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言情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举报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3

不肖帝(快穿)——辛宸【完结+番外】

时间:2023-03-08 11:25:45  作者:辛宸【完结+番外】
  何况,无论吕雉对别人如何心狠手辣,对刘盈却是一个实打实的亲娘。
  不是那种慈母多败儿有求必应的溺爱,参考正德的爹娘;也不是那种一心想着母凭子贵将儿子当成上位工具人的亲娘,呃,这个不用看别人,嬴政自个儿的亲娘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经历过赵姬、张皇后等“亲娘”的嬴政,在遇到吕雉之后,这简直享受到了传说中第一次母爱的滋味。
  吕雉算不上慈母,也并不娇惯儿女,刘元娘和刘盈从小都被她养得知书识礼,从刘盈的性格就可以看出,早期她对儿女的教养,是以礼为先,忠孝仁义,一丝不苟,才会教出那样谦和温良的儿子。
  若是没有戚夫人和刘如意,没有刘邦后来的那些女人和庶子们,或许吕雉和刘盈依然可以保持他们原来的性格,顺理成章地入主大汉王宫,成为皇后和太子,继承这个百废待兴的帝国。
  可刘邦亲手砸碎了吕雉母子的梦想,靠着吕氏起家,一朝得意,美人一个个的进门,甚至当众宠着戚夫人打吕雉的脸不说,还在朝堂之上公然说要以如意取代刘盈的太子之位,简直处处都踩着吕雉的死穴上蹦Q,人不给他逼急了才怪。
  人只看到吕雉在刘邦死后毒杀如意,炮制戚夫人成人彘,却不曾想过,若是当真让刘邦如愿以偿地将刘如意送上帝位,戚夫人成了新帝之母,又如何容得下前皇后吕雉和前太子刘盈?
  这本就是你死我活的争斗,容不得一点心软和退让,退一步不是海阔天空,而是无底深渊、黄泉之下。
  如今虽然还没到刘邦一统天下登基称帝的时候,戚夫人等一众美人尚未入住他的后宫,可在彭城一役之中,吕雉已经见到了他翻脸无情的模样,从刘元娘口中更是得知他曾经将他们姐弟踹下马车,若不是夏侯婴相救,乱军之中,他们两个定然会成为铁蹄下的冤魂,死无葬身之地,
  一想到这里,吕雉便对刘邦再无半点旧情可念,对于儿子说服韩信和张良等人声东击西先救刘太公和她,而不是耗尽汉军钱粮去赎回刘邦十分满意。
  哪怕一开始曾对他有过些许怀疑,听闻刘元娘的陈情后也彻底打消,剩下的唯有对儿子的怜惜和心疼。
  一想到差一点就失去的儿女,吕雉就恨不得将刘邦扒皮拆骨。
  因此,吕雉一改从前对刘盈的教育方式,对如今的嬴政完全托付给张良韩信这一文一武教导,每日都要检查他的功课,严格得连身为老师的张良和韩信都自愧不如。
  韩信因为前世的黄粱一梦,对吕雉的芥蒂,在看到她教训儿子时,消散无踪。
  说到底,前世之果,也有他自己作的死,摇摆不定优柔寡断,当反不反,当忠不忠,如今想来,或许是因为他也明白,论领兵作战,刘邦远不如他,运筹帷幄,刘邦也不如张良,可就这样一位主公,平衡权谋,将他们几人拿捏得死死的,他心有不甘不服,却又碍于昔日情分,故而既不能像萧何那样完全终于刘邦,也无法像张良一般彻底放弃权势,才会落得那样的结局。
  如今,他依然看不上刘邦的反复虚伪,却不得不对“刘盈”的洞见和神奇所折服。
  加上吕雉态度的改变,韩信放下心结,对“刘盈”可谓倾囊相授,毫无藏私,结果反倒发现这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现学现用,同样给他不少启发,师徒两人可谓教学相长,互相促进,都是受益匪浅。
  张良就更不用说了,从教导“刘盈”的第一天开始,就发现他似乎对自己的学说观点十分熟悉,只要稍稍提个引子,这孩子就能十分流畅地接下去,与他谈经论道,完全不像是个初学的学生,而像是个旗鼓相当的对手。
  两人虽然已经知道他得了宿慧,是传说中“生而知之”的圣人,却也没想到能与自己这般契合,头一次当老师当得如此得意,简直要争着抢着多占用一点学生的时间,让他成为自己真正的衣钵传人。
  嬴政知道这两人故意在他面前“争宠”,倒也没拦着,反而主动要求他们整理一份兵法心得,不光用来教他,以后还可以传授给军中将领,开启武学之门。
  韩张二人俱是大为震惊。
  韩信还好,他有前世一梦的记忆,记得自己当初被软禁之后,就曾与张良一起整理先秦各门各派的兵书,这一下整理出一百八十二家兵书,加以修订补充,形成军中律法和兵法三篇,可惜在他被杀株连三族之后,都已在混乱中失落,导致后世那么多兵法大家的兵书之中,都没有他这位昔日大汉开国军神的作品。
  这一次,他还没来得及去做这件事,就被嬴政提起,自是乐见其成,双手赞同。
  张良却有些意外。
  在这个时代,法不轻传,世家将知识和学说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以保持自身地位的稳固。
  就算是收徒不拘于贫贱富贵的一些“高人”,也是选择性收徒,而不像是嬴政所提议的,开办武学讲堂,像那些大儒一般,将武学兵法和军中律法如同讲经传道一样,传授给军中将领。
  嬴政解释道:“一对一收徒教学,固然可以教出好的弟子,但也并非绝对。古之先贤学说能流传至今的,多为儒、道、法三家,皆因其善于论经讲道,著书立说,方能传于后世。而兵法军法不光要统兵将帅精通,还得所率士卒训练得法,方能如臂使指。”
  “正如韩将军昔日所说,父王领兵,不过十万,再多就无法指挥得当,反而会将兵不力,贪多误事。而韩将军领兵能多多益善,是因为韩将军懂得练兵和指挥士卒之术,可就算是韩将军,若是将兵百万,分于三地,只怕也无法及时指挥吧?”
  韩信点点头,说道:“军中以鼓号、令旗传讯指挥,仅限于鼓号声所及之处,士卒能看到的范围之内,超过这个范围,就算有快马传讯,也很难及时应对。”
  嬴政继续说道:“那是因为只有韩将军一人能纵观全局,统领全军。下面的将士并不懂兵法战术,只能听命行事。可若是韩将军能开武学讲堂,教授一些将官兵法和战术,那么在以后作战之时,便可如彭越将军一般,只需给他们一个作战目标,由他们独立作战,无论游击战术,还是联合作战,都能够更好地完成作战目标。”
  “毕竟,我们以后的战场,不是一地一国之战,而是整个天下――”
  说着,他伸出手去,尚且稚嫩的小手,对着挂在墙壁上的地图画了一个大大的圈,不仅仅是楚汉之地,北至匈奴,南至百越之地,都在他画的圈子里,看得张良和韩信二人心潮澎湃,眼都亮了起来。
  论地位,两人如今都已封侯拜将/相,若是能一统天下,他们自然是最大的开国功臣,可谁不想名垂青史,成为能够著书立说的大家?
  可就算著书立说,若是后继无人,一样难以将他们的所学所长传于后世。
  但按照嬴政现在的安排,建立武学,和书院一样的地位,等于是开宗立派的创始人,后世所有从武学出来的将领,都要奉他们为先,这等荣耀,就相当于孔子于儒家的地位,让他们如何能不动心。
  就连一向淡泊名利,追求济世安民之道的张良,都忍不住为之动容。
  前两天他就跟嬴政在讨论书院之事,不光要在中枢办太学,还要在地方办书院,就是要让有志之士都能有读书上进的机会,也让朝廷可以有更多的人才可以选择,而不是局限于世家大族之中。
  今日又提出修兵书军法建武学之事,可见他绝不是一时心血来潮,而是真心想要将文武之道推行于世,让普通人也有学习晋升的机会,仅此一点,就足以让他决意继续留在这个六岁小儿身边,辅佐他推行这些足以改变天下的良策善政。
  有了他们的支持,嬴政再将此事说给吕雉之后,吕雉很是满意地摸摸他的头,赞许地说道:“盈哥儿说得不错,身为人君,若是手下只有一个韩信可依仗,难免会养大了他的心,功高盖主,以后就算他不反,封无可封之后,也难免会生事端。可若是他将兵法传授诸将,有几十上百个弟子,就算个个不如他,但分而治之,总有能应对之人。”
  吕雉忍不住长叹,“如此一来,既不用担心韩信拥兵自大,他也不用担心功高盖主,鸟尽弓藏,如此君臣相安,甚好。”
  嬴政闻言不由对她刮目相看,原来在这么早的时候,母后就已经看出韩信和刘邦以后会发展成什么样,只是当初两人的关系无可调和,最终吕雉帮着刘邦斩杀韩信,亦是替儿子铲除后患,可如今换了是他,只是一提,吕雉便看到这一个武学将带来的变化,眼光之毒辣长远,真是远胜于刘邦啊!
  他忍不住再次问道:“阿娘所见甚是,以阿娘之才,为何还要辅佐父王,而不是自己称王……乃至称帝呢?”
  吕雉有些心疼地看着他,听儿子这么一说,更觉得儿子是被刘邦伤透了心,甚至连老爹的王位都不想要了,便劝慰他说道:“自古以来,尚未有女子称王称帝者,眼下战乱之中,我若称王,军心民心不稳,等于给项羽机会反扑……”
  嬴政点点头,跟着笑了:“阿娘说的是,如今有孩儿帮着母后,就一起辅佐父王平定战乱,一统天下,待天下太平国事安宁之后,让众臣和百姓们看到阿娘的能力,发自内心地拥戴阿娘,那才是最好的时机。”
  吕雉笑了笑,揉了把儿子毛绒绒的脑袋,没有再说什么。
  有子如此,夫复何求。
 
 
第八十九章 踹了爸爸替父尽孝(13)
  有韩信这样二刷的战神,加上“生而知之”的“刘盈”,没了任人唯亲贪财好色需要张良萧何分出一大半精力劝谏的刘邦,多了兢兢业业心细如发的吕雉掌控全局,这次楚汉争霸天下一统的进度条,在这几人的配合下,很快拉满,项羽连逃去垓下的机会都无,直接在彭城被攻破时,就被英布带人围攻至死。
  就连口不能言“躺赢”了的刘邦,得知战事完结项羽已死,都有点恍恍惚惚不知自己是听错了还是在做梦。
  难道没了他,打胜仗变得这么容易了吗?
  原来……拖后腿的人竟是他自己?
  嬴政对他的迷之自信简直都无语了,当初若是没有张良,他在鸿门宴就被项庄一剑刺死,哪里来得大汉王朝。
  若是没有韩信反败为胜,彭城之战后刘邦就只剩下十几个人,谈何东山再起?
  就更不用说在关键时刻反戈一击带走不少楚军精英的英布,以游击战术骚扰楚军让项羽无暇乘胜追击,给了汉军喘息之机才能扭转战局。
  而那些跟着他起兵反秦灭楚一统天下的各路功臣们,先是被他封王安抚,等局面一稳定下来,就各个击破,可以说大汉政权稳固后,刘邦的余生,就是致力于铲除异姓王。
  不过在他死后,吕雉继承了他的“遗志”,致力于“大一统”和集中皇权,不光铲除了异姓王,连刘姓王也跟着被铲除得七七八八,也算是宿命的因果吧。
  三年灭秦,五年灭楚,可在统一后平定异姓王就足足花了八年,可见刘邦对付自己人费的心思,真是比反秦灭楚还多。
  而如今从第三年他兵败彭城开始,不到一年的时间,韩信和张良竟然就已经联合英布彭越,彻底击溃了楚军,其他的诸侯刚刚从汉军投向楚军,都没来得及再摇摆转舵回来,楚军就垮了项羽就死了,而嬴政从来不会对墙头草有什么手下留情只说,他要的是真正的“大一统”,而不是被诸侯分裂割据的国中之国。
  从一开始,他有了韩信张良萧何的支持,再有吕雉坐镇后方,而韩信又是被黄粱梦剧透过的人,和嬴政联手,根本无需那些墙头草诸侯们的“锦上添花”,直接就摧枯拉朽般击败了这些战争投机者,根本没给他们投诚封王割据一方的机会。
  至于那些跟刘邦同宗同族的兄弟们,当初只要有个刘姓,哪怕大字不识压根不会行军打仗治理一方的农夫莽汉,也能跟着沾光封侯封王。
  刘邦还曾经在朝堂宴饮之时,当众对自家亲爹刘太公说:“当初老爹你总觉得我无赖,没有赚钱置产的本事,比不上其他兄弟们,可现在你看我当了皇帝,是其他兄弟们的家产多呢,还是我的多?”
  连自家亲爹教训他的话,都能记一辈子,当了皇帝后还要特地“打脸”爽一下,更何况是几近“入赘”形式联姻的吕氏一族呢?
  对自家亲族,他可以大肆封王来炫耀自己的成就,让昔日看不起自己的亲族成为在脚下跪拜的臣子,而对于在军中和朝中仍然握有实权的吕氏一族,他既想打压,又害怕打虎不成反被虎伤。
  犹豫不决,反复无常,狡诈多变,贪婪无赖,就是他与生俱来的性格,前世他因此而成就大业,可最终还是没能压住吕雉,才会造成死后吕雉当权几乎颠覆刘氏江山。
  可这次他重生回来,正踌躇满志就被亲儿子一脚踹下马车,再无翻身之机,才发现,原来这世界,真的没有谁是绝对的天命之子不可替代的。
  甚至没了他,可能会更好。
  这就让自诩赤帝之子,天命之人的刘邦,彻底怀疑人生了。
  重生一回,他既没能拯救戚夫人,也没能灭了吕氏之祸,反倒被亲儿子踹下深渊,成了个不能动弹没了双腿的废人,最喜爱的儿子刘如意连出生的机会都没了,就更不用想那后宫美人如云朝堂一呼百诺的风光时刻。
  还得眼睁睁地看着吕雉母子两每天来“伺候”他,在刘太公面前表现的母慈子孝,而刘太公一边享受着儿媳和孙子的照顾,一边心疼儿子如今的惨状,至于替其他儿子和侄子们讨要封号封地的事,跟自己儿子能说得出口,可跟儿媳和孙子,就算说出来,吕雉不软不硬地推到群臣议事上,最终也就不了了之。
  彭城之败本就是源于刘邦一时得意忘形,甚至在大汉建立之后,他第二次得意忘形出征匈奴,结果被围白登山,不得不赔款赎人,还花尽心思让陈平去说服匈奴单于最宠爱的阏氏,才侥幸逃回生天。
  被围被勒索赎金之耻刘邦忍了不说,居然还将自己的女儿送去匈奴和亲,开启了千百年公主和亲的耻辱史,用女子的血泪来换取所谓的和平。
  就这样的皇帝,他当得十分得意,嬴政却觉得无比憋屈。
  想他在位之时,让蒙恬蒙毅率兵攻打匈奴,修筑长城将那些塞上野狼拒之门外,以当时的生产力和大环境,若能成事,几代下来,失去中原补给和盐铁来源的塞上野狼们就失去了锋利的爪牙,哪有现在这般的嚣张。
  当初的他就是因为太过心急,所有的事恨不得都能一起做完,忽略了下面郡县官员依旧是六国贵族的旧势力,欺上瞒下层层加码虚报政绩的结果让他错估了形势,耗尽民力,成了百姓心目中的暴君,甚至来不及将一切安排妥当交付到本可以仁政安抚民心的扶苏手中,就暴毙于出巡路上,被赵高矫诏杀了扶苏蒙毅,立了那个又蠢又毒的胡亥为帝,使得大秦百姓雪上加霜,最终二世而亡。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