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言情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举报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3

巴蜀小饭庄(美食)——姜淑儿【完结】

时间:2023-02-18 15:44:58  作者:姜淑儿【完结】
  现在既然没有什么办法,也不妨一试。
  得到了船老大肯定的回答,白若若心里一阵高兴。不过很快,她又陷入了深深地纠结中。毕竟孕妇的口味捉摸不定,白若若虽然自信她有现代社会通过网络和生活积累下来的种种做食物方法,不过也不确定船老大的夫人喜不喜欢吃。
  船老大吃了满满一碗粳米饭,跟白若若约好了晚上。
  “白小娘子,你下午就准备准备,到寒舍去吧,我这里什么都有,你自己过去就行。”白若若看了看桌上只剩下两块的鱼鲱,十分客气地把自己的房东送了出去。
  午饭时间刚过,白若若就着凉水吃了一碗饼子,就锁上了库房,带着简单的工具和作料,按照船老大的指引到了他的“寒舍”。
  虽然在到达之前,白若若就知道这位船老大家也算富有。两进两出的宅子,虽然没有匾额,门上只涂了黑漆,也能看出里面的整齐干净。白若若跟门上的小厮打了个招呼,说明了来意,就进了船老大的府邸。
  小厮带领着白若若进门,穿过假山后面的鹅卵石路,就到了厨房。这厨房虽然不大,但却是五脏俱全。身材都已经被洗干净放好,等着白若若来做。厨房里的几个厨娘倒是很热情地问她:“小娘子,可需要帮忙否?”
  白若若摇摇头,笑着说;“不必,我自己来就好。”
  厨娘们先后离开,厨房里只剩下了白若若。若若手脚麻利,系上围裙襻膊,洗干净手之后,开始给船老大的妻子张娘子做暮食。
  若若看了看周围的食材,思考了片刻。然后,她挑选出了一些自己需要的,全都放在一处。
  她首先架起火,把山药取出放在笼屉上,再取出半碗酸枣,一碗大枣,去核蒸熟之后,用石舂捣烂,加入红糖,增加枣泥的粘稠度,最后揉搓成小团子静置,简单的枣泥馅就做好了。在做枣泥的空档,山药就已经蒸好了。
  她把山药取出来,同样剥皮捣成泥,然后再取出一碗糯米粉,放入山药泥,加入温水揉成面团,用擀面杖擀成饼状之后,包上枣泥团,洒上一把澄面,成型之后上锅蒸,只需要一炷香的时间,枣泥山药糕就做好了。
  《红楼梦》中曾经写道,王熙凤去看望病重的秦可卿,秦可卿吃不下什么东西,唯有这一味枣泥山药糕,还能克化的动。白若若以前做美食up主的时候就在网上复刻过这道美食,还取得了不少的播放量。
  时间迫近,白若若不敢耽误。她又拿出一条鱼,带皮切成片,加入蜀地特有的泡笋和泡姜,只用旺油,大火快炒,放入鱼肉,鱼肉焦黄之后,立刻加水,就会有奶白色的汤水,这是做鱼汤的关键。
  酸汤沸腾,加入手擀面,出锅之后撒上葱花,一碗开胃的金汤鱼面就做好了。煮面的时候,白若若又做了一道煎豆腐,很快,吃食全部做完,白若若抓紧时间,把东西放在食盒里,在小厮的带领之下,来到了张娘子房里。
  房中的八仙桌旁边,坐着一个身穿宝蓝色云纹蜀绣襦裙的妇人,衣衫满绣,妇人盘着个水汪汪的发髻,戴着赤金头面。妇人的额头眼角已经出现细纹,面色蜡黄,看起来有些憔悴。正支着下巴,深思倦怠地看着窗外梧桐树发出来的新芽,看上去已经年过三十。
  白若若看到她的神色,心下已经了然。难怪船老大如此担心,听说请了极为名厨都没有调理好她的胃口,再加上害喜严重,为了孩子勉强吃下去的几口东西也都吐出来不少。
  看到白若若的到来,张娘子仿佛已经习以为常,面上平静,没有任何波澜,也没有往白若若这边看。
  白若若俯身福了一福,然后说道:“娘子好,我是厨房指派过来给您送暮食的。”
  张娘子淡道;“放下吧。”看上去并没有什么胃口。
  白若若把食盒放在桌上,然后打开来,把几样饭菜全部放在桌上。张娘子看了看,桌上的菜色看起来平平无奇,并没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她中午吃的太油腻,刚刚又害喜过,现在也没有什么胃口。所以看到那些食物,也只是蔫蔫的没动弹。
  但是做厨娘的白若若却深深知道,很多东西都要趁热吃,若是放凉了,味道会大打折扣。见张娘子还没有动筷子,白若若亲自拿出筷子,递给了张娘子:“这是枣泥馅的山药糕,这是金汤鱼肉面,还有煎豆腐。娘子尝尝吧,若是有什么吃不惯的地方,请告诉奴,奴回去再做改进。”
  看到这位厨娘这么热情,张娘子也不好说什么,她勉强接过了筷子,夹起了一块枣泥山药糕。
  味道让人惊喜。山药和糯米混合的面皮,手上下足了功夫,劲道柔韧,带着山药独有的清香继而一股淡淡的乳香。枣泥不算细,还带着枣皮,但因为加了酸枣,糕点原本厚重的口感又多了几分清爽,并不觉得腻。一扫平时厨房里面只顾滋补不图口味的风格。
  不知不觉,张娘子已经吃完了一个枣泥山药糕。她问白若若:“这个好吃,怎么做的?”
  白若若笑道:“不过是寻常的枣泥馅山药糕,奴想到您现在有孕,不太适宜吃腻的,所以加了酸枣和羊乳。您再尝尝这一味金汤鱼面。”
  张娘子这次倒是听话了起来。她吃完了旁边的面条,味道同样好吃。鱼汤浓厚,鱼肉软烂,面条被附上让人有食欲的黄色,带着泡菜独有的酸味。
  一炷香不到的功夫,张娘子已经吃完了一碗鱼面和四块枣泥山药糕。办完事的船老大匆匆赶来,看到自家娘子胃口大好,心里的石头落了地。
  现在可终于不用车马劳顿地去京城了。
  船老大关切地问张娘子:“娘子,你觉得这位厨娘做的暮食怎么样?”
  张娘子连连称好。船老大看着娘子吃完,把白若若叫了出去。
  “白小娘子,以后我娘子的午食和暮食,就劳烦你了。”
  白若若问道:“那我说的那个院子?”
  船老大笑了出来:“白小娘子,院子随便你去住,房租我也不要了。等到我家夫人平安生产的那一日,这院子我便宜卖给你。”
  白若若喜出望外。
  从船老大的府邸出来的时候,白若若不仅得到了摊位后面院子的钥匙,还和船老大商量好了一个月五两银子的报酬。交换条件则是每日照顾张娘子的午食和暮食。正好和白若若开食肆的时间错开,还让她有时间准备食材。
  白若若带着食盒出去。一路上也有几个认识她的人,在跟她打招呼。白若若也是一一回应。感谢本朝开放自由的社交活动,女子也是经常抛头露面,和异□□流,也只有在这样的时代,她的生活才会容易很多。
  黄昏时分,白若若返回西市。她拿了钥匙,开了院门,借着黄昏太阳的余光,她看清了院子里面的布局。
  院子不小,中间一条鹅卵石的小径,尽头是三间不曾隔断的屋子,门口有两棵细细的,还没有长大的梧桐树。两边有东西厢房,西侧厢房配备厨房,东侧厢房则是给人住的。剩下的全部都是空地,大概有两三亩地的地方。
  白若若打开了正屋的房门,因为年久无人居住,屋子里面已经有主蛛网,刚打开门,就是一阵扑面而来的灰尘,把白若若呛得直咳嗽。
  白若若挥了挥手,走进屋里,发现这三间屋子也是常规的结构,两边各是卧室和书房,只有一张床和一张桌子,中间会客厅里只有一张八仙桌并几张凳子。
  满屋都是灰尘,白若若打开了所有的窗户通风,然后从水井里面打了足足两桶水,把里里外外洗了个干净,然后把自己铺子里面的姓李和杂物拿过来,整整齐齐地布置好。
  直到暮色四合,白若若才把这三间屋子收拾出来。收拾干净之后,白若若才发现,自己要想在这里好好生活,要添置的东西还有很多。不过现在,在这个偌大的长安城,她这个孤女,好歹有了一个安身立命之所。
  晚上,白若若也给自己煮了一碗阳春面和和荷包蛋,临睡之前,她坐在院子里,摇动着扇子,静静地看着天上的那一轮新月。她现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赚够银子,把这个院子买下来,让它真正的属于自己。
 
 
第五章 
  既然有了安身之所,白若若准备食材和出摊都容易了很多。经过了这段时间出摊的锻炼,她已经练就了一身好手艺,干活又快又麻利。这日清晨,天刚蒙蒙亮,白若若就准备好了自己的全副家当,去西坊外面摆摊。
  “白小娘子,来得早啊!”卖汤饼的大娘跟她热情地打招呼。
  “王大娘好。”
  “你今天要是收摊早的话,来我这里吃一碗汤饼!”
  白若若答应了下来。本来在这些早餐摊中,白若若只是一个无名小卒,但是这几天,白若若的生意越来越好,已经有了跻身早点三巨头的势头。白若若跟王大娘寒暄过,又跟卖胡饼的张大爷打了一声招呼。
  没想到头一天还是客客气气的张大爷,今天却像换了一张脸似的,都没搭理自己。白若若觉得有些奇怪,但是开坊的时间迫近,她也没心思做其他,立刻到了自己的位置,准备开张了。
  西坊开门之后,白若若摊位前的客人照例还是络绎不绝。不过今日,倒是跟往日不太一样,每日都是灌汤包卖得快,几乎达到了供不应求的的程度。但是今天却不大一样,烤饼比灌汤包卖得快,不到一个时辰的功夫,一炉二十张的烤饼就全被卖完了。
  不仅如此,还有人过来再买。白若若只能又和面蒸了一炉子。直到第三炉蒸上的时候,灌汤包才卖完,也差不多快到收摊的时间了。
  白若若还没吃早饭,想到刚才王大娘跟自己说的话,正好她也想尝尝羊肉汤饼的味道,就去了王大娘的摊子。
  王大娘倒是十分热情,立刻洗手给白若若下了面条。她又转头看了看旁边的张大叔,还是一副苦瓜脸。白若若忍不住小声问王大娘:“大娘,张大叔的脸色不怎么好,看上去好像有点不太高兴?”
  王大娘擦擦手,来不及下面条,就坐到了白若若对面,凑近了跟她咬耳朵:“白小娘子,你不知道,这几日你做了烤饼,客人们都去你的摊位买饼了,张大叔这摊位上客人少了些,难免就有些失意了。”
  白若若回道:“多谢王大娘告知。”
  面条上了桌,浓郁的羊汤面加上碎葱花和碎芫荽,味道浓郁,却又带了几分爽口,正好中和了羊肉有些油腻的味道,不知不觉,已经半碗面下肚。不得不感叹,长安城确实是大地方,经营着小摊的王大娘手艺也不凡。看来自己要是没有是现世学过来的本事,还真不容易在这里讨生活。
  “你是摊主吗?”
  白若若正在大快朵颐的时候,一道声音从旁边响了起来。声音很是好听,如同蓝田冷玉,清冷干脆。忍不住让人好奇这么好听声线的主人是谁。
  她转头看了过去,只可惜声音的主人带着草帽,帽檐拉的很低,只露出了线条漂亮的下巴和骨节分明的双手。光是这么看着,也是个相貌不错的郎君。
  她放下筷子,起身招呼起来:“正是我,郎君要些什么?”
  “烤饼。”
  两人来到了摊位前,白若若麻利地打开炉子,用厚厚的棉布手套打开了炉子。
  “郎君要多少张烤饼?”
  “四十张。”那少年回答道。
  白若若把所有的烤饼都拿了出来,用纸袋包好,不过也只有二十张。她说道:“郎君,这炉子里面只有二十张烤饼了,真是不好意思。”
  少年淡道:“无妨,我可以等。”
  白若若思量片刻,缓言道:“郎君,我看您的打扮,相比也是着急出城的,不如这样吧,隔壁那个大伯卖的胡饼也很好吃而且又快,相公不如买二十张胡饼,配着小菜吃,也是一样的。”说完,白若若又帮少年包了不少小菜,都放在了同样的纸袋里面。
  少年接了过来,也没有吃,不过倒是很听话。他给了钱之后就到胡饼摊去买张大叔的胡饼了。
  刚才的谈话,张大叔也全都听到了。这一席谈话倒是让他觉得有些难堪。自己一个四十多岁的人了,还不如人家十几岁的姑娘大气,看来他这次真的是小心眼儿了。
  给那位郎君装完了饼之后,白若若又回到王大娘的摊位,吃那剩下来的半碗汤饼。想起了今天可有些奇怪的食客们,白若若忍不住问王大娘:“王大娘,为何今日的食客们买些烤饼胡饼之类的食物,其他的买的都不多?”
  王大娘瞅了她一眼,说:“你不知道啊!明日是探春宴啊!”
  白若若歪了歪头:“探春宴,那是什么?”
  旁边的张大叔也乐了:“你这丫头,怎么好像不是本朝人似的,探春宴年年都有,连续三天,城里的人们出去踏青赏玩,郎君小姐们举家出去踏青,也有一家人出去的,明日没有限制,谁都可以出城,宵禁之前回来就行,也是托这个福气,我这几天的生意都特别好!”
  原来是这样。白若若若有所思地考虑了一会儿,然后十分快速地旋完了碗里的汤饼,跟王大娘张大叔打完招呼之后,就收拾摊位走了。两人还在疑惑,离收摊的时候还有一会儿,怎么白若若走的这么早。
  刚才在吃汤饼的时候,听他们说道探春节,家家都要去踏青赏玩,白若若很快就窥探到了商机,要是明天做些和春色相符的新鲜吃食过去,踏春的人们肯定是不会吝啬银钱。
  不过关于要做什么,白若若还是一点头绪都没有。所以她早早地收摊回去,然后出门,到市场是仔细地逛逛,顺便看看有没有什么灵感,让她能想出明天要做什么东西。
  白若若挎着篮子,一路走到市场去。本朝的卖的东西也不少,甚至还有些现世都没有的东西。光是水果,就有梨子,红枣,乌梅,早杏之类,甚至还有去年冬天存储在凌阴里的西瓜。蔬菜也有新鲜芥菜,油菜,鹿角菜,芫荽和水芹等物。
  不过看了一圈儿,白若若还没想到要买什么。走着走着,她就走到了粮铺门口。
  店小二正在门口叫卖:“新鲜的澄面粘米粉,便宜卖了!!!”
  白若若忽然灵机一动,不如明日探春宴的时候,就做个钵仔糕好了。她称了不少粘米粉和澄面粉,又买了红枣,干桂花,绿豆,红豆和梨子。想到院子里的菜园子还空着,白若若又买了不少种子。买完了这些东西之后,差不多花了五十多文钱,十来斤沉的东西,白若若把它们带回家的时候,已经是精疲力尽了。
  如今她只有一个小摊位,做起活计来,家里家外也也都只有她一个人。因为不知道古代人的口味,白若若特意准备先做些钵仔糕,先带着给张娘子尝尝。
  钵仔糕本来是广东那边的小吃,算是寻常甜点。只不过因为古代的交通一直不便,所以才没有传入中原,以至于到清朝的《台山县志》才有最初的记载:“钵仔糕,前明士大夫每不远百里,泊船就之。”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