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到了七月,孩子们放暑假了。没过几天,文琳也回来了,放下行李就过来看望奶奶和外婆。漫水桥边热闹了起来。七宝和苗苗每天写完作业,便缠着文琳讲故事、打扑克,早晚天气凉快时,还跟着她摸螺蛳、捡螃蟹、摘西瓜、掰玉米,狗跟着东奔西跑,运动量都比以前大。
到七月中旬,双玉也打来电话,说想带孩子到漫水桥来住段时间。外婆很想念重孙女,当然求之不得。于是有天上午,罗子逸开车把霞姐送去茏山镇,又把双玉娘儿俩和一堆大包小裹送到了漫水桥。
原来霞姐的女儿也从外地放假回家了。霞姐本想跟双玉请几天假,回来看望女儿,谁知双玉听说后,索性自己请了工休假,跟她一起来了茏山镇。这次过来,双玉的气色看起来好多了,彤宝也从一个小婴儿长成了白皮肤大眼睛的小姑娘。她已经能在席上坐稳,时常指着三妹和两只猫,咿咿呀呀跟人说个不停,满脸惊诧的小表情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没有小孩子不爱跟大孩子玩的,小彤宝也一样。她还不会认生,但两个姐姐朝她拍手时,她的反应最为热烈,一边笑得咯咯响,一边手舞足蹈,充分表达了她对姐姐们的喜爱。大樟树下的凉荫里,两个大孩子用小碟子盛了漂亮的花花草草,假装吃席,也请彤宝来参加。彤宝笑嘻嘻坐在旁边,趁人不备,抓起一把草就往嘴里塞。中途被双玉眼疾手快地截获后,毫不气馁,又伸出另一只手去抓。
霞姐偶尔有了空,也会过来玩,顺便跟老人们绘声绘色地讲述她和陈萍斗智斗勇的故事。第一次交锋发生在他们刚回去不久。陈萍跑过去,瞅着罗子逸不在跟前,便阴阳怪气地说双玉,“抱起孩子说走就走,脾气还怪大的!说出去还以为受了谁的虐待呢!现在的女人就是金贵!那几天我天天抱孩子,腰疼得都直不起来,我跟谁诉苦去?”
双玉脸涨得通红,抱着孩子说不出话,霞姐便没忍住接了腔。阴阳还得阴阳治,于是霞姐也阴阳怪气地说:“哎哟,这可把您给累得!孩子妈这不是心疼您吗?不然也不会跑到她奶和她姑姐家里坐月子。她姑姐子顿顿给她熬汤炖排骨的,也省得把您再累得犯腰疼不是?”
可把陈萍气坏了,直接吵霞姐,说:“你是哪个?别人跟儿媳妇说话,你在旁边插什么嘴?”
霞姐依然阴阳怪气,“哎呦,您在跟自己儿媳妇说话啊,我才晓得!谁家大人跟孩子说话不是有商有量的?这阴一句阳一句的,我还当您说别人呢。我下回注意!下回注意哈!”
她笑嘻嘻的,反叫陈萍不好发作。后来双玉上班了,家里只有霞姐每天带孩子。陈萍便时常过来指手画脚。每逢陈萍进门,霞姐便抱着孩子去小区里逛。她性格开朗爱说笑,没多久就跟楼下带孩子的女性们打成了一片。闲聊中,她便把卢双玉在月子里受欺负的事情告诉了其中一个妈妈,——也就相当于告诉了所有妈妈。导致小区的婆婆妈妈们后来一看见陈萍,都开始阴阳怪气。
“哎哟,这不是双玉的婆婆么?真是心疼儿子儿媳!天天过来看他们!”
“既然来了,也给孩子们带点菜嘛。怎么空起两只手过来的?”
“人家肯定是要去后面大超市买新鲜的!那家超市的菜好吃,就是贵!”
“再贵人家还不是要买给儿子儿媳妇吃!双玉享福哦,下班回来,婆婆都把饭做好了!”
……
陈萍听了,暗地里翻白眼,几次嚷嚷着要罗子逸把霞姐辞了。罗子逸被她扰得烦不胜烦,便说:“让她走,你来带孩子吗?”
陈萍昂头道:“我带就我带!我又不是没带过!”
罗子逸这回不惯着她了,说:“您消停点吧妈,算我求你!你说来帮忙,是帮倒忙吧?你会带孩子吗?带了两天,孩子屁股都红了!待会儿您又喊腰疼腿疼的,再让我去哪儿请人?”
陈萍不管,依旧隔三岔五过来,惹得每个人都心里硌应。后来有一天,她不知跟哪里的朋友去听讲座,买了一大堆羊驼奶粉,推销的人还说这东西对大人孩子都好。结果买回来后罗志强不肯喝,还把她骂了一顿。陈萍便提过来让孩子喝。还怕他们不肯听自己的,悄悄把冰箱里存的母乳倒了,冲泡了羊奶放进去。
幸好晚上霞姐加热母乳给孩子喝时,察觉到奶水气味不对,等双玉回来后便告诉了她。双玉拿着奶瓶去问陈萍,陈萍还理直气壮说:“人家教授都说了,孩子喝了聪明!我是孩子奶奶,我还会害她吗?”
双玉气得手直抖,直接把瓶子狠狠砸在地上,玻璃渣子溅了一地。罗子逸闻声从厨房出来,被双玉指着鼻子喊:“罗子逸,离婚!”
这句话喊出来后,她便跟疯了似的,把那两罐羊奶粉从大门扔到楼道里,歇斯底里哭喊:“离婚!现在就离!这破日子我一天都过不下去了!离!”
罗子逸搞清楚情况后,气得也把陈萍骂了一顿,问她脑子里是不是进了水,几个月大的孩子喝什么羊奶,到底是为孙女好还是想要害死她。陈萍被双玉疯狂的劲头吓住,头一次没敢罗嗦,含着两眶泪从儿子家里出来后,自此后好一阵子没再上门。
第96章
双玉在漫水坪边住了七八天, 等罗子逸开车来接她们,她才带着霞姐一起回家。
来的时候她们的车厢塞得满满当当, 里面装着各色礼物;回去的时候同样满满当当,奶奶和外婆塞了一袋大米、一箱土鸡蛋、还有大捆蔬菜和宰杀好的两只新鲜土鸡等。
临行前,外婆拉着霞姐和双玉的手碎碎念,“我彤宝喜欢吃炖鸡蛋,那箱子里都是自家的鸡下的蛋,每顿给她炖一个,吹凉了再喂,可别把孩子烫着了。一到家里就把鸡肉放到冰箱里去,袋子里佳慧放了冰块, 等你们回到家也该化了……”
“姐,你有空了,一定要带大奶奶和孩子们去沙河县玩!我带你们逛公园!”双玉恋恋不舍地跟大家告辞, 抱着孩子上了车。彤宝从开着的车窗朝外望, 看到两个姐姐,忙热情地伸出小手, “嗯嗯啊啊”地喊着,想要她们也到车上来。七宝和苗苗便隔着窗亲她,把小姑娘亲得咯咯乱笑。
罗子逸道:“奶奶, 大奶奶,姐, 我们走啦。”
“走吧走吧,”外婆和奶奶都道:“路上开慢些!有空再来玩!”
车窗玻璃升起来,彤宝在车里失望地哭了起来。车外的人都笑了, 七宝留恋地说:“小妹妹真好玩!”
“好玩么?”奶奶牵着她的手朝屋里走,瞅瞅佳慧说:“叫你妈给你生一个!”
七宝便去拉佳慧的手, 说:“妈妈,你听到了吗?什么时候给我也生个妹妹?”
佳慧快步上了晒谷坪,朝满怀期待的孩子和隐隐期待的老人丢下两个字:“没空!”
这些日子她也确实没空。不仅冯小河天天早出晚归,她手头每天也满满的待办事项。要写公主号、打理网店,还要给孩子们布置暑假作业、给她们讲故事……。幸好网店有媛媛,家里有文琳和两位老人,她才能腾出空来,时常往石桥南村跑。
时值盛夏,两边的基地都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早上四五点钟,工地上就有人干活儿,上午十点多太阳大了便收工。等下午四点多钟,天气不那么热了再来上工,干到晚上天黑前回家休息。
石桥南村的水泥桥也修好了,车辆可以直接开过河那边,停到停车场里,也有水泥路通往各家各户的晒谷坪。村庄的下水渠也已经硬化好并开始投入使用。渠道里栽种着水葫芦和滴水观音等植物,叶片在太阳下青油油的。
各家各户的三格化粪池也逐渐改造完毕。与此同时,几乎所有的农家都同步改造了自家厕所。以前那种室外的蹲坑被填埋了,取而代之的是新装修的卫生间。里面也铺了地砖,安装了白亮亮的台盆和崭新的淋浴头,变得跟城里一样。
现在大部分农户的院子里都堆着沙石水泥。在佳慧的建议下,姑姑家率先改造了两间厢房,在房里隔出单独的卫生间,再把房间刷白吊顶,就成了两个标准的客房。另外几户房屋宽敞的人家看到后,也立刻有样学样,把家里多余的房间清理出来,改造成客房。——村里修得这么漂亮,将来说不定真有人想来住宿呢?提前准备好准没错。退一步说,就算没人住,家里来个客人了,也方便了不少啊。
村里的公用猪圈也建好了,跟居民房隔着一排小树林。一溜三排猪舍,隔成一个个小槽,几家合用一个槽口。猪圈里还安装了给猪喝水的水嘴,不再需要专门提潲水过去。同时每排猪舍的旁边还设有一个火房,里头搭着简易灶台,只需要自己带柴禾过来,就能在里头煮猪食。此举深受几个爱干净的主妇们的欢迎,这样一来,家里的灶台就不用被猪食糊脏,每次做完饭一擦,处处也能亮亮堂堂的了。
猪槽是公用的,各家便开始结合着养猪。张三李四和王五家关系好,便共用一个槽,几家商量着轮流来喂,或是你中午我晚上,或是你喂一周我喂一周。喂了食再顺手清理猪圈,把粪便都冲进下水沟里,流出去后进了统一的粪坑堆肥发酵。发酵好的肥料,村里家家都可以来挑。
结合着养了一段时间猪,村里人便觉出好处来。有人在外干活儿,不用再到点就惦记着自家的猪。实在赶不回来,给合伙的另一家主妇打个电话便是。下回别人有了事赶不回来,自己也能帮忙照应还个情。当然也有吵架的,你嫌我喂得不好,我嫌你懒怠不冲刷猪粪的,也都由着他们拆伙,或是各养各的,或是再跟另外的人合伙都行。
村里隔段时间会安排人对猪圈、公厕、堆肥坑和公用垃圾桶进行消杀。各家的猪圈和茅厕拆除之后,蚊蚋和苍蝇都少了很多。姑姑也把屋后的猪圈和茅厕拆了,腾出了好大一片地。文琳和佳慧来干了两天活儿,林芬和文佳也跑回来帮忙,把场地平整好后,搭建了一个花棚。
虽然已经上过了一期培训班,姑姑对养花还是没太大信心,姚师傅便建议她养绿萝和薄荷。还抽空过来指导她育了两床苗,预备种个四五千盆。新搭的花棚里安装了自动喷灌系统,等苗床上的青苗移栽到盆里后,就可以摆进花棚。花棚里种植的作物病虫害少,日常养护主要是定时浇水、修剪和施肥。姑姑觉得这样挺好,平时该干嘛干嘛,有闲暇了就进棚里干干活儿,一点都不耽误事。只要人勤快,就算一盆花只赚一块钱,一季下来不也多了四五千块钱的收入吗?
一期免费的花卉种植培训班开下来,村里还有好几户人家也都拆了原来的猪圈,搭了花棚。姚师傅在督促自家基地建设的同时,只要村民开口,他都会亲自过去指导。从平整场地、开挖排水沟到育床营养土的配比,他都会耐心指点,毫不藏私。并且他很快就体会到这样做的好处。
基地就在村庄旁边,姚师傅不可避免地要时常跟村里人打交道。能不能跟村里人相处和睦非常重要。关系融洽了,才方便请人干活儿,也不会有人来寻衅滋事。按照姚师傅最初的想象,他跟石桥南村的村民们真正熟悉起来,总要花个一两年时间。但是自从他在村里开办免费培训班以后,村民们对他这个外来户的态度就改变了。
他们不再疏离又客气地称他“姚老板儿”,而是和佳慧一样,直接喊他“姚师傅”。村民们请他上门指导种了花,虽然技术是免费的,但这个人情肯定要还,多半都要死拉着他到家吃饭。一顿饭吃下来,双方人生经历都相互了解了,都是平安市的人,往往还能攀扯出几个共同的熟人。各家菜园里,吃不完的蔬菜也时常往他那边送。所以姚师傅和姚师母虽然没来得及种菜园,却不缺菜吃。家里小厨房经常堆着村民送过来的豇豆、西红柿和扁豆等。
除了姚师傅,现在村里人看见佳慧了,也比以前更亲热。并且不再喊她的名字了,都改叫小罗总。也不知是谁先叫起来的,后来大家便都这么称呼她。单叫“小罗”不礼貌,叫“罗总”呢又太生分,带一个“小”字,便在尊敬里头加上了亲热。连李老师也爱这么叫她,每次见了面,都要喊:“小罗总,走,到我家吃饭去!”
整个村庄改造过程中,李老师最关心的便是农家书屋的建造。并且改造之初就张书记说好,等书屋盖好了,他要把自家的那几百本书捐给村里。因此农家书屋开工后,他几乎天天泡在工地上。
修路的时候,并不是每家都出了人,但修农家书屋时,却是家家都派了人来做工。无论外头人怎么纷纷扬扬地说读书没用,石桥南村的人依然认为,读书是件大事。谁不希望自家孩子有出息?况且等村里的书屋建好,不仅大人孩子能来看书,放了假还能让孩子们过来写作业。李老师还说了,他有空的时候,还能免费给孩子们辅导!这样一来,村民们,尤其是家里有孩子的村民,个个都干劲儿十足,都盼着把书屋快些建起来。
也因如此,即使改造经费非常紧张,张书记仍然拨了钱,把老祠堂给改建成了书屋。原本破旧不堪的老祠堂更换了屋顶,部分墙壁也重新修整。工程量相当于重新盖了栋房子,但依然保留了原来的形制。从院子门进去,正面一进三间房,旁边有间厢房,屋角还有棵古槐。
建好后里面空荡荡的,张书记便找镇里小学打秋风,让他们捐了一车旧桌椅和老书柜,村里匠人重新修补好,上了油漆放进去。三间房子,两边是图书阅览室,一间主要给孩子们用,一间是村民们共用。中间最大的房间留作教室。旁边厢房则建成了活动室。里面放上各种象棋跳棋,大家孩子都能进去玩。院子里的树下,还摆放了一个乒乓球桌。
书屋建造好以后,李老师请人朝里面搬了几大箱书,佳慧也让七宝和苗苗清理自己的书籍,把已经看过的书装了几大箱送过去。桌椅的油漆味还没散,村里的大人孩子便进去参观。孩子们在院子里打乒乓球,大人们进去下下象棋。李老师又还备下了花名册,让借书的人统一登记。书屋的钥匙也交由他保管。从此后,他便成了农家书屋的馆长。
73/130 首页 上一页 71 72 73 74 75 7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