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自己这一次帮着万岁爷解决了那样的心腹大患,他一个小小的太监,说不定就能从此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青史留名,哪个风云人物谁不想谁不爱?
而且还留了那样的美名。
大将军。他如今当了监军,他以后就能当上大将军。
将军这名声说出去多气派呀?
他一个太监如果能干出那样惊天动地的伟业来,那他这辈子才算是值了。
就因为心里有这样的野望,彭太监在接下来的日子当中,就忍不住的对王将军,还有各路将军,以及其他的校尉,开始挑三拣四,各种找茬挑毛病起来。
早上天不亮,他会早早的起来,还比军营里的所有人都起得早。
只要军营里的人起的没他早,他就会指着对方的鼻孔破口大骂。
骂他辜负朝廷,骂他对不起万岁爷,还骂他没本事,不像个男人,连起个早床都起不来。
李太监见他短短半个月之内,就在军营里的得到了话语权。习惯了宫中尔虞我诈,争权夺利的他,也忍不住的在军营里各种插手,开始拉帮结派起来。
于是,在之后的一个月内,整个军营被他们俩折腾的乱七八糟。
各种嘴骂斗殴的事情,层出不穷。
彭太监见王将军都已经带着百万军队,在这里休整了一个多月了,竟然还不想发兵,他就不免有些着急起来。
这百万军队就囤积在这里,一个个的天天就在这里不干事儿,吃又吃那么多,拉又那么那么多,……这些人是要在这里享福的吗?
一想到上面的万岁爷,给他们这种不知回报,不知感恩的人,调拨军饷,……这些人就乐享其成,彭太监就严重怀疑王将军还有其他将军,其实都有不臣之心。
他们就是想耗光国库,私底下又在悄悄勾结匈奴,……估计等到时间一成熟,他们立马就带着北方的匈奴攻打朝廷。
在深宫之中生活了几十年,还安安生生的,而且还能被上面的万岁爷信任,派发到这样的军队里,全靠彭太监这个人喜欢多想。
他每次只要一想到对方会害他,他就会先下手为强。
就因为有这样的敏锐性,彭太监很快就在一个深夜里,写了一封密信。接着就飞鸽传书,传到了紫禁城里的皇帝手上。
皇帝在接过那一封密信的时候,他整个人都震怒了。
他没有想到,自己信任的几个武将,全都有不臣之心。
他们手握兵权,如今就想着造反。
皇帝的先祖当时就是靠着造反,才夺得这个天下的。于是他们上台了之后,就特别担心别人也造他们的反。
如今的皇帝,现在见谁都觉得对方是个反贼。
于是,他连夜召集自己在朝中信任的几个大臣,把自己得到的密信,让他们传阅。
众人看了那一封密信之后,个个都皱起了眉头。
这人说王将军造反,这事儿好像不大可能吧?
王将军是什么人啊?
王将军可是一直忠于朝廷的。
他一家老小,包括王氏整个亲族,如今全在京城里头住着,他有什么理由在外头造反呢?
再说了,造反不成可是要杀头的,而且是灭九族。
王将军早在几年前,就已经被封为伯爵了。他们一家人全仰仗于朝廷。
他们不可能就这么稀里糊涂的抛弃朝廷派发下去的好处,而选择那样一个前途结果全然不确定的事吧?
实在是不敢苟同,有些大臣就站出来说了几句公道话。
还有些人直接拍着自己的胸膛,保证王将军是绝对不可能造反的。还说他要是造反,他可以拿自己的头当球踢。
皇帝这人说好听点,是一个能听得进别人意见的。
见手底下的这些大臣都在说王将军不可能造反,他沉思了几下,便相信了他们。
王将军这人,他再给他点时间。
第171章 朝廷嘉奖
王将军为了梳理自己手底下这将近一百万人的队伍,用了整整一个月时间。
不是他无能,实在是手底下的那些人各有心思,各怀鬼胎。
这带兵打仗的人,最忌讳的就是人心不齐。
人心不齐,队伍就容易不听指挥。
下面乱了,上面乱。上面乱了,下面又乱。时间一长,他们这么多人的一支队伍就变成了一盘散沙。
虽然现在也是一盘散沙,可是现在这盘散沙至少是搅和了水了的。
因为王将军有意打破军中原有的各派势力,他自己这一个月的时间里,就天天带着手底下的亲兵,在各个军营里来来回回的巡视。
他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想要从底层的这些农民们,挑选出一些身体强健的精壮汉子来。
底层的农民绝大多数都是没读过书的文盲。
按道理来说,没读过书的,脑子和见识就比不上那些纵览历史的读书人。
然而这没读过书的就有没读过书的好处,他们的脑子虽然愚笨了一些,但是他们好忽悠。
只要用眼前的利益勾住他们,再屈尊敬贤,他们就会对自己忠心不二。
以往他手下的亲兵,基本上都是这么被他收服的。
王将军有意拓宽自己手底下能用的人,他寻摸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还真就找到了好几百人。
他相信,自己花时间花功夫挑选出来的这好几百个精壮汉子,只要经过他手底下的一番训练,必能变成精兵强将。
而陈毅轩似乎不大走运。早在他们遇见的那一瞬间,他就被王将军一眼相中了。
在王将军眼里,他分明就是可造之材。天生就是当兵的料。
王将军身高八尺,自认为自己在军中算得上是数一数二的了。然而他眼前的这个陈毅轩,身高竟然比他还要高。
体格竟然比他还要壮。
跟他对话交流的功夫,他还发现这个人说话沉稳持重,说话特别的有条理,像是读过书的。
果不其然,他经过一番打听他就发现,这陈毅轩的祖上,还真是不一般。
他竟然是永成王之后。
一想到他还有这层身份,王将军就迫不及待的将陈毅轩和他哥哥,还有他几个长得跟他差不多高的儿子,全部都调到了自己的身边。
王将军今年年近六十。他接触过的人形形色色,不计其数。
在他看来,陈毅轩这样的名门之后,只是现在时运不济罢了。
只要给他一个机会,他一定就能重获他祖上的荣光。
王将军这人喜欢结交各路英雄豪杰。同那些颇有名气的风流才子,他也能跟他们打成一片。
他虽然自己也是个大老粗,但是他也明白,多多结交那些有本事的人,时不时的送点人情,自己总有一天,会得到回报的。
在王将军的提携和照顾下,陈毅轩陈毅行弟兄俩在军中升迁的特别快。
而他们的女眷——陈飞燕汪盈盈她们,也在军中得到了比较好的照料。
……
多了好几百个读过书的,还有本事的帮手,军中的事情很快就被王将军彻底理顺了。
知道时间耽搁不得,这一年的大年初三,王将军就带着这将近一百万人的队伍,兵分五路,开始朝着北方匈奴快速的前进。
北方的匈奴兵个个都有马。
但是从南方过去的这些军队,只有大概十万多人才骑着牲畜。
这些牲畜不仅仅包括马,还包括驴和骡子。有些不讲究的家伙,还赶着猪车和羊车赶路。
装备太差了。
王将军又担心队伍行径太慢,被北方的那些间谍知晓。他就只能派发自己的那支精锐部队,先行一步了。
这支精锐部队中,陈毅轩陈毅行,还有他们俩的儿子们,都在其中。
骑马射箭,他们都已经学会了。
连夜赶路,一口气赶三百里,他们都不喊苦也不喊累的。
在三月初,陈毅轩所在的这支精锐部队,就和北方的匈奴的一个大部族,直接撞上了。
北方匈奴人这个时候都没想到,这会儿还在发生着白灾呢。有的地方下的大雪已经深到人腰上了。好多地方的牲畜都冻死了,那些牧民们都快活不下去。然而,南方的那一群怕冷怕饿怕被冻死的人,竟然敢在这会儿跑到他们的地盘上来了?
这不是一件咄咄怪事吗?
事情发生的太突然,这个匈奴部族哪怕都拿着刀和箭反抗,可他们还是不敌。
烧了一部分,绑了一部分。陈毅轩所在的这支队伍突然转了个弯,开始往西走。
他们这群人今年打跑了三个部族,俘虏了一万多人之后,他们又在粮食消耗完之前又赶紧的回去。
……
王将军亲自带领的精锐部队在前方打了胜仗了,后面松松散散跟着的那群兵和农民,都高兴的不得了。
太好了,真的是太好了,他们打胜仗了,自己这些人应该不用跟上去,再去打了……
有些人庆幸自己能坐享其成。有些人则在后悔自己先前没有跟上去。
这李太监和彭太监便是其中的一个。
他们现在都在懊恼着。
如果自己先前不那么贪生怕死,跟着王将军一起跑。王将军所得的军功,肯定就要分他们一半。
王将军说,他们这支队伍打败了将近五十万的牧民。杀了二十万,俘虏了一万多。
……李公公和彭公公凑在一起商量了一通之后,他们就觉得王将军肯定是吹了牛皮。
那个数字绝对不对。
他们当初出去的那万把多人,怎么可能杀得了北方匈奴五十万?
想到姓王的这个老家伙能把牛皮吹上天,想哄骗万岁爷,彭公公深思熟虑之后,就又赶紧的写了一封信,飞鸽传书给了紫禁城的皇帝。
紫禁城的皇帝在接到那封密信之后,他一会儿高兴,一会儿皱着眉头。
这王将军怎么回事?
一把年纪了,竟然还这么不老实。
好大喜功,欺上瞒下。觉得自己打了几场胜仗了,就是天下第一了?
彭公公和李公公都是他亲自指派给他的人。他们是有监督之职的。
王将军为什么在出战之前,故意把他们两个撇下?
他究竟存的什么心思?
大朱国皇帝反复思量后,就又召集了自己信任的几个心腹大臣。把自己手上得的密信让他们传阅一番。
那几个心腹大臣看了之后,当即就高兴地表示:“万岁爷,这事可是个大喜事呀!”
“军中勇士悍不畏死,是我朝之福!万岁爷,这有功之兵,我们要大为嘉奖。”
第172章 战时的老百姓更难
没听到自己想要听到的话,皇帝便突然冷着一张脸说道:“诸位爱卿,难道你们从这封密信里,就只看到这个吗?”
他的几个心腹大臣其实早就知道了,眼前的这封密信,包括前段时间他们传阅过的那封密信,都是皇帝派出去的那个李公公和彭公公发过来的。
他们这几个京沪大臣跟朝中那些大臣们一样,都厌恶西厂东厂那些太监。
在他们看来,宫里的那些太监几乎无恶不作。
有的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别人干什么事情,他们都想插一手。
有的还在暗地地贪赃枉法、卖官鬻爵,随意给别人牵桥搭线。
有些太监的亲戚,仗着自己宫里有人,行事霸道,嚣张跋扈,随意侵占别人的良田。
有的还故意结交亲王,想学当年的吕不韦。企图把那些亲王郡王扶上皇位。
自立朝以来,宫里的太监整出来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所以,朝廷里的大臣们,尤其是那一些有势力、根基还很雄厚的门阀世家,他们天然的就对宫里的太监们不喜。
城府深的,不会把那种不喜,直接表露在脸上。
所以,皇帝眼前的这几位心腹大臣哪怕把李太监和彭太监瞧扁了,他们这会儿都不会故意说他们一个不是。
有人选择了旁敲侧击,拐着弯儿给姓彭的太监上眼药。
“万岁爷~,其实微臣想着,这彭公公和李公公常年生活在深宫中。他们又不像万岁爷您这般,经常性的弯弓射箭,骑马打猎。估计王将军见到他们,感觉他们的身体娇娇弱弱,跟乡下的那些农户都比不得,他担心他们耽误了军情,就没带他们去……”
“是啊,万岁爷!这行军打仗的,得经受多少辛苦。一般的汉子都熬不住,更何况是那些妇人和公公了。微臣也觉得,王将军不带他们北上,是有一定道理的。战场上的局势瞬息变化,要是因为他们耽搁了军情,那我们还怎么打仗?怎么打胜仗?”
“万岁爷~,微臣认为,元大人说的有理……
这些个心腹大臣你一言我一语的说出这番话之后,皇帝突然就没话说了。
因为他自己都被他们说服了。
他觉得他们说的都挺对的。
这深宫里长期待着的人,这体力和精力跟那些常年在军营里混着的,还是没法比的。
再说了,王将军带领的那一支精锐部队是急行军。一天就得跑三五百里。
行军打仗是这样的辛苦,李公公和彭公公那样的身板怎么熬得住?
皇帝信任他们俩,不想就这么失去他们,于是,他轻轻点了点头之后就突然说起了表彰奖赏一事了。
底下的那几个心腹大臣见他自己把事情翻篇了,他们飞快的对视几眼之后,就顺着皇帝的意思,说起了朝廷奖励三军的事。
……
如今户部的银钱还算是充足,皇帝又是个大方的。
很快,朝廷的嘉奖就迅速的派发到下头。
……陈毅轩受王将军的照顾和提携,得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官儿。担任百夫长一职,赏银十两。
而他哥哥陈毅行也跟他一样,也担任的百夫长一职,同样赏银十两。
然而,北地因为打仗,粮食急缺。
哪怕朝廷想了办法,把江南一带的粮食都调过来,可远水解不了近渴,这一代地方的物价都开始飞速上涨。
以前不打仗的时候,这里尤其是风调雨顺时期,这里的粮食也就五文钱到十文钱一斤。
最贵的粳米,一斤也最多四十文。
然而,此时的粳米已经涨到了两百文一斤了。也就那样极其有钱的大户人家才吃得起。
哪怕家里有几百亩田的地主们,他们这会儿顿顿也只能吃高粱饭。
这会儿,流民们变得太多了。
陈毅轩陈毅行弟兄两个挣来的二十两银子,很快就被用尽。
知道这战争不停,老百姓们就没有什么好日子过。王将军只能继续应朝廷的要求,到处打仗。
这一仗又打了一个多月。
78/113 首页 上一页 76 77 78 79 80 81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