吩咐完这些,天色已晚,绫绮殿点起了蜡烛。
和武媚娘交谈之后,武婧儿的身心一直处在疲惫而又兴奋的状态上,她躺在床上,辗转反侧,过了许久才进入梦乡。
半夜,武婧儿突然睁开眼睛,她狠狠地拍着床,咬牙切齿低声道:“武媚娘误我。”
她现在反应过来了,什么因为情伤要去紫桂宫疗养,要她留在宫中继续主持宫务?
这些都是骗人的!她分明就是想试探自己的立场。
人的心肠怎么会如此坏呢,演戏演得和真的一样,关键是自己还信了。武婧儿躺在床上咬着薄被心中愤愤。
气愤之后,她又感到脊梁发寒。
武媚娘为什么要试探她?
她入宫之后,多次提点李显,在武媚娘看来她和李显走得太近了,以至于武媚娘怀疑起她的立场来。
若是自己的回答没有令武媚娘满意,那自己肯定就是赶出皇宫的下场。
武婧儿醒来之后,躺在床上更难睡着了。月光透过窗户照进来,清清冷冷的,将武婧儿心中的烦躁去了几分。
武媚娘这样做,她又能怎么样?当然是原谅她啦。
那什么天皇应该还能再抢救一下,不会真这样没了吧?
第81章 . 我的天后堂妹 凤鸟
昨天下午, 太医已经选好天皇服饵的宫殿。宫殿的门窗紧闭,又用厚布将宫殿层层包裹,透不透风。
在天色未亮的时候, 李治已经被转移到布置好的宫殿内, 里面仅仅跟了随侍的内监和太医等几人。
武媚娘率领太子、宰臣和相王等人相送。武婧儿作为宫廷事务的掌管者也跟着一起去送李治了。
李治坐在步辇之上,晨曦泼洒在他憔悴的脸上, 仿佛笼罩着一层清清冷冷的灰蓝薄纱。武婧儿看着武媚娘走到李治步辇边说着让李治安心养病的话。
武媚娘的脸红润而富有光泽, 与李治形成鲜明的对比。若有不认识的人看到现在的这两人,一定会认为武媚娘要比李治年轻,但实际上李治比武媚娘小了四岁。
微弱的月亮还未落下,一股寒意袭来,武婧儿禁不住打了个寒颤。
昨日武媚娘在她的自白中有演戏的成分,但若演得真,恐怕里面至少有六七分的真情实意。她与李治之间的感情, 怕是自己也说不清楚,更何况武婧儿这个外人。
李治又吩咐了宰臣和太子几句,每说两句, 都缓一会儿,明眼人都看得出他的虚弱来。
李治被众人簇拥着来到殿门前, 辞别众人,和随侍的内监和太医一起进了宫殿。其他人都留在外面,仿佛要透过重重帷帐和门窗一窥殿内情形。
武媚娘在外面站了一会儿, 待里面一个内监出来传话说天皇一切都好后,武媚娘才带着众人离开。
这时天边燃起了璀璨的云霞, 浓烈的云霞给众人和宫殿沾染上绮丽的颜色。武婧儿看到这副美景,仿佛觉得刚才的凄凉清冷之景被一扫而空,蒙上阴翳的心田也跟着明媚起来。
太子、相王和宰臣去了政事堂, 武媚娘则回到紫宸殿。武婧儿心中一动,料想服饵危险,想必武媚娘心中也不太好受,就跟上她想着陪陪她。
武媚娘在前面一面出神,一面走,直到进了紫宸殿坐下才发现武婧儿也跟来了。
武媚娘一脸平静,也不见尴尬,仿佛昨日的事情没有发生一般。
“你怎么也来了?”
“我来……我来看看。”武婧儿想说陪陪她,但她觉得武媚娘这样坚韧果毅的人不一定需要人安慰,于是胡乱敷衍了一句。
武媚娘抬头瞧见武婧儿挂着两个大黑眼圈,问道:“你昨晚没休息好?”
武婧儿一顿,心道,还不是因为你吗?
“昨晚做了个梦,半夜没睡着。”武婧儿道。
“什么梦?”武媚娘继续问。
武婧儿心思一转,绘声绘色描述道:“我昨天梦见一只灿烂辉煌的凤鸟,双翼一展不见天日,我想追着她一起走。凤鸟听了,转头就把我的心啄出了血。然后我就醒了,再也没有睡着。”
武媚娘听了,抬起眼睛,凝视着武婧儿。
武婧儿佯装露出疑惑的神色,继续道:“娘娘,你说这凤鸟为什么好端端地啄我的心?”
武媚娘回道:“许是这凤鸟先看看你是不是琉璃心肝。”
武婧儿停了一下,目光幽幽地看着武媚娘说道:“你说真的?”
武媚娘点头,气定神闲道:“当然是真的,毕竟我素多智计,兼涉文史。”
武婧儿额头上的冷汗直冒,刚才光顾着内涵武媚娘,结果忘了自己昨天下午确实说了不少出格的话语。
啊这……
“娘娘,言之有理,果然学富五车,才智过人,令人佩服佩服。”武婧儿的话风转得极快,满口称赞,仿佛对武媚娘十分仰慕一样。
武媚娘轻哼一声,朗声叫道:“婉儿。”
“来了,天后。”上官婉儿从殿外走进来。
武媚娘吩咐道:“你去取一套《金刚经》来,永丰公主说要抄写经书为天皇祈福。”
“是。”上官婉儿应道。
武婧儿:……
行吧,若抄写经书真能为李治祈福,武婧儿心甘情愿。李治算是一位有作为的皇帝,除了男女之事有点问题,但其他的真找不出什么大问题来,而且李治对武婧儿一家很宠信。
秦梦年年纪轻轻就能手握一方大军,武婧儿封公主任女官管宫务,哪一件若没有李治的默认和支持,单凭武媚娘一人根本不能办到。
武婧儿接过《金刚经》就坐在武媚娘的下手,真心诚意地抄写起来,仿佛忘却了时间的流逝。
武媚娘在上首处理军国政事。殿内悄然无声,只有纸页翻动的沙沙声和轻微的书写声。
不知过了多久,有宫人小声过来禀告,请天后和永丰公主殿下用膳。武婧儿陪着武媚娘用完膳,见武媚娘全身心投入工作之中没有什么异样,就将心稍稍放下,告辞回去处理宫务。
第二日,武婧儿在武媚娘接见过大臣之后又过去抄写《金刚经》,像第一日一样陪武媚娘用完饭就回到绫绮殿。
如此直到李治服饵出来。
据太医所言,李治这次服饵非常成功。李治历经五天饵汤不断的折腾后,终于感到头脑一轻,竟然是十多年未有的畅快,心中大悦,厚赏诸人。
武婧儿心中松了一口气,看了一眼这几日跟着熬夜且提高精神戒备的六宫和内侍省,大手一挥,皇宫不论主子奴婢每人多发一个月月例,庆贺天皇康复。
如此一来,皇宫上下萦绕着快乐的气息。李治出来见状,心情也莫名其妙地跟着好起来。
“三姨做事一向有章法,赏信罚必,诸人敬服。”李治对武媚娘赞叹道。
李治头疼减轻之后,脸上渐渐有了血色,胃口也恢复了,身子不再像之前那样瘦骨嶙峋,平日里天气凉爽的时候还能出来走几步路。
武媚娘笑着道:“她一向如此,手头松,幸好她能挣钱,不然不知道要填进去多少钱帛。”
宫中自从建了织造局后,就没缺过钱。武婧儿掌管宫务之后,先从衣食等方面提高了宫女和寺人的待遇,又从宫女中选拔女官源源不断地输入到更广阔的天地。宫中遇到什么喜事大事也不吝啬赏赐。
宫中上下各得其乐,出现一片祥和之相,这让武媚娘和李治省了不少心。
武媚娘见李治在跟前转来转去,抬起眼睛道:“你去其他的地方转,别在我跟前转悠,省得你又担忧国事。”
李治顿了一下,道:“朕没那么脆弱。”
武媚娘闻言,翻了个白眼,将奏章盖上,对他道:“我看你上一次就是累病的,太医说了你的身体只能服饵一次,再来一次恐怕就要出现危险。”
虽然武媚娘没有言明,但两人都知道可能就是因为太平公主出嫁一事,李治忙上忙下恨不得亲力亲为才累病了。
但李治即使在病痛之时也没什么后悔的,太平是他最疼爱的女儿,当父亲的自然要给她最好的。
大唐公主的封邑最多不能超过三百五十户,太平公主出嫁之时,这对帝后就把她的封邑加到了顶格。
李治叹息了一声,决定听从武媚娘的意见,出去散步,如今秋节将近,早晚的气候宜人适合出去散步。
临走之前,李治叮嘱道:“有什么重大的事情记得和我商量。”
武媚娘连连摆手:“知道了,你赶紧走吧,有什么突发大事一定找你商量。哎呀,你可是素多智计的天皇陛下,古往今来的第一位天皇呢。”
李治闻言,眉头微微一拧,转头看向武媚娘,道:“我怎么听着这话有些阴阳怪气呢。”
“哦,那肯定是你听错了,这是纯纯的赞美之言。”武媚娘一本正经道。
李治将信将疑,回想往昔展望未来,发现自己确实配得上素多智计的称赞,而天皇这个称呼说不定在后代能取代秦始皇取的“皇帝”呢。
李治走后,武媚娘将奏章展露出来,这里面确实出现了两件棘手的事情。
河南、河北又发了大水,百姓流离所失。武媚娘揉揉额头,提笔写下处理意见。一方面令人开仓放粮赈济百姓,另一方面允许百姓前往江淮地区就食,鼓励百姓往流求迁移。
这几年,武徽音一直上书朝廷,请求朝廷允许移民开发流求。她还呈上流求的舆图,言明地广人稀,土地肥沃、港口优良、资源充足就差人口了。
但大唐的人口也不多,而且人口多少和政绩挂钩,没有哪个官员愿意将治下的百姓移民。再说百姓安土重迁,若非实在活不下去就不会选择迁移。因此,移民的契机往往是天灾。
另外一件事,则是对被俘的阿史那伏念和阿史那德温傅的处置。朝廷为平这两人的叛乱耗费居多,且一直进展不顺,直到换了裴行俭才形势一转。裴行俭擅长计谋,没过多久和程务挺平定了叛乱,俘虏阿史那伏念和阿史那德温傅,率军凯旋归来。
按照大唐一贯的政策,“叛则讨之,降之抚之”,裴行俭承诺不杀阿史那伏念诱他抓住阿史那德温傅过来投降。
如今,大军凯旋归来,本来是喜事一桩。
但朝廷之中出现了异议,裴炎裴相上书请朝廷斩杀阿史那伏念和阿史那德温傅震慑突厥,以明朝廷纲纪。
武媚娘现在十分难以决策。
第82章 . 我的天后堂妹 阿史那伏念
如何处置阿史那伏念等人一事在朝廷上吵得不可开交, 甚至连武婧儿都被波及到。
一日,武婧儿从宫中回到公主府,遇见一位熟人来拜访自己。
鱼菩。
鱼菩曾是公主府护卫, 护送武婧儿至苏州开织造局,并在蒙学教授突厥语, 后来因为家中有事回到长安, 经武婧儿举荐, 在金吾卫担任校尉一职。
鱼菩不仅自己来了, 还带着一车金银布帛。
武婧儿本为熟人见面而高兴,但见鱼菩还带着厚礼, 心里一咯噔,问道:“鱼校尉,你跟随我多年, 自是知道我的规矩, 为何今日如此?你有什么难处,和我说就是,不必见外。”
鱼菩苦着一张脸,又朝武婧儿行礼告罪:“属下知道。我本不愿如此,但托我的人实在不能推脱,还望殿下恕罪。”
武婧儿闻言,忙敛神定息, 让鱼菩将事情详细说来。
鱼菩道:“我的部落原是突厥别部,后来父祖归顺天可汗, 在长安定居。现在托我之人乃是突厥将领,他与我的部落渊源极深,因此属下不得不来。”
“属下这次受托前来,是想请公主殿下在天后面前替阿史那伏念等人美言几句, 请天后饶恕阿史那伏念等人一命。”
武婧儿闻言,想起了最近朝中关于是否斩杀阿史那伏念一事的争吵。
裴相裴炎亲自上书言明俘虏阿史那伏念等人非裴行俭之功,而且还想要杀阿史那伏念等人明纲肃纪震慑宵小。
裴行俭则以先前许诺不杀阿史那伏念诱降其捉拿阿史那德温傅为理由,辩解若杀阿史那伏念等人恐遭突厥诸部离心。
两派在朝廷吵得不可开交,但天后只是搁置,尚未做出决策。
武婧儿闻言,眉头微微拧起,拒绝道:“此事天后自有定论,恐怕我无能为力。”武婧儿相信武媚娘会做出正确的决策。
鱼菩一听急了,忙道:“不可。天后与裴炎……裴相受天后信重,但裴将军曾……曾对天后无礼。裴相嫉妒裴将军的功劳,故要斩杀阿史那伏念等人灭口。但功劳之事是小,阿史那伏念等人被杀对北疆局势的影响为大啊。请殿下三思!”
武婧儿听了心中一震,她没有特别关注北疆的形势。
见鱼菩这样说,她心中疑惑,于是就问道:“你详细说来听听,这杀阿史那伏念和北疆有什么联系。”
鱼菩闻言,将原因一一道明。
大唐在平定□□汗国和薛延陀汗国之后,在北疆实行羁縻统治,以各部落的酋长和各部落的大首领为州刺史、都督管理旧地。
同时,大唐又在州之上设立都护府,以军事和行政的手段加强对北疆的掌控。
漠北设立安北都护府,漠南设立单于都护府,两都护府以碛(音弃)为界,建立起大唐对北疆的防御经营体系。
此次叛乱的阿史那伏念是被后世誉为“长安舞王”颉利可汗从兄的儿子,阿史那德温傅是突厥首领。
大唐东征西讨取得累累战果,不断开疆拓土,但这也是建立在“一将成名万枯骨”的基础上。突厥等内附诸族骁勇善战,而且有利便往,因此常被大唐召集起来征战四方。
征战过程中,突厥部落的将士死伤不少,长久以往诸部族不免生了异心。
遥想当初,突厥势力之大,连李渊在反隋初期都要被迫向突厥称臣,贞观之初突厥更是打到渭水河畔,离长安城仅仅只有四十里。
然而,突厥历经两朝征讨,最终归顺大唐成为其藩属,并且成为大唐征战四方的锋锐军队。这中间的巨大落差不得不令今日的突厥诸部落首领唏嘘不已,时常追忆往昔荣光。
而且,他们跟随大唐征战,积累丰富的战斗经验,而且对大唐的了解也逐渐加深。
于是阿史那伏念和阿史那德温傅起了叛唐之心,而且二人为恢复突厥荣光叛唐的行动竟然得到了单于都护府管辖的二十四州的回应,从者数十万人。
战斗初期,单于都护府长史萧嗣业作战不利,朝廷改换裴行俭为将领。裴行俭擅长计谋,离间阿史那伏念和阿史那德温傅,没过多久大军就取得了胜利。
如今裴行俭带着俘虏阿史那伏念和阿史那德温傅等突厥高层,率军凯旋归来。
正待朝廷论功行赏之际,侍中、同中书门下三品裴炎上书朝廷,言明此战之功非在裴行俭。
阿史那伏念等人之所以投降,一是因为副将程务挺和张虔勖追得急,二是因为阿史那伏念惧怕碛之北的回纥部,穷途末路,黔驴技穷而已。
70/132 首页 上一页 68 69 70 71 72 7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