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被拉出去,很快就响起了杀猪声,等大家过去,已经在给猪刮毛了,旁边还有一大盆红红的鲜血。
李书记叫一个小伙子将新鲜的猪血端到食堂煮一煮,这样会凝固成整块的猪血,也就是大家在菜市场看到的模样。
干活的几个年轻人手脚非常利索,很快将猪毛收拾干净了,然后开膛,先将内脏取出来。
李书记又切了一块猪肝和其他一些内脏,然后割了一大块肉让人送去厨房,这才开始收拾猪。
姚厅长等人看着厚厚的膘,不禁感叹:“这猪够肥的,肥肉有差不多两指宽,得熬不少猪油。”
这话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鸣,其他干部也跟着点头,猪板油可是个好东西,肥肉也可以,熬成猪油,剩下的猪油渣撒点盐,那个喷香。
等将一头猪处理好,食堂那边过来请人了,说是饭菜已经准备好了,请大家过去吃饭。
梅书记顺势说:“姚厅长……,大家请,尝尝咱们辰山县用饲料喂养出来的猪跟大家平时吃的猪肉有什么不同,给咱们提提意见。”
姚厅长这会儿也明白了,这猪就是杀来特意招待他们的。他看着梅书记摇了摇头,想说什么,最后还是没说:“真是辛苦同志们了。”
大家去了食堂,里面空荡荡的,只有两张大桌子上摆满了菜,就是俗称的杀猪菜,主要是今天的新鲜猪肉和猪内脏做的大餐。
梅书记乐呵呵地招呼大家,他那一桌主要是姚厅长、黎市长等重要领导干部。余思雅则跟冯主席坐了另外一桌,这桌主要由冯主席陪客。
梅书记和冯主席都是经验丰富的老同志,接待领导的工作非常娴熟,什么场合说什么话都极有分寸,气氛弄得热热闹闹的。
饭吃到一半,大家开始评论今天的猪肉:“我觉得这个猪肉挺好的,比以前吃到的肥多了,这饲料喂养的猪肉也不错嘛!”
“是啊,感觉跟平时吃的也没啥区别。”
余思雅听了悄悄地笑,这会儿大家难得吃一顿肉,哪怕是干部也不可能顿顿有肉吃,肚子里严重缺油水,所以吃什么都说好吃。谁会说肉不好吃呢?
等满足了这些物质需求后,经济生活水平上来,大家就会追求口腹之欲了,那时候又会怀念用粮食饲养的土猪肉。
不过让她选,她也还是选实现猪肉自由吧,先吃上肉再考虑其他的。
一顿杀猪饭吃得宾主尽欢。
饭后,梅书记说:“姚厅长,大家辛苦了,县政府招待所的房间已经安排好了,大家累了一天,先去洗洗澡泡泡脚,早些休息!”
这一天四处奔波,天气又很炎热,大家确实累得不轻,尤其是考察团里有些专家干部都五十多岁了,身子骨有些吃不消。
姚厅长没意见,但等到了县招待所后,他却没进去,而是对梅书记说:“梅书记、小余同志,你们陪我走走?”
黎市长看到这一幕,连忙主动说:“姚厅长,我消化不大好,刚吃饱饭不宜这么早就睡觉,跟着你们一起转转?”
都是领导,梅书记只得说:“夏天来了,蚊子多,大家去我办公室坐一会儿吧,尝尝咱们辰山县自己种的绿茶!”
姚厅长没意见:“也好,辰山县的鸭子和猪肉吃过了,现在也该尝尝茶的味道了。”
几人转身去了县政府,胡秘书也一块儿跟了来,但主要是做一些后勤工作,将茶泡好后,他就出去了。
坐下后,姚厅长先品了品茶,笑着说:“你们这绿茶不错嘛,是今年的春茶吧。”
梅书记笑道:“对,自己种的,姚厅长要不嫌弃,我让秘书给你一包。”
姚厅长乐呵呵地说:“当然不嫌弃,谢谢梅书记了。”
然后他放下了茶杯,将目光落到余思雅身上,目光温和带着欣赏:“小余同志,经过实地考察,证实清河鸭猪饲料对生猪生长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等我们回去开完会后,将向全省的各大养猪场推广你们的猪饲料,你们饲料厂做好准备了吗?”
虽然早有预料,但亲耳听到这个确切的消息,余思雅还是欣喜若狂,立即说:“姚厅长,你放心,我们清河鸭饲料厂有经验,有技术,随时都能扩大产能。有姚厅长你这句话,明天我回去就采购机器,大规模扩招工人,一定满足全省养猪场的饲料需求!”
“很好,小同志好好干,争取咱们今年年底就在生猪的养殖方面见到成效!”姚厅长鼓励了余思雅一句,忽地又问了个不相干的问题,“小余同志,听说你们辰山县的养殖业已经带动到其他县了?”
余思雅怔了下,笑着点头:“对,是有这么回事。我们跟隔壁的平化县达成了一致,他们也开养鸭场,由我们清河鸭提供饲料和鸭苗,等鸭子长大后,清河鸭负责收购。如果这个模式能够实现共赢的话,明年我们计划将向其他县推广这个合作模式,带动这一片区域的养殖业发展。”
“这办法不错,你们县走在了前面,得拉拉其他县一把。”姚厅长赞道,“不错,看来以后你们这片区很可能发展成为咱们省最大的养殖基地。”
余思雅笑了笑:“姚厅长,我们会努力的。不但如此,我们丰宁市还建起了养猪合作社,将大规模在农村推广养猪合作社的模样,引导农民科学养猪,如果这个模式一旦成功,将进一步带动我们丰宁市的养殖产业,对吧,黎市长?”
一直没找到机会插话的黎市长精神一阵,立即点头:“对,姚厅长,我们确实有这个计划,我的计划书放在了招待所里。现在就简单地跟姚厅长说说我们目前的规划……”
话题顺利地过渡到了丰宁市养猪合作社的事情上。
黎市长把握住这个机会侃侃而谈,说了他们目前的试验,还有前景规模,今年要达到什么目标等等。
余思雅安静地听着,也不插话,等两人的茶喝光了,再给倒上,全程笑眯眯。
这番谈话直接到了晚上九点,姚厅长还有点意犹未尽,对黎市长说:“如果方便,考察团明天去丰宁市转转,不打扰吧,黎市长?”
黎市长就等着这句话呢,连忙摇头:“当然方便,领导们能去,我们丰宁市蓬荜生辉!”
于是这个事就这么定下来了。
——
次日清晨,吃过早饭,考察团决定去丰宁市看看。
梅书记和余思雅都没陪同,他们对市里养猪合作社的情况并不是很了解,去了也没什么用。更重要的是饲料厂这边还有很多工作要忙,作为负责人,余思雅也走不开。
还有一个人也留下来了,那就是胡处长。他毕竟不是农业厅的干部和专家,对农业这块也不了解,这次来辰山县也是应余思雅之邀,再跟去丰宁市也没多大意思。
所以他准备跟余思雅谈谈,下午就回省城。
送走姚厅长一行后,两人去了县政府的一间办公室,单独聊了一会儿。
胡处长是个聪明人,来之前他就猜到了一些,在辰山县转了一天后,他更明白了余思雅邀请他的用意。
余思雅是在用事实告诉他,将清河鸭纳入供销社的采购名单,他们供销社并不亏,这是其一。其二是向胡处长展示清河鸭的巨大发展潜力和人脉,让胡处长对他们有信心一点。
现在,余思雅的目的达到了。胡处长已经得到了确切的消息,不久后,全省的各大养猪场都会用清河鸭的饲料,一家乡下企业的分厂一下子走入全省人民的视野,这发展潜力真不是一般厂子能比拟的。
胡处长放下茶杯,笑道:“余总,我答应你,我们供销社将清河鸭小袋装饲料纳入采购名单。”
余思雅高兴地说:“谢谢胡处长,真是太感谢你了,没有你们供销社,我们清河鸭的饲料可销不到广大的农村地区。感谢供销社对我们清河鸭的强力支持!”
这话说得可真好听,胡处长摇摇头,他家闺女怎么就没学到点呢!哎,同样是二十来岁的姑娘,咋差这么远。
胡处长也是贵客,直到送走他,余思雅才回了红云公社。
施立平看到她回来,第一个站了起来:“余总,姚厅长对咱们的饲料还满意吧?”
“满意,通知下去,让管理人员到小会议室,咱们开会!”余思雅笑着说道。
施立平连忙吩咐徐佳华。
不一会儿,厂子里的管理人员陆续都来了。
余思雅看着他们说:“今天有三件事情要向大家宣布,第一件,我们清河鸭饲料厂现在更名,叫清河饲料厂,这样有便于区分各种饲料。比如,鸭饲料就叫清河鸭饲料,猪饲料就叫清河猪饲料,清河才是饲料的牌子,鸭饲料、猪饲料、鸡饲料乃至鱼饲料都是下面的一个小分类,以免混淆不清,听错了之类的造成误会!大家有没有什么意见?”
大家都摇头,只有施立平有些苦恼地说:“那……余总,这样的叫法确实方便了许多,也不容易弄混淆,可是我们的商标还换吗?”
现在清河鸭集团的标志就是那一只很魔幻又滑稽的鸭子。
余思雅琢磨了一下说:“换,包装袋上都换成相应的标志,猪饲料袋子上就画猪,鸡饲料厂包装袋上就画鸡。至于具体的风格,我找元教授帮忙,画成跟清河鸭一个风格,这样大家一看就明白是一体的了,另外包装袋都搞得一样,除了图片不同,其他都一模一样,维持旧包装。”
施立平点头:“明白了。”
见没人反对,余思雅提起了另外一件事:“第二件事,也是最重要的事,农业厅准备将猪饲料向全省的养猪场推广,也就是说,我们的饲料厂将迎来爆发式的增长,这对我们是个极大的机遇,也是很大的挑战。以后在座的各位,包括我,肩膀上的负担都会增加,希望大家做好心理准备。”
徐佳华笑了一下:“余总,这是好事啊。”
其他人也纷纷点头,脸上洋溢着喜色,厂子发展了,他们个人也才有发展升职加薪的机会。
余思雅笑了:“确实是好事,不过也面临很多问题。第一件就是准备招工的事。施立平,你安排一下,先对外放出消息,让其他公社推荐四百名社员,先把履历拿过来,你们考察考察,做到心里有数。”
其他公社占招工名额的一半,也就是说这次要招八百人,比他们厂子现有的人员总数多还多。施立平惊讶地看着余思雅:“余总,宿舍恐怕不够住。”
他们当时建厂的时候也没料到饲料厂会发展这么快,不到一年就要向其他公社招这么多职工。
本公社的职工倒是完全不用担心这一点,大家自己有房子,下班就回家了。可其他公社职工家离得远,只能住宿舍。
余思雅淡然地点了点下巴说:“那就建,趁着还没秋收,赶紧将宿舍和厂房扩建了!”
机器招工什么的,都可以马上采购,马上招人,可建房子就没那么快了,总得花时间。
施立平记了下来,又问:“余总,那咱们公社的人什么时候招?”
余思雅想了想:“暂时先不要宣布这个消息,等农业厅那边有了具体的消息,咱们再开始正式招工。如果其他公社有问起,你就说是为下一步招工做准备,反正目前不要把话说死。”
事情没有以文件的形式正式落实下来,余思雅还是不大放心。招工可不比其他,招来了,若是农业厅那边落实速度比较慢,折腾个两三个月,这么多工人这段时间干什么?
没事情做,七八百号年轻工人聚在一块儿,很容易惹出乱子。而且还会破坏厂子里现有的秩序。
徐佳华点头:“好的,余总。”
余思雅接着说最后一件事:“等新的图片确定后,定做一批小袋装的猪饲料,十斤左右。供销社那边答应采购我们的饲料了,以后猪饲料就两个规格,目前八十斤一袋的,还有一种就是十斤一袋的,等鸡饲料出来后,再做个五斤一袋规格的,具体的我已经跟施厂长讨论过了。这件事由施厂长负责,没问题吧?”
施立平表示没问题。
“好的,散会!”余思雅摆了摆手。
会后,她跟施立平单独聊了一会儿,安排了接下来的工作和注意事项,让施立平有什么不确定的打电话找她。目前是饲料厂的关键时期,绝对不能马虎。
说完这个,最后余思雅说:“明天我就回省城,采购机器的事情,我负责,你不用另外安排人了。”
施立平愣了一下:“哦,好的,余总。”
——
次日,余思雅一大早就回了省城。
她回城的第一件事不是回家,而是去机械厂找田振华。
天气炎热,工作忙,最近田振华中午也不回去,就在厂子的食堂里吃饭。
得知他人没回去,余思雅给门卫看了身份证明,顺利地进入了机械厂。她这是第二次来机械厂了,第一次来的时候是三年前左右,那时候清河鸭还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乡下小厂子,买孵化机都要左右衡量,反复比较。
如今三年过去了,清河鸭已经成长为一个两三千人的中型厂子,而机械厂还是老样子,连进门生锈的铁门和门口磕碰掉一角的石阶都没有变化。仿佛时光在省机械厂这里停滞了,但余思雅知道,不是的,这只是机械厂发展太慢了,失去了二三十年前的朝气蓬勃,像一个年迈的白发老人,充满了暮气。这是如今很多国企的现状。
长长地叹了口气,余思雅踏上了台阶,穿过幽深的,带着一股腐朽味道的长廊,来到了田主任的办公室。
咚咚咚……
她轻轻敲了敲门。
隔了几秒,里面传来了田主任朦胧的声音:“谁啊,进来!”
余思雅轻轻推开门,田主任已经放下了腿,揉了揉眼睛,看到是她,打了个哈欠笑道:“原来是余总啊,今天怎么没去家里,老太太一直念着你?”
自从跟他们家混熟了以后,余思雅经常去他家探望老太太,顺便再跟他们两口子谈谈公事,几乎没来过机械厂。
“最近比较忙,下次一定去。田主任,打扰了,有点工作上的事想找你谈谈,你看方便吗?”余思雅笑了笑说。
田主任轻轻颔首:“你先坐,我去倒点水,这天气真是热死了。大中午的你走这么远过来,先吹会儿风。”
“好的。”余思雅坐在了风扇斜对面。
244/277 首页 上一页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