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言情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举报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3

我是墙头草的闺女[七零]——牛奶花卷【完结+番外】

时间:2023-10-13 14:51:46  作者:牛奶花卷【完结+番外】
  白母嘴角抽抽,“行,小师傅。”
  白小弟眼睛笑眯成了月牙。
  白淑华也想为自己家出力,“爹,我能做啥?”
  白爹道,“不用你,好好读书就行,期末考试再考个第一。”
  白淑华有点勉强的答应了,“好吧。”
  她如今的第一并不是那么把握,主要是俄语拖后腿。
  她从来没想过会学俄语,舌头都打结。
  所以为了高分就开始大量背诵和刷题,她得承认她学的是哑巴外语。
  好在她没有考俄语相关专业的心思,所以哑巴就哑巴吧。
  白母又问白爹,“那药厂以后就是镇上的了,那大队长还说的算不,他还是官儿不?”
  白淑华对此也很有兴趣,忍不住探了探脑袋。
  白爹表情突然神秘又夹杂着两分得意,“大队长还真跟我谈过这事儿,其实他的本意是年纪大了不想再掺和了,就在生产队里消停当几年大队长就退了,也干不动了。还是会计他们都劝,说是不占个领导位置,咱们生产队队员要是挨欺负都找不到说冤的地儿,我也是这个意思,他同意去当副厂长了。可他暗地里找过我,要我努力努力,过两年他就把位置让给我。”
  白母嘴巴都合不住了,“那…那是不是再过两年你就成干部了?”
  白爹又开始谦虚了,“反正这肉没咬到嘴里,还不一定呢。最重要的是那个时候大队长的话不一定好使。”
  白淑华却皱起了眉头。
  白母看到了,问道,“大闺女咋地了,你觉得不行么?”
  白爹和白小弟都看向白淑华。
  白淑华深呼吸一口气,“我也不知道想的对不对,老话儿不是有句百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现在镇上要咱们的小药厂,它是有点不占理的,所以对于一些要求能答应的都会尽量答应,怕出乱子。小药厂的销售几乎都在你手上,但是真换了领导,爹你觉得还能把得住吗,一旦客源被分了,你的权利就大大降低了,还不如利用这个时机要一些好处,至于说几年后大队长退下来你顶上去,这是最理想的状态,万一大队长生病了,或者被架空了,变数太多了,我不太看好。”
  白爹娘都沉默了。
  白母开口,“孩他爹,大闺女讲的有理啊。”
  白爹挠挠头,“让我想想,想想。”
  白母三人互相对视,谁也没再说话,一时之间空气都安静下来了。
  白爹叹口气,“不得不说,大闺女你猜得八、九不离十。我总觉得小药厂离不开我,有点稳坐钓鱼台的意思。可我忘了镇上不是生产队,能人有很多,我跑下来的业务,肯定有不少人能接住,那我还得瑟啥。”
  白母安慰道,“孩他爹,咱也不用心太重,能挣多少是多少,不用成天往外跑,少挣点也行啊。”
  白爹看向白淑华,“大闺女,你说我现在能要点啥?”
  白淑华愣了下,“让我想想啊…药厂规模很小,管理岗位不能太多。厂长、副厂长就不用想了。”
  白爹在边上补充,“会有一位副镇长来兼任厂长,镇长当时的说法就是管理权还在咱们生产队。”
  不过他可不是小孩子,这话也就是听听罢了。
  “得有财务吧,爹你会么?”白淑华问道。
  白爹喃喃,“记账么,我算数挺好的,可有会计呢,不好抢。”
  白淑华叹气,“这也不行啊。那就…外联部主任。”
  白爹眨巴了下眼睛,眼神带着迷茫,“有这个官么?”
  白淑华知道后世有,现在可能大概是没有。
  但这不妨碍造一个啊,只要白爹能占便宜就行了。
  “外联部主任主要负责对外联络,包括销售等等事宜,权利还是很大的。”
  白爹一拍巴掌,“这个合适我!”
  白淑华进一步解释,“以后药厂的规模扩大了,你不能再负责所有的客户,也可以培养手下来接你手上的客户,这样自然而然就成为管那些销售员的上级领导了。”
  白母连连点头,“这个好!这个好!”
  白淑华有些为难,“爹你得跟他讲条件,你过去不是以普通工人的身份,而是以干部的身份过去的,这很重要。”
  白母皱起眉头,“如果他们不答应呢?”
  白淑华看向白爹,她也不知道他的决心有多大。
  白爹沉吟片刻,“如果他们不答应,我就不去了,反正我有种药田技术,一天十工分跑不了。”
  白母也说,“对,咱们这个药厂能成你是出了大力的,现在咋不得让你占点便宜,他不答应咱们都不去了。”
  白爹叹口气,“以前太把自己当回事儿了,就没往那方面寻思,最好的时机已经错过了,我明天找大队长商量一下,看看吧。”
  白淑华不想气氛这么沉重,“爹,你别灰心啦,你身上的砝码还是很重的,除了你手里那么多客源,你的能力也拔尖,那些客户可不是通过人脉认识的,而是自己一点点开拓的,就算镇上能人多,像你这么能力强的也是凤毛麟角,所以您还是这个。”她竖起大拇指。
  这不是拍马屁,而是真心觉得她爹在忽悠、画大饼这块儿天赋异禀,情商是真的很高,很会说话的。
  “另外还有大队长的支持,现在镇长他们很看重大队长,他说的话就有分量。”
  白淑华接着又卖了一个小小的关子,“爹你身上还有一个重要砝码,你们猜猜是啥?小弟你先说说。”
  白小弟歪着小脑袋思考,“嗯…是啥呢?…”
  最终还是放弃了,摇摇头。
  “我不知道。”
  白淑华又看向白母。
  白母更干脆,直接投降,“想不出来。”
  白淑华也没逼她再想,而是将目光投向白爹。
  白爹却是胸有成竹,“是不是…老大夫?”
  白淑华高兴的打了个响指,“完全正确!药材能种植成功,老大夫功不可没,炮制药材的技术也是老大夫无偿提供的,还不止,还有那两幅膏药,可以说没有老大夫就没有药厂。爹,镇上那些领导不会不知道这些吧?”
  白爹点头,“自然是知道的,大队长做了汇报,他又不是贪功的,自然是照实说了。镇长专门找过老大夫,让他做个顾问领工资,老大夫都给推了。”
  白爹说到这,忍不住冷哼一声,“我知道有些人咋想的,他们还惦记老大夫的药方子子呢,不信他当了几十年大夫就两张膏药方子。”
  白母也跟着附和,“老大夫手里有方子也不是他们的,想给就给不给拉倒,还想抢咋的。”
  她自然是不愿意老大夫手里的方子全贡献出去了,自家儿子是他的徒弟,以后好东西不都是她儿子的么。
  白爹叹口气,“老大夫怕麻烦,我要是去找…”
  其实他不想将老大夫卷进来。
  白淑华赶紧说道,“爹您不用请老大夫亲自出山,没到那步呢。可以通过大队长说说咱家和老大夫家的亲密关系,之后就让那些领导们自己脑补好了。”
  这回轮到白爹竖起大拇指了,“这招儿高啊!”
  “那闺女再说说你娘。”白爹对自家大闺女越发的信服了。
  白母也殷切切的看向白淑华。
  白淑华心里有点想法,“生产队要种地,还要种药田,就不可能让所有队员成为工人,肯定是优中选优,而且还得均衡的照顾一下,比如说每家最多选一个工人,这样大家都能占点便宜才消停,所以好处不能给一家占了。”
  白小弟皱着小眉头,“那咋办,那爹能去娘就不能去了?”
  白淑华继续说道,“如果爹能当干部那肯定是爹先去合适。”
  这是从利益出发的。
  白爹插话道,“还是让你娘去,她户口迁了之后你和小军的户口也能跟着迁过去,这样才占便宜。”
  白淑华又说道,“娘要是先的话,爹就不好讲条件了,因为你能去就已经是破格了的。”
  白母赶紧道,“可你爹来。我这次进不去,等药厂规模扩大我再进就是了,孩他爹你当了领导咋地也能将我拉进去。”
  白爹也在权衡利弊,思考如何做才能让家里利益最大化。
  白淑华很高兴,自家爹娘没有被“工人”蒙蔽双眼,而都在为对方考虑,“爹、娘,你们别急,咱们集思广益一下,想个万全之策。”
第六十六章 白母稳了
  她们一家四口商量的万全之策就是和老大夫学习熬制膏药。
  老大夫是将两副膏药的方子献出来了,人家没要钱。
  可小药厂一直给算工分来着。
  因为还有一样离不开老大夫,那就是熬药。
  就是将各种炮制好的中药材磨粉称重后,放到药锅里加热熬制成糊糊这一步。
  老大夫教过,但没人学的好。
  要不是老大夫把关,不定废了多少锅药膏子了。
  白母很是没信心,“熬膏药太难了,要不是老大夫在边上盯着,我都不敢弄。哎呀,老大夫要是不肯去镇上,膏药咋熬啊。”
  白爹回答,“老大夫答应培养出一个会熬膏药的。”
  白淑华很是理解的点头,这就跟打工人辞职交接一样。
  白母很是为难,“我怕我学不会啊,这可咋整,现在想练练都不行了。”
  最近一个月药厂停了啊。
  白淑华胸有成竹,“娘你有足够的优势啊,你学的慢,可有的人学的快啊。”
  然后看向白小弟。
  白爹娘也顺着她的目光看向白小弟。
  白小弟被盯着发毛,“我…我也没特意学,就是看过挺多回的。”
  白爹眼光灼灼,“那咱们和老大夫商量一下,把你教会了,以后你娘带你上班就好了,啥时候你娘学会了,你就不用再去了。”
  白淑华提醒,“爹,现在的问题是咱们的小药厂停了,老大夫想教也没法教啊。等全部搬去镇上就有点晚了。”
  白爹很是有信心,“谁说停了的,要是医院要药,咱们还能拒绝咋地。去镇上挺好的,最起码有电,还能安电话。”
  这两样对药厂发展至关重要。
  白淑华立马心领神会,“爹你的意思是联络医院紧急要批药,然后咱们就不得不开工了。那有药材么?”
  白爹道,“还有一些,都不太多了,煮个四、五锅还是没问题的。”
  白小弟握着小拳头,“我会努力学的。”
  白母搂过小儿子,“娘也使劲学,咱娘俩还怕比不过一个。”
  白爹笑着说道,“正好我去医院催催账,这样咱们也能多分点。”
  白淑华满意的点点头,四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
  对于白爹要外联主任这个官职,大队长是鼎力支持的。
  他巴不得所有的管理岗位都由他们生产队队员来担任。
  但其他的领导,比如会计他们却是态度暧昧。
  因为他们知道,镇上给的管理岗位是有数的,所以他们也算是竞争者。
  除了大队长,没人敢说一定把握。
  不过白爹也不在意就是了。
  他去找了老大夫,两人谈过之后他就出差了。
  三天后归来,带回来五笔药款和八笔膏药订单。
  大队长紧急开了个领导会议,都觉得订单不能断,因为镇上领导也不会给销售打包票,还得看他们自己。
  所以膏药又熬起来了。
  白爹趁机说了老大夫的要求,选三位妇女学习熬膏药,早学会他早省心。
  大队长就让参与会议的每人推选一人,由老大夫最终决定名单。
  毕竟要学人家的手艺,自然是由人家来选人。
  白母自然而然的被选上了。
  在老大夫的细心指导下,三位候选者进步巨大,但离独立熬药就差点。
  白小弟却是学会了,不愧学了四年多中医,有基础就是不一样。
  这就叫母子齐心,其利断金。
  老大夫更是大撒手,告诉大队长熬药以后别找他,去找白小弟。
  大家伙也默认,进药厂有白母一份,因为无可替代。
  之后的选人,镇上派了三位领导、干事监督,全程公平公挣。
  白淑华特意请了半天假凑热闹。
  自从上了初中,她真的很少请假了,主要怕俄语落下,太难补了。
  不过选人进厂可是大事,不容错过。
  都是直接上手,在众目睽睽之下进行,没人敢作弊。
  因为白母很是把握,所以她一点不紧张,还有闲心东张西望。
  然后就发现了一件有趣的事,来参加选拔的九成的都是妇女。
  看来聪明人不只她一家啊。
  妇女下地挣工分因为天生体力差异很难比得过男人。
  而且孩子随母亲的户口。
  有这两样好处,妇女们还不使劲冲。
  因为首次招工,所以数目不是太多,两个多小时之后就全部结束了。
  下午就会将入选名单贴在大队部。
  主打就是个效率。
  白淑华看的津津有味。
  中午饭的时候,白爹没回来,估计是讨论入选名单呢。
  白淑华都要去上学了,白爹才回家。
  “爹,选了多少个?”
  白淑华抓紧问,马上该走了。
  “十五个,不算熬药和管理。”白爹解释道,“搬去镇上,给买电动打粉机器,就用不着那么多人了。”
  白淑华有些惊讶,“这么少啊?”
  白爹叹口气,“大队长也觉得少,可镇上的意思是分批来。他们就怕不挣钱,到时候还要养那么多人,不像在生产队,药厂干不下去,大家伙还能下地挣工分有退路。”
  白母不理解了,“不是当了工人就是铁饭碗么?大家伙都这么说。”
  白爹道,“要是药厂没钱了,镇上也没钱了,谁还管铁饭碗啊。不过大队长早就想到了,所以早就说了,一家最好就一个人进厂,大部分还是留生产队,这是咱们的根。”
  说到这,反应过来了,“咳咳…咱家不一样,咱们分家了,家里就这么点人,而且吧我和你娘岗位太重要了,不是我们想不去就不去的。”
  白淑华忍笑,表示明白。
  白爹赶紧转移话题,“大闺女,下午就要讨论领导这块了,我这事能不能成就这两天了。”
  白淑华握着小拳头给亲爹加油,“爹,放松心情,平常发挥,没问题的。你能力没问题,咱们还找了外援,我都想不到不行的点。”
  白爹也笑了,“我也觉得大差不差。再说我还有底牌呢。”
  白淑华来了兴趣,催促道,“爹,展开说说。”
  白爹没卖关子,“药方。”
  白淑华立马道,“老大夫给的?”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