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言情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举报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2

开局继承博物馆——春溪笛晓

时间:2022-02-09 09:24:33  作者:春溪笛晓

  系统默默接收了科普值。

  可没等它开始干活,吴普又补了句:【既然你都要去选机器了,不如顺便帮我发个招聘启事吧,目前博物馆事情还不多,先招两个司机,两个售票员,两个安检员,两个保洁,两个厨师,再来两个保安。具体的岗位要求和薪酬福利直接找其他博物馆的招聘启事比对着整合一份就好,这点小事你应该会吧?】

  系统:【…………】

  它确定了,这个宿主铁定是传说中的周扒皮。

  系统消失了。

  吴普调戏完系统,心情非常愉快。

  他想到刚才观众们说过几天是七夕,才想起这还是个古代挺重要的节日。

  除却淳朴的牛郎织女传说故事以外,这个日子还有女儿乞巧的风俗,所以又叫乞巧节。

  他准备问问苏轼这些土著,他们的乞巧节是怎么过的,要不要找些村里的小娃娃过来搞个七夕活动好好热闹热闹。

 

 

22

  提到七夕,每个人都会想起牛郎和织女。

  牛郎织女的故事自民国起就演化成了牛郎偷衣服骗娶仙女。

  但是很长一段时间里,牛郎织女都是劳动人民的美好想象。

  据传织女乃是天帝女儿,纺织技巧极其高妙,能织出传说中轻盈美丽的云锦天衣。

  织女的聪慧和勤劳让天帝十分欣慰,特意将她许给了同样勤恳劳作的牛郎,想的本来是“男耕女织”的和谐美满。

  结果织女嫁给牛郎后,两人迅速堕入爱河,耽误了耕织。

  天帝勃然大怒,把她们分隔在河汉两侧,只能一年一重逢,这才有了后来的“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无论是南北朝时期的《殷芸小说》这部华夏历史上第一本以“小说”命名的小说集,还是明末小说家冯梦龙写的《醒世恒言》,都有提及这个故事。

  其中并没有提及偷看洗澡、抱走衣服之类的情节。

  相反,故事里的牛郎是个因为勤勉劳作而被岳父相中的有为青年。

  直到清代至民国时期国内掀起一股股狂热的创作热潮,古时各种传说故事也被扒拉出来随意妆点,将古今中外各种桥段糅合其中,才有了后来广为人知的《牛郎织女传》。

  实际上牛郎织女原本的故事体现的是华夏古代小农经济的基础:男耕女织。

  古时候淳朴的劳动人民仰看天穹,看到牛郎星与织女星隔着银河遥遥相望,自然而然地开始编起了故事。

  他们编的故事虽然有天帝这样的存在,却也没有脱离他们日常生活离不开的两件事:耕织。

  即便是天帝女儿,耽于情爱、懈怠偷懒,那也是要受到惩罚,从此与爱人分隔两地、一年一会。

  这样的故事,显然更适合口口相传、教诲女儿。

  于是后来七月七日就成了乞巧节。

  乞巧节当天,小姑娘们打扮得漂漂亮亮,在长辈的期许目光下对着月亮穿针引线,能穿过去,就代表“得巧”;穿不过的,就代表“不得巧”。

  乞巧过后,众人就在摆满瓜果甜糕、果脯肉脯的庭院之中欢快畅谈、共度佳节。

  还有诸如祭拜双星、蜘蛛网丝、丢巧针、丢巧芽、贮巧水之类的活动。

  巧的是,吴普今天还真在一件藏品上看到了相关的影像资料。

  那也是个盒子,不过是个小巧的素面金盒,正好是古时乞巧用的。

  吴普最初选上它,同样是因为它有比较明显的使用痕迹。

  这个素面金盒工艺同样不复杂,古代早就从真正意义上把金银玩出花来,做这个素面金盒的工序更是简单至极。

  比较特别的是它跟着一个小姑娘度过了好几个个七夕。

  每年小姑娘都会和同伴们一起放一只小小的蜘蛛到金盒里,等着第二天起来看看蜘蛛织的网是否圆正。

  一般来说蜘蛛网丝若是圆正,那也算是“得巧”。

  小姑娘的运气不怎么好,许多年都不曾得巧。

  直到小姑娘生命走到尽头的那一年,她早上起来一看,瞧见素面金盒里终于有了圆正无比的蛛网,高兴得不知该如何是好。

  小姑娘偎在母亲怀中,开开心心地说道:“阿娘,阿娘,我好高兴。”

  当天小姑娘就病没了,下葬的时候带着她今年终于让她长了一次脸的素面小金盒。

  古时医疗条件下,一个小小的病都有可能让孩子夭折,能顺顺当当长到婚嫁年龄的人也许只占兄弟姐妹中的一半。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