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言情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举报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3

我有一扇任意门——珍珠海盐棒棒糖【完结】

时间:2023-03-12 14:50:39  作者:珍珠海盐棒棒糖【完结】
  不过,可能长得帅的人每天都是最好的模样吧。
  宁焕看颜听歆懒洋洋,一副吃饱喝足动弹不了的样子:“吃什么了?”
  “老友粉。”颜听歆摸了摸肚子:“今天刚接了一个新的工作,还蛮有趣的。”
  宁焕眼眸深邃,目光一直落在她的身上:“什么工作?”
  颜听歆:“翻译一本《小吃指南》。”
  宁焕:“《小吃指南》……听起来确实很有趣。”
  颜听歆:“我给你看中文版的实体书,里面有配图,看起来更有趣。”
  颜听歆从包包里拿出《舌尖上的小吃指南》,将《舌尖上的小吃指南》递到宁焕的面前:“喏,这本书送给你。”
  宁焕很珍重的双手接在手里,随手翻开看了看,书中配图色彩丰富,非常引人食欲:“谢谢。”
  颜听歆拎上包:“我先回家了!接了这个活,最近要加班呢。”
  宁焕微笑告别:“晚安。”
  听了这话,颜听歆有点疑惑:“为什么说晚安?”
  宁焕沉默了,他的嘴角依然是上扬的微笑,双眼却轻轻的眯了眯。
  此刻瑞士是清晨。
 
 
第20章 
  中午见到她, 她会说晚安,早上见到她,则不会。
  宁焕敏锐的意识到, 这是……不同步的生活作息差。
  也就是不同步的时间差。
  王总来见宁焕时,颜听歆是王总的翻译, 难道她长期保持国内和国外两头跑的状态,时差一直没倒过来?
  宁焕记下了这个细节, 沉默几秒, 没有再提这件事, 歪头眨了眨眼睛:“一时说顺口了,再见。”
  可恶!又是歪头杀!
  颜听歆被美色所惑, 全然忘记刚才宁焕的‘口误’。
  ……
  第二天,早上起床后, 颜听歆根据《小吃指南》的顺序, 要打卡的小吃是汉中热面皮。
  在汉中,每100米至少就有一家面皮店。
  很多店都非常出名, 比如张明富面皮店、蒋家槟豆面皮店、邓慧民面皮店……此外街头随处可见的店或者路边摊, 也各有各的味道。
  颜听歆今早用任意门, 随便来到的是一家街边面皮店。
  颜听歆点了一个小份热面皮, 5块钱, 还有一个菜豆腐,一块钱。
  橱窗内有两个工作人员, 正在互相配合着完成热面皮的制作。
  面皮其实是米浆做成的, 本质上是米皮,只是把它叫做面皮。
  一个人用一个小缸子, 装了一缸米浆, 倒在蒸笼的笼布上, 均匀地铺开一层,然后盖上蒸笼的蒸盖,过几分钟后,米浆就会被蒸成一块圆圆的但是缺了一角的米皮。
  呈现这种形状,倒不是米浆没有摊平,而是他们使用的蒸笼,虽然表面上看上去是圆的,但是可以蒸米皮的范围就是缺了一角的。
  拎起蒸笼笼布,将米皮拍在案板上,抽出笼布,拿起一把和菜板一样宽的硕大菜刀,“哐哐”几下,将米皮剁成二指宽的长条。
  与此同时,另外一个人在碗里放好酱油、醋、汁水等等调料,加上预先烫好的豆芽、胡萝卜丝、菠菜等配菜。
  米皮切成长条后,随后用筷子从面皮的中央一挑,挑进碗里。
  最后一步,淋上红艳艳的油泼辣子,一碗汉中地道的热面皮就做好了。
  菜豆腐是预先做好的,从大锅里捞上一碗,加点汤就可以端上桌了。
  冒着热气的面皮端到了颜听歆面前,颜听歆已经闻到了碗里的扑鼻的辣椒香,吞了一口口水,迫不及待用筷子一拌,红油翻滚,看上去就十分开胃。
  因为面皮切的约莫有二指宽,表面积大,能挂上很多的调味汁水,所以一口吃下去是非常带劲儿的。
  刚出锅的面皮很暖和,用筷子挑起,面皮能透出一点点薄薄的光亮,面皮光滑筋道有弹性。
  辣椒炸的焦焦的,有看得到形状的碎辣椒段,入口并不是很辣,更多的回味是香香的,吃到后面还能吃到辣椒油里面的花生和核桃碎。
  配菜是绿绿的菠菜、橙色的胡萝卜丝、透明白杆黄头的黄豆芽,和挂着红油的洁白透亮的面皮搅拌在一起,浸在汁水中,配色又好看又引人食欲。
  太香了!
  菜豆腐是表面有孔洞的豆腐,它并不像菜市场买的其他豆腐切的方方正正的,表面还能看到大勺子舀出来的圆弧痕迹,夹下一块,吃进嘴里没有丝毫豆腥味,豆香味浓郁,又滑又软。
  颜听歆将菜豆腐夹到面皮的汁水里滚了一圈,豆腐饱蘸红油汤汁,一点儿都不浪费面皮的调料。
  颜听歆喝了两口菜豆腐的汤,听说这个汤很下火。
  颜听歆刚开始看到‘菜豆腐’这个名字,以为是豆腐里面加了什么绿色的蔬菜,可是吃到最后也没有吃到豆腐里一片菜叶渣,好奇的问了问服务员。
  原来之所以叫菜豆腐,不是因为豆腐里面有菜,而是用浆水菜酸汤点制的,才得了这个名。
  今日早餐共花费5块钱。
  好吃顶饱。
  经济实惠。
  唯一的遗憾是由于面皮太好吃,刚才吃的太急,面皮上的油汁溅衣领上了,颜听歆回家里,用肥皂水处理了搓了搓油渍,晾了起来,换了干净新衣服。
  9点整,开门,上班去咯!
  ……
  忙碌的一天很快过去。
  昨天因为排队的人太多,没吃上沈大成青团。
  颜听歆下班以后,决定开启‘再试一次’。
  打开任意门,走几步一看,今天是下雨天,排队的人比较少。
  诶,有戏!
  打着伞,排了10分钟的队,她就排到前排了。
  隔着透明的玻璃橱窗,可以看到工作人员一个一个的,正在娴熟的用保鲜膜裹团子。
  看得见的美味,让人很安心。
  青团的售价大约都是5到8块钱一个,个头不小。
  颜听歆买了一盒装满的青团,额外还买了零散的两个,一个豆沙馅,一个蛋黄馅。
  拿到手里还是热乎乎的,软糯清香,不会很甜,也不会很腻。
  绿色表皮艾草味清香,内里豆沙绵密可口。
  颜听歆是不太喜欢吃甜品的,因为很多甜品都很甜,甜的腻人,甜品吃多了还容易长痘,容易衰老。
  但这个青团的口味刚刚好。
  颜听歆是今天排队人买的最少的,她看她的前后排,都是几盒几盒几袋子几袋子的买,一双手都拎不下袋子。
  她想吃新鲜的食物,不想买太多来屯着,若不是想分享给另外一个人,她也不会买手上的这一盒。
  他如果看了她送的《小吃指南》,哪怕只是随便翻一翻,开篇第一个讲的小吃就是青团,宁焕大概、应该、或许也会想吃吧?
  ……
  瑞士。
  湖边长椅。
  她要等的那个人来了。
  湖边的长椅上,她的尤克里里旁边,放了一把带着细小雨滴的伞,她的帆布鞋足尖有两滴水溅湿的痕迹。
  宁焕抬头看了一眼瑞士的天,阳光灿烂,低头看了一眼脚下的路,路面干燥。
  没有去刨根问底,宁焕驱动轮椅,见她第一句便问:“你的翻译工作进展如何?”
  颜听歆:“正在激烈紧张的翻译中。”
  宁焕:“我昨晚熬夜,看完了你送我的《小吃指南》,你的工作蛮有意思的。”
  颜听歆笑着摇头:“也不全是。打工总是有很多烦恼的。工作也不一定总是有意思和开心。翻译工作一直对着电脑啪啪打字,不仅是脑力活,也是个体力活。”
  工作除了热爱和有趣以外,大多时候都很枯燥,能够坚持下去,全靠毅力。
  颜听歆换了一个姿势:“只是翻译这本《小吃指南》,里面讲的内容比较有意思。我以前翻译的大部分都是公司商务PPT、商务会谈文件,翻译的过程整个人都非常按部就班。还有一些专业的文件,涉及到大量专业术语,连中文我都不太看得懂是什么意思,那种翻译起来很难的,头发掉一大堆。”
  宁焕静静的听他讲她的工作,听到她说到最后,宁焕却表现的微微烦恼的叹气:“个人认为,你现在接的这份工作翻译起来,也是有很大难点的。”
  颜听歆傻乎乎的问道:“什么难点?是指翻译出最准确恰当的小吃译名吗?是文学功底吗?”
  “不是。”宁焕笑道:“我认为,这本《小吃指南》翻译工作最大的难点就是——你会越写越馋!”
  听了这话,颜听歆笑了出声。
  宁焕捂着肚子,表现出了演员的夸张:“昨天我看完整本书的时候肚子咕咕叫。太馋了!肚子快要饿死了!”
  “噔噔噔噔!”颜听歆从长椅上的帆布包里取出一个小盒子,双手递给宁焕:“送给你的!”
  宁焕接过颜听歆递给他的小盒子:“是青团!”
  颜听歆眨眨眼:“还是热的哦。”
  热的、新鲜的是青团口感最好的时候,所以颜听歆没有几大盒大盒的买,如果吃得不错,哪天人少的时候她再去买来给宁焕尝尝鲜。
  宁焕目光泛起微光感动:“小时候,我姥姥每年清明,都会做青团,后来,很多年我都没吃过了。”看到《小吃指南》第一眼时,天知道他在这一页流连了多久。
  颜听歆鼓励道:“快趁热尝尝,和你姥姥做的味道像不像。”
  宁焕点头,拆开一个青团的保鲜膜,热乎乎的捧在手心,尝了一口,悠长清香。
  他甚至都记不清记忆中奶奶做的青团是什么味道,但是他知道,奶奶做的青团和颜听歆送给他的青团都一样好吃。
  宁焕:“都很好吃。”
  颜听歆一脸满足的笑了:“我就知道你一定会喜欢。”
  宁焕定定的看着她的笑:“谢谢。”
  谢谢你,让我困在原地的人生感受到了久违美好的滋味。
  颜听歆:“不客气。”
  街上行人偶尔经过公园,阳光正好。
  颜听歆抱着尤克里里,随性的拨动着琴弦,弹奏着新练的曲子《小手拉大手》。
  ‘还记得那场音乐会的烟火,还记得那个凉凉的深秋
  还记得人潮把你推向了我,游乐园拥挤的正是时候……’
  ……
  瑞士别墅。
  宁焕将青团盒子递给宋姐:“宋姐。”
  宋姐打开塑料袋盒子:“宁焕,你买了青团?好几年没有吃到青团了,哪里有卖中国小吃的?”
  宁焕:“朋友送的。”
  宋姐:“朋友?”
  她照顾宁焕的生活,为他做饭好几年了,以前事业高峰璀璨期时,身边人来人往,或是阿谀奉承,或是利益纠葛,宁焕那时虽嘴上总是带着笑,交心的人却并不多,而后从圈内隐退,这个词语第一次从宁焕口中说出来。
  是以前认识的朋友?
  还是新认识的朋友?
  宋春依对这位朋友十分好奇,问道:“是中国人吗?”
  宁焕:“是。”
  宋春依又问:“他住这附近吗?”
  宁焕:“我没问。”
  宋春依认定这个朋友是宁焕的旧识,没有固定的居所,是来瑞士短暂旅游,看望他的,连青团也是特意带来的。
  名利圈人走茶凉,宁焕的过去捂得很严实,几乎和国内是断联状态,宋春依以为他开始和以前的朋友联系了,有意激发他多见见过去的朋友,所以,一个劲儿的夸这个朋友有心了。
  “青团在这里可不好买,我以前想吃都买不到,想买糯米粉回来自己做,又买不到新鲜的艾草。”
  宁焕若有所思。
  他问:“艾草这里买不到吗?宋姐,我记得我曾经在这里闻到过艾草的味道,你说你在用艾草泡脚,可以祛除湿气。”
  宋春依回答道:“我用的是干艾草泡脚祛除湿气,艾草是个好东西,但是做青团需要采摘新鲜的艾草,要榨出艾草的汁水。”
  宁焕看似平淡的说了一声“哦”,心中更加疑惑。
 
 
第21章 
  宋春依自言自语道:“别墅院子里还有一块空地, 我今年可以托人买点艾草种子,自己种新鲜艾草。”
  宁焕想,说不定颜听歆家里也有自己种艾草?
  宋春依虽然有心想了解更多关于这个‘朋友’的信息, 但是理智告诉她,不能打探的太过, 眼见着宁焕的最近的状态越来越好,出门的次数多了, 重新开始弹奏乐器, 话变多了, 还第一次带回了朋友送的东西……
  她希望宁焕能够变得更好,要是腿也能够好起来, 精神状况全面好起来就更好了。
  宋姐又夸了一遍:“这个朋友有心了。在异乡的中国人,哪一个不想品尝家乡小吃的滋味?”
  ……
  作为一个吃货, 有了任意门, 加上工作涉及到这一部分内容,每天三顿颜听歆都能安排的明明白白。
  她这段时间, 疯狂吃吃喝喝。
  下一站, 颜听歆要打卡的是排骨年糕之王——鲜得来。
  她来到了鲜得来上海的总店, 店的门口停着几辆电动车, 一排自行车, 外面立着电线杆,非常的具有生活慢悠悠的气息。
  上海话“鲜得来”就是“很鲜”的意思, 做成店的招牌, 非常朗朗上口,让人一下子就能记住, 也很有意思。
  “鲜得来”三个红色的招牌大字下, 写着金色的小字“创始于1921年”。
  100年历史老字号小吃, 据说最早是从一个路边摊发展起来的。
  进店就是点餐处,一排排红色的点餐牌写着年糕两根3元,鲜肉小馄饨一碗9元,春卷三根12元……看起来也不贵,就是不知道分量够不够。有些小吃单价低,但是端上桌只有一小点,点一份根本不够吃。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