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爷记得这事就行了,咱们家如今收拾了那些刁奴,每一年都有银子的结余,又不能四处添置家产,放着也浪费。”王熙凤说道。
按照今年的结余来算,在府上不办什么大事,以及不出现天灾**的情况下,每年都有十万两银子左右的结余。
大事是指:寿宴、迎娶、出嫁、丧仪……
这些事情,肯定会支出大量的现银。但这些事情又不是每年都有,自然不能当做日常开支来算。
至于为什么不能四处添置家产,还是因为贾琏的官不够大,保住现阶段的家产都有些困难,如果不是荣国府有几门好亲戚镇着,怕是早就被人强买强卖了。
要是再添,那就太惹眼了,尤其是在荣国府之前还归还了国库五十万两银子的情况下。
银子是个好东西,但太多了,却会招致祸事。
好在,之前归还国库欠银的时候,因为没有查抄东北、金陵和江南的家产,为了凑齐五十万两的现银,王熙凤还卖了一些东西给王家和史家,这些事情都流传了出去。
实际上,那只能算是抵押,后面查抄了东北、金陵、江南的家产后,王熙凤又把东西给“赎”了回来。
但在外人眼里,就是荣国府为了还国库欠银被“掏空”了。
因此目前为止,还没有人知道荣国府的家产加起来有多少数,也暂时没人来打荣国府的主意。
现在还有时间门让贾琏成长,等他坐到了林如海现在的位子,那就可以添置家产了。
贾琏笑着答应了下来“放心吧,我记着这事了。”
赚钱的事情,怎么可能会记不住。
肯定会一直记着呀!
第二天一大早,荣国府的动了起来,等待林如海一家登门。
林家人来的不早不晚,轿子抬到荣国府,直接从大门抬了进去。
林如海如今身为内阁大学士,自然是有资格走大门的,连着贾敏和林黛玉也走的大门。
之前其实贾敏和林黛玉走的都是侧门,最初是因为守孝,不能打开大门迎客,不然会被人骂不孝。
后面就是因为贾敏是荣国府的姑太太,关系太亲密了,没必要劳神费力的走大门。
因为大门一般都是锁着的,门板又重,打开非常不方便。
贾琏特意和人换班等着家里,这会儿就在前面等着,见林如海等人下轿,连忙迎了上去,笑着请安“姑父、姑妈、表妹,这边请,老太太今儿一大早就盼望着你们来了。”
林瑞,以及跟随林如海上京的两个侄儿,果然没有一起跟着过来。
“倒叫老太太久等了。”林如海笑着说道。
贾琏引着林如海一家去了荣庆堂。
林如海给贾母请安后,就退了出去,期间门不超过一盏茶的时间门。
若是贾敏不再世,林如海必然只能跟贾母谈一些事,但现在贾敏还在世,有什么话,贾敏和贾母说就说了,不用他一个大男人去说。
贾敏和林黛玉留在了贾母这里,另外一边,贾琏领着林如海先去和贾赦见了一面。
贾赦和林如海可没什么话好说,以前林如海就是贾赦妒忌的对象,现在更是了。
而且贾赦不学无术,和现在即便是老了也依然是翩翩佳公子的林如海,没有什么共同语言。
客气了一番后,贾赦就让贾琏带林如海去见贾政。
许是知道今天林如海会来,贾政这些天来难得的没有喝醉,今天甚至于没有喝酒。
可他那样子,喝和没喝没什么区别,都是意志全无,精神涣散,一副萎靡不振的模样。
林如海对于两个大舅子的情况,自然是之前就听说过的。
但听说和亲眼看见是两回事。
如今亲眼看见了,林如海只能说,真是辛苦贾琏了,有这么两个不靠谱的男性长辈,贾琏能长成这样,已经算是很不错了。
林如海之前对贾琏一些坏习惯的偏见,现在也没了。
就贾赦和贾政的情况,贾琏这已经算是歹笋里出好笋了。
不容易呀!
在之后的宴筵上。
贾赦躺在床上不愿意动弹,当然主要是不愿意在林如海面前自惭形秽,所以并未出席。
贾政倒是来了,还把贾宝玉也一起拽了过来。
不过面对外表看上去和贾政是一路人的林如海,贾宝玉紧张得像一只小鹌鹑,瑟瑟发抖不敢说话,只在林如海询问他的时候,条件反射版的回了过去。
这父子两的交际能力,面对林如海的时候,几乎没用。
最后还是贾琏一个人撑起场子,接待林如海,没有让气氛尴尬。
对此林如海更是心疼贾琏了,还真是歹笋里出的好笋,得好生照看才是,不能让这颗唯一的好笋也没了。
不是林如海犯贱,一定要帮助贾家,而是互为姻亲,相互之间门的互帮互助是应该的。
贾敏是林家的当家主母,要是贾家不好了,贾敏能抬得起头见人吗?
在官场上夫人外交,也是一直交际。
这也是为什么上流阶层的人喜欢门当户对,因为有些事情,真得是小门小户人家的姑娘根本就干不下来。
且不说刁奴之类的,光是对外的人际交往,就不是一般人能干得下来的。
这家的喜好是什么,那家的避讳是什么?
都不能错,不然那就是结仇了。
对于这些事情,别人自然不可能大张旗鼓的告诉全世界,这些事情都是只能靠婆婆和母亲的指点,才能知道。
而且面对大场合,一些人怕是根本没有经历过,看见那种大场合腿都软了,话都说不出来,看见人都先怯三分,这还怎么交际呀!
第97章 压力在身
贾敏和林黛玉都是熟人。
接待这两人的小心翼翼,早就在去年冲散了。
男人那边略显尴尬的氛围,丝毫不影响女眷这边乐呵的气氛。
尤其是有王熙凤在,又没有什么利益纠葛的事情,自然氛围很好。
下午送走林家三人后,贾琏和王熙凤回了自己的屋子。
然后贾琏就歪在了火炕上,叹了一口气。
“你怎么了?”王熙凤好奇的问道:“姑父应该不会为难你呀!怎么唉声叹气的。”
贾琏叹气道:“你是不知道今儿前院有多让人尴尬,我总算是知道为什么二叔之前一直都升不了官。”
对妹夫的林如海都是如此,就这交际手段,能混出头才怪了。
以前贾琏还不知道贾政这么废柴。
毕竟没和贾政一起出去接待人过,但现在嘛……
贾琏算是大悟了。
虽然他现在在户部混,而贾政之前在工部混,部门不同,但人际交往这一块,却是相通的。
在户部混了这么久。
贾琏也琢磨出一点名堂来。
别看从五品的户部员外郎品级不高。
毕竟这里是京城,城头一块砖砸下去,砸到十个人,可能其中七个人和皇孙贵族都有关系。
但对于六部来说,从五品的户部员外郎已经算是中层偏上的官职了。
坐到这位子上,那些苦差事已经不用干了,比如整理数据,统合数据。
正五品的郎中和从五品的员外郎,已经是一个管理人员,负责审核底下主事、主薄、司务、司书统计出来的数据。
所以,这位子,能力的确要有,但要求没想象中的那么高。
算数据,审核数据,最重要的还是细心。
至于做假账之类的,一般情况下是从最初的数据弄,多报一些,账面一般都不会有问题。
如果有,那就说明对方已经□□裸的不掩饰了。
这种账能到员外郎的手里,那就是惹不起的存在。
比如以前的甄家,人家那干脆就是奉旨贪污。
所以贾琏觉得户部员外郎的位子不难做,但处理各方面的关系却十分复杂。
年底的时候,贾琏也不是没有遇见过,别人想要行贿他,让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事情。
哪怕对方的账目其实一点问题都没有,很多人都会为了求一个心安,塞红包。
有些红包可以拿,但有些红包却拿不得,这其中的度,才是最让人费心的,一个不小心就会载一个大坑。
而这其中交际能力就要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但贾政……
唉!
在贾琏没有看见的地方,王熙凤撇了撇嘴。
不知道,王熙凤怎么可能不知道。
那不就是贾政在荣国府的人设嘛!
方正。
万事都是别人干的,他自己可是啥都没有做。
好事坏事都不是他做的,所以好事他享受了,坏事和他无关,他什么都不知道。
久而久之,贾政可能真变成了那样的人,然后……在外面也不会交际了。
当然,也不能这么说。
应该是贾政不会阿谀奉承别人的交际,别人阿谀奉承他的交际,贾政还是非常乐意参加。
但在外面可没有人会像贾母那样偏心贾政,会像荣国府的下人和他一手养着的清客们,那样捧着奉着贾政。
虽说从五品的员外郎官职并不低,可搁在京城的确也不高,一品二品大臣都是几十数。
想了想王熙凤说道:“二叔如今都罢官了,之前又闹出悔婚的事情出来,在外面名声都没了。难不成你还对二叔抱有期待?让我说,还不如指望蔷哥儿了。”
这到不是因为贾蔷和王熙凤关系好,王熙凤就这么说。
而是贾蔷这人在人情世故这方面,比贾琏还要厉害。
他说起来虽然是宁国府的正派玄孙,可实际上和贾家旁支差不多,都是依靠宁国府过活。
可贾蔷愣是混得风生水起,荣宁两府的主子对他的印象都不错。
要知道贾蔷可是从小长在宁国府,这种除了门前的狮子干净外就没有其他干净的地方,他小小年纪,能做到这种程度,实属天赋异常。
这个世界是真的有天才的,必须要承认这一点。
王熙凤就觉得贾蔷的天赋可能全部都点在了人情世故这方面,去混官场的话,肯定能如鱼得水。
“你说得也对,是我迷障了。”贾琏揉了揉额头“咱们亲戚多数都是在军营,朝堂上也没个帮手,还好如今姑父入了内阁。”
王熙凤听出来了贾琏话外之意,有些紧张的问道:“怎么了,难不成户部有人给你穿小鞋了?”
贾琏听出来了王熙凤的关心之意,笑着说道:“当然没有,不过就是有些时候,不自觉的就会显得我和很多人有些格格不入。”
户部官员,多数都是科举出身,只有少数是萌荫出身。
贾琏这种也算是萌荫出身。
在这种情况下,有些文人说的话,不学无术的贾琏根本就听不懂,自然更不可能和他们聊天。
有些时候是别人故意的,但有些时候却是别人无意的,就是一路科举读书形成得文人特有的习惯。
但贾琏自己会感觉尴尬和无奈。
总之,这个户部员外郎本职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但想要坐稳,想要混得如鱼得水,也不是那么容易。
“二爷如今不过是才当差,这当差自然和管理家务不一样,一时之间有些不习惯的地方,也很正常。”王熙凤并没有听明白贾琏的话,但也大致明白贾琏遇到了什么困难,所以不妨碍王熙凤安慰贾琏。
不就是一时之间的不适宜而已。
这种事情其实在官场上挺常见的。
且不说外放的那些官员,离乡背井的去外地上任,人生地不熟,经常会被地方豪强和那些经年累月盘踞在那里的师爷等人忽悠。
就说京官,前面一直刻苦努力读书,一心钻在学问里。猛然从知识的海洋,要跳到人际交往和民生的海洋里,很多人都会不适应。
其中不乏一些状元、榜眼、探花。
做官后,因为不适应而辞职了的一甲,可不是一两个,而是很多。
“只要多待一段时间,适应了就好了。”王熙凤鼓励贾琏。
贾琏闻言浅笑着说道:“我知道。”
做官了一段时间,贾琏也算是涨见识了,也知道贾家现在处于什么情况,对此有非常清楚的认识。
比贾母、贾政、王熙凤等人更清楚的认识。
贾家到了现在这种情况,他作为长房长子,现在荣国府的当家人,不能退,只能往上爬。
不然……
除非贾家突然出一个天才,能成长到林如海的高度。
不然史鼐、王子腾这一辈的人退下去后,贾家要是没有一个人顶上来,就必然要走下坡路,到时候连门第都保不住了。
现在虽说也在走下坡路,可门第还是保住了的,还在上流阶层混。
但只要贾琏一直在官场上,并且保持住向上的势头,不必升得很快,甚至于未来不必做到一二品大臣的位子,也能在未来保住贾家的门第。
门第很重要,不单单是关乎家中女孩出嫁的婚姻情况,也关乎方方面面的情况。
最简单的事情就是,如果没有荣国府的这层皮,就贾家现在的情况,根本就保不住那么多家产。
那可都是上好地段的庄子、铺子、园子、房子,哪一处不让人眼馋呀!
真的是知道的越多,压力越大,责任也越大。
但这种事情,贾琏是不会告诉王熙凤的。
一方面是觉得有些丢脸,另外一方面就是觉得政务上的事情女眷不用管,这算是贾家的传统。
因此基于那些事情,贾琏其实还是挺希望贾政复出做官的,为自己分担一些压力。
但瞧贾政现在的模样,贾琏打消了这个想法。
还真得像王熙凤说得那样,与其指望贾政,还不如指望贾蔷。
在之前的事情里,贾蔷表现得算是可圈可点。
尤其是送给了贾琏五千两黄金,这个可太戳贾琏的心里。
这孩子能处,有前途。
“不过,还得有一年时间,蔷哥儿才出孝。”贾琏说道,然后像是突然想起一件事来一般,也或许是为了岔开话题,问道:“你和珍大嫂子还没合好?”
王熙凤闻言脸上的笑容一下子就没了,冷着脸说道:“我们两从来都没有好过,何来合好一说。”
这话,王熙凤真不是故意赌气说的。
她没事的时候仔细的想了想两辈子以来和尤氏的相处,从某种程度上讲,都是尤氏带着一丝讨好的意味和她在相处,很多事情也都是尤氏主动让着她。
比如上辈子在大观园建好后,贾母给自己庆生。
尤氏给自己敬酒,自己开玩笑的说让尤氏给自己跪下。
当时那是真开玩笑,至少王熙凤自己是这么觉得。
53/92 首页 上一页 51 52 53 54 55 5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