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言情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举报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1

七零之走出大杂院——女王不在家

时间:2021-12-28 16:20:49  作者:女王不在家
  她接过来鸡蛋和白面:“你过去哄着孩子吧,我来煎鸡蛋,煎好了给你送外屋去。”
  顾舜华倒是没客气,直接给陈翠月。
  旁边顾全福看着道:“最近日子好过多了,我工资涨了三块,想吃什么尽管吃。”
  顾舜华便笑了:“爸,你看我是那种跟自家人见外的吗?”
  顾全福也就咧开嘴笑:“闺女,你安生住着,别怕,爸明日找找老街坊,怎么也得想法子给你落户口。”
  顾舜华:“爸,先不急,我自己过去知青办走走,先探探情况再说。”
  顾全福:“你啊,从小就有自个儿的主意,爸也不说你,你妈说了什么,你别往心里去,就当她放屁呢。”
  顾舜华:“说得什么话,我哪能往心里去,我该吃吃,该喝喝,反正咱现在什么都吃,就是不吃亏!”
  她当然不在意,她妈说什么她不听,就算以前听,以后肯定不听了。
  她妈那性子,哪天备不住把她卖了给陈璐买袄子穿呢,她要是真什么都听,那还能有活路?
  说话间进了后屋,两个孩子乖乖地偎依在床板上,一脸迷茫地东张西望。
  见她进来,忙看过来。
  多多怯生生地望着她不说话,满满则是开口了:“妈,姥姥是不是不喜欢我们啊?”
  顾舜华的心便一揪。
  这房子隔音效果不好,外间一嚷嚷左邻右舍都知道,两个孩子瘦弱,外人看就是丁点大的孩子,说话不避讳,以为孩子听不懂。
  其实两个小人儿心里都门儿清。
 
 
第8章 知青办
  生在苍茫的阴山脚下,长在荒凉的矿井边,他们哪里见过什么世面,两个丁点大的小娃儿,看人时候澄澈见底的眸子里润着水光,怯生生的忐忑,连每根头发丝都是小心翼翼。
  顾舜华想起那本书中的剧情,满满变得淡漠无情,多多歇斯底里,谁能想到眼前这可怜巴巴的小儿女长大后会是那样的性子。
  孩子单纯到就是一张洁白的纸,涂抹什么颜色,不过是大人的作为罢了。
  顾舜华这一刻恨不得张开羽翼,将两个孩子护在手心里,悉心地呵护。
  不过她到底是收敛了那些情绪,故作平常地坐在床边,将两个孩子搂到怀里,笑着说:“怎么这么说,你看你们来了,姥姥姥爷多高兴,给你们吃饼干沏麦乳精水,大家都喜欢你们。”
  多多瘪着唇儿,眨巴眨巴眼睛,小声说:“可是,可是……”
  她平时话不多,现在“可是”了几次,都没说出个所以然,本来三岁的孩子,有些说话晚的可能还说不出句子,况且多多本就是沉默的性子。
  顾舜华:“刚才妈妈拿了鸡蛋要给你们摊鸡蛋饼,姥姥赶紧抢过去了,她要给你们煎黄澄澄的鸡蛋饼。”
  多多听说黄澄澄的鸡蛋饼,便小心翼翼舔了一下嘴唇,她流口水了。
  吃了一些饼干,不过还是有些饿。
  满满却开口说:“妈,咱们住哪儿啊?”
  顾舜华:“当然是住姥姥姥爷这里,你们看屋后面还有一间房子,那间屋子虽然小,但咱们娘仨足够住了。”
  满满轻点头:“嗯。”
  顾舜华抬起手,轻抚了满满的头发。
  小人儿的头发乌黑发亮,略带着一点卷的刘海蜷伏在白净的脑门上,衬着澄亮的大眼睛,格外乖巧。
  她又将多多柔软的小身子搂进怀里,这才道:“咱们从兵团搬到这里来,一时半会儿肯定条件困难,但这里是首都,留在这里对你们将来有好处,刚开始的时候要忍忍,等咱们落定了,妈妈一定会想法儿让你们过上好日子,住上宽敞大房子,喝上牛奶,吃上肉,还会送你们去幼儿园。”
  幼儿园?
  多多眼睛亮了。
  矿井上三十多户人家,有几家是有小孩的,平时她的玩伴有一个六岁的小孩,便会说起来幼儿园,说幼儿园有多好多好,多多听着一直羡慕。
  顾舜华便笑着道:“对,妈妈以后会让你们上幼儿园。”
  现在幼儿园一般是厂办的,针对工厂职工,这种便宜,只需要交两三块钱就行了,谁都能托管得起。可如果不是职工托管,那就贵,托管一个孩子包三顿饭得要十三块钱,两个孩子就得是二十六块,不小的支出了。
  顾舜华户口还没落下,以后工作的事更是没着落,所以并不敢多想,不过她觉得,自己脑子里有了后面二三十年的事,心里有谱了,使劲扑腾扑腾,总不至于挣不到钱。
  她肯定得努力挣钱,给两个孩子上幼儿园,让他们享受其它孩子能享受到的。
  满满和多多听说能上幼儿园,便期盼起来,心情明显好了。
  这个时候,她妈陈翠月过来,手里端着一个小竹篦子,小竹篦子里是冒着热气的白面鸡蛋饼,边角因为酥脆而微微卷起,黄澄澄的面饼上鸡蛋没摊匀,有些地方还能看到白嫩嫩一小滩半凝不凝的鸡蛋白,一看就软嫩喷香。
  陈翠月虽然心疼鸡蛋,但看到这一对孩子,倒是喜欢得很,笑模笑样地说:“趁着热乎,快吃吧。”
  她样子还算慈爱,两个孩子的心这才放到肚子里。
  鸡蛋饼热烫,顾舜华便用筷子夹一小块,喂给两个孩子吃,陈翠月也在一边帮着喂,又去倒了热水来。
  两个孩子吃得满嘴香,他们看看顾舜华,看看陈翠月,便笑起来。
  陈翠月看两个孩子实在生得惹人喜欢,便说:“叫姥姥。”
  两个孩子奶声奶气地喊:“姥姥!”
  陈翠月笑了:“瞧这两个小家伙,看着就招人待见。”
  两个孩子看陈翠月笑容慈爱,彻底放心了,吃饱喝足后,便开始揉眼睛。
  这次从包头过来首都的车是临时加的,这种临时车次优先级最低,遇到一辆火车都给人家让路,以至于过来这一路用了一天一夜,他们又没座位,不过是过道里随便找个地儿窝着,时不时还有餐车或者上厕所打开水的经过,哪里能睡好觉,现在到了家,吃饱了,都困起来了。
  陈翠月见这个,便说:“我们住前屋,收拾了后屋打算给你哥嫂住,他们最近也要回来首都了,跃华现在住外屋,你们回来的话——”
  陈翠月显然有些犹豫。
  顾舜华明白陈翠月的意思。
  原来十二平的房子打了隔断,成了前屋后屋,而她口中的外屋便是屋子后面自己搭建的三平多的小屋子。
  显然陈翠月想让自己住外屋。
  顾舜华其实也是这么想的:“我们住外屋,让跃华先在前屋挤挤。”
  陈翠月松了口气:“行,先让两个孩子睡吧,我看他们上下眼皮都打架了。”
  顾舜华点头,于是和陈翠月,一人抱着一个孩子,过去了外屋。
  外屋比正规房子要矮,只有不到两米高,高个儿的男人进去得弯腰,大概一米多见方,现在用砖块和木板搭起来的简易床占据了多半空间,床下面也就勉强能下脚。
  不过对于顾舜华来说,有这么一处遮风挡雨的落脚之处,已经满足了。
  两个孩子着了床,很快就闭上眼睡了,到底是小孩子。
  陈翠月看着,叹了口气:“你刚还说上幼儿园,这幼儿园哪那么好上!”
  顾舜华不太想理会这些:“妈,事在人为,一步步总能解决。”
  她敢说这话也是有缘由的,哪怕没工作,上不了单位的职工幼儿园,她觉得自己两个孩子一个月二十六的托管费暂时还能出得起。
  手里大概有一千块,两个孩子二十六块包吃包住,自己节省些一个月花十五块,这样每个月耗用算四十好了,一千块也可以用两年。
  再说这两年时间,她还能干等着没钱用?找不到工作去做一些零工也行。
  以后这世道会发生大变化,只要人肯吃苦,怎么着都能弄到钱。
  再说,比起两个孩子的心理健康,这一千块算什么。
  陈翠月看她这样,还想再劝劝,顾舜华却道;“妈,我去趟知青办,问问情况。”
  陈翠月:“行,你去试试吧,你这孩子打小儿就认死理儿,不撞南墙不回头!我和你爸先去上班,等回来再说这事。”
  顾舜华没理会。
  她也没精力和她吵。
  孩子困了,睡着了,她其实也困,但她不能睡,也没心思睡,她得赶紧去知青办,看看自己这户口的事怎么整。
  这当然不是去一趟就能落听的事,但她有心理准备,这就得磨,实在不行她去知青办哭。
  她的孩子回不来首都,这不是她的错,不是首都人的错,是这个时代的错,她得纠正回来。
  所以她连多余的眼神都没有,收拾了下东西,稍微梳了头发,洗了把脸打起精神,拿着材料出门。
  出了门后,就碰到了乔秀雅,正拎着一个挎包也打算去上班。
  顾舜华便觉得晦气,碰到谁不好,偏碰到她。
  乔秀雅之前丢了面子,总是想找补回来,便故意大声说:“舜华,你就听我一句劝吧,赶紧把孩子送回去,带着孩子,你落户口的事没门!”
  顾舜华看了一眼,笑着道:“乔姨,劳烦您操心了。”
  胡同里长大的孩子,客气话当然张口就来,但是听不听的,就两说了。
  乔秀雅:“你啊你,性子也太倔了,早晚有你受罪的时候。”
  顾舜华笑道:“这眼看就上班了,您可别耽误了,乔姨您先忙,我去去就回。”
  说完直接走人了。
  这驴头不对马嘴的,乔秀雅看得心里窝火,撇嘴:“这孩子像什么话!真是没半点规矩,咱胡同里的老礼儿全都没了!出息!”
  说完,打眼看了看几个也打算上班的,赶紧凑过去,她得和大家多嘀咕嘀咕,大家就等着看热闹吧,落户口?没门!
  顾舜华先过去了知青办,知青办手握着知青的生杀大权,知青回城,必须拿着自己的回城证明请知青办给开一个落户证明,才能拿着这个证明去派出所落户口。
  这时候知青办人不少,都在大门外的墙上找自己的名字。知青手里的回城证明开出来后,户口档案所在地就会把知青的档案发给接收地区,知青办收到知青的档案,才能开落户证明。
  顾舜华也跟着大家伙找,很快便看到了自己的名字。
  她忙进去,先排队,排到自己后,便和知青办的办事员说了自己名字,又交上自己的材料。
  看着办事员一张张翻过自己的材料,又用笔在一个表格上记录,顾舜华提着心。
  这一步很关键,如果能这么糊弄过去,稀里糊涂落了户口当然最好。
  可办事员终究是停下了动作,皱着眉头,仔细看了看,才抬头问:“你怎么还带着两个孩子?”
 
 
第9章 落户的困难
  听到办事员的话,顾舜华原本的侥幸便烟消云散了。
  她和办事员说了自己的情况,办事员听了后,先是一脸为难皱着眉头看了一会儿,后来让她等等,说是要和知青办主任商量下。
  知青办主任姓孙,顾舜华倒是看着眼熟,后来想起来,是她同学孙嘉阳的三叔,早些年见过,就忙提醒着自己是谁谁谁。
  孙主任拍拍脑袋,也想起来顾舜华了,便寒暄了几句,知道顾舜华是从内蒙兵团回来,连连叹息:“不容易,这些年不容易。”
  他侄女孙嘉阳也下乡了,年初才回来,也是办的病退,不过他侄女没结婚,顺理成章回城了。
  说起落户口的事,孙主任皱眉,为难地说:“你这事儿可不好办,没这方面的政策啊,我们办事,全都是按照规章制度来,上面下了通知,我们照着办,你这个情况我们没遇上过!没先例,没政策,谁也不知道怎么办!”
  顾舜华其实早就料到了,她哀求道:“叔,我是咱们首都的知青,当时是为了“屯垦戍边”支援北疆才离开咱首都的,我在天an门前给共产党宣过誓,我在祖国的北疆戎守八年,把最好的青春献给了祖国,献给了北疆,现在我得了病,实在是熬不住了,又离了婚,难不成咱们首都也不要我了?那让我去哪里?”
  顾舜华说起这些,眼中几乎含泪。
  知青办也有不少知青在等着办手续,看到这情景,面面相觑,也都鼻子泛酸,谁能不同情呢。
  这两年,知青大规模回城,人间的悲欢离合大家见太多了,看到就难受。
  孙主任黑着脸,盯着那离婚协议书:“舜华,你这情况,我们真得难办,但凡能办,我们就给你办了,可你的这事儿,我也做不了主啊!”
  顾舜华道:“三叔,我两个孩子今年三岁了,可是您知道吗,别人乍一看就是两岁的孩子,为什么,因为他们营养不良,吃不好,矿井上缺食少药,得了病都是硬熬着,我儿子两岁得了百日咳,矿上没什么好药就那么硬熬着,一口气咳半小时才能止住,孩子能活下来那是他命大!这些年,我带着孩子在矿井过得那都不叫人过的日子。现在我和孩子爸已经离婚了,内蒙兵团那里也没我的落脚之地,如果我和孩子的户口落不下去,那我就真没活路了。我顾舜华生是知青,死也是知青,我就一头撞死在咱知青办得了!”
  她这一说,孙主任忙道:“这可不能瞎说,舜华,这不是闹着玩儿的,你别激动,咱们慢慢想办法。”
  旁边几个办事员也都忙跟着劝。
  可顾舜华是豁出去了,要什么脸面呢,反正就是死缠硬磨,怎么着也得给落下。
  顾舜华:“三叔,我是首都知青,离婚了,是单身,按照政策,我们首都就得接收我啊!这有什么道理不接受?”
  孙主任为难地弹着那张回城证明:“可你这不是带着两孩子嘛,情况特殊!”
  顾舜华:“政策没说可以帮着知青落下孩子户口,可也没说咱们首都只接收妈的户口不能接收孩子的户口是吧?”
  孙主任想想:“倒是没说不让接收孩子户口。”
  顾舜华:“叔,那依您的意思,我是单身知青有回城证明,应该给我落户,那我孩子才三岁,离婚判给我,他们也应该跟着我,咱们是没这个先例,可路是人走的,叔您就行行好,高抬贵手吧?”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