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她的上眼皮轻轻颤动,那水润动人的光也跟着一起震颤,然后从无形的美好慢慢幻化为实体,从眼睛里滚落下一滴眼泪,人们才意识到,那其实是她在倾诉痛苦时凝聚出的泪水。
“现在我已经证明了我自己,我绝对不仅仅只值一万美元。”
整场《奥普拉脱口秀》有40多分钟的时长,这期节目也是和往常差不多,前半场谈论一个社会问题,后半场邀请名人嘉宾来做访谈,只是这一次,奥普拉把煽情的戏码放到了后半部分。
瑞亚和奥普拉的谈话时间不会超过20分钟,她几乎是参加这个脱口秀最年轻的演员明星了,虽然走的是悲情路线,但是她既没有嚎啕大哭,也没有哭得说不下去话,从头到尾,她就只在节目最后的尾声流了一滴眼泪。
这种坚强是她通过说话方式和行为举止表现出来的,而不是用嘴巴讲出来的,这就无比让人信服,于是直到最后,当她褪下坚硬的外壳,终于流露出真切的痛苦和哀伤时,那就比那些手中拿满沾湿纸巾的嘉宾还要打动人心。
适度的软弱才惹人怜惜。
坐在电视机前面,梅·帕克打开了自己每周必看的节目《奥普拉脱口秀》,而这次她对于这档节目更多了期待和紧张的情绪,因为她知道自己的女儿要上这个综艺节目。
她的丈夫本帕克一向是不喜欢看这种节目的,但是为了看瑞亚,他第一次和梅一起坐在客厅的沙发上看起了奥普拉。
彼得已经被他的父母接了回去,瑞亚又不在,所以家里面只剩下他们两个人,这让看电视
的氛围显得冷清了一些。
瑞亚的经纪人已经提前通知过本和梅了,也获得了他们的同意,他们都知道节目里会发生什么事情,但当他们真的看到的时候,还是掉了眼泪。
尤其是梅,她是哭得最夸张的那一个,整包餐巾纸都快被她用完了,但是她还是一直哭着,其实在家里的时候,他们一直都避免和瑞亚谈到过去的事情,生怕伤害到她。
现在看到她在几千万人收看的节目上坦露过去,梅只觉得心疼又难受,如果这不是瑞亚决定去做的事,她是不会同意的。
成名的代价真的太大了。
看电影的时候,她就大哭过一次,但那个时候她还能把洛丽塔仅仅看成一个角色,但是现在梅就无法把电视上的女孩当成虚拟形象了,她知道,那就是真实的瑞亚。
尽管那里面有作秀的成分在,她也还是难以抑制地流下眼泪,她的女儿平时表现得太冷静了,好像真的什么也没有发生过一样,可是梅不相信瑞亚没有遇到过一点困难,但瑞亚就是不说。
一个人去洛杉矶读书,一边读书一边当演员,梅光是想想都觉得辛苦,可是瑞亚偏偏做得那么好,她的成绩分数从来就没有掉下来过,无论是在哪里都影响不到她的优秀,即便是在好莱坞拍电影,瑞亚也能够竞争到好角色。
当奥普拉和瑞亚谈起那些糟糕的过去,梅难过得不行,当奥普拉展示瑞亚的优秀成绩时,梅又深感骄傲,她的女儿确实很出色,瑞亚从来没有被那些灾难打倒过,梅深深地相信,出身不会决定一个人的命运,而瑞亚向她证明了这一点。
比她,本就好很多,他只是压抑着情绪看完了整场节目,他还是第一次这么认真仔细地看一场脱口秀,唯恐错过任何一个细节,为了防止错过瑞亚的画面,他们甚至还录下来了,以便之后重看一次。
但就算他再怎么擅长忍耐,看到瑞亚流泪的时候,本也情不自禁地湿了眼睛,她可从来没有在家里面哭过,就是那天晚上敲响他们家门的时候,她也没有掉过眼泪。
所以这滴眼泪才会这么触动他。
看《洛丽塔》的时候,他没有像妻子那样哭得那么惨,只是暗暗发誓自己不会给任
何人伤害瑞亚的机会,但是看到这个节目,本就没办法那么淡定了。
知道节目会有作秀成分的时候,本·帕克还在想瑞亚会怎么表现,她难道会扮成小可怜那样哭得喘不过气吗,他没有想到,瑞亚会表现得这么——瑞亚。
她就是瑞亚啊,任何一个认识她的人看到这期节目,都不会感觉到巨大落差的,因为那就是瑞亚平时表现出来的样子。
她不会一味地卖可怜,也不会沉浸在过往里不可自拔,她只会迎头向前努力,她会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唯一让本记得这是一个节目的地方是,瑞亚自己是不会主动透露情绪的,可是看到一个逼真、接近瑞亚本人的形象,他还是跟着一起哀恸起来。
一手搂着妻子,本伸出另一只手拿一张餐巾纸抹去眼泪。
同样的场景不仅仅发生在帕克家里,全国各地甚至在海外收看《奥普拉脱口秀》的观众们都感受到了类似的心灵触动,这个嘉宾的年轻、真实的情绪流露和积极坚强的心态与前半场那幕动不动就哀嚎流泪的画面太不一样了。
她虽然年轻,但是童年的惨痛遭遇逼迫她早早地成熟,尽管她还是一个孩子,但是瑞亚已经在用成年人的思维思考问题,她像洛丽塔,她还像奥普拉,但是又完全不同。
这种点到为止的悲情渲染远比一味的诉苦要动人得多,观众们能从瑞亚身上看到他们希望看到的东西,也能体会到那种绝望和希望。
随着奥普拉的诉说,他们先是跟着瑞亚一起沉浸到了绝境里面,然后又被她们带着一起冲破了阴云,迎向美好的未来。
这个安排好得让观众能够完全沉浸在节目里面,无法立即脱离出来。
不喜欢看电影,或者不爱看文艺电影,或者仅仅只是不想看《洛丽塔》的观众立刻就记住了瑞亚诺伦这个名字,他们对她生起了巨大的好奇,马上就有人开始在网络上搜索她的名字。
而搜索结果第一页里显示出来的,就有杰西卡·李创建的RN网站,当人们好奇地点进去,就会发现有许多他们想要知道的有关瑞亚·诺伦的信息。
更多的人则是记住了瑞亚提到的那部电影,“《洛丽塔》还在上映,也许应该去看一看,说不定真的很好。”
这是观众在乎的,而投资商看重则的是利益回报。
看完一系列的数据报表和研究分析总结,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的执行董事长鲁伯特·默多克都带着笑意地感叹了一句:“她何止值一万美元,这在当天就为我们赚回了一千万美元的利润!”
他感兴趣地研究了一会儿:“这滴眼泪流得真是值钱。”
作者有话要说:
二更
第53章
根据最终的数据统计, 这一期的《奥普拉脱口秀》的观看人数达到了2500万,收视率在节目的下半段达到了峰值。
与这档王牌节目在1993年与迈克·杰克逊一起创下的6200万最高纪录相比,2500万这个收视人数并不算什么, 甚至只是这档节目的平均周收视。
但是《奥普拉脱口秀》一周平均收视都在1800~3500万之间, 相对来说10月份是淡季, 会对节目的收视造成影响, 最近几期的《奥普拉脱口秀》的收看人数就一直在2000万上下徘徊, 甚至有两期没有突破2000万。
而这一期, 他们既没有邀请大牌明星,也没有邀请知名人士, 而是用一个刚刚起步的好莱坞新秀把收视率抬到了2500万, 还通过低成本提升了当月的收视,那么接下来,节目组安排下半月份的策划就会轻松很多。
在这种巨大的利益回报面前, 请来瑞亚·诺伦来当嘉宾无疑是一件非常划算的事情, 于是全美家长教师协会的不满也就不是多大的威胁了。
节目里已经说得很清楚,是嘉宾自己想要向公众倾诉的, 而瑞亚·诺伦也通过这档全美最火热的访谈节目得到了人气推广,无论是对哪一方来说,都是双赢的。
在短时间内直接收益最显著的就是她那部还没有下映的电影。
当天下午,北美各大院线上座率已经低到40%以下的《洛丽塔》又回升到了50%以上,似乎仍然有再次挖掘票房潜力的可能性,这不仅证明了《奥普拉脱口秀》的强大影响力,更是证明了他们的宣传策略打动了观众。
电影票房数字的起伏走势直接反应出了这个策划的成功,任何一个参与其中的人都得到了回馈。
二十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想要从《洛丽塔》的DVD售卖里收割更多的利润,类似于《洛丽塔》这种电影,DVD销售所能获得的利益往往能比票房更多, 为此他们用其他资源和马里奥交换到了整部电影。
得益于此,马里奥·凯萨的制片公司接下来的新片计划也很顺利。
导演阿德里安·莱恩获得了不少文艺电影的邀约,男主演杰瑞米·艾恩斯也接到了许多与亨伯特类似的角色,尽管编剧斯蒂芬·希弗收到的非议更多,但是他仍然被媒体评价为
很有可能进入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的提名候选人名单。
但是横向对比之中,获益最大的人肯定就是最吸睛也最有话题的女主角瑞亚·诺伦。
在电影试映的时候,就已经有影评人开始关注到她了,《娱乐周刊》的欧文·吉尔伯曼更是着重赞美了她,之后也陆陆续续地有影评提到她所展现出来的共情能力和演戏天赋。
正当媒体开始深入挖掘这位好莱坞新面孔的时候,她却自己登上脱口秀的平台主动坦露除了一切。
她的故事背景惊人,但是她这样做的效果却是更加惊人。
就算是把《洛丽塔》的宣传手段和舆论反转分析得最透彻的《好莱坞报道》也没有想到,电影公司竟然会舍得把这么吸引人的爆点压在《洛丽塔》即将落幕的时候,在之前一层层的铺垫之下,《奥普拉脱口秀》就是猛地蹿起的第二个高.潮,论起后续影响甚至比之前电影的口碑逆袭还要大。
已经有记者在媒体上惊呼:福克斯是请来了好莱坞的顶级公关鲁妮·查森来为电影造势吗?
这一系列的手段堪称好莱坞今年最引人夺目的公关,十几年后评选经典公关案例里都能有《洛丽塔》的位置。
《洛丽塔》红了,洛丽塔就更红了。
就算好莱坞人心里面明白是怎么回事,也无法阻止观众被瑞亚在节目上所吐露的残酷往事和营造出来的形象所吸引,这简直比电影里的故事还要有戏剧性。
电影的结局可是一个极致的悲剧,但是现实却给人留下了无限的希望,人们头一次发现,竟然是现实比戏剧更美好。
和洛丽塔一样,瑞亚的人生里也有一个让她歧途的人,而她甚至比洛丽塔更惨,因为是她的亲生母亲逼着她这样走,最后洛丽塔从亨伯特身边逃走了,代价是毁掉了未来的所有人生,但是瑞亚得救了,她得到了新的家庭,迎来了新的人生。
但和洛丽塔不一样的是,瑞亚的人生不是一本写好的文学著作,也不是拍完的改编电影,她的结局没有注定,她的未来还拥有无限可能。
让人满怀希望的是,瑞亚也真的在朝着更好的方向去努力,她没有自怨自艾,也没有自暴自弃,这样的人物形象怎么不能
吸引到观众的好感。
这种坚强不是她说出来的,而是直观地展现给镜头,于是观众就更容易被打动。
在展现优点的同时,这位与洛丽塔形象完全不同的金发女孩也毫无保留地揭示了自己的缺点,她的出身不好,她的生母是女支女,甚至还因为逼迫她卖身而被判刑。
瑞亚在节目上说得并不详细,但是她一打开这个话题,自然会有媒体跟进,甚至能够把她从出生到现在的人生分析得无比透彻。
既然都决定这么做了,瑞亚和她的团队也不会再制止那些媒体挖掘那些往事,只要不打扰到她现在的家庭就好,而那些为了吸引读者不惜写一些扭曲事实、报道她自愿当童女支的小报,公众只会更加不忿和愤怒,只要一看到污蔑她的消息,立马就会有人写信投诉和举报。
纽约警察局可是有档案记录的,一些人脉广大的报刊媒体就能旁敲到一些细节,然而经过一层安德里·维特的关系网过滤,他们得到的只会是向着瑞亚的好话。
她已经向安德里支付了费用,就不能浪费不用。
《洛丽塔》的争议就始于全美家长教师协会对美国电影协会的分级发表了不满,也对福克斯电影公司要把电影搬上银幕提出抗议,然而最后这场争议则是终于纽约儿童保护协会所发出的评论,这种变相支持有力地维护了电影的声誉。
这也是在维护瑞亚,这个女孩的案件当初也是经由他们处理的。
受害者的形象也并不一定只会带来坏处,最得观众青睐的永远都不会是完美女神,有缺陷的人才能和观众达成共鸣。
因为有缺点才更加真实,更亲民,而观众也能在对明星施舍同情的时候带来心理上的满足和快感,大小荧幕里也从来都是有缺陷的角色更受观众喜爱,太完美反而显得虚伪,一旦崩塌就更是衰落到谷底,更招人恨。
但是缺点太多也就不值得被人们喜欢,所以瑞亚必须要优秀,她也确实优秀,各种元素堆叠起来,才能为她聚拢人气。
这是肯·桑珊结合了瑞亚的所有背景和经历设计出来的,他当然也考虑到了瑞亚的性格,其实他最开始想的还是经典的美国甜心形象,不过考虑到身世条
件的影响,他最后还是舍弃了这个老美最喜欢的形象。
虽然好莱坞到处都是甜心女星,但是这种类型的盛产就证明了观众的口味仍然没有太大变化。
90年代几乎就是美国甜心的黄金时期了,甜心们不再是不知世事的清纯少女,而是随性又富有浪漫气息的都市女性,更加成熟也更加性感,这个年代的甜心领袖就是梅格·瑞恩和茱莉亚·罗伯茨,同样是依靠小妞电影成名,但是罗伯茨的转型就更加成功。
不过瑞亚的气质也不太符合甜心给人的感觉,她当然也可以笑得甜美可人,但比起娇俏可人的梅格,和笑容亲和的茱莉亚,瑞亚还是过于清冷了一点。
而她也不是依靠爱情电影成名的,自然就会离甜心差了一截。
但是肯并没有完全放弃这个美国人格外青睐的形象,他把希望放在了下一部《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电影上。
录制完了《奥普拉脱口秀》之后,瑞亚就别再想安安静静地回学校读书了,一旦打开了一个缺口,媒体就蜂拥而至,如果不是知道过犹不及的道理,她真怕自己就回不去纽约皇后区了。
媒体的关注把她推向了更多的人群,非议争论也有,但是总体而言,瑞亚或得到的还是好评,但是她和团队也无法安心,就像他们当初担忧的那样,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洛丽塔来称呼她了。
一个与《洛丽塔》有很大关系的大人物更是把事情引导到了另外一个场面。
“我不知道纳博科夫会不会喜欢这样的《洛丽塔》,但是我得承认,我非常喜欢这个改编,如果瑞亚·诺伦早生13年,我也会选她来演女主角。——斯坦利·库布里克”
54/355 首页 上一页 52 53 54 55 56 57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