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良轩却嘴角一抽, “那不行,辈分乱得很,我到底叫表嫂还是叫青姑啊?这不行。”
不是不好,是不行。
大伯娘与沈大伯对视一眼。
沈良轩没发现他们神情微妙,更没发现自己好像对沈青青的事儿多了几分在意。
中秋这天,沈良轩和大伯娘一块儿去镇上赶集, “妈,人太多了,排队过去东西都没了。”
供销社排了两列,老远望不到头。
大伯娘一跺脚, “还不是你爹,说要来,结果到了出门的时候又不来了,现在可咋办啊。”
“那就不买干饼了,咱们买点肉也行。”
于是二人又去买肉,也排了队,不过是沈良轩去排的,轮到他的时候,剩下的都是瘦肉居多,对于沈良轩来说,瘦肉很不错,但是这个年代的人,下地干活儿费体力,多数都喜欢肥肉。
于是沈良轩用肉票买了三斤瘦肉,再用两块钱一斤的价钱买了两斤肥肉。
瞧着他那大方的样儿,大伯娘恨不得回到刚才,自己去排队。
“难得过节,吃点好的。”
沈良轩笑眯眯地推着她往前走,大伯娘要给家里人做棉被,所以得买些杂棉回去缝。
剩下的杂棉还能做成棉鞋,或者塞进棉袄里面,让棉袄更暖和。
“那不是青青吗?”
买完东西后,二人往村子方向走,沈良轩背着背篓,大伯娘空着手走着走着,就见前面有个熟悉的背影。
她三两步地上前,叫了一声青青,那背着背篓的姑娘转过身来,可不就是沈青青吗?
“沈大嫂。”
沈青青有些意外,瞧见后面过来的青年后,又有些紧张。
“咋背这么重的东西?”
见她背都有些弓了,大伯娘让她把重的东西拿出来,让沈良轩背。
“不用了不用了。”
她扫了眼沈良轩背上的背篓,背得也不少呢。
“客气个啥,”大伯娘笑道, “难不成怕我偷你东西啊。”
“嫂子可别这么说,”沈青青脸都红了,于是她背篓里那些重玩意就被沈良轩背去了。
“谢谢。”
沈青青有些不好意思地看向沈良轩。
“没事儿,我力气大,”沈良轩冲她微微一笑, “你今儿一个人来?”
“嗯,小宝病了,我妈在家看着,二婶娘家那边有事儿,所以二叔和二婶去那边过中秋。”
“这样啊,”沈良轩看着脸上带着些薄汗的沈青青, “下次别带这么多东西了。”
沈青青背篓里的东西,一大半都不是吃的,全是镰刀和锄头,应该是拿去镇上换新或者是修补的。
大伯娘静静地站在一旁瞧着二人说话,她眯起眼打量了一番沈良轩,心里有了数。
接下来大伯娘亲亲热热地挽着沈青青走在前面,过了一段路,还会帮沈青青背一会儿,尽管沈青青拒绝了,也被她夺了过去。
这一路上,沈良轩全看二人争夺谁背背篓了。
他也发现沈青青极其容易脸红。
是个什么情绪都写在脸上的人。
关于沈青青上辈子的事儿,沈良轩已经记不清了。
但他记得自己决定走的那天,在路上碰上了对方,她的双眼红肿,一看就哭过很久,沈良轩本想问她怎么了,可一想到自己都要走了,问了也帮不上什么忙,便叹了口气离开了。
在回头看村子最后一眼的时候,他无意中看见沈青青站在山坡上,似乎在往他这边看。
想到这,沈良轩摇了摇头,觉得自己多想了。
到了沈青青家门口,大伯娘帮着把沈良轩背篓里的东西放回沈青青背篓中,听见动静的孩子们冲出院门叫着沈青青。
“那我就先回去了,你们慢些回去。”
沈青青冲孩子们挥了挥手后,笑看着他们道。
回到家,沈良轩去灶房倒水,自己一碗,大伯娘一碗。
“妈,我去钓鱼了。”
“和志红一起去啊?”
大伯娘问。
“嗯,今儿在下游的龙沱里钓,”沈良轩说完,便提着东西出门了。
李志红老早就在那边开始钓了。
“困死了。”
李志红打着哈欠。
他们昨儿晚上三点又去了镇河那边,这次卖得更多,一人分了三十。
白天又上工,还没睡多久,就被家人叫起来去赶集,李志红他们家比沈良轩他们去的更早一些。
“有吗?”
沈良轩去看了看他的水桶。
有两条鱼鳅。
“靠你了。”
李志红拱手道。
他给沈良轩准备了蚯蚓。
这次他们见好就收。
六条鱼上来,沈良轩三条,李志红三条。
回去的时候依旧走的郑伯旁边那条小路。
“晚上请你三叔三婶过来吃饭,”大伯娘看了看鱼后,笑眯眯地说道。
“爹肯定已经过去了,”沈良轩挽起衣袖准备杀鱼,这鱼腌一下午味道才够味, “中午他回来咱们就知道。”
果然,快到饭点儿的时候,沈大伯回来了,笑眯眯地说已经请了沈从石夫妇。
还说他们今儿没去赶集,说是要攒钱把房子修整一番。
“现在排列房(就是木房)三间正屋外加两个偏间,怎么也得花四,五百块钱,还不算打家具的钱,”沈大伯越说眉头皱得越紧, “够攒好久了。”
“你儿子今儿还买了不少肉呢。”
大伯娘闻言说起沈良轩的“败家。”
“儿子想吃就买,”沈大伯笑呵呵地看向沈良轩, “咋也不缺这点吃的是不是?”
“咱们家的房子还能住上几年,”沈良轩看了看他们的家,因为一家子都是爱干净的,屋子里里外外都保护得十分好,除了偶尔漏雨外,这房子还真没什么毛病。
“不过能尽快修房子,那当然是最好的。”
大伯娘在心里细数了一下家里的存款,最后叹了口气, “全靠良轩赚回来的,要真是修房子,得好几年去了。”
“再过几年,咱们就修砖房,盖楼房也成。”
沈良轩的大言不惭逗笑了二人。
“你能成家,我们就谢天谢地了,房子的事儿以后再说。”
沈良轩听到这话,赶忙又溜了。
下午的时候,王素芬和沈从石便过来了,沈从石带了野兔子,是他和黄老疤去山里打的,王素芬还把娘家人送的干饼拿过来了,也算是吃饼赏月。
他们是昨儿回王素芬娘家祝中秋的。
“你的手就是巧,”同样是烙饼,可王素芬烙出来的就是比大伯娘的好看。
“我这是做得多了,”王素芬笑道, “我那侄儿侄女都是爱吃饼的,我娘也爱吃,所以家里经常做。”
他们家的条件不错,所以白面饼子也经常吃。
因为王素芬的大哥是肉联厂的杀猪匠。
沈从石自从结婚后,那形象都是大有改变的,沈良轩看着他干干净净的衣服,以及梳得光溜溜的头发,忍不住道, “三叔,你这头发?”
“哦,我大舅哥给我的什么莫斯,”沈从石抬手碰了碰自己的头发, “固定发丝用的,看着精神,你要喜欢,就去三叔家拿去用。”
“不了不了,”沈良轩抬起手摸了摸自己的寸头, “我挺喜欢我现在的发型。”
“小伙子留这个发型,是比较精神,”沈从石连连点头,又看向一旁抽旱烟的沈大伯, “咱们这个年纪,就得注意了。”
“什么咱们这个年纪?”
沈大伯不乐意理他, “你想说自己年轻就说,我又不和你比。”
“大哥可冤枉我了。”沈从石和沈大伯说起话后,沈良轩便去灶房打下手。
王素芬笑看着忙里忙外一把好手的沈良轩,轻声问道, “良轩啊,你喜欢什么样的姑娘啊?”
————————
第36章
重回七十年代
就在沈良轩正在想怎么回的时候,大伯娘忽然开了口, “他啊,总觉得自己还小,不着急想那些事儿呢,对了,我记得你那侄儿也快十八吧?”
不仅为沈良轩解了困,还顺带扯开了话题。
沈良轩有些疑惑地看向大伯娘,大伯娘脸色不变,打发他去外面洗菜。
“我那侄子早就定下了,”王素芬轻笑道, “是我嫂子娘家村子那边的姑娘,两人打小就认识。”
“哎哟,这可是好事儿,那姑娘多大啊?”
“比我侄儿大一岁,所以明年办事儿。”
看着沈良轩不是去洗菜就是去端东西,沈从石和沈大伯也坐不住了,一个把桌椅板凳收拾好,一个去劈柴,送去灶房。
好不容易忙完,大伯娘拿出一瓶酒, “今儿过节,喝一点。”
“大嫂给我多来点。”
沈从石端起酒碗凑过去。
被王素芬轻轻拍了一下, “谁说要戒酒的?”
沈从石一僵,大伯娘反应比他还快,立马推开了他的碗, “我还把这事儿给忘了,你可不能胡来啊,看着咱们喝就是了。”
“三叔为什么要戒酒啊?”
沈良轩有些担心地看向坐下的沈从石, “是不是哪里不舒服?”
不想王素芬的脸一红,而沈从石也有几分不自然。
“打听这些做什么,你三叔身体好着呢,”大伯娘笑骂了沈良轩一句,于是喝酒的便只有沈大伯他们一家三口。
饭菜太过丰盛,比过年还热闹。
一家人有说有笑的吃完后,又麻利地收拾了桌面,把王素芬拿来的干饼摆上,圆乎乎的月亮高挂在空中,些许萤火虫在院墙外飞舞着。
沈良轩端来开水,每人一大碗,就着水吃干饼,也不觉得噎人。
“转眼我都四十出头了,”沈从石忽然感叹一句, “再过几十年,就得…。”
“好好的中秋节,你说这个干什么,”沈大伯当下踢了他一脚, “又不是清明节。”
这话说完,又被大伯娘踢了一脚,笑得众人停不下来。
沈良轩多喝了半碗,第二天醒来的时候,头有些晕乎乎的,他坐在床上发了一会儿呆,这才起身出去。
结果出了堂屋,才发现地上湿漉漉的,正下着毛毛雨。
“起了啊?”
堂屋门口坐着的沈大伯笑眯眯地回过头, “让你小子贪嘴,头疼没?”
“还好,”沈良轩打了个哈欠,又去打水洗漱,完了后才后知后觉地问道, “妈呢?”
“去沈祖婆那串门了。”
沈良轩看过去, “不会是因为二表哥的事儿吧?”
“不是,”沈大伯笑意更深了, “她说那些做什么,就是普通的串门,这天雾沉沉的,一看今儿就上不了工,难得清闲,去串串门也是好的。”
“也是,”沈良轩点头。
“锅里温着饭,你快吃去。”
“欸。”
沈良轩吃了早饭后,便拿出一张黄纸,上面是文知青出的数学题,沈良轩用木棍在堂屋门边上写写算算的。
看得沈大伯好奇地凑过去, “这些日子一直看你拿着纸写写画画的,这是啥啊?”
“文知青给我出的数学题,我想着反正也没事儿,多学点东西总是好的。 “
沈大伯听完立马点头, “是这个道理,我和你妈就是两眼一抹黑,也就认识自己的名字,却写得和鸡爪疯一样。”
“而且我听说啊,这文知青是知青所里学问最好的一位。”
“还有刘知青,”沈良轩笑道, “她的学问也很好,青姑就跟着她学东西呢。”
“你咋知道?”
“李志红说的,那小子最爱打听这些事儿,”沈良轩头也不抬地回着。
秋雨绵绵,这几日雨水不断,有时是瓢泼大雨,有时是毛毛细雨。
沈良轩不是在家里做题,就是去知青所那边找文知青解惑,在那边看书。
他目前已经在看高一的书了。
文知青从未见过记性这么好,而且每种题型只要说过一遍,沈良轩就不会忘记,甚至会举一反三。
“真不敢相信,你只读了小学。”
文知青叹道。
沈良轩不慌不忙地将看完的书还了回去, “我也是之前看过,死记硬背而已。”
虽然是后面自考大学,可沈良轩那会儿也是下了大功夫的。
而且他记性确实好,现在重新翻读做题,算是把基础再打结实一些。
回去的路上,沈良轩遇见了戴着斗笠的沈青青。
她也刚从刘知青那边出来。
“青姑?”
沈良轩站在原地等她。
沈青青快步上前, “你去知青所了?”
“是啊,去找文知青,”沈良轩让她走前面,这些日子老下雨,路泥泞不堪,一不小心就会摔倒。
沈良轩还好,他穿的是胶鞋,虽然补丁多,可鞋底防滑。
沈青青穿的是草鞋。
这天都怎么冷了,再穿草鞋可是会冻脚的。
沈良轩回到家时,见大伯娘也刚从小菜地那边回来,身上带着些雨气,脚下也穿的草鞋,全是泥。
“我路上碰见青姑,她也穿草鞋,妈,你们这样容易生冻疮的。”
沈良轩进屋把大伯娘的布鞋拿了出来。
“不穿不穿,”大伯娘心疼得很,让沈良轩拿进去,这是她出门走亲戚的时候才穿的鞋子, “这下雨后路不好走,穿布鞋和胶鞋都心疼,还是草鞋方便,又不是一天都穿着,没事儿的。”
这么说青姑也是这么想的?
不久后,沈良轩发现好多人都是这么想的。
李志红更是说自己冬天出门的时候,有时候也穿草鞋,因为踩在雪上容易把棉鞋打湿。
于是沈良轩又带着李志红去钓了两次鱼,加上工厂里的十块钱,沈良轩已经有小两百的私房钱了。
他直接买了三双胶鞋,回家被大伯娘数落了好一阵,沈良轩拿出五十块递过去, “不差钱的。”
大伯娘收了钱和胶鞋,再也不说这话了。
十一月后,越发地冷了。
沈良轩和李志红准备干今年最后一票,毕竟天太冷,晚上过来吹着河风实在是受不了。
就在他们卖得只剩下最后一条鱼的时候,沈良轩发现前面巷子里传来一道熟悉的声音。
“你放开我!”
是青姑!
不只是沈良轩听见了,李志红也听见了。
二人跑进巷子,只见一个满脸痘痘的男人正抓着沈青青,瞧见沈良轩他们后,沈青青连忙挣扎着往他们这边跑。
23/35 首页 上一页 21 22 23 24 25 2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