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的好听是仁德,说的不好听就是软弱无能。天灾迭起时,靠的是君王沉着冷静地从容应对;人祸不断时,仰仗的是厉行法治,以铁腕手段铲除宦竖奸佞;而天下安定之时,更要恩泽八方,威加四海。
而不是简简单单一个“仁德”便能解决的,等到天下大乱时,难道靠皇帝祈求上天,每日为百姓痛哭来解决吗?
不……或许令和帝明白,他不过是……不愿意承认自己错了。
令和帝突然狠狠摁住崔锦之的手,支起上身同她无声地对视着。
二人的目光撞在一起,这对相处了十年的君臣就这样极尽默契地读懂了对方眼中的含义。
“宥儿杀伐善断,文武兼济,可是崔相——”他一字一顿道,“宥儿的身上,流淌着戎狄的血脉,凶悍不仁是他们的天性。”
“弱则畏服,强则侵叛,这是顾老将军临终前的谏言,要朕捍御外敌,不可因为他们此刻的示弱而掉以轻心。”
丞相下颚微微扬起,目光清淡无波,心底却无端泛起一丝悲哀。
祁宥和祁旭从来就不对等。
祁旭只要安守本分,中规中矩,便能轻易坐上那个位置,而祁宥无论做得多么好,在令和帝的眼里,只能化作“其心必异”四个大字。
她的眼底凛冽到了极致,却还是不愠不怒地垂下视线,没有开口回应。
令和帝看见崔锦之这副不吭声的模样,帝王敏感多疑的天性又活络了起来,刚才还君臣和睦的气氛荡然无存,目光也跟着沉了下来,冷笑一声:“崔锦之,你这是什么意思?”
丞相头虽低垂着,避免直视天颜,背脊却始终挺拔着,倔强地不肯弯下半分,“景王殿下虽温和平易,可也暗弱无断,太过仰仗萧家——”
“够了!”令和帝勃然变色,打断她:“崔锦之,你未免太过放肆,竟敢悖逆圣意!”
“既如此,国本大事,便由陛下一人乾纲独断便是,何必来过问人臣呢。”她不卑不亢。
令和帝气得胸膛剧烈起伏,呼哧呼哧地喘了好几口粗气,阴翳地问她,“你此刻,难道不是和薛家一样,做的越轨之举?”
“臣不敢。”崔锦之回答。
令和帝看着崔锦之这副油盐不进的样子,突然提高了音量。
“李祥!”
门外等候的李公公连忙进来,看到皇帝的脸色也微微惊讶一瞬,不着痕迹地扫了眼一直跪在地上的崔锦之,弯腰道:“老奴在。”
“景王回宫了吗?”
“回陛下,王爷昨日便回来了,本想来见过陛下,可陛下当时还睡着,殿下就先去拜见皇后娘娘了。”
令和帝丢开手,冷冷的看了眼她,“既然景王回宫,丞相便把监国之权交给他吧。旭儿年轻气盛,不足之处还要丞相多加指点。”
崔锦之没有半点意外,恭恭敬敬地行了个礼,正要起身,却因为久跪发麻而重重地跌了回去,双腿针扎般地泛着疼,砖石的寒意顺着膝盖缓慢地往上顺,刺得她快要站不起身来了。
李公公正要伸手去扶,却被令和帝一个阴恻恻的目光吓得不敢动弹,只能看着丞相强撑着身子,略微踉跄地站起身,往外走去。
他微微流露出不忍的情绪,还是很快收敛好,弓着腰侍候着令和帝喝水。
令和帝心气不顺地喝了口茶,突然开口问道:“李祥,你觉得丞相是个怎样的人?”
李公公一愣,又讨好地笑了笑:“老奴哪里懂得评判他人呢,只是大家都说,丞相大人谦谦如玉,才华横溢,是个一心为民的好官。”
“大家都说……”令和帝低低地重复了一遍,突然嗤笑道:“如今大燕百姓,个个都将他奉为神明了;御史台翰林院的清流一党,悉数以他为首;他的弟子皆在科举中脱颖而出,成为大燕未来的新贵……”
李祥面容微僵,干笑着不敢开口。
“都道薛家把控朝政,可如今薛氏羽翼尽折,剩下的……不都在丞相的手中吗?崔锦之还有什么东西没掌控?军权?可宥儿在兵部任职,京营事务皆由他来处理。”令和帝冰凉的目光看向殿门,自言自语:“原来不知不觉,大燕竟都成了丞相的囊中之物了。”
李公公手都微微颤抖起来,“陛下说笑了……丞相大人向来对陛下都是忠心耿耿呢……”
皇帝目光低垂,显得冷酷无情极了,“或许他从前是真的忠心,可谁又能知道他现在想的是什么呢?薛成益辅佐先帝时,不也一样鞠躬尽瘁吗?可现在呢?还不是渐渐被权势所惑……”
他抬起眼睛,看向一旁差点要跪下的李祥,淡淡一笑:“你说,古往今来,权势过盛、功高盖主的臣子,都是什么样的下场?”
-------------------------------------
崔锦之踏出养心殿的房门,脚下才像卸力一般软了几分,一个小太监及时地扶住了她,面露关切:“丞相大人无事吧?”
她面色微白,摇摇头笑道,“多谢公公。”
那小太监还想要扶着她继续往下走,却被崔锦之拒绝了:“公公还是回养心殿候着吧,若陛下用人,找不到可就麻烦了。”
他微微犹豫一瞬,最终还是放开了手。
崔锦之感受着膝盖时不时传来的疼痛,知道明早起来时一定会乌青一块,她咬紧牙关,终于缓慢地行至宫门处,视线中猝不及防地闯进一个人的身影。
少年长身鹤立于不远处,玄袍窄袖,金冠束发,他逆着春光,轮廓分明的侧脸撒上跃动的碎金,俊美到极致,眼眸黑曜乌沉,像有深渊在中,让人猜不透其中的情绪。
周身更是带着清贵冷冽之气,举手投足间显现出倨傲肃冷的意味。
微风将他的鸦色披风吹起一角,遥遥投射而来的目光,像含着万种情愫,柔和如水地落在崔锦之的身上。
半月未见,她竟然清瘦到了这种地步。
祁宥知道崔锦之生了气,便强忍着不来见她,只是睡在兵部,听着暗卫来报她每日做了什么。
思念就像看似风平浪静的大海,可内里的波涛汹涌早就蔓延过他的四肢百骸,直到此刻见到她,潮水才缓慢地退去,露出微微跳动、尚且鲜活的心脏来。
最终还是祁宥先动了,他修长分明的手划过系带,将身上的披风取了下来,又披到了崔锦之的身上。
披风上还残存着少年的体温,带着暖意簇拥着崔锦之。
她看着祁宥,骨头都泛着酸疼疲乏,一时间喉间干涩无比,张了张口,想说些什么。
“不要说。”祁宥握紧她冰凉的双手,“不要说,老师。我都明白的。”
明白她敢向天下先,明白她一生心血都倾注在这飘摇不定的山河中。
所有的心念,祁宥都懂得,所以不必解释。
只是少年还是想问她:“你后悔吗?”
后悔将一片赤胆忠心交付于令和帝,交付于景王,却换来更深的忌惮猜测。
养心殿中的事情,没有逃过他的耳目,他心中担忧,忍不住想要见她。
祁宥嗓音低沉:“今日尚有用处,便是栋梁柱石,是国之肱股。他日事毕,就是潜谋违逆,乱臣贼子。老师,你后悔过吗?”
崔锦之没有说话,她紧紧地回握着祁宥温暖宽厚的手,像是想从他的身上汲取力量般,不肯放开。
嘹亮的嘶鸣之声响起,如雷的马蹄声隆隆作响,震得大地都轻颤了起来,霍玉山骑着一匹黑色的骏马,从二人身边疾驰而过,扬起漫天的尘土,很快只留下一道背影。
携裹着劲风呼啸,将崔锦之身上的鸦色披风吹的猎猎作响。
她目光微凝,良久才平缓地开口:“臣从未有过一刻后悔。”
“毕生心愿,不过海清河晏四个字。”她眸色冷寂,眼底深处燃烧殆尽的余烬还带着点点星火。
金芒划破乌黑的云翳,泄露下一缕天光,很快便倾泻出更多,转变为漫天昳丽的金霞,耀目灿烂。
萧瑟厚重的号角声似乎越过千里之外的大地稳稳地传了过来——
车骑将军薛怀忠,痛斥君上暴政无德,戮辱臣下。拥立祁邵为君,率领二十万虎豹军,于江城起兵谋反。
第七十七章 局势
“你说什么!”
令和帝眼前一黑,差点就这样直直地晕了过去。
“车骑将军于江城起兵谋反,申州已经沦陷了。”霍玉山单膝跪在地面上,沉声重复了一遍。
皇帝身形晃了晃,刚站起来不久,眼看着又要倒下去,祁旭连忙将他扶住,“父皇。”
却被令和帝一把挥开,他撑着桌案,额头上的青筋偾起,似是从牙缝中挤出来的几个字:“去请诸位大臣进宫!你,继续说。”
“京城的消息不知怎么传到了江城,薛怀忠知道此事后大怒,向全天下道——”
霍玉山顿了顿,“‘君上糊涂无能,致纲纪败乱,三殿下有潜龙之姿,受天命,继大统,天予不取,反受其咎,只能顺迎时机,起兵逐鹿’。”
令和帝冲冠眦裂,“他们竟然敢!”
“申州沦陷,拼死向蔡州发出求援……只是自江城到京城,各地驻军皆无抗衡虎豹军之力。”
二十万虎豹军驻守荆楚之地,本就是数量庞大,令和帝自然不可能再给其他地方分授兵权。
本意是同玄甲军、东南驻军成三足鼎立之势,而现在,却成了直入京城心脏的一把尖刀。
大军北上,甲卒二十万众,沿途郡县,竟都是土鸡瓦犬之辈。
令和帝一阵晕眩,跌坐在椅子上,好半天都没能平定下心神。
“报——”
内侍急匆匆地走进来,重重地跪了下去:“蔡州太守……率领城中百姓,弃城而逃,前往隐阳城了……”
令和帝面色更加惨白,手指紧紧握着桌角,还在隐约颤抖。
“父皇。”祁旭上前,扶住他的手臂,“父皇一定要保重,大燕如今的局势,还要靠着您决断才是。”
皇帝胸膛起伏着,听了景王的话,强定下心神,“扶朕去太和殿。”
此时文武百官早已满头大汗地赶进宫来,瞠目相顾,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大燕虽说偶有不成气候的流民暴动,可很快便被镇压下去,也算得上承平日久,如今一时间听李公公道出薛怀忠起兵谋反之事,皆惊骇失色,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叶榆痛苦地闭了闭眼,只在心底道了句:“天下将动。”
太尉王宾鸿亦是面如菜色,“如今虎豹军挥师北上,而通州大营不过区区一万兵力,如何能挡?”
“玄甲军呢?”令和帝想起了顾云嵩,连忙道:“让定远将军调动玄甲军……”
霍玉山直接打断,皱着眉朗声道:“玄甲军驻守靖远,与蔡州相距千里,根本来不及。”
令和帝只觉得一股怒气顺着背脊直冲脑门,“那你说如何打,东南驻军离京城更远。如今军心动摇,蔡州太守龚唐看到申州沦陷后,自知不敌,直接放弃了蔡州!”
兵部尚书窦涵小心翼翼地看了眼令和帝的脸色,干笑着道:“蔡州本就兵力甚弱,若强行抗衡,最后也只能落得个城破人亡的下场。龚大人看似狼狈,实则是救了全城的百姓啊。”
令和帝看了眼刚才的小内侍,眉峰稍拧,“蔡州不是小城,如何将全城百姓都带到了隐阳城?”
“若说城中尽是青壮尚能够带走,老弱妇孺又如何比得过虎豹军的脚程呢?”霍玉山也奇道,他在军营多年,对于行军打仗之事颇为熟悉。
窦涵连忙拍马屁道:“那不正是龚大人的能力所在吗?”
那小内侍已是淋漓大汗,扑通一声跪下:“龚大人……丢弃了蔡州的老弱妇孺,只带了三万青壮投奔隐阳城。”
崔锦之的指尖垂在身侧,抑制不住地颤抖起来。
蔡州全城仓皇退却,余下一堆手无寸铁的妇人幼子,待到虎豹军到来时,迎接他们的,不就是一场血宴吗?
霍玉山的脸色已经铁青到了极点,“……这些人竟能就这样抛下妻儿父母……”
大殿上鸦雀无声,多少大臣们意乱神疑,消息传到京城时早已过了整整三天,蔡州现下的惨状可想而知。
王宾鸿小心翼翼道:“为今之计……不如举城上下……”
他说的含含糊糊,可朝堂上哪个不是修炼了千年的人精,自然明白太尉的意思是迁都北上。
窦涵刚刚拍错了马屁,如今正急着想要弥补呢,连忙道:“臣附议!陛下,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啊。如今只能一边北上,一边命顾将军的玄甲军出动,让他们镇压逆贼才好。”
要不怎么说王宾鸿当得了一国军令之长的太尉,既提了意见,又说的不清不楚,由出头鸟窦涵来点明。
此时他这番言论一出口,百官皆哗然一片,纷纷窃窃私语。
叶榆厉声叱道:“胡言乱语!如今国难当头,还未开战,就先溃不成军的狼狈迁都,必使天下民心动荡!”
黑面如煞神的霍玉山也冷冷地看了眼窦涵,“京城镇定,才能使百姓心安,陛下当镇守京城,与大燕百姓共患难!”
令和帝本对窦涵的提议隐隐心动,现下却被劈头盖脸地驳了回去,面色愈发沉重。
窦涵涨红了脸,仍梗着脖子喊:“此时大军都要打到家门口了!还谈什么民心!若真是举国覆灭,叶御史怕是得去阴曹地府里谈民心吧!”
议论声如潮水般此起彼伏,有斥责叫骂的,有小声提着意见的,乱哄哄的如同午门菜市口一般,一时间唾沫星子漫天飞。
崔锦之垂袖而立,甚至往一旁让了让,给诸位同僚留出了吵架的空间。
令和帝被吵得头晕目眩,烦躁到了极点,大喝一声:“都给朕闭嘴!”
大殿骤然安静,有几位御史还不服气地想要开口,却被叶榆一个眼神瞪了回去。
皇帝阴沉地看了眼闹得不可开交的众人,视线落在了不发一言的崔锦之,道:“丞相如何看?”
崔锦之拱了拱手,道:“叶大人说的是,若陛下迁都,是否要带上京城百姓呢?若带,人数过多,速度极慢,怕还没走上几日便被身后的虎豹军追上了。若不带,京城必定人心惶惶,打劫抢烧之事必定层出不穷,各地相继接到消息后,更惶恐不安,才真真致使天下大乱。”
“如今窦唐率三万青壮投奔隐阳城,隐阳城由张元德老将军担任郡县,张老将军乃顾家旧部,当年蛮族进犯,他以五千兵卒苦守嘉峪关一月,杀敌上万,最终等来顾老将军的援兵。”
吏部尚书眼前一亮,“张将军骁勇善战,颇有谋略,他率领的隐阳城将士定非那些酒囊饭袋之士,必能为玄甲军拖延一段时日。”
朝堂上的倾向已经隐隐倒向迎战的趋势。
王宾鸿却还是一副不甚赞同的模样,“张元德再怎么神勇,手中又能有多少兵力呢?按照大燕兵律,除三大军和通州大营外,各地军卒不得超过一万,怎么和二十万大军抗衡?”
“隐阳城中尚有百姓,窦唐带去的三万人也能派上用场。巨鹿之战中,楚霸王率数万兵众抗衡四十万秦军,甚至还带动各路诸侯全歼王离之军,如何不能抗衡了!”一位御史急道。
40/62 首页 上一页 38 39 40 41 42 4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