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言情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举报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1

皇长女她开始狂野建城了——猫有渔棠

时间:2021-12-28 16:18:52  作者:猫有渔棠
  “我还听他们讨论,说皇宫是什么样子的?是不是金银堆成山,后宫的娘娘吃不完的米面油盐,要是他们什么时候也能敞开肚皮吃就好了,他们哪里知道皇宫铺路的台阶都是用的汉白玉,凿下来一块卖掉就够他们吃一辈子的了。”映月边说边摇头,她在宫中的时候也以为天下人都有饭吃。
  虽说吃的不比他们好,至少萝卜青菜的能吃饱肚子,现在才知道是她想多了,别说萝卜,很多人能挖到野菜吃饱就不错的了,就连她们以前从来不吃的粗粮,在百姓眼里都是好东西,至于肉啊油啊,一年都吃不上几顿。
 
 
第146章 不知人间疾苦
  好在他们遇到主子,带着他们种红薯土豆,带着他们赚钱,生活比别的地方好上不少,可是这天底下,还有多少人吃不上饭啊。
  “你知道观音土吗?”苏棠问一旁跟着她叽叽喳喳的映月。
  “那是什么?就是我们脚下踩的泥巴吗?”映月歪着脑袋询问。
  “那是一种白色的土,有些人饿的受不了了,就会找那种土吃进肚子充饥,吃的少了还好,要是遇到大荒大灾之年,赤地千里,他们天天只能吃观音土的时候,吃的多了就排不出来,一个个将肚子憋得像是怀胎十月似的,最后活活的被肚子里的观音土给憋死。”苏棠说道。
  映月听到之后险些怀疑自己的耳朵,瞪着眼睛询问苏棠,“那土怎么能吃呢?他们知道会被土给憋死,为什么还要吃?”
  “因为饿呀,人饿极了,是没有理智的,一个个两眼发红什么都往肚子里塞。”一个老大叔跟在她们身边走路,听到她俩聊天的内容插话道,“我年轻的时候经过一次旱灾,那时候我才十几岁,就像寨主说的,真的是赤地千里,别说野菜,就连根绿草都找不到,人们就啃树皮,树皮啃完了,就吃观音土,知道吃多了会没命,还是要吃,总觉得多活一天就是一天的希望。”
  “不是说一有灾情,朝廷就会放粮赈灾吗?怎么还会像你说的那么惨?”映月听到心惊,询问旁边的老大叔,她在宫中的时候经常听到的就是哪里旱灾涝灾,都会派人去赈灾的。
  “赈灾粮不赈灾粮的,我们老百姓不知道,我只知道那场大旱持续了将近半年,人们开始向有粮食的地方逃荒,到最后人饿的都没了人性,半夜经常会被烤肉味馋醒,人们闻到那肉味,就一个个的闷着头哭,不停的哭,一个感染一个,哭声能连成一片。”老大叔回想当年,就不停的抹眼泪。
  “哪来的肉,不是旱的都吃观音土了吗?怎么还有肉吃?”映月疑惑的眨眨眼睛,苏棠在一侧无奈的摇摇头,映月从小不愁吃穿的长大,怎会知道人间疾苦。
  “是啊,那个时候哪里还能找来肉吃,唯一吃不完的肉就是人肉,路边一堆一堆的死人,想吃多少有多少。”老大叔声音尽是沧桑,仿佛现在想起来那场景还心有余悸。
  说到人肉,映月看着老大叔胃里一阵翻滚,那场面光想想就挺可怕的。
  老大叔见映月和苏棠都拿眼神瞄他,连忙解释,“别看我,我可没吃人肉,那时候有富户怕逃难的路上被抢,招了大量的人保护他们的安全和粮食,管饭,我被选上了,这才没饿死,不过等到富户的粮食慢慢的也吃完了,后来也没少遭罪,算是挨到有山有水的地方。”
  老大叔筹措了一会看向苏棠,“寨主,有句不知当说不当说。”
  “你说。”苏棠示意。
  “前两天我去城中买东西,在大街上听到南面来的商人闲聊,说到南面的天气有些不一样,说最近那边整日整日的刮风,白天刮晚上刮,还说总是干打雷不下雨,让我想起几十年前那场大旱流传下来的两句谚语,说天干刮夜风,还说旱天雷,这都是大旱的前兆啊。”
  苏棠心里一个机灵,看着老大叔严肃的询问,“当真?”
  烟杨城所处的位置在冷安的东边,北与晨阳国接壤,西面是冷安国内陆,皇城所在的方向,往南与夕昭国接壤。
  如果他说的是真的,南面如果会有旱情,不知是在夕昭国境内还是冷安国境内,旱灾面积多大,会不会影响到烟杨城。
  小灾还是大灾,如果是大灾,苏棠也无能无力,赈灾的事情得靠朝廷去解决,她一个个小小的烟杨城还顾不住呢。
  只是灾后疫病,以及干旱会使河水湖泊面积缩小,低洼地裸露为蝗虫提供适合产卵的场所,在加上蝗虫繁殖迅速,旱灾之后特别容易发生蝗灾,都说蝗虫过境寸草不留,这让她不得不谨慎起来。
  老大叔苦着张脸,“我也希望是假的啊,可是那位商人在大街上说那边的天气和我小时候那年大旱之前太像了,心里后怕,这就想着找个机会给寨主说说,要是假的最好,要是真的也好有个准备。”
  “我知道了,你说的事情我会上心的。”苏棠说道。
  没灾最好,如果真的有旱灾,哪怕只是几个月,让一季的粮食颗粒无收,百姓就得饿死,他们在重赋之下根本就没有余粮,仅够一家人吃的,一旦地里没有收成,他们很快就得饿肚子。
  要是连着旱两年,以她对冷安国国库的情况来看,恐怕对于赈灾也是有心无力,最后只能任由南面的灾民自生自灭,灾民逃荒必定会引起动乱。
  虽然以那位老大叔的一面之词也不能乱下定义,但是这种事情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一旦发生就是千千万万条的性命。
  苏棠回去匆匆写了封信让陆河送去给刘忠林,让他向那些南面来的商人多多的打听,细细的打听,如果情况属实,她就要早点做准备才是。
  如今冷安国内忧外患,要是再来个大灾那麻烦可就大了,希望是她小题大做,那边只是最近缺雨,或者小小的旱一下就好。
  苏棠焦急的等了两日,终于等到刘忠林的回音,说南面最近确实缺雨,有些小河已经干枯,大河的水位有所下降,不过也不算是完全缺雨,时不时还会下会儿阵雨,距离我们这挺远的,未必会影响到我们这边。
  干旱不是突发性灾难,从它有征兆开始,持续缺水却不完全没有水的情况下,可能会持续几个月甚至一两年的时间,这种情况不算严重,或许哪天就会突然降雨。
  也有可能会雨水渐渐消失,旱到土地干裂,寸草不生,但这都是一个时间过程,至少不会这一两个月就没水可喝,河里水蒸发也需要一个过程。
  但是不管南面干旱的程度是怎么样的,不管会不会影响到这边,苏棠都决定开始带领百姓大量的种庄稼,在这个粮食永远都不够吃的时代,手里有粮食比手里有银子都更有用。
 
 
第147章 怎么回事?
  于是苏棠让映月亲自去一趟烟杨城给林顷传信,告诉他要开始带领烟杨城百姓开荒,反正烟杨城的田地荒废不少,谁开的荒地以后就是谁家的田产,支持百姓多种庄稼。
  要是有些农户太穷买不起种子的,可以到府衙赊账,允许他们签字画押先将红薯种,土豆种领回去,等到收获的时候再还回来,这样的话既不算是白送他们,也解决了农户买不起种子的难题。
  苏棠可不想把他们养成整天等着天上掉馅饼,好吃懒做的人。
  今年春季的税收收上去之后,不卖钱,若是有外地的想来买土豆和红薯,只要粮食等斤兑换,例如小麦,稻米,黄豆等,一石换一石,然后将这些粮食好好的储存起来。
  土豆和红薯的收成比他们这里的小麦稻米什么的,要高上十多倍。
  土豆亩产三十石,红薯亩产五十石,而他们这里的本土的农作物,一亩地能产四五石就算顶天了,这也是百姓们为什么吃不饱没粮食吃的原因,这么低产怎么可能够吃呢。
  一石换一石,是为了将高产的土豆红薯多多的流传出去,让更多的人吃饱饭,要不然苏棠直接将土豆红薯储存起来就可以。
  至于寨子这边,苏棠让人在西山外面的区域开荒,现在寨子有两三千人,就按少的说,一人两亩地来算,那也是几千亩地的面积,所以不能在山谷内开地了。
  山谷的面积是不小,但是以后还要建设房子,生产坊等,都是需要地方的,尤其以后再征用他们开好的土地,不如一开始就让他们在山谷外面开荒就好。
  西山外面,一直到烟杨城都是平地,将那些草啊,树啊什么的砍掉打理打理都是田地。
  烟杨城的管辖还是很大的,预计有个一千平方公里左右,要是换算成亩数,那就是一百五十万亩地,别说养活烟杨城现在的这一两万人,就算是养活十几二十万人都是绰绰有余的。
  可惜这种边境之地,在加上土匪作乱,导致人口稀少,很多土地都是荒废着无人耕种,稍微有些本事的人家,都选择去内陆更繁华的地方居住。
  还是那句话,谁家开的荒地,以后就是谁家的田产,寨子里的人听了一个个激动的不得了,他们都是老百姓,对田地有着特殊的感情与喜爱,多一亩地以后每年就是多一亩地的收成,在他们眼里谁家的地多,谁家就种出来的粮食多就富裕。
  别看烟杨城的荒地多,但也不是随意可以耕种的,田产是要官府盖戳发田契文书,那才实实在在是你家的田产。
  你要是随便找个地方开个荒,种上粮食也可以,但是这种没有田契的地,若是发生什么事情,官府说收走就收走了,因为这不是你的田产,让你种种可以,但它不属于你。
  不属于你的东西,百姓们种着总是不踏实的,可是现在不一样了,寨主和太守都开口了,只要多开荒,多种地,这些田产就属于你的,是那种官府盖戳发田契的那种。
  还不用掏银钱置办,等于是白得的田产,有了田产,那可是能留给子子孙孙的家当。
  更不用担心种子的问题,以前是种子贵,有地也买不起种子种,现在可以到官府赊账,先领种子,种上以后再还账就可以了,还不加利息,这样的好事岂能错过。
  可是只开荒不种庄稼,这也不行,一家能有几口人,就算是大家族一家能有十几口的,也顶多能种个二三十亩地就顶天了,分到每个人身上也没几亩。
  百姓想想这不行啊,这样的机会可不多,不好好把握住,多添几亩田地就太可惜了,于是咬咬牙买耕牛,有了耕牛能省下不少的力气再多种上几亩。
  寨子这些有正经工作,挣到钱的人都将攒的银子掏出来,出去买耕牛,烟杨城那些去年第一批种土豆的人,也因为卖土豆挣上一笔钱,都拿出来买耕牛。
  烟杨城内买不到就去别的城池买,一头头的耕牛排队拉回来,别的城池的人看的那叫一个两眼发直。
  “怎么回事,这是怎么回事啊?不是说烟杨城是这一带最穷的城池吗?怎么这几天买耕牛的都快排成队了?”一个穿着粗衣麻布的男人拢着手,站在长河县的城门口,看着一行人牵着四五头耕牛往烟杨城的方向走去。
  长河县在烟扬城的南面,是东平郡管辖内的一个县城,临祈城也属于东平郡的,算是东平郡管辖内十多个县城中最富裕的县城了,东平郡的太守就住在临祈城,就是那位跑到烟杨城找林顷买土豆的那位。
  他和林顷算是熟识,一起考的功名,东平郡的太守当年倒是考了不错的功名,还被京都的大官选中做了高门的乘龙快婿,一番举荐,在加上他自己有些能力,就成了东平郡的太守,还提携了林顷成为烟杨城的县令。
  在苏棠没分封之前,烟杨城还是东平郡下的一个县城,后来因为苏棠要分封到这里,就将烟杨城从东平郡摘出来,独成一郡,林顷也从县令升成太守。
  要不京都的那群人为什么要说苏棠明面上是分封,实为流放呢,冷安国那么多郡,哪个郡的管辖下没有十几二十个县城的,只有特意为苏棠成立的烟杨郡,只有一个城池外加几个破村子。
  还免贡,基本上是等于将苏棠连带烟杨城这个破城,一起扔在边境不要了,也不管了。
  不仅京都那群人知道烟杨城穷,就连烟杨城周边的城市都知道烟杨城穷啊,一年被土匪洗劫好几次,能不穷吗?
  所以现在看到烟杨城的人这几天买这么多的耕牛,就心里犯嘀咕,要知道他们农户,攒一辈子的钱能置办上几亩地一头耕牛的,都算是村子里有头有脸的人家了。
  作为附近最穷的城池,那里的人怎么就突然有钱买这么多的耕牛了呢?一头耕牛可是十几二十两银子,这可不是小数目啊。
 
 
第148章 羡慕的不行
  “就是啊,我这攒了一辈子都没能买上一头牛,怎么他们突然这么舍得,说买大家就都开始买牛了?自己城里买不到,还跑到我们这买。”站在城门口的人一个个心中好奇不已。
  一个穿的体面些的男人听到他们的议论,好心的说道,“听说烟杨城最近出了新政令,从现在开始,一直到秋季庄稼种上之前,谁家开的荒地就是谁家的田产,政府盖戳发田契的那种,这不是百姓都着急买牛多耕地吗?”
  “谁开荒就是谁家的地,不用花钱买?”长河县的百姓听到后,不可思议的长大嘴巴,许久没能反应过来。
  要知道置办一亩地是要不少银子呢,现在好了,人家不用花钱,等于是白得的田产。
  “不仅不花钱,就连他们买不起种子的人家,都可以去府衙赊账,等到收获后再还上,还没利息。”穿的颇为体面的那个男人再次开口道。
  “你说的真的假的,我听着怎么那么不信呢,哪有这么好的事?”
  “就是啊,哪有田产种子都是白送的。”那些人摇摇头,觉得不太相信。
  “骗你们作甚,我女儿就嫁到烟杨城的一户商人,她前两天还说要雇人多开荒,给自家添些田地呢,奈何现在雇人都雇不到,那些整日在外面晃悠着找活干的泥腿子也不晃悠了,有活也不干了,都忙着给自己家开荒地呢。”那个男人开口解释。
  可把城门口的那群人羡慕的不行,这种好事几辈子都遇不上。
  苏棠看着寨子里的那些百姓,除了在生产坊和账房正经上班的人,其他的起早贪黑的划船到西山外的北岸开荒。
  其实在南岸更方便些,他们只需要过桥顺着青石路走出西山就行,不需要过河。
  但是南岸因为有青石路铺在河边,没办法挖渠道将河水引进田地,总不能将青石路给挖了吧。
  就算寨主让挖,他们也舍不得,就都紧着北岸的荒地开,反正寨主说以后会将北岸的西山也弄出一条路来,到时候更方便。
  他们每天天不亮就上地干活,一直到天黑的看不见了才回来,这劲头比当初让他们上山砍树赚钱的时候还足。
  六月正是桃花盛开的季节,东面的山上漫山的桃花盛开,整个山看上去都是粉色的,好看极了。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