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知县夫人也来了?
要不然怎么说知县阴险呢,居然还带个掩体。
他肯定是知道自家金银楼关门不营业,所以这才亲自来查探,毕竟知县大人亲临,他们总不可能把人赶出去。
郑老爷想着,在脸上努力的挤出讨好的笑:“是是是,大人说的是,愣着干什么,还不快点迎大人进来。”
他一边满脸讨好的对着纪长泽他们说话,一边手背过去对着账房做出摆手姿势。
账房心领神会,赶忙就把账本给收了起来。
纪长泽特别亲民:“若是你们这儿有事不能开门也无妨的,本官与夫人去别家看看。”
“没事!怎么会有事呢。”郑老爷特警惕的秒回。
“只是最近灰尘大,我让店里的人清理灰尘,怕尘土脏污客人衣衫,这才暂时关了门,大人您来看看,这都是我们金银楼里最好的首饰。”
纪长泽看了看那些首饰:“不错不错。”
“对了郑老爷,本官无意中得了一配方,可做出如胰子一般能净手洗衣的物品,且比胰子更加滑嫩,效用更好,加上垂柳县的元花,用过之后还会有元花的淡淡清香,本官想专门腾出建立出一地来制作此物,赚到的银两用于改善垂柳,你看如何?”
像是胰子一样的东西,还比胰子更滑嫩效用更好,还能有元花的清香??
他怎么就这么不信呢。
世间哪有这样的物件,若是有,京城早就流行起来了,哪里还轮的着他们。
郑老爷不信,但面对父母官,他不信也得信:“是,是,大人爱民如子,为了垂柳殚精竭虑,草民佩服大人。”
纪长泽点点头:“你是本县人士,居然你也觉得好,那本官就放心了,只是如今有一难事,还请郑老爷给出个主意,县中亏空,可若是要盖这制作香胰的厂房……”
他文绉绉的说了一通,说来说去就是俩字:没钱。
你看我也没钱,你金银楼开的这么好,教教我怎么做生意呗,我好赚钱盖厂房。
说完了,一个眼神看向郑老爷。
他眼神真诚,语气诚恳,一看就是实打实的在请教。
郑老爷却想到了别处。
没钱?!那可真是太好了,他什么都缺,就是不缺钱。
如今他正是犯愁这位知县大人试图清算他们的事呢,如今知县缺钱,若是他此刻送上温暖……
而且他可不是贿赂,没听见知县说嘛?这是为了改善垂柳,为了百姓。
他给钱,那是义举,是为了百姓!
就算这个啥玩意胰子不赚钱,让这位知县承了他的情,以后总不好意思对付他把。
郑老爷眼睛珠子都要发亮了,赶忙道:“大人为了百姓如此用心,草民虽人小力微,却也想为我垂柳做些什么,不如这笔钱,就由足草民来出。”
知县大人的眉毛皱的死死,很不赞同的样子。
对,他当然该不赞同了,毕竟他可是正盘算着把他们一网打尽呢,若是自己帮了忙,这位知县大人可就不好下手了。
郑老爷自觉看透,来了精神,赶忙的推销自己。
什么一心爱国啊,生在垂柳愿意为了垂柳给钱啊,什么大人爱民我也要学习啊。
彩虹屁一波一波的吹了,可算是让纪长泽眉毛微松。
“既然郑老爷这般自荐,本官也不会让你吃亏,做出来的香胰便先优先郑老爷。”
答应了答应了。
这不是给钱,这是花钱买来免罪金牌啊。
郑老爷松了口气。
这位知县大人也没那么可怕捉摸不透嘛。
看看,还是很好哄的。
这不是成功把钱给送出去了吗?
他放心用手帕擦了擦满头汗水,而那边的纪长泽则是看向正在试手镯的魏君灿,露出了一抹无害的笑。
看看,启动资金到手了。
第103章 贪官知县(3)
新上任的知县要做什么香胰厂了。
这消息经过有心人(纪长泽和他的衙役们)散播, 很快传遍了垂柳各处。
百姓们大多是茫然的,凑到一处,三三两两的打听。
“听闻香胰比胰子更好用, 还会有我们垂柳的元花香,价钱定然很贵。”
“是郑家老爷出的银子,厂房就建在西侧,好像都快要建好了, 前阵子我去探望住在那边的二伯, 他与我说, 有人抬了好多奇怪的东西进去,说是要做什么蒸馏水, 这蒸馏水是何物你们知道吗?”
大家谈论的热闹,正说着,一穿着破旧行色匆匆的年轻男子路过,正说着话的人中有人眼尖喊住了他:“边二郎, 你是我们中学问最好的,你可知道蒸馏水是什么东西?”
被称为边二郎的年轻男子只能停下脚步回答:“我也只是在学堂听了几年书,哪里称得上学问好,你们说的这物我是听都没听过的。”
他回答完就想继续赶路,喊住他的人却又说了一句:“听闻这香胰厂房要招账房, 边二郎你念过书, 要不要去试试,这香胰厂可是知县大人开的, 若是你能进去,好歹也算是衙门的人了,到时背后有衙门撑腰,也不怕被人欺凌。”
边二郎神情略有些动容。
他今年十七, 家中虽只是普通农户却还是咬着牙凑齐束脩将他送进了学堂,本来学的好好的,谁料家中突逢大变,父亲过世,家中有五个弟妹要养,三叔此刻又趁人之危,骗了他不识字的母亲签了卖掉妹妹的卖身契。
为了赎出妹妹家中欠债,他不得不离开学堂四处做事挣钱还债。
以往边二郎也不是没想过做账房,可账房先生在垂柳县是个好工作,账房们大多都是干到老,然后再跟主家推荐自己的儿子孙子亲戚,压根空不出空缺来给边二郎。
而一般读书人做的抄书给人写信这种,他这么年轻,也比不过本来就在做这些的。
于是最终只能去做体力活,虽辛苦,好歹是将这个家给撑住了。
现在听了香胰厂要收账房先生,他立刻便心动了。
知道这位提议他去试试的人是为了他好,边二郎感激的对着那位行了个礼,匆匆朝着传闻中香胰厂的地方去了。
之所以说是传闻中,是因为那地方偏僻的很,少有人家,而县中百姓就算是知道那有个知县大人建的厂子,也没人闲得无聊要特地去那样偏僻的地方看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边二郎没舍得花钱坐驴车,是徒步走过去的,一边走,一边在心底猜测知县为何要在这样偏远的地方建厂。
等到他快到了地方,望着前方风景,便觉得懂了。
这处虽偏,风景却是绝佳,四周野生的元树正值花期,漂亮的元花开在树上,风吹来,引得四周满是花香。
一眼望去,竟仿佛是在画。
安国文人本就喜欢寄情山水,虽扛起了家庭的重担,但内心深处还是个读书人的边二郎心中猛然了悟,随即对着新上任的知县大人也有了向往之情。
知县大人是特地选了这样一个风景绝佳的地界啊,不愧是天子门生。
等到了厂房,他刚走到近前就发现大门口正摆了几张桌子,有人坐在桌后,桌面上还摆着纸墨笔砚,看见他来了,最近的一个人问他:“是来做什么的?可是来应募的?”
边二郎赶忙上前行礼,答了正是,还不等他说自己想要应募账房先生,那人就已经坐下了,还特地伸出手示意他坐在自己对面,接着熟练的笔蘸墨,落在纸上空。
“姓甚名谁,哪处人士?”
边二郎以前应募过几次账房先生,还真没见过这样的,不过他还是乖乖坐下诚实回答了:“在下姓边,名若,还未取字,垂柳人。”
“可有功名,可读过书,读了几年?在哪家学堂?”
边二郎俱都一一作答。
等到回答了一系列“为什么想来我们这做账房”“能不能吃住都在厂房”“接不接受一个月只休三天”“愿不愿意做账房的同事还兼顾人事部分”等问题后,除了不明白“人事”是何意边二郎问了清楚才回答,其他的都一一答应。
等到一张纸都写满了,这人这才满意的停下笔,又从一旁的一摞纸中随机抽出两张递给了边二郎。
“你把这些做做,若是能做对一半,就算你合格。”
边二郎不敢懈怠,赶忙接过仔细看了起来。
只见第一题是:已知我香胰厂□□有制胰人三百五十八人,每人基础月银二钱,本月有十三人家中有事,其中五人三天未来工厂,五人七天未来,另一人十五天未来,按照规定,一天未到扣33文,两天66文,以此列推,问本月工厂共要发放多少钱。
边二郎还是第一次看到这样形式的题目,面上顿时露出惊色。
坐在桌子后的人见他这样,眼底也露出了几分骄傲自豪出来:“如何,可是被我们这题目给难到了?”
边二郎愣愣的眨眨眼,抬头问:“制胰人一个月月钱当真有二钱?”
“自然,我们可不会拿假的题目来考人。”
边二郎咕咚咽了口口水:“在下不应募账房了,改应募制胰人可以吗?”
那人被他这样子笑到了:“你可要想清楚,账房一月四钱呢。”
边二郎:“!!!”
他如今辛苦一个月连一钱都赚不到,如今竟有个四钱的机会摆在面前,怎么可能不好好珍惜。
慎之又慎的小心答了,检查了许多遍,边二郎才小心翼翼的将纸递给了那人。
那人判完了,对秉着呼吸等待回答的边二郎点了点头:“可以,你合格了。”
边二郎兴奋的呼出一口气,还不等到他放松下来,那人又抽出一张纸递到了他跟前:“来,员工合同签一下,签完了回去等消息,我们会核实你之前写的个人内容,若是无误,明天就会有人去你家了。”
合同上写了很多内容,其中最吸引边二郎的还是那条若是签了合同,只要纪大人想,未来十年内他都只能为纪大人做事,不得接私活也要服从纪大人安排,否则就是违约,当然,合同上也写了纪大人必须每月给他至少四钱的月薪。
这么一份在现代算的上是霸王的合同在边二郎看来却几乎是超级福利了。
能够十年都拿四钱的月钱,上哪里去找这样的好事。
纪大人竟如此大方,给了他们十年赚月钱的机会。
边二郎毫不犹豫的就签下了自己的大名,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
而被边二郎认为大方为底下人考虑的纪长泽正满意的与乌县丞站在楼上往下看:“不错不错,等到我们的香胰子打出名声了,这一片便是那些文人墨客心向往之之地了,到时候我手里已然招揽了一大批读书人,他们身上都有合同,我们再好好的培养一下,到时必定是好助力。”
他才不会让自己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人才跑去跳槽别家呢,就算是要跳槽,也要等到十年后这边稳定了再说。
当然,他们要科举的话他不仅不会反对,反而还会举双手双脚支持,这可都是现成的人脉,他傻了才往外推。
接下来,就可以生产香胰,然后搞搞推广,做做营销,再找一些让人一听就觉得高大上的广告词了。
香胰赚钱是肯定的,但纪长泽的目的一直都不在赚钱上,而是要拉高垂柳县的旅游业,增加当地居民收入,拉动本地经济。
目前虽然手上还没钱,但纪长泽已经在计划着在这里建个旅游城了。
看看,有树有花有水,到时候楼一盖,再搞个商业街,人们站在楼上望着底下的花海,那头是熙熙攘攘的街市,一定很有意境。
因为有办厂房这个名头,他将这一片的地都买了下来也没人觉得奇怪,这边偏远,厂房加工的时候也不会吵到百姓,而周围又都是元花,他们买了地,这些元树自然就是他们的了,想怎么摘就怎么摘。
当然,买下这里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便宜。
乌县丞倒是还存着几分理智,没跟着纪长泽一起高兴,而是道:“垂柳偏远,元花虽美,却未必能引来人特来此地观赏。”
“他们之前不来,是因为元花美则美矣,却无声名,日后可就不一定了。”
纪长泽十分肯定这一点。
元树算是垂柳特产,元花开时不光好看味道还十分清香,只是垂柳这么个穷地方,大家都吃不饱饭了谁还看花,就算是本地有人爱看的,想什么时候看种一棵树也就是了。
这个时候又没有什么可以保存鲜花的办法,香气也无法留下,就算是外地人听着垂柳人说“元花好看元花清香”,没有亲眼见过闻过,也不会当一回事。
说来说去,元花好看,但没名声。
不管是现代还是古代,一个东西要想火起来,名气肯定是必备条件。
乌县丞未必不知道这个道理,他就是不懂,怎么知县大人能这么确定元花能火。
等到第一批元花香胰做出来之后,乌县丞总算是明白了。
这香胰里竟不知用何法子将一片元花花瓣封存在其中,从外看去,不管是上下左右看,花瓣都清清楚楚,鲜嫩如初。
凑近一闻,竟果真是元花花香。
看着乌县丞那一脸惊讶的模样,纪长泽表示还不止于此,他招手让底下人打了水过来,示意乌县丞用元花香胰去洗手。
等到洗完了,挑眉让他嗅闻洗过的手。
乌县丞犹豫的闻了闻,面上更显惊色:“这、这居然真的能留香!”
时下的人,无论是男子还是女子,都以身上留香为流行,男子留香,那叫文士风流,女子留香就更不用说了。
一个能留香的香胰,怎么可能卖不出去。
不光会卖出去,还会大卖。
他所料不错,一批批的香胰做出来后,立刻由“本来只是想扔个钱没想到对方居然砸了金子回来”的郑老爷欢天喜地的运往各方,就算是扣除了给纪长泽的,也还是赚了个盆钵满。
只不过几个月功夫,名声甚至还传到了京城去。
郑老爷深知物以稀为贵的道理,虽然价格没有定的十分离谱,但数量却卡的死死的,元花胰是个好东西,又这么稀少,京城果然很快抢购起来,各家年轻的郎君夫人姑娘都以有元花胰为炫耀的资本。
145/444 首页 上一页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