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还要起来上班,乐善也不想熬夜,顺势回了自己屋。
第二天吃早饭时,时仲才和乐善提起他想在自己屋里修个地窖,用来存放他带过来的那些书籍等物,以防哪天他们家也被人冲进来搜查。
乐善惊讶,事情已经严重到这种程度了吗?
事实是确实很严重了,因为等她上班回来,时仲告诉她他们这片也有一家被抄了,且不仅有革委会的人过去抄了一波,后面红缨枪们也紧跟着闯进去□□了一遍,从那家扒出不少所谓的□□证据。
乐善听得吓住,之前余家住得远,余总工是在厂里被抓走的,他家被抄的事她只是听说,感受不太深。
但是现在事情就发生在眼前,那震撼度就不一样了。
特别是乐善随大流去那家附近看过后,回来立马开始帮时仲挖地窖。
他们两个白天都上班,肯定没时间动手,只能选择每天晚上进行,夜深人静时也好掩盖他们这边的动静。
时仲本来打算挖在他的屋子里,乐善觉得不保险,他那屋平时也不是没人进出,容易被人发现端倪,而且还影响他们父子俩的生活。
“挖在中间的屋子里,正好那里不住人,上面放牌位,下面挖地窖存东西。”
乐善思量之后一锤定音。
她想着中间的屋子现在本就是用来放东西的,以后地窖挖好可以在最里面藏时仲的箱子,外面弄些腌菜缸咸菜坛之类的做掩饰,再堆点红薯土豆大蒜头,万一哪天被人发现,他们就说是存粮食的。
这样比时仲当初设想的要好,时仲当即同意,开始每天晚上抽空去中间屋子挖土打洞。
因为不想惊动别人,他们每次弄的动静都很小,进度也赶得很慢,但成效还是渐渐地出来了,原本准备搭建厨房的地方渐渐多出一个土堆。
土堆小的时候大家还没察觉,等到大了就瞒不住了,邻居们发现后不禁要问乐善他们弄土做什么。
乐善当时心头跳了一下,面上自然地回道:“这不是年前就打算搭个小厨房嘛,现在正寻摸建筑材料呢,像砖块石灰那些有点难弄,只能先每天弄点土了。”
邻居瞬间意会,这土八成是从别处悄悄弄来的,不然肯定还要花钱。
“你们这可真会过日子啊。”
“毕竟是两个人工作,三个人吃喝,总得俭省一些,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希望婶子能帮忙瞒着点。”
乐善顺着她的误会面露无奈,然后抛出个小请求。
邻居摆手,“放心,一点土而已,又不是什么大事。”
事是不大,但是满院的人都看着呢。
这不谈话才过没多久,乐善家准备搭建小厨房的事就传开了,大家关注的都是她家要搭建小厨房这件事上,对于土怎么来的倒是不在意。
就像邻居婶子说的,一点土而已,犯不着计较,真有人要计较的话容易犯众怒,毕竟谁家能保证以后不会有类似的小事啊,与人方便,也是与己方便。
乐善就这样把土堆的来历糊弄过去了。
家里偷偷搞着小动作,厂里的工作难免有一丝松懈,差点出事。
其实事情怪不到乐善身上,相反没有她极有可能会更糟。
当时他们正在车间上工,突然传送的机器出现故障停住了,组长们赶紧通知主管找技工来维修。
主管知道后去找人了,让他们职工先在车间里等着,也就等待的时候,机器突然又传动起来。
这原本是好事,可是有个人等待期间犯懒靠在机器上跟人说话,一个没注意被猛地传动起来的机器绞住了辫子。
被绞住头发有多疼可想而知啊,这人当下就忍不住惨叫出声,引得大家纷纷看过去,瞧见情况差点把魂儿都吓飞。
而且耽搁这么一会儿功夫,她的头发已经快卷到头皮了,整个人被疼得撕心裂肺地喊。
“啊啊啊,救命救命救救我——”
说实话,大家都被眼前这一幕吓住了,但是情况危机,很快就有反应过来的迅速想办法救人。
“把机器关了!快把它关了!!”
“不行,关不掉!先把人拽好了,千万别放手!”
“拽住了拽住了,快想法子啊,她头皮都要被绞掉了!”
众人七嘴八舌手忙脚乱地帮忙,惊恐的求救声响彻在车间里,很快转变成令人毛骨悚然的惨叫。
一些胆小的人都吓哭了,帮不上忙就远远躲在角落里害怕,捂住眼不敢看。
眼看机器停不下来,人叫的越来越凄惨,千钧一发之际,乐善慌乱中摸到自己刚才切饼干的模具,干脆拿着它快速挤上前,一手锢住倒霉工友的脑袋,一手用磨具边缘当刀利落地割下去。
只听刺啦一声,辫子断掉,倒霉工友连同死死拽住她的人都因为反作用力狠狠摔在地上。
但是命好歹保住了。
大家都懵着脸摊在地上起不来,腿软得像面条。
尤其是刚刚才经历过惊魂时刻的正主,愣了片刻才意识到自己劫后余生,顿时抱着还在发疼的脑袋大哭起来。
主管带着维修工姗姗来迟,看到车间里的混乱立马询问情况,得知差点出了人命也是吓得不轻。
乐善作为救人者被他着重感谢,不然他的车间真出了人命,那他以后也就完了。
乐善表示大家都有帮忙,不仅仅是她一个人的功劳。
主管拍了拍她的肩膀,“你是个好同志我知道,这件事我会报上去,咱们功是功章 过是过。”
说到过,这事儿还真跟他们没关系,是机器突然出故障才导致刚才的事发生。
但当事人自己也不是没有一点责任的,这个过后一定得批评教育一下。
目前最关键的是先让维修工看看机器咋样了,为啥一会儿停一会儿动的,以后不会再出现这种情况吧?那谁还敢在旁边做工啊。
维修工花费半天时间把机器检查过一遍,没找出什么原因造成的,但是机器能正常用了。
乐善小组的人回来继续干活的时候,心里都有些发憷,胆战心惊的。
乐善只好安慰他们已经没事了,如果怕就自己特别注意一点,没事别太靠近机器,最好把头发盘起来,尽量不要拖着辫子甩来甩去,甚至就在身后梳成一条马尾。
大家都很惜命,全部照做,之后慢慢发现再没有出过事,紧张的心态便渐渐松懈下来。
乐善到此才松了口气,中午和重新露出轻松笑脸的组员们一起去食堂打饭,刚走到半路突然被后面冲上来的人撞开。
被撞的人还没来得及生气就听到一声大吼。
“让让让,人命关天,都快让开——”
乐善几人下意识让开路,转身看到一群惊慌失色的工友抬着个满身血的人匆匆跑过去,直奔大门口。
在场看到的人全都呆住,其中一人发出尖叫:“啊啊啊,我看到断手了!血淋淋的好可怕!!”
这话让众人心头一瘆,身上控制不住地起鸡皮疙瘩,感觉又惊又怕。
乐善下意识摸了摸自己的手,皱眉想怎么又出事了,难道这次也是机器的问题?
她猜得不错,接连两次出事都主要是由机器故障造成的,这不得不引起厂领导们的注意,迅速开会来讨论这件事。
副厂长在会上发表看法,说之前厂里机器老化的问题,他们又不是不知道,但是因为有余总工在,能及时预防缺漏之处,所以才没出大事,现在余总工不在,那些机器上隐藏的毛病可不得齐齐冒出来。
目前还只是一两起,之后如果不想想办法,像这样的事只会越来越多。
办法其实大家都知道,最好的是把老化机器换掉,引进新的设备或生产线,但如此一来花费巨大,他们厂承受不住,上头也很难批准,所以只能作罢。
这法子行不通,他们就只能把希望重新落到余总工身上,纷纷问厂长那件事怎么样了,人有没有捞出来。
余总工当时被带走,厂长追上去后没能将人顺利带回,最近一直在为此奔波,却始终没有什么效果。
现在被大家问起,厂长无奈透露:“余总工是别想了,有人告诉我他已经被转移,应该是上头要他有大用,我们这里留不下。”
大家意识到他话里的含义,知道人没事不禁松了口气,可是紧跟着又开始发愁。
余总工回不来了,他们上哪儿再找个像他那样有本事的人来当总技工啊。
以前有他在还不明显,现在少了他才发现总技工这个位置真有它存在的必要,它的活也不是一般人能干的。
最后厂长决定向上头申请一个过来,既然他们把余总工带走了,导致他们厂事故连连,那就得给他们还回来一个接手摊子,不然这事儿没完。
乐善暂时还不知道这件事,她只发现从那之后,车间的任务指标开始降低,工作量减少,引得职工们议论纷纷。
主管出来安抚说:“最近正值青黄不接,上面好多粮食都被拉去做救济粮,咱们厂申请的原材料受限,活少很正常,大家都安心工作,工资和月底福利会照常发的。”
这话倒是不假,每年二三月确实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城里有配给供应还好,乡下的日子是真的难。
乐善以前对此只听说过没见过,现在倒是清楚了。
因为柳小六近来很少再往她那儿带东西,听时仲说他小生意也暂停了,主要就是乡下粮食不够吃,弄到一点吃的当然得先糊自己的口,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再往外卖的。
“所以还是做城里人好,以后我也要吃上商品粮。”柳小六非常羡慕道。
乐善听了先鼓励他一番,然后告诉他一个事实。
城里人实际上都是靠他们乡下人养的,当乡下缺粮的时候,城里也不会好到哪儿去。
柳小六不信,他前两天才见乐善领过这月的粮油供给。
乐善让他看粮本,这月虽然发了油,但是粮食供应量明显比以往低很多,也就到叫人饿不死的程度。
作者有话说:
啦啦啦第一更来啦\\(^o^)/~
零点前还有一更,么么么
第38章 知青
柳小六了解到乐善他们现在也不算好过之后, 倒是不好再说什么羡慕城里人的话了。
他羡慕人家城里人吃商品粮旱涝保收,人家城里人说不定还羡慕他们乡下能在这个时候寻摸吃的呢。
柳小六离开后,乐善这边立马迎来邻居们的拜访。
那些之前与她有交易往来的, 看到柳小六上门以为他又送来了什么好东西, 都急忙忙赶过来想换。
他们有钱有票, 但是这两个月口粮供给标准低,想买多点吃的都买不到,现在就希望乐善这里多少能匀出来点。
“还是你家好,有个可以时不时来接济的亲戚, 不像我们一旦没有供应就得饿肚子。”
邻居们表达了一番羡慕之情,开口向乐善换粮。
乐善对此摊了摊手,表示她家也没余粮, 腌菜倒是剩的多, 不知道他们要不要。
邻居不信, “怎么可能会没有呢, 你家亲戚不是才走?”
“他这次是空手来的,你们没看到吗?乡下现在也缺粮, 哪里还有东西接济我呢,要不是我家口粮只是勉强够吃,我都该反过来接济他。”
乐善的话让几个邻居大失所望,最后只能花钱换点腌菜回去, 拿回家跟玉米面一起煮粥, 勉强能糊弄肚子。
他们走后, 乐善叮嘱时仲之后再做饭记得关上门, 别让他们看到家里的菜色, 有人问起来就说早晚两顿已经开始喝稀了。
说完她向时仲解释:“不是我狠心不借他们, 而是这个时候口子不能开, 我们家粮食也不富裕,真要借给别人,到时借谁不借谁?他们如果知道咱家有粮食,一窝蜂地全跑来借,怕是粮食再多都不够借出去的。”
时仲点头,“我知道的,就这么办吧。”
虽然说了不外借,但是当晚乐善还是摸黑给伍叔送去一袋玉米面,以防他这两月不够吃。
伍叔没有不要,他收下了,却回给她一箱鱼罐头,是他在海边的战友给他寄来的,能代替粮食,吃了顶饱。
他以此来证明自己并不缺吃的,战友们的接济加上每月的口粮和补助,他又一人吃饱全家不饿,过的可比大多数人强多啦,担心谁都不用担心他会饿肚子。
乐善羡慕一丢丢,放心地收下鱼罐头,回去和时仲打开一盒尝尝。
鱼罐头是用铁盒装的,里面做罐头用的是杂鱼,价格上应该不会多贵,但顶饱是真的,能当粮食,味道还不错。
时仲数了下一箱的数量,跟乐善申请拿两盒给孙伯雪中送炭,以后有事好说话。
乐善觉得可以有,她也给自己领导送送,厂长那里她够不到,这不是还有主管和之前打过交道的副厂长嘛。
于是两人悄无声息地分别给自家领导送去,礼轻情意重,刷了不少好感。
正在这个时候,广播上突然传出一则消息,上面因为城里粮食供应紧张,提出让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到广大的农村去做出一番事业,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同时减小城镇口粮负担。
这件事是最高领导发出的,广播里循环播放着他对此事的发言,鼓励并提倡众多城镇有志青年们踊跃报名,国家会记住他们的贡献,人民也不会忘记他们的功劳。
许多年轻人听后非常激动也非常振奋,恨不得立马跑去报名参加,为祖国为领导抛头颅洒热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时仲听到直接愣住,下意识的反应是:“这样跟下放有什么区别?”
乐善也被最高领导那番话说的心潮澎湃,好不容易稳住心神道:“区别大了,一个是被迫,一个是自主。前者像你们当初那时候,应该不能选择要去的地方,别人让你们去哪儿,你们就只能去哪儿。后者嘛,我猜应该能自己选择目的地,而且光明正大地过去,没谁瞧不起,说不定政府还能给点补助。”
不然好好的城里人不当,谁会甘愿跑到乡下种地,除非是靠口粮实在活不下去的,到乡下可能还有条活路。
时仲赞同地点点头,但是他俩都想错了。
一开始报名的是那些人没错,不过随着领导人越来越多地表态支持这件事,说愿意去当知青的都是好同志,思想觉悟高,是人民的榜样等等,让一些家里并不缺吃喝的年轻人也坐不住了。
他们自认为自己不比别人差,甚至思想上比其他人要更高尚,所以这个上山下乡的活动必须得参加一下,为领导人分忧!
30/107 首页 上一页 28 29 30 31 32 3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