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言情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举报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1

高嫁——春溪笛晓

时间:2021-08-16 09:36:31  作者:春溪笛晓
  可听说这几日有钦使在周围巡查,要是这些百姓聚个三五天都不走,他就完了!
  县令犹豫再三,觉得解铃还须系铃人,亲自去监狱找卢应巡让他出面劝退百姓。
  卢应巡坐在牢中,正对着牢房里的小窗,身上沐浴着淡淡的晨曦,整个人看起来与阴暗肮脏的牢房格格不入。
  县令只叫人把卢应巡抓起来,还没亲自审问过卢应巡,这会儿见了卢应巡的气度,心中顿时倒吸一口凉气:这小年轻一看就不是寻常人家出来的,他这次怕是踢到铁板上了!
  县令脸上堆起了笑容:“小兄弟,是我们的衙役没弄清楚情况就把你抓进来,你看要不这样,我这就送你出去,你顺便把外面的百姓劝回家。”
  卢应巡也笑了起来。
  他敢跟着衙役进牢房,就不怕自己吃什么苦头。
  即便他自己出不去,他父亲总会想办法来捞人,绝不至于叫他在牢里待太久。
  之所以到现在都没人来救他,应当是父亲知道他有事情要办,所以才没让人来接他回京城。
  他们父子平日里相处起来虽不怎么亲厚,这点默契却还是有的。
  卢应巡抬眼看向县令,一双遗传自他祖母的丹凤眼噙着浅淡无比的笑意:“我听说民间有句话叫‘请神容易送神难’,不知县尊听说过没有?”
 
 
第102章 
  县令很快知道这句“请神容易送神难”的含义。
  卢应巡表示自己不会走, 还给县令透露了一件事:他爹是朝廷四品大员,官不算太大,只不过他还有个皇后姑母和太子表弟。
  卢应巡还很遗憾地感慨:“我本来也不想惊动他们的, 可我的小厮似乎没被抓进来,现在怕是已经跑去京城找人求援了。”
  县令没想到自己随便抓个刺头,竟还抓到个这么棘手的家伙!
  这是实打实的皇亲国戚啊!
  赵王虽然是藩王,可手里到底没实权,哪里比得过新皇和太子?
  县令哭丧着脸问道:“你到底要怎么样?”
  卢应巡没看县令, 仍是端端正正地坐在稻草床上看着从小窗倾泻进来的天光。
  听出县令话里的急切, 卢应巡叹息着说道:“难道你不该问自己,拿着朝廷的俸禄、当着一方父母官, 应该做的是什么吗?为什么要来问我一个乳臭未干的毛头小子?你该去问你治下的百姓,该去听听他们都遭遇了什么, 该想想你身为父母官该为他们做点什么。侵占百姓田地的不是我,逼百姓走上绝路的不是我, 你来问我又有什么用处?”
  县令明白了, 卢应巡束手就缚, 就是在拿自己当筹码逼他做出选择:是庇护赵王府管事到底,还是着手解决百姓的问题?
  本来这两个选择毫无可比性, 谁会傻到选后者?
  现在卢应巡杵在牢里表示不妥善解决此事他就不走,仿佛在进行一场疯狂的豪赌:他把自己当成筹码押到了百姓那边, 看看县令会如何选择!
  县令见卢应巡不动如山,只能迈步离开大牢。
  卢应巡听见外面静了下来,轻轻地叹了口气。
  父母任地在东南,他独自留在应天府读书, 见识了不少乱象, 也与同窗一起帮过不少百姓。
  要是可以, 他还是更想待在书院里当个教书先生,只是有时候看见的东西多了,想做的事情也多了。既然要走到更高的位置,才能让一切做出更多改变,那就去试一试好了。
  大不了以后要是把满朝文武都得罪了,就去找他祖父祖母开个书院给他当山长。
  祖父祖母总不会眼睁睁看着唯一的孙儿沦为无业闲汉才是!
  卢应巡这般想着,心里一片宁定,丝毫没有为自己掀起的风雨担忧。
  县令却忙得焦头烂额。
  他一边安抚围拢在县衙外的百姓,一边派人去赵王府求助。
  此事因赵王府而起,赵王府可不能让他一个人背锅!
  赵王年事已高,一般事务不会打扰他,可这次有几百名百姓围了县衙,事情闹大了怕是会牵连甚广,府里的大管事不敢托大,赶忙找赵王陈明事情原委。
  赵王吃着美姬喂来的果子,眉头都没动一下,随意地说道:“既然闹出事来了,你马上把府上整顿整顿,将犯事的管事都揪出来绑好送到钦使面前去,随他们怎么处置,该抄家抄家,该砍头砍头,我们绝不包庇任何人。”
  反正他只管吃喝玩乐,外面的事情他可不管,平时没什么事他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真闹出大事来那自然是谁干的谁承担,难道还要他替他们扛下来不成?
  他是他们东家,又不是他们爹娘。
  大管事闻言心中一凛,压根不敢替相熟的人求情,毕恭毕敬地应下。
  赵王想到大管事提及卢应巡的事,忽地想到自己有个儿媳和太子妃是好友,上回孙子偷跑出去的时候还随着太子他们在清平县玩了一段时间。
  他们这位太子殿下,瞧着倒是和许多人都不一样。
  赵王多吩咐了一句:“既然那是东宫的外家,那就派人去好生伺候着,别让人在狱中受了委屈。”
  大管事喏然退下。
  赵王府一阵鸡飞狗跳,赵王全然没放在心上。
  没一会,赵王的小儿子从外头喝完酒回来了,见府中乱成一团,不由找上他爹追问:“父王,怎么府中这般热闹?”
  赵王道:“没什么,府里养肥了几只耗子,我让人抓耗子去了。”
  赵王小儿子说道:“几只耗子而已,哪用得着这么劳师动众,找几个捕鼠能手弄死就是了。”
  赵王看了年过弱冠还有些不经事的小儿子一眼,说道:“好,你去找张伯,跟着他办这事儿。”
  赵王小儿子不知他爹什么个意思,不过他还是挺听他爹话的,立刻溜溜达达地去找大管事。
  等知道赵王所说的“几只耗子”是什么,赵王小儿子都呆住了。
  他翻看着大管事抄没出来的房契地契,震惊地说道:“他们胆儿居然这么肥?这比我都富了吧?谁给他们这样的胆子啊?”
  大管事见他咋咋呼呼的,只得解释道:“他们都是打着赵王府的旗号出去欺横霸市,其心可诛啊!”
  赵王小儿子气愤地说道:“怪不得我有次出去打猎还有几个小孩骂我,原来是他们干的好事!”
  赵王小儿子亲自把人捆了,麻溜领着人去找钦使。
  等见着了朝廷派下来的钦使,赵王小儿子立刻嚷嚷道:“钦差大人,你可要给我们赵王府做主啊,这些刁奴实在太过分了!我多俊俏潇洒一个人,出去理当是很受欢迎的才是,都怪这些刁奴在外头败坏我的名声!您可千万要还我们赵王府一个公道,把他们干过多少坏事算个清清楚楚、让他们把偷吃的东西统统给吐出来!”
  刚得了消息正想着怎么和赵王府掰扯的钦使:“………………”
  总觉得赵王家这幺儿的性情有点熟悉。
  不要怀疑,这正是一位从开泰帝幕僚荣升为三品朝官的钦使。
  听完赵王小儿子叫嚷的话,钦使感觉老寇家莫不是容易出这种憨货。
  他们那位太子殿下就不说了,从小就是这性格。
  连他们那位陛下偶尔也会做出许多让他们心累不已的事。
  赵王这边这么配合,半日功夫就把人赃都囫囵着送过来了,钦使办起事来自然毫不含糊,二话不说就带人赶去那处被百姓围起来的县衙。
  见到钦使来了,百姓们振奋不已,七嘴八舌地和钦使说起自己家的惨况来。
  钦使叫人挨个收起他们手中的状纸,见上头的字迹刚劲俊逸,眉头微微一挑,想到至今还在狱中的那个“刺头”。
  钦使道:“诸位且放心,我们已经把罪魁祸首都抓起来了,接下来会有人核算清楚他们到底侵占了多少田产逐一造册归还。”
  百姓见钦使面庞方正,神色清明,觉得他是个好官。他们围了府衙大半天,也有些乏了,不少人心中都有了退意,犹豫着说道:“若是你说话不算话,我们还能往哪讨回公道去?”
  钦使解下腰间的佩剑,逡巡一圈,找到其中最年长的一位乡老,正色说道:“这把佩剑是御赐之物,劳烦这位老人家先帮我保管着,等一切尘埃落定再还我。”
  一听是御赐之物,那乡老顿时有些手足无措起来,紧张地接过那把佩剑,仿佛那剑有千斤之重!
  见钦使把随身携带的御赐佩剑都交了出来,围住府衙的百姓们才终于信了他。
  要知道如非情况危急,弄丢或者弄坏了御赐之物可都是要被问罪的!
  百姓们陆续退去。
  县令擦了把额头上的汗珠,堆起笑脸迎上钦使,正要笑着逢迎几句,却见刚才满面和煦的钦使对上他时脸色冷冽无比。
  “带我去大牢。”钦使没和县令说半句闲话,直接吩咐县令给他带路。
  县令见钦使脸色奇差,大气都不敢喘一下,毕恭毕敬地领着钦使前去大牢。
  不用问他都知道该把钦使往哪领。
  钦使跟着县令走进散发着难闻臭味的监牢,前行数十步,便见一个青衣青年坐在那里静静仰看墙上的小窗。
  牢房的情况并不好,又脏又乱,那年方弱冠的青年看起来却像是安坐静室、一派悠然。
  “你在看什么?”钦使命人打开老房门,迈步走了进去,口中不免好奇地询问。
  卢应巡道:“我在看这窗。您看这窗开得这么小,外面太阳升起后却能让整个牢房都亮堂起来,月亮升起来后也能让整个牢房落满霜华。要没有它,哪怕天上的日月再如何光亮明耀,也分毫都照不到我们身上。所以,能给大伙开个窗可真好,再小再窄都好极了,您说对吧?”
  钦使顿住。
  他的目光落到坐在青年清俊的侧脸上。
  聪明人说话不用说得太明白。
  卢应巡口里说的是日月天光,实则另有所指。
  即便他们千挑万选将一位他们认为圣明的君主推上帝位,也远远没有到可以坐享从龙之功的时候。
  他们想要的并不是荣华富贵,而是想实现许多他们过去讨论出来的构想。
  就如卢应巡所说的,就算他们有了一位还算英明神武的君主,要是他们的政令推行不下去,天下百姓的生活依然不会有太大改变。
  最终也不过是皇帝换了个人而已,该欺压他们的人依然会欺压他们,该他们受的苦他们依然要受着。
  他们要做的,就是要让寻常百姓知道他们如今拥有一位圣明之君,让他们可以把自己的冤屈说出来,让他们可以不用像过去那样忍气吞声。
  这并不容易。
  这次赵王虽有失察之过,却也还算配合他们处置祸首,可更多地方可能是乡绅豪强相勾连,达官显贵层层相护,可以预想到会有多少麻烦在等着他们。
  钦使笑骂道:“你连功名都还没有,考虑这么多作甚?快随我离开这腌臜地方给我打个下手,早些把事情处理完,也叫百姓们能早些睡个好觉。”
  这话虽含着责备之意,更多的却是长辈对晚辈的亲厚。
  卢应巡也不是爱自讨苦吃的人,既然钦使都这么说了,他便起身跟着钦使走出县衙大牢。
  作者有话说:
  钦使:我单知道太子是这样,没想到老寇家全家都这样
 
 
第103章 
  卢应巡回到京城, 已是五日后的事了。
  他踏入家门,迎来的就是他娘关切的泪眼,以及他爹等候已久的棍棒。
  卢应巡:“…………”
  卢应巡三步并两步地避开, 甚至一举蹿上自家院墙,坚决不叫他爹蓄谋多时的棍棒落到自己身上。
  卢夫人见卢重英一见儿子就要打人,顿时气不打一处来,上去把卢重英不知从哪弄回来的棍棒抢走,不满地说道:“儿子好不容易才回来, 你逞什么威风?敢情不是你肚皮里出来的, 你就不知道心疼!”
  卢应巡见形势大好才从院墙跃下,显见从小躲起打来就很熟练, 都练出这般敏捷的好身手了!
  卢应巡吃过卢夫人精心张罗的好午膳,才与卢重英去了书房。
  打儿子这种事须得一鼓作气, 后头再想抄棍子就不容易了。
  卢重英平日里也是个温文尔雅的读书人,出师不捷便没再动手, 只问道:“说说, 你跑去让百姓围衙是怎么个想法?”
  卢重英为人向来圆融得很, 到了地方上能把各方关系处理得万般融洽。
  像卢应巡这样搞出大动静、上来就对上皇亲国戚的鲁莽做法,卢重英打心里就不赞同。
  卢应巡微笑着说道:“我听人说, 本来京城今年秋闱的解元文章写得不算最好,但因为他进过大牢所以才被考官点为解元。我觉得吧, 要是我写出能当状元的文章却因为没坐过牢而被压名次岂不是很亏?所以,我就路见不平去坐个牢,趁着回京赶考这当口弥补弥补这方面的空缺。”
  卢重英:“…………”
  卢重英深吸一口气,只觉自己怎么生了个这么胆大包天的儿子?
  这种狗屁理由, 他居然说得出口!
  卢重英道:“你去应天府读了这么多年书, 就学到这些玩意?但凡你动动脑子想想都知道你这出身, 考官根本不会考虑让你当状元。”
  朝廷里可是有不少人对他们这些外戚严防死守,岂会让卢应巡占了魁首?
  卢应巡道:“当不了也没关系,说不准考官会因为压了我名次心怀愧疚,回头给我安排差使时给我找个好位置。”他仿佛一点都感受不到他爹的怒气和无奈,慢悠悠地道,“即便不考虑这些,难道我看到百姓被欺压就能当做看不见?爹,你以前可不是这么教我的。”
  卢重英立刻否认:“我可没教过你这一套。”
  卢应巡道:“你嘴上是没教,可我又不是没眼睛,你不说我难道就看不见学不着了吗?”卢应巡一点都不怵他爹,“我还记得我六岁那年你任地上遭了灾,当地大户不仅不配合赈灾,还蓄意抬高粮价。你可是抄起剑亲自带人去把别人家围了,扬言要彻查他们祖宗十八代。”
  卢重英老脸一红。
  那不是他气急了吗?
  卢重英骂道:“好的不见你学,光学这些没用的!”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