来,红包贿赂,假公济私,党羽纷争,你看在眼里,不觉得难受?”
  胤禛哑然,他还真看不过眼。他缓缓道:“一时的妥协,只是为了不影响大局,徐徐图之,总有一日,能将吏治肃清。”
  他眼眸深沉起来,提起官场上的所见所闻,心里闷得慌。
  “不能操之过急了,”胤禛像是在劝胤禩,又像是在劝自己。
  “那闹成这样,外头都在传你与老大决裂,以后遇见这事多忍一忍了,现在你后悔吗?”
  胤禩否认道:“不后悔。”
  胤禛:“……”
  行吧,当事人不后悔,他们这些置身事外的人也不好说什么。
  胤禛道:“不后悔就成了,我赞同你的做法。”
  “嗯,所以我不打算对大哥认错,我等着大哥来找我认错。”
  胤禛:“……那你恐怕等不到了。”
  从直郡王府回来的五阿哥胤祺,沉痛地摇了摇头,来与胤禛汇合时告诉他“老大气还未消,吃了大亏,正是恨八弟的时候,现在说什么他都听不进去劝,还是过一阵子再说吧!”
  同样的后不后悔,康熙也问过胤禩。
  “你看老大都不领情,你可后悔?”
  胤禩笑了笑:“不后悔,再给儿臣一次机会儿臣还是回去做,只是会将事情做的更完美,不至于让汗阿玛烦心收拾烂摊子,到底还是没有皇叔祖那样的圆滑手腕,儿臣布局还是太生疏了。”
  康熙眸中晦涩,低沉道:“你已经做得很好了,是他们不知足。”
  “儿臣知道您其实不太满意儿臣露出了一些破绽给兄弟们,易容术也好,身份也罢,这些都会让人怀疑儿臣的身份。或许大哥、二哥、四哥都已经有所怀疑了,儿臣到底还是暴露的太多。”
  康熙不悦道:“他们即使怀疑,也该从朕的态度里知道你是在为朕做事,如此老大还敢来动你,便是视朕颜面于不顾,朕今日罚他,将他计划全都打破,已是给了他最后的警告。在之后他若是再做错事,即使你求情,朕也不会再心慈手软。”
  换而言之,在之后汗阿玛就要亲自收拾大哥了。
  胤禩叹了一声:“儿臣知道了。”
  许是知道已经暴露了自己藏钱之事,胤禔还是将那三成的钱还给吐了出来。
  每当康熙觉得胤禔可能没救的时候,他又一次回到了他的底线上,在底线上反复横跳!
  胤禔来还内务府钱的时候,眼神冷飕飕的:“八弟帮我,心意我领了,你也确实没有帮太子,但是……”
  他不叫胤禩“八弟”,冷笑以口型对他说“兔子,给我等着。”
  胤禩:“……”
  所以,他不是记恨我打乱了他的计划,让他没钱拿,而是因为龅牙兔而恨我?
  
 
 
第110章 碰瓷!哄大哥的方法
  ——听说了吗?直郡王与八贝勒决裂了!
  内务府知道,朝臣们知道,即使皇上粉饰太平来一出“兄弟切磋”,人们也不傻,切磋用得着去内务府切磋?
  直郡王原在朝中如日中天,势头盖过了太子,加之近日抓了众多把柄,肃清京城的奢靡享乐之风有功,正是蒸蒸日上的时候,这会儿的因为“兄弟切磋”那么一闹,名声没了,势头减了,人还被关了,可不得恨死了八贝勒?
  谣言传来传去,待传到了民间,就变成了:“听说倾城被直郡王打成了重伤,手还被打断了,兄弟两人反目成仇!”
  等着倾城给《大秦传奇》结局的看客们怕是又要等下去了,哀嚎一片,乡试考完了,士人们等着放榜,终于有了闲暇时间,这才关注起了在文人之间风靡起来的《大秦传奇》。
  有些不曾知道倾城之人,也随着听说皇上为《大秦传奇》写序而看起了话本。
  “究竟是什么样的话本,能请动皇上来写序?”
  “还是说因为倾城是皇子?”
  “当今是一位教子严厉的严父,若不务正业的儿子,都被皇上斥责过,他并不是溺爱儿子的人,想必是倾城的话本有什么过人之处吧?”
  抱着这样的想法,在等待放榜期间,还真有不少士人见识了《大秦传奇》。
  与《三国演义》、《隋唐演义》之类的话本不同,《大秦传奇》看似是写史的话本,却又并非完全写史,其中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欲扬先抑的手法,压抑后迎合人们口味而爆发出来的爽感,只叫人酣畅淋漓。
  倾城仿佛摸透了人的劣根性,时刻都在抓着人的心,他太懂了,懂得不仅是写话本的手法,更有看客们的心态。令人一旦看进去,就废寝忘食。
  并且,在话本最后还印了一句“话本非史实,虚构之处勿要当真”,可算是将要骂倾城捏造史实故事之人的嘴也给堵住了。
  戴名世知自己的弟子尤云鹗将自己写的戴氏古文百余篇全都抄录印成了《南山集》后到处宣扬,《南山集》的出名有利于他在文人之中的名声与地位,于是默认了弟子的行为。他却不知,在他乡试期间,弟子尤云鹗去招惹了不该招惹之人,年少气盛以他的名义行不服挑衅之事,终招惹了祸患被抓入牢中。
  胤禛办完差事回京时,便将尤云鹗给带回了京城关押,也是他向康熙禀告“江南一代的书肆中《南山集》已全都回收焚毁。”
  虽已焚毁,但若有人私藏,也没法一家一家找不是。
  康熙道:“源头,还是在这戴名世身上。”
  于是想要将他立为典型,经过下属走访查证,戴名世在文人之中有学者地位,曾开馆执教,入国子监,但做监生时口出妄言,很是桀骜不驯。他与徐贻孙、王源、方苞等志同道合的文人结交,所写的文章流传至天下人争相抄录传诵的地步。
  总之,这是一批桀骜不驯的野马!
  以戴名世这一匹野马为首,狂放不羁,没有缰绳。
  而现在,年过半百的戴名世自投罗网了。
  康熙:让朕看看这匹马有多厉害,又有多烈性。
  朕就要让不听话的野马向朕低头!
  胤禛也知道那本《南山集》触动了太多禁忌词汇,汗阿玛若是不高兴便是要了戴名世等人的命也属正常。
  但若是从大局出发,如今正需要更多文人效忠的朝廷,不适合在这个时机再兴文字狱,乡试的第二年春天便是会试。如今民间趋向于太平和平的温吞氛围,是盛世来临的前兆,可能汗阿玛也是考虑到这些,对待似有反词的书籍并未勃然大度,而是很理性地下令“禁流通”、“监视笔者。”
  从戴名世来科举可看出文人已经软化态度,将汗阿玛不打算将戴名世立刻捉拿归案,前提是戴名世真如传闻中那么厉害。
  消息传来:戴名世因《大秦传奇》而接触近些年流行起来的话本,对倾城不假辞色,却对端正先生惊为天人!称赞端正先生为“讥讽之行家”。
  尤其是端正先生的新作《芸娘》,这是在写女德女戒之下的女子芸娘吗?这分明就是借用比喻,以女子比喻文人,讥讽文人媚世、迎合,在困于囚笼不得而出啊!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