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们自己会算。有农事官免费给自己提供农具,自己用一用新农具也没有什么不可以的。
反正先用一段时间嘛,若是好就继续用,要是不好种上几天之后又悄悄换回自己以前趁手的农具不就行了。
没有人是傻的,即便是憨厚老实的农夫也是有狡猾的一面的。
作者有话说:
第121章 作茧自缚
季兴邦首先选择改进的两样农具, 便是曲辕犁和自动水车。
曲辕犁是从直辕犁改造而成的,这样比较省力,而且极大的提升了生产力。
以前农民们用直辕犁劳作的话需要力气很大的水牛才能够拉得动, 还需要一个精壮的男子来拉牛。
但是改成曲辕犁之后, 力气小一点的黄牛、马等等都可以拉得动曲辕犁, 种田除了精壮男子之外, 女子和半大的孩子都能扶得住曲辕犁,对于生产力是一个巨大的飞跃。
这种曲辕犁一出来之后,农民们便不用等着村子里仅有的几头牛种自家的地,而是可以选择用黄牛、马等其他力气没有那么大的小牲畜犁地, 不会误了农时。
曲辕犁让大家不止无需等待,更是省力很多。
家中田亩多的人家,除了精壮的男子能犁地之外,强壮的女子和半大的孩子也能跟着犁地,一时间效率增加了很多, 试点的农庄土地不几天就全都种好了, 引起百姓们议论纷纷。
他们觉得这个曲辕犁太好了,现在农事官季兴邦免费给他们试用实在是太好了, 太幸运了。
甚至其他没有被试点的村子竟然愿意出钱让工匠打造一样的曲辕犁, 只要季兴邦将图纸给他们就可以。
第二个便是自动水车。水车一直都有, 但现在的这些水车都是人力的, 需要人用脚蹬,不仅效率太慢,还费人力。
但是将水车变成自动的之后,直接将水车放进河流里, 河水冲刷流动产生的力量将水直接就往上运送出来到水槽之中, 水槽中的水又直接流到田里, 节省了不知多少人力呢。
那个自动水车一做出来之后,庄里的人纷纷惊叹异常,有人甚至把它当做是神器。
还有人说:“这岂不就是千百年前鲁班发明又失传了的木牛流马吗?可是竟然能不靠人力自己动起来呢,实在是太稀奇了。”
就这样,季兴邦试验的两个农具都得到了非常大的成功。这个成功从试点的庄子快速地传扬到其他的地方去了,引得好些百姓都争先恐后地过来围观。
他们纷纷都羡慕这个村子的好福气,自己也纷纷问季兴邦这个农具什么时候可以推广,什么时候他们村子也可以作为试点,用上这么好的农具。
季兴邦自己自然不能决定农具的推广,况且他也没有那么多钱,于是他用了“甩锅大法”对百姓们说,需要等府君大人同意之后才能推广,他只是一个小小的农事官,毫无实权,大家催他还不如去催府君大人呢。
一些有钱的村子已经不愿意再等待官府的试点了,觉得府君大人动作太慢。他们决定自己筹钱出来向季兴邦购买图纸,让自己庄子里的工匠学会后自行去制造。
季兴邦笑着让大家慢慢等等,然后立刻请人去向府君大人汇报,希望府君大人能到这个庄子来考察一番,希望府君大人多批一些银子来给大家推广新农具。
但是府君大人对这些都视而不见。依然没有给季兴邦拨银子。这下子,所有的百姓可都见到府君大人的所作所为了,与季兴邦一起同同仇敌忾。
很快,季兴邦花宁王那一千两银子已经见底了。而推广的庄子只有那么三五个。季兴邦觉得现在已经民心可用,也不用再给府君大人面子了。
他一方面派人带着工匠和曲辕犁、自动水车的图纸到京城去,与他的熟人工部的小官时穆瑾联络。
另一方面他还让时穆瑾在京城郊区的皇庄里制作出曲辕犁和自动水车。
同时他也给宁王殿下写了信,将曲辕犁和自动水车的巨大效果告诉了宁王殿下。
也告诉了宁王殿下京郊的皇庄里时穆瑾做这两样东西的情况,希望宁王殿下能够邀请皇后或者皇帝陛下到庄子去看一看这两样新式农具。
在山北省临汾府的推广,季兴邦因为付不起那么多的钱,所以只能接受有钱村庄的预定,让他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不过为了避嫌,季兴邦并不过手银子,而是让那些村庄自己请工匠,自己出材料和工匠的食宿费用,让他们跟着试点庄子里的工匠用图纸自行制作曲辕犁和自动水车。
等到两样新农具做好之后,他们又带着自己的工匠和新农具回到自己的庄子去,日后他们想要教别人怎么做曲辕犁和自动水车都可以。
季兴邦直接把这两样图纸授权给所有人都可以自行制作。
到了这个地步,山北省临汾市见风使舵的官员们已经发现季兴邦不是一个好惹的人。也不像之前所想的一样,是被赶出京城的。
他现在还能与宁王殿下通信,还能得到宁王殿下资助的一千两白银。
而宁王殿下是谁?他可是皇后娘娘的小儿子。
都说“爹娘心疼老儿子,爷奶心疼大孙子。”
宁王殿下作为皇后娘娘最小的儿子,现在年纪还这么小,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失宠的。
季兴邦和宁王殿下关系这么好,即便得罪了一两个权贵,也肯定是能被宁王殿下摆平的。
于是这些见风使舵的人便也和季兴邦相处了起来。
其中也不乏很有眼力的人,看到了季兴邦这个农事官制作出来的曲辕犁和自动水出来之后,自然是惊叹不已,同时也将季兴邦放在了一个很重要很尊敬的位置。
要知道在这个世界上会读书能读书的人有很多,可是真能改进农具或者制作出新农具的人却是凤毛麟角。
他们觉得季兴邦真不愧是农家子出身的读书人,除了自己念书考科举之外,还时时刻刻不忘改进农具。
不是他这种有知识又懂生产的人来对农具进行改革,农民们千年如一日使用相同的工具,这样的话生产力永远都不会进步。
他们从曲辕犁和自动水车解放生产力产生的巨大效果当中看出了季兴邦的巨大价值。
因此他们一边让自己名下农庄里的庄头出钱请工匠来这边向季兴邦学习新式农具的制作方法。
一边也向季兴邦要了好些图纸,纷纷寄回自己的老家。
这个年头在外地做官的人,谁没有几个家人,谁没有几个庄子呢?这种好东西谁也不嫌多啊。
就这样,与季兴邦交好的人以星火燎原之势,很快就将新式的农具传到大景朝的各个地方了。
而京郊皇庄的曲辕犁以及自动水车很快便装好了。
宁王也没有埋没了时穆瑾的功劳,直接向皇上和皇后坦白了他资助记兴邦一千两文银研究出两样新式农具,目前已经由工部的时穆瑾在京郊皇庄里装下为由头,请皇上皇后亲自去看。
皇上和皇后作为一国天子和一国之母,他们每年春耕的时候都要亲自下地劝课农桑,因此对农作物和工具还是有着很深刻的认识的,并不是那些“何不食肉糜”的糊涂权贵。
他们二人在京郊皇庄见到曲辕犁和自动水车这两种东西之后,大为惊叹。
甚至皇上还亲自上手扶着曲辕犁,赶着一头性格温顺的小黄牛犁了好久的地,宁王殿下也上手试了一段,可把旁边的太监和大内侍卫们吓得够呛。
幸好皇后娘娘没有起意自己也去动手试一试,要不然他们今天心跳可是太快了。
皇上狠狠的夸了宁王、时穆瑾以及季兴邦。然后着工部尚书前来观看。
之后将季兴邦拿来的曲辕犁和自动水车图纸交给工部尚书,让他从朝廷的邸报下发给所有的县令、府君,一省巡抚。
让他们在自己治下认真推行这几种农具,同时也在上面点名夸赞了宁王、季兴邦和时穆瑾三个人。
山北省临汾府的府君自然也在之后看到了这份邸报。
等到他看到上面宁王出了一千两纹银资助这件事,被皇上点名表扬了一番之后,简直后悔得直拍大腿根。
临汾府的府库里也不是拿不出来这么区区一千两纹银。可他当时就是想卡一卡季兴邦,让他做不成事情。
季兴邦当时研究出来这两种东西的时候,他还没有太重视,也压着不让季兴邦推广,不想让他立功。
殊不知那季兴邦竟然有通天的本事,立马就将这件事捅到皇上和皇后那儿去了。
现在他不仅压不住季兴邦,抢不了季兴邦的功劳,甚至还没有搭上这班车。道理说他作为临汾府的主官,属下的农事官发明了新农具,他这个主官也很有功劳的。
可是现在全白瞎了。
府君这个时候有些后悔了,自己前些时候和季兴邦赌什么气呢?季兴邦是自己的下属,自己只要不为难他也不需要多支持,只要正常的做就少不了自己的功劳。
可是现在呢?自己一点功劳都没有,说不定还会在皇帝面前挂上一个庸官的号,实在是太亏了。
自己这到底是挡了季兴邦的路还是挡了自己的路,真是说不清楚了。
作者有话说:
第122章 刮地三尺
府君大人纵横官场二十余年, 之所以能混到这个正四品的位置,与他牢记“识时务者为俊杰”这句话有很大的关系。
他在看到邸报知道事不可为,知道之前季兴邦的功劳他没有办法去抢之后, 立即改变了思路。
这个“识时务”的府君觉得第一波功劳既然已经赶不上了, 那一定要在现在好好的做, 将临汾府做成一个推广新农具的先进的典型, 让皇上好好的开心一下,说不得还会被好好地表扬一下,日后功劳不就来了?
他决定多拨一些银子给季兴邦,让他来改良新农具以及推广新农具, 将这件皇上现在非常在意的事情上好好做一做。
若是季兴邦能将临汾府所属的所有县城里农具全部都改良一番,让临汾府的这件事比别的府做得快、做得好,也是实实在在的成绩啊。
若是能出一个这样的成绩,季兴邦是临汾府的农事官自然少不了要被奖励,可是自己这个临汾府的府君也是很有功劳的, 谁也无法把这个功劳给抹去。
甚至说不得这个功劳比季兴邦这个农事官辛辛苦苦绕府一圈, 每天宵衣旰食的辛苦的功劳还要大呢。
要不怎么说做主官占便宜呢?治下所有人的功劳主官自然都有份——那都是主观领导有方,所以治下属官才能有这么好的功劳啊。
若是一把手不支持, 你下面的这些属官能做出个什么鸟毛来?
当然, 像季兴邦一般点子硬、后台来路大的属官真是凤毛麟角, 不能以常人的角度去揣度。
换个其他人, 早被府君捏死了,起码是被边缘化了,多少年都不可能做什么实事,更不可能被升迁。
季兴邦对于府君大人忽然在自己面前改变了嘴脸有些震惊。这些日子以来, 他已经见过不少见风使舵同事的嘴脸, 但是没想到府君这么大的官员也能拉下脸来对自己示好。
果然还是自己年轻脸皮不够厚, 若是自己的话,被自己这么打压的人翻身了,恐怕没有府君大人这种心胸,还能扬起笑脸这般继续继续拉拢人家。
不对,这脸皮厚和年轻年老也没有什么关系,自己前世里也做过好几十年的官员了,按理说算心理年龄的话也有□□十岁了。
可是现在还是拉不下脸来,可见这种脸皮厚薄的事情与人天生下来的性格有关。
季兴邦然外放临汾府,自然是想为百姓做一点实事的,因此府君大人这样笑脸相迎,他便也就着台阶下台,没有给府君什么脸色看。
二人在明面上自然是冰释前嫌了。见面时候也能笑脸相迎,说些场面话,花花轿子抬人嘛。
府君大人对季兴邦这个农事官也变得非常看重,一改之前抠门的嘴脸,从临汾府府库之中拨了两千两纹银给农事官季兴邦,让他多招募一些工匠,给临汾府治下的十个县尽快全部换上新式的农具,不要耽误春耕。
同时他也给治下十个县的县令下达了公文,让他们按照朝廷邸报之中皇上已经公布的要求赶紧行动。
同时他说了自己已经从府库之中拨了两千两纹银给临汾府的农事官季兴邦,让他做了工具之后尽量平均分给底下十个县的人。
但是这些工具对于十个县的农村体量来说自然是不够的,最多可能只能得到一半。
于是府君让十个县的县令从自己的县中自筹一半的经费,然后每人拿着银子到府城这边来向季兴邦购买新农具。
府君大人下了死命令,各县县令一定要在今年春耕之前将两种农具在临汾府全府十个县市之中推广下去。
春耕之后他要绕府一周,将十个县全部走一遍进行检查,到时若是哪个县令还没有做好的话,到年底他将会给他一个“劣”的考评。
虽然府君大人不像吏部那样有着底下官员调整升迁的生杀大权,但他作为县令大人的直系主官,吏部定然会非常慎重的考虑府君大人的建议的。
府君大人给了“劣”的定义之后,吏部那边最多也只会给一个“中”而已,更大的可能性是跟着府君大人直接给一个“劣”,完全没有可能为其拂了府君大人的意思,直接给这个县令一个“优”的考评。
除非这个县令关系能通天,否则到考评之年得到这样一个“劣”的考评后不可能调到更好的县去,有可能继续在这个县内干下去,或者是被调整到一个更差的地方去,总之结局并不会那么美妙。
事关大家日后的仕途,十个县令大人自然对府君大人的这个要求非常的看重。对推广新式农具这件事情非常的看重。
没过多久,十个县令大人们便带着人、带着银子纷纷齐聚府城,拜会季兴邦这个之前名不见经传的农事官。
按照以前的规矩,县令大人带来的银子当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要孝敬府君大人的,而具体办事情这个农事官季兴邦自然也少不了一份银子,否则的话人家自然会根据手中推广新农具这个权利卡着你。
若是钱给的不到位,季兴邦等到春耕过了之后才拨给你农具和工匠,让你在府君大人那儿得了一个劣的评价,你心里怪他怨他,明面上却还没办法处理他他。
人家可以解释的理由多了去了呢——比如说府里县太多了,其他县更紧急更需要农具之类的。
人家又不是不给所有的县城,也不是不给你这个县城,只是往后推一下给你新式农具和给工匠的时间,暗搓搓的把你排在最后一个,你有什么办法?
总得有个先来后到,总得有个顺序吧,总得有人在最后呀。
73/97 首页 上一页 71 72 73 74 75 7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