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国家来了!”
“国家终于来了!”
“我们要回家了!”
瞬间港口上全是声音,蔡书也激动的挥舞手中的国旗,入目是一片红。
龙国派来的军舰和渡轮不少,挨个停在港口的登船口后,渡轮上的龙国军人先沿着过渡桥下船。
他们站在登船口两侧,现场瞬间乱起来,不知道谁在喊排队。
“排队上船!国家肯定会把我们全部接回去的!”
“不要拥挤!”
民众开始自发维护秩序,刚开始混乱的撤侨现场也都慢慢恢复秩序。
蔡书望着渡轮和军舰上的“祖国派军舰/渡轮送亲人回家”忽然就止不住眼泪。
轮到她上船的时候递护照过去的手都在颤抖,眼泪也不停的流,手抹到满脸泪水。
恍惚间她听到旁边的军人道:“别怕,祖国来接你们回家了。”
蔡书不停的点头,也不敢耽误后面的人上船,把护照拿到手上就往上走。
上面还有人在招呼着。
“饿了的就先去吃东西!国家来不及准备什么好东西接你们回去,等你们回去吃个够!”
有一个刚上船的人接话:“不管国家准备的什么吃的,总归比在南奥联邦好。”
这句话引来不少赞同,南奥联邦以往吃的就不算太好,更别提之后频繁地震还有火山喷发,超市都被抢空,别说吃饭吃面,能找到吃的就算不错。
虽然蔡书之前就听家里人说过龙国根本不缺吃的,超市的米面粮油好像永远不会卖完,但是现在她才切身的感受到。
她不饿,而且去吃东西的人很多她就没有过去。
她站在甲板上回头望了一眼,龙国的特战队员已经接替南奥联邦的人守在码头,他们就像门神一样守卫着撤侨现场的安全。
跟随国家撤离的还有驻南奥联邦的大使馆成员,他们在队伍的最后面,一边维持秩序一边让刚刚赶到的人赶紧往前排。
很快所有在码头的人都上船,因为不确定还有没有龙国公民没有到,所以军舰和渡轮又停在港口等了一会儿。
蔡书感觉自己上船几个小时才感觉船动起来,海面风浪不算太大,蔡书坐在床上心中终于有安定感。
忽然她想起来还没给家人报平安,但是现在船都已经驶离港口很远,不知道还有没有信号。
这时渡轮的广播里突然传来一个让人安心的女声:“各位龙国公民请勿担心,龙国可以保证在整个航行过程中信号不受影响。”
海面上是否有信号受距离进展远近、天气条件和手机基站影响,国家这么确切的说不管任何时候手机信号都不会受影响让蔡书在心里又一次感叹龙国科技的强大。
蔡书马上打开手机,信号果然是满格。
此时群里已经刷到了99+条消息,全是在问她有没有安全上船的,见她一直没有回消息群里全是@她的。
蔡书赶紧回消息,还附赠了一张照片。
【小蔡】:上船了[照片.jpg]
不等蔡书继续发,突然就有个女军人拉着一个推车停下。
“这是国家准备的食物,里面有肉干、坚果、面包和水,每人一份,如果不够可以再找我们拿。”
说着她给每个人都发了一份食物。
等军人都走了蔡书又给拿到手的食物拍了一张照片发到群里,结果她爸妈也给她回了一张照片,满桌子的肉。
【妈妈】:只能吃肉了,蔬菜都没得吃。
蔡书的爸爸又在群里发了家里养的鸡的视频。
【爸爸】:你看看吧,出个国现在肉都吃不上。
【妈妈】:这些鸡都是前几天从国家那里买的,等你回来炖一只给你吃。
蔡书感觉自己羡慕的眼泪都要流出来了,结果她家里人还在发各种炒肉的照片。
她抬眼看了下其他人,好像和她状态都差不多,估计都是在接受家里人“炫耀”的悲惨留学生。
从南奥联邦预估最快也需要一周,如果路上遇到风浪更改路线可能需要的时间更长。
几天都没休息好的人都躺下准备睡觉,终于吃饱感受到的就是困倦。
在最后一次撤侨行动的时候,许槐桑也开始去各地把文物收进文明保护空间。
同时国家也在紧急保护考古工作进行到一半的陵墓和未发掘但已确定的考古地址。
第68章 六十八 (一更
许槐桑第一个去的就是距离最近的海云市的几个博物馆。
文明保护空间可以添加五个员工, 国家的打算是要加一个文物修复师进去,但是选谁还是犹豫了很久。
要有经验、足够细心还要有坦然接受新事物的能力,犹豫很久之后国家选择了韩朋, 一个和文物打了几十年交道且经验老道的修复师。
许槐桑去的第一站就是韩朋所在的海云博物馆。
对于国家给他派发的任务韩朋心中存疑,刚开始入选国家只说就是接下来会长时间和各地的文物接触, 但是胆子必须大。
虽然不明白为什么会有胆子大这个要求, 不过韩朋还是坚持报名。
在填了一张在他看来莫名其妙的表之后, 国家就说他被选上了,让他在海云博物馆先等等。
“韩老师。”许槐桑刚到博物馆工作人员入口就看到一个精气神还不错的老人站在那里。
韩朋犹豫了一下, 他以为来运送文物的会是很多人, 难不成就一个人一批一批送?
许槐桑没有解释, 现在手机上把韩朋添加到文明保护工作者那一栏里。
“一个人难道是一件一件送出去?”韩朋终于没忍住说出自己的疑问。
她们就开了一辆车子过来,甚至都不是皮卡车, 真的能把那么多文物送到安全的地方?
许槐桑没有多说, 有些事情不好解释,她只能让韩朋先带路到堆放文物的地方。
要不是许槐桑和后面跟着的几个人手上都拿的有国家派发的证件, 领导也给他打了视频电话确认,韩朋差点就以为来的是骗子。
只有许槐桑和韩朋进入博物馆,其他人都守在外面。
一进去就能看到还在修复中和已经修复完成的全部放在桌子上,摆不下了就堆在木托盘上面。
许槐桑先给韩朋打了个预防针, 让他等会儿发生什么都不要惊讶, 说完许槐桑就带着韩朋进入文明保护空间。
里面和刚开始进入的时候没有太大区别,不过多了几件文物, 是许槐桑进空间的时候顺手薅进来的。
而那几件书画一进入便被自动放进文物保护板块里, 韩朋愣愣的看着这一切, 最后才念叨一句:“怪不得要胆子大。”
韩朋终于明白为什么有胆子大这个要求。
要不是他心脏好,这个年纪遇到这种情况真不容易缓过来。
韩朋自认多少风雨都经历过, 所以很快平静下来和许槐桑一起搬文物进来。
两个人一起做虽然工作量稍微少了一些,但文物太多,全部放进去还是废了一些时间。
“幸好不需要一个一个搬进去。”
许槐桑无奈,得亏是一个桌子上或者一个木托盘上的能全部收进去,否则不知道要花多长时间。
收文物耽误不得,因此她们很快便前往下一个地点。
……
这边在挨个博物馆收文物的时候,另一边保护未发掘及已经发掘但工作还未完成的考古遗址的任务也正在进行。
首先最需要保护的就是已经挖掘的遗址,因为这些地方暴露了原本被土壤覆盖的文物和遗迹,使得它们更容易受到天气灾害的影响。
暴露的区域受到极端天气下的土壤侵蚀的可能性更大,如果遇到强风、暴雨大概率会加速土壤的流失。
对于未被发掘的陵墓,也有考古人员提出过把容易受海啸影响的遗址迁移至内陆,可这是一个很大的工程,而且要进行很长时间的规划才有可能不对遗址结构造成损伤。
四个月估计方案都制定不出来,肯定来不及。
因此各地考古工作都被喊停,已发现但未发掘的则是开始紧急实行加固工作。
张庆红也是一个遗址的考古人员,每次下雨之前他们都要给所有已挖掘的地方覆盖上防水膜,也会休息几天。
但还是第一次碰到国家要求必须停止发掘的情况。
他一边和自己的学生给所有墓坑覆盖上研究院给的新型保护膜一边道:“赶紧多看看,下次就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看了。”
要彻底研究出一个遗址需要很长时间,他们在这里大概也有七八年,除了偶尔回去给学生上课或者和其他考古人员开视频会议,其他时候基本都在研究这些墓坑。
他专门负责五号坑,也是整个陵墓里出现文物最多的一个坑。
可以说他负责的这个坑如果研究出来肯定能揭露那个时代的背景、社会制度等等。
给遗址做保护工作的不止考古工作人员,还有附近的村民。
因为考古挖掘需要根据地面勘察分出不同的墓坑,附近的村民则会根据考古人员分出来的进行挖掘工作。
如果挖出来的坑的所有信息都已经找出来,也是由村民给墓坑填土,还有每次停雨之后也是他们来掀开防水膜,所以这次遗址的保护工作村民也有参与。
他们主要的任务就是给没有遮蔽棚的几个墓坑铺好保护膜。
张庆红研究的墓坑因为比较重要,在发掘初期就建的有一个临时的遮蔽棚,可遮蔽棚如果遇上太极端的天气也不可能完美的保护好墓坑。
“唉,要是遇到太潮湿或者太干燥的天气,真不知道这些没有发掘出来的文物该怎么办。”
在保护膜彻底盖住墓坑之前他忍不住忧心道。
强风可能会吹走遮蔽棚,影响文物的保存,到时候再加上暴雨墓坑内部就会出现积水,文物也会受潮或腐烂,高温或低温则可能导致文物发生变形、破裂。
要是以前他们还能随时监控周围环境的温度,等他们离开之后出现什么状况都不知道。
而这个坑也不能随便填回去,否则也会造成文物损坏,而且填回去之后也会影响以后判断这个墓坑所在的时代。
土层中存在着多层沉积,通过对不同层次和颜色深浅的土层进行分析,可以推断出不同时期的土层沉积情况,从而间接推断墓坑所处年代。
土不能填,她们能做的就是在旁边弄好防水装置,在墓坑上铺好保护膜。
“国家为什么一定要在这时候停止所有考古行动呢?”旁边的人喃喃自语道。
这不仅是他们的疑问,也是其他遗址考古人员的疑问,甚至网上很多知道这件事的人也在猜测。
没有人能给出准话,国家也没有解释为什么要停止。
张庆红只能道:“快点保护好这里,还有一些未发掘的陵墓国家希望我们能去给出保护建议。”
龙国从事考古工作的人不算多,怎么保护未发掘的陵墓也需要专业的考古人员给出建议,他们要快点行动。
全国各地考古遗址的保护工作都在进行,部分遗址的保护方案也在制定中。
国家面临的另一个难题不是文物归国,而是古建筑。
未发掘陵墓不能进入文明保护空间,古建筑同理,而且就算古建筑能进入国家也不一定会考虑。
毕竟古建筑不像未发掘陵墓那样没多少人知道具体地址。
因此国家能想到的就是用新型材料增强古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再在周边设置排水系统,还要加固屋顶和墙壁,也许能一定程度上提高古建筑的抗灾能力。
研究院研究出来的各种涂层材料也可以给古建筑用上。
不过都要等专家评估出结果之后才能知道该怎么做。
许槐桑把海云市几大博物馆的文物收回之后也听说了国家正在操心古建筑的事情。
她和韩朋坐在一起,手撑着下巴姿势都相同,最后两人一起叹了口气。
两人最近基本都在一起,也算是混成忘年交了。
她们都有同样的担心。
“古建筑能怎么办?”许槐桑不了解考古,也不太了解文物和古建筑保护。
虽然从文明保护空间出现开始她也在学,但几天不可能什么都懂。
韩朋摇摇头道:“没有什么好办法,遇到极端天气灾害现代的建筑都扛不住,更别提古建筑。”
古人的智慧当然不能小觑,古人在建造古建筑的时候也会考虑防灾问题,但是遇到太严重的情况再怎么做抗灾结构也没用。
而国家也不敢随便做保护或加固工作,越保护坏的越快的情况以前出现过。
可惜两人再愁也没什么好办法,只能抓紧时间收文物。
许槐桑和韩朋花了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才把国内所有博物馆的文物全部收进文明保护空间。
48/53 首页 上一页 46 47 48 49 50 51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