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晟怕自己不看着,这帮人再偷工减料,所以每天都过去跟着干点轻巧活,赵甫则是手痒想偷师,天天跟在砖瓦匠屁股后学手艺。
这哥俩没几天就跟工长混熟了,把工长家的事打听得清清楚楚的。
工长也不是啥富贵人家出身,这身手艺是在府城学的。
后来吉德县开了砖厂和水泥厂,他就带着手艺回了老家,领着家里的兄弟,开始在县里盖房子。
后来钱赚多了,他们兄弟几人就分开了,各自领一帮人,在县里各处盖房,每人划一片地方,从不互抢生意。
赵晟家的房子盖得飞快,还没等村民们反应过来呢,他家的房子就已经要上梁了。
赵晟没告知长辈,鸟悄地就把房子盖了,怕爷爷心里不舒坦,在房子上梁前,特意去赵家村请了爷爷过来暖梁。
暖梁是在上梁的前一天晚饭后进行。
要在未建成的新房堂心,摆两条长凳子,再把“中梁”架在万字糕上,中梁两侧分别系上红绿布条,红布在大边,绿布在小边,再在中梁的正中间栓一朵红布做成的大红花。
暖梁开始,赵家老爹点燃炮竹,赵家爷爷在中梁下方点燃芝麻楷以暖梁。
最后木匠开始唱诵暖梁的歌谣,其实就是一堆吉祥话,让东家听着开心,讨个好彩头。
木匠唱诵完暖梁的歌谣,这暖梁就算成了。第二天就可以上梁了。
上梁当天,赵晟提前准备好糖果、糯米饭团和一对万字糕,放在篮子里,在中梁的两头各栓一根长绳,以便上梁时木匠、瓦匠拿着绳子把梁柱上提。
上梁开始,赵家老爹燃放鞭炮,木匠在东,瓦匠在西,各提绳子登梯而上,如此同时,木匠又唱了起来。
黄豆芽是真佩服这木匠啊,不仅要会木工活,还得有副好嗓子。
赵晟家暖梁时,天色已晚,只有少数村民过来围观。这回上梁,正是大白天,全村男女老少基本都来凑热闹了。
木匠唱诵歌谣时,还有不少村民在旁边喝彩。木匠也是个“人来疯”,见这么多人捧场,唱得更大声了,恨不得再转几个调,给老少爷们添个乐子。
木匠和瓦匠两人登上梯子顶端,拉住绳子缓缓提升中梁,然后分别用锤子将中梁牢牢地安在早已做好的柱头上。
最后木匠再把装有糖果等物品的篮子提起来,先是抓起篮子里的东西扔给赵晟,然后又唱起来了。
木匠唱完一段词后,又将糯米团扔在梁上,一边扔一边唱。
等东西扔得差不多了,篮子里剩下的东西就都是木匠留给自己的了,紧接着,他又唱了起来。
黄豆芽觉得,这木匠只做木工活都屈才了,冬天没活时,他应该唱戏去,钱绝对不能少赚了。
天公作美,赵晟家盖房子的这几天,天气都非常好,一天打地基,三天把房子盖完,五天上大梁。
房梁上好之后,砌灶台、搭大炕,最后再粉刷一下屋里的墙,这房子就算是盖完了。
一事不烦二主,瓦房盖好后,赵晟又请工匠们帮着盖了洗澡间和厕所。
工头跟赵晟处得不错,盖洗澡间和厕所的钱也没多收,只要了砖瓦和水泥钱。
二十天不到,赵晟家的房子就可以住人了。
赵晟家的老房子是三间屋子式的老盖法。河套人盖的三间大瓦房还是延续得这种盖法,但其实府城早就有了新盖法。
家里有老人的人家,盖房时比较念旧,新房也要跟旧房一个格局。
像赵晟这种年轻人,对房子的新格局接受得比较痛快,工头跟他说了一遍后,他就同意了,让工头按照府城的盖法盖新房。
赵晟家的老房子,厨房在中间,从房门进去,直接就进了厨房,然后再通过厨房进入两边的屋子。
赵晟家新盖的瓦房,依旧是三间屋子的格局,中间的房间被一分为二,前厅在前,厨房在后。
但这回房门不用连着厨房了,而是连着前厅。
从房门进去后,首先进去前厅,前厅十分宽敞,容纳两桌人吃饭都绰绰有余。
前厅可以当饭厅,从厨房做好饭菜,拉开门就是前厅,十分方便。
若是不熟的人来家里溜达,可以直接在厅里招待,正好有理由不让他们上炕。
从前厅可以直接进入两边的屋子,把鞋脱在厅里,就可以直接开门上炕了,炕上的门还是拉门,左右一拉,不仅方便,还不占地方。
西屋没了屋地,整个房间都被炕占据了,进屋就上炕,以后再也不用担心孩子掉地上了。
西屋本就比老房子大不少,再加上屋里都是炕,所以十分宽敞。
东屋则被分成了两个房间,一个房间从前厅进,另一个房间从厨房进。
赵晟早就打算好了,以后家里的孩子多了,就让小子们睡一间,闺女们睡另一间,自己则跟媳妇睡在西屋。
赵晟家的新房,整体要比老房子大一倍,无论是住人的屋子还是厨房和前厅,都十分宽敞。
248/289 首页 上一页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