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言情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举报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2

王家二房幸福生活日常/重生后我选择嫁给王二麻子——粉红小白菜

时间:2022-01-25 09:50:31  作者:粉红小白菜

  她记得听到过王丰的说话声。

  立夏摇摇头。

  “不知道。许是让倭贼给杀了吧。”

  王海在门外请告,庆脆脆示意立夏去喊人,“郑大江明日能来吗?”

  明日是定好给翘翘和小川出殡的日子。

  王二麻子点头,“他跟前的亲兵来过,说是明日就往回撤,以防倭人再上岸。”

  因着有王丰的里应外合,当日倭寇进城的时机赶得太巧。

  新城门修葺刚成,守城士兵没有防备,让倭寇里应外合,占去先机。

  烽烟起得迟了,军户所一无主将,二无作战经验,耽搁了两个时辰才破开城门,却让为首的折海将军逃了。

  抓了一个倭寇的活口,好不容易才撬开嘴。

  原来早前东瀛便一直有进土中原的野心,东海辽阔,每年都会有成千死士出海西渡,主要目的便是刺杀中原皇帝。

  此次上岸的倭寇足有千数,是好几年各处流落的人员,竟齐齐聚于江州区域。

  一路向西,意图谋算汴京。

  这几天郑大江正带着人四处抓散逃于各处的倭寇。

  一天一个地方,没个定数。

  不过能来出殡就好。

  大跳才六岁,失了弟弟和娘,整天闷闷不乐,要是当爹的能哄一哄,兴许能好过一点。

  她已经卧床了六日,身上依旧乏得厉害,想事情一多了,脑子便嗡嗡作响。

  才几句话的功夫,便又倦了。

  大夫说渴睡并不是坏事,吃喝上不受罪,睡觉就是安神。

  他家的宅子可以住人,除了大门被人砍凿得稀烂,屋内外经历了倭人洗劫,算是勉强没有被大火殃及的一处。

  但是庆脆脆不想挪动,工坊眼下尚算安全。

  王海进来请礼,“夫人,按照您的吩咐,将库房中存好做红糟酿的稻米每日取两旦,在城中支应起了粥摊。”

  不仅是花溪镇,临近村落,不少百姓都殃及其中,流离失所的人太多,只能往花溪镇来。

  王海将手中的账簿递过来,“这是条陈明细。”

  他等着老爷翻看的时候,回禀了一件事情,“夫人,咱们施粥,镇上活下来的许多人家说辞不少。”

  “怎么说?”

  “说咱家是为了赎罪,说要不是夫人和老爷当年,花溪镇便不会...

  才从虎口下逃生了几天,便急不可耐地生闲话了。

  “哪一家说,再来求米的时候便拒了。饱了肚子就生事,那就饿着吧。”

  王海一窒,“这其中有孔二夫人的娘家严家,还有许多县里官的干亲。也不给吗?”

  平头老百姓才不会多嘴生事呢。

  庆脆脆坚定道:“只要传那种话,一粒米都不给。”

  别说是县太爷,就是天王老子来了都不行。

  她就不信钦差巡抚来的这关头,县里的官敢翘着尾巴生事。

  不出两天,城里相传王家的流言渐渐止息了。

  觉得王家害人了,那就别吃王家布施的米粮。

  倭寇杀人放火,更多是劫掠府中的财物。

  当初能在工坊逃生的人保住命就不错了,金银细软少有妥善的。

  这时候朝廷禁路了,尤其是花溪镇往县里的路层层设关,排查不明来源的人。

  做生意走商?先抓起来盘问十来天。

  回家探亲戚,亲戚是谁?哪家哪户?祖上几房?家里田亩?

  这种时候,谁敢乱走,一个不慎就是死。

  朝廷设了粥棚,可十里八乡多少流民汇聚,一日两次的粥棚变成了一日一次。黏稠米汤水渐渐稀了,过了十来天,成了喝到碗底才见几粒米的光景。

  这时候王家一天两旦米粮分发的高义,就是很多人的救命稻草。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