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个干部说:“我去市档案馆查查咱们省城,咱们C省有没有什么援建项目!”
……
大家都行动了起来,有的表示要去去图书馆查资料,有的说要回去翻家里以前的旧报纸,还有的准备给家在南方边境的亲戚写信!
开完动员会,等大家都出去工作后,余思雅留下了徐佳佳和闵昭:“等咱们的新闻写好后,校报出特刊,加大印刷量,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人手一份校报特刊!”
这个时代由于资源的缺乏,大家都非常爱惜报纸和书籍,就算不用的报纸,一般也不会丢了,留在家里糊墙、铺桌子那是最常规的操作,相互借阅也不是什么稀奇事。
这些学生每个人都有亲友,他们手里的报纸就是一份传播源,最终看到这份报纸,了解历史的远远不止这些人。
闵昭苦笑了一下说:“余主席,这,预算恐怕不够。”
他们校报目前的费用都是由学校拨款,每年就那么点钱,一个月一期,四个版面,印刷几百份,各个班级、部门和领导各一份就差不多了。
“这个钱由清河鸭集团赞助,到时候在报纸特刊的右上脚注明这一点就行了。”反正几万份的录取通知书都赞助了,也不在乎几千份的校报特刊了,而且这也是树立清河鸭良好形象的好机会,以后这些学生和他们亲近的朋友会将“爱国”、“正义”这样的形象加诸在清河鸭头上。
好吧,他忘了他这位同学不光是班上很得老师喜欢,经常缺课成绩却不错的同学,还是一个厂子的一把手。
闵昭笑着说:“那我没问题了。”
余思雅看向徐佳佳:“你呢?”
徐佳佳两眼放光,崇拜地盯着余思雅:“回余主席,我没有!”
“行,都下去做事吧,将资料收集齐全后,让我也看看。接下来的日子,大家放学都到这里来讨论这个事情。”余思雅吩咐道。
徐佳佳和闵昭连忙按照她说的去办。
接下来每天都有源源不断的各种资料送到学生会办公室。
余思雅和徐佳佳等干部在整理这些数据资料的时候,越看越心惊。自建国以来,我们就开始援助越南,其中绝大部分是无偿援助,总共达两百亿美元左右。援助的主要物资包括各种武器、布匹、汽车、铁路、粮食、汽油和外汇现金等等。
看到这些数据,大家都沉默了。要知道,清河鸭养殖场现在都还舍不得买新的货车,用的都是二手货。辰山县就一辆不知开了多少年的旧小汽车,可他们却援助了越南这么多东西。
除了物资,还有人,米国对越战争期间,我们派遣了几十万后勤部队,其中有一千多名同胞葬身于那片异乡!
可越是怎么对我们的?侵占我国边境和岛礁,强制驱逐侨胞,没收侨胞财产,欺辱侨胞女性。我国要求开船去撤侨,越方却不同意,无数的侨民只能拥挤在码头,等待未知的命运,最终多少人回来,多少人命丧那片他们曾经为之奋斗过的国土如今还没具体的统计数据。
“写,我这就把资料送去校报,让那群笔杆子写,一定要陈述越方的无耻,让咱们的同学都了解越方的背信弃义。”闵昭气得磨牙。
徐佳佳平时一个多么爱笑的女孩看到这些惊人的数字和我侨胞在越受到的伤害,也红了眼眶。
余思雅将她的策划方案递了出去:“不要着急,按照我的计划走,先分三步走。第一期校报陈述中越友好历史交往,尤其是咱们这些无条件的援助,都给写上去,重点笔墨中越友谊。”
闵昭抬头看了她一眼,欲言又止,最后还是忍不住说:“余主席,现在中越冲突已经在同学们中传开了。咱们再出这样的特刊,只怕会被他们骂死的!”
余思雅瞟了他一眼:“怕什么?没听说过欲扬先抑吗?就是要让他们愤怒,他们越愤怒,越不满,对咱们校报特刊的印象就越深。而且说不定还会自发传播抵制咱们校报,这时候,你再发第二份特刊不就行了?”
闵昭接着往下看,第二份特刊跟第一份的风格完全不同。余主席的计划是,第二刊全部陈述越方屡次侵犯我国边境,挑起争端,同时对我军民、侨胞各种令人发指的杀害行为。
确实是欲扬先抑了,这第二份报道一出,原先对准校报的矛头立马会对准越方。而且正是因为有了先前那份让人印象深刻的报道,大家对我们援助越南的事迹随口就能道来,到时候再对比越方这忘恩负义的行为,能骂的内容实在是太多了。
他们的校报想不火都不行!
闵昭接着往下看,余思雅还有第三份特刊,最后一份呼吁全国人民团结起来,一致对外,建设祖国,强大祖国。
虽然有点老生常谈,但有了前两份特刊的铺垫,到这里升华主题似乎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不但不会引起人的反感,反而会激发学生们的爱国热情。
除此之外,余思雅在每期特刊中,还要求不光要讲数据,还要出细节,从众学生会成员搜集的故事中,整理出相应的或感人或有警示意义的故事刊登出来。做到既有宏观,又有微观,结合小故事,让大家产生一种亲切感认同感,这样有利于让新闻更真实,而不是纯粹的冷冰冰的一连串数据。
比如,有位同学整理了他叔叔当年去越援建时的故事,还带了一枚他叔叔获得的奖章,将奖章拍照,再配合叔叔的故事,发上去,更真实更生动,也能让无数的普通人更了解我们的人民当初是如何支援他们的。而他们却将枪口调转对准了我们,这如何能不让人愤怒!
闵昭看完之后,对余思雅彻底表示服气。他这位同学不光是脑子灵活,关键是还很有大局观,一环扣一环,光看策划书,他都觉得热血沸腾,更别提那些不知情的同学们了。
“余主席,我这就下去安排!”闵昭拿起本子激动地说。
余思雅叫住了他:“等一下,初稿出来后,先给我看看。尽量陈述实事,不要发表过于激烈的言论!”
闵昭点头:“好,余主席,等初稿出来,我就给你过目。”
余思雅点头:“联系印刷厂的事你们谁去?”
本来闵昭负责外联,这应该是他的工作,可他现在弄特刊的内容去了。
徐佳佳主动说:“余主席,我去吧。”
余思雅没有意见,每个干部在不同的岗位多锻炼锻炼也不是坏事:“行,尽快安排好。资金找楚玉涛同学,我已经交代过他了。这样吧,你让他跟你一块儿去印刷厂,事情谈妥后,先将定金交了,免得生变!”
“好,我这就去找他。”徐佳佳干劲十足地说道。
这段时间,大家都发现,学生会的学生干部们跟打了鸡血一样,天天下课就不见人影了,然后学生会还三天两头开会,每个人似乎都特别忙的样子。
但这个情况,只有这些学生干部比较亲近的人才知道。大家问他们,他们又不肯说具体的,只说在筹备新的校报特刊。
就这样,时间一下子滑到了20号,这天,省大校报出了一期特刊,除了以往每个部门和班级都有一份以外,学生会的干部们还在几个食堂门口摆了桌子,桌子上堆积着像小山一样的校报特刊。
只要看到有同学吃过饭出食堂,他们就会热情地递上一份报纸:“同学,你好,我们校报出了特刊,免费赠送,请大家传阅,并给咱们提意见!”
大家挨个的发,几乎每个同学和老师都不错过。
刚开始同学们都很好奇,顺手接过了报纸,等回到宿舍或教室打开,一页一页地扫下去,越看越生气,好家伙。越方都打咱们了,屡次侵犯我们边境,还打死了我们那么多的同胞,这校报特刊写了啥狗屁玩意儿?
竟然是“中越友谊”,谁跟这种白眼狼有友谊?
想到最近报纸上关于越方屡次侵犯我国领土,占领我南海岛礁,迫害我侨胞的事迹,同学们都炸了,简直不敢相信这竟然是校报发出来的!
如闵昭所预料的那样,同学们都怒了!
第110章
“余主席,校报办公室昨天晚上被人砸了臭鸡蛋和烂菜叶子。”徐佳佳苦逼地向余思雅汇报道。
知道同学们反应会很激烈,她万万没想到竟然闹这么大。一大早起来,校报的办公室门上全是脏东西,青黄黑交加糊了大半个门,还散发着一股令人作呕的臭味。
余思雅并不意外,还告诉徐佳佳一个更坏的消息:“团委的老师找我了。”
“啊?”徐佳佳张大嘴,惊讶地望着她,“这,余主席,我看同学实在太愤慨了,咱们学生会恐怕都要受到牵连和波及了,还有啊,我听很多人对清河鸭也有意见了,我看这个事要不就算了吧,咱们赶紧将第二期发出来。”
岂止是对清河鸭,现在都有质疑余主席的声音了,徐佳佳真怕这个事会影响到余思雅,让她在同学们中间积累起来的威望就这么没了。
余思雅放下了笔:“徐佳佳同学,别着急,这就是咱们要的效果。放心吧,我已经跟团委的老师通过气了,他们也非常支持咱们的工作。这才第二天呢,传播范围仅仅限于学校,这还不够。对了,你跟宣传部的人商量商量,引导一下舆论,暗地里指使几个人说学校不管,咱们要联合其他学校的大学生,弹劾校报和校学生会!”
这不是火上浇油吗?徐佳佳忧心忡忡地看着余思雅,真切地说:“余主席,你……你回家路上小心点。”别让人给套麻袋了。
余思雅听出了她的意思,笑道:“放心,天没黑我就回家,你们也小心点。辛苦了,我知道这几天你们的压力会很大,熬一熬吧,很快就会过去了。”
徐佳佳叹了口气,要说谁压力更大,没人能比得过余主席了。因为这期特刊上明白地标注了“本期特刊由清河鸭赞助发行”几个大字,因而也把余思雅这个风云人物给推上了风口浪尖。
原本因为去年高考的事,大家对余思雅和清河鸭都是一面倒的赞誉,但昨天这个特刊出来,就变成了毁誉参半,如今他们在这样暗地里拱火,大家对余思雅的意见恐怕会更大。
她都感觉压力特别大,非常担心,也不知道余主席还怎么能如此淡定!如今只希望这个事快点过去了。
徐佳佳的担忧不无道理。
余思雅去上课的时候,发现以前见面总热情跟她打招呼的同学,如今好多都疏远了她。她坐到那一片,那里的人都要静默几秒,然后说话的声音也特别小。
崔梅拉着余思雅的袖子,低声问:“思雅,我听说校报这个特刊是你们学生会的主意,是不是真的啊?”
余思雅笑看着她,非常痛快地承认了:“没错,是我的主意。”
崔梅眉头拧了起来,纠结地看着余思雅。
余思雅轻轻拍了拍她的手,拿着东西站了起来。
崔梅见了连忙叫住她:“思雅,你,你去哪儿?”
余思雅指了指后面的位置:“我去后面坐。”
崔梅的脸马上涨红了,赶紧澄清:“我没这个意思。思雅,虽然别人都说……但咱们一年多的同学了,我知道你不是这样的人,我相信你。”
“谢谢你相信我。我先去后面坐两天,你就当帮我这个忙。”余思雅小声说着,并朝她眨了眨眼。
崔梅见余思雅似乎并没有生气,也没受影响的样子,松了口气,纠结地看着她坐到了后面。
分开坐后,余思雅自然也就没跟崔梅一块儿去吃饭,下课铃一响,她就抱着书包独自走了,形单影只的,似乎看起来挺落寞的。
等她一出门,教室里立刻炸开了锅。不少同学纷纷拽着崔梅问:“崔梅,怎么回事?你也跟余思雅闹翻了啊?是不是因为校报特刊的事?”
崔梅自己也说不清楚,面对同学们七嘴八舌的询问,她挠了挠头:“我……”
“是不是啊?你给句话啊。”一个脾气急躁的男同学迫不及待地问道。
其他人也跟着追问:“对啊,给句痛快的吧。”
“我看是,好像崔梅问了一下余思雅,然后两人就闹翻了,余思雅就直接收拾东西坐到了后面,当时她那个脸色可难看了。”坐在崔梅后面两排的一个男生说道。
其他同学一副豁然开朗的样子:“这样啊,难怪了。你们说余思雅想啥呢,越南都欺负咱们了,她竟然还帮着他们说话,扯什么中越友谊,谁跟这种白眼狼有友谊啊。”
崔梅几次想说话都插不上嘴,谁说余思雅当时脸色难看了?她明明笑着坐到后面去的,而且她们俩也没闹崩好不好?
可惜没人听她怎么说,大家都只相信自己的眼睛和主观判断。
有了余思雅亲身下场,当天学校里就传出一则流言,说余思雅的好朋友也因为校报特刊的事跟她闹翻了,两人在课堂上当众绝交。说得有鼻子有眼的,彻底将校学生会、余思雅和清河鸭也拉了进去,流言甚嚣尘上。
只要闵昭听到这个话嗤之以鼻:“我就在教室,我怎么不知道?这些人可真会传,白的都被他们说成了黑的。”
这就是余思雅要的效果,闹得越大,引起的轰动效应就越强,到时候反转了,大家的印象更深刻,甚至于一辈子都忘不了这件事。
“怎么样?他们有人去联系其他学校了吗?”余思雅淡定地问道。
闵昭笑着说:“去了,不少人开始发动自己认识的别校学生。我们这期特刊已经有不少流传到省城其他高校了。余主席,是不是该收尾了?我怕再闹下去,到时候收不住。”
徐佳佳也在一旁忧心忡忡地补充道:“是啊,余主席,可以收尾了吧。今天咱们校学生会的玻璃都被人给砸了。”谁知道下一个被砸的会不会是他们的脑袋。
看大家都这么紧张,余思雅知道他们承受的心理压力不小,目前也已经差不多达到她所需要的效果了,便松了口:“印刷厂那边弄得怎么样了?”
听到这话,徐佳佳松了口气,赶紧表态:“都已经印刷出来了,只等咱们去取。”
余思雅颔首:“好,你们安排一下,明天一早将报纸送到大家的手里。”
——
次日,省城大学的学生们起床去食堂吃饭就看到校学生会的人又在食堂门口支起了桌子,摆着半人高的报纸。
187/277 首页 上一页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