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小哥跟县太老爷去了,走之前他让我告诉你一声,说是明天让我们等一等他,他和咱们一起坐船去清河县。”
“哎呀,这一路上可惊险了,我老孙活了这么年,大大小小的怪事也算是见过了的,这一遭可算是最惊险的一次了。对了――”
说着,孙老板凑到刘意身边,叹了一口气:“老徐头的事,宋小哥说他会给县太爷说一声,到时候给咱们出具一个文书,免得后面有麻烦。”
“那就好。”
刘意点了头,想到这一路的惊险,也是心里打鼓。
总觉得这些事好像跟着她一样,走到哪里,都能遇见这些个怪事。
不过,这之后她倒是没怎么遇上事,和同行的这些人顺利的到了清河县。
只是在船上时,刘意又遇上之前帮了她忙的那位公子,两人互相介绍后,得知对方姓刘,名子固。
待对方问及她的名讳,刘意在刘小女和本名之间思考了片刻,随后笑着回答了说:“我姓刘,叫刘意。”
和众人告了别,刘意带着蔡九娘与宁采臣同行。
一直到了杏花胡同,刘意和对方站在了自家门口,这才发现两人竟是邻居。
她回忆了一下,不确定的问:“…赵大娘是你――”
“是我娘。”
宁采臣也是不可置信的摇了摇头,和她道了声:“明日见。”他就推开门走了进去。
瞧见人进去了,刘意转头安抚了蔡九娘几句,这才轻轻的敲了门,喊了声:
“娘,小女,开门。”
*
“怀像不错,再有3个月就要生了。”
开药的大夫是个年轻人,一边写着方子,一边细细的说着要紧的事项:
“月份大了,身边尽量不要离人,饮食清淡些,辛辣的就不要碰了,对了稳婆都找好了没有?”
明明是个少年人,说起话来,一套一套的,刘意被他看了一眼,就感觉被老师提问一样,赶紧摇了头,说:“已经找好了。”
听完大夫的医嘱,刘意扶着张氏出了医馆的门。
自从她回了家这5个月,除了每月一次的往辛家去一趟外,竟在没遇见过其他的怪事。
一回来,她先是带了礼物,去了谢家给谢叔叔道了谢。
她没在的一个月里,多亏了谢家人照看家里,特别是谢柳儿每两日必过来看看,就连谢中条隔几日就要买些东西过来。
然后就火速在平顺大道的街边,花了一百二十两银子,盘了一个小铺子。
虽说只有三十几个平方,可也不用每日搬进搬出的。
尤其是张氏肚子越来越大,刘意又给她和妹妹报了女学堂,每日都要上半天的课。
再有,当初蔡九娘非要跟着她走,如今有了铺子,张氏一个人确实忙不转,只当找了一个帮厨的。
“再过几天就是除夕了,我想着把带你们姐妹带着去你舅舅家一趟,你们长这么大,我和你爹家底穷,没有银子走动,如今家里宽裕些了,怎么着也要回去瞧瞧。”
张氏拢了拢身上女儿给做的皮毛披风,把肚子严严实实的遮住,满含期待看向她,询问着说:
“我是个没见识的,只听大女你的话,你觉得怎么样。”
脚底的兽皮靴子踩着青石板上的积雪,发出滋滋的响声。
刘意身上穿的也是厚实的皮毛袄子,只是为了不惹眼,同样是在外面的兽皮和里头的厚毛上缝了一层淡绿的布料。
这些日子,她每日都抽出两个小时在游戏种植野果,玉米,胡萝卜,还把渡渡鸟养殖事业干得如火如荼的。
几个大的储物箱子里又多了好些存货,都是兽皮,各色野果种子,胡萝卜和玉米种子。
至于领地,早就又圈了起来,再也不怕其他食肉恐龙来破坏。
身上的皮毛是她上个月去冯家,和十四娘在深山练习变换术时,用五两银子和好几筐玉米,还有好些的渡渡鸟肉和山上的猎户们换的。
深山猎户们肉食是不缺的,可银子和主食是不够的,出来一趟又危险,又耽搁时间,所以很乐意和她这样的外人来换。
那些皮毛很厚实,又摸着油光水滑,想着冬日到了,家里又有张氏这个孕妇,还有刘小女这个孩子。
她便把游戏里的玉米和胡萝卜存货都拿了出来,换了四十多张皮毛和一些猎户们采的山药材,诸如小山参,当归,山药,天麻这些滋补的东西。
这里面多是兔毛,黄鼠狼毛和貉子毛,就连黑熊的皮毛也有几张,她都一一的收了。
反正这些东西她也吃不完,放着也会腐败,不如换了皮毛放进储物箱子里,即可以拿出来换钱,又可以送人和给家里人用,都很不错。
两米长的黑熊皮毛她分了一张给十四娘,剩下的兔毛和黄鼠狼毛的卖了一些,得了50多两银子。
其他的都放在游戏里带了回来,到家拿了几张貉子毛和黄鼠狼毛出来让蔡九娘和张氏缝制了出来。
除了张氏多了一件短披风,其他人都得了两套皮毛的袄子。
清河县的冬天,雪也厚的很。
考虑到每日家里人都要出去,蔡九娘和张氏要去铺子上,她和妹妹也要去学堂,干脆又从游戏里取了十来张渡渡鸟兽皮,一人做了两双短靴子。
有了这身皮毛和兽皮套装,大家走在外面,手脚都是暖和的。
这会儿听到张氏的话,刘意下意识的皱起了眉,不是她恶意揣测,实在是这样世情背景下,很难让人不多想:
“…这几天雪大得很,要是娘想舅舅他们了,不如过了正月,等雪停了,咱们再去?”
作者有话要说:
马上要开启新的故事了!大家期待不,有小可爱们能猜到下个故事吗?
第54章 舅家
张氏听到她的话,脸上露出了失望的神色,笑了一下:
“我也是说说,上个月你出去了后,我和九娘在铺子里遇见了你舅舅他们村的人,说起你舅舅他们家如今很难……”
刘意注意到张氏小心翼翼打量她的眼神,不着痕迹的蹙了一下眉头,没有说话,只是微微点了头。
张氏见她没有反对,赶紧又说道:“说是这去年收成不好,你舅舅家卖了女儿才过下去――”
“卖女儿?”
她的心中一跳,下意识的瞧了一眼张氏,见对方好似很正常的一样的神态,有些担心的想到:
她自己倒是什么都不怕,不管是人是鬼,只要敢来敢做,就看对方有得命在不,可刘小女就不行了。
“是啊……”
张氏叹了一句,摸着肚子说道:“这世道难,你舅舅家听说儿女也多,光儿子就三个,女儿也有五个,大的都有十七八岁了,小的刚会走路,怎么不艰难些……”
“自己都糊不了口了,还生这么多孩子,这不是遭罪嘛。”
“…你这话说的,多子多福,有这么多儿子,你看村里哪个敢小瞧了你舅舅家。”
张氏笑着看了她一眼,说道:“也就是我命好,虽没有儿子,也还有你这个有本事的女儿,不然你想想就凭娘和你妹妹,刘家村恐怕都走不出来。”
这话是张氏故意说着,讨她开心的。
刘意心里清楚,自从到了清河县后张氏对她就不再是单纯的母亲对女儿的感情。
更多的是一种对家里掌事人的讨好和对身怀神眷之人的敬畏。
若说母女之情,肯定也是有的,只是穷苦人家的感情占比太少,每日为了吃饱饭就累的不行了,哪里还能有时间维系这种感情。
穷苦时一家子为了吃上一口热饭,只能齐心协力,骤然脱离贫困后,各人的小心思就多了起来,所以大多人是能患难不能共富贵。
张氏就是很明显的这一类人。
以前大家都贫穷,她和娘家可以做到互相都不走动,可如今生活好了起来,她就有了攀比的心思。
类似与:你看看我如今可算是熬出头了,比你们强多了。
又或者是:当初你们卖了我,如今我也过出人样让你们瞧瞧……等等这一些心思。
可张氏的攀比又不纯粹,她其实也是真心想要帮一下娘家人。
所以做起事,说起话来,总让人心里隔应,可又做不到完全的讨厌。
毕竟人性本就如此。
刘意在心里剖析了张氏的性格,可面上还是带着淡淡的笑意,好似在认真听对方的话一般。
张氏见她听得认真,心里只以为这事有门儿,赶紧说道:“……如今咱们的日子好过了,你舅舅家却还卖女儿过日子。”
“我听那人说,你表姐被卖到了窑子里,她还那么小,算起来也才十六岁,怎么受得了……”
“那娘想怎么办――”
说着,刘意扶着她拐弯进了杏花胡同,前头蔡九娘正拿着扫帚在大门前扫雪。
见她们回来,蔡九娘瞧了一眼张氏,走了过来,对她唤道:“姑娘。”
“蔡姐,我都说了,你叫我妹子就行了。”
刘意无奈的看着对方,这蔡九娘自从来了刘家,叫其他人都还好,叫张氏为张娘子,刘小女叫小妹,唯独到了她这,非得弄得姑娘叫着。
她听着十分不习惯,可不管她说多少次,蔡九娘就是不改,问起来也是三句话打不出个闷棍。不过做事是真的勤快,也不和谁拉闲话,就连一个院子的米婆,都说蔡娘子这人很不错,懂分寸。
“这雪等会儿扫吧,天上还下着了,咱们先回去吃饭。”
三人进了院子,正好瞧见米婆坐在屋檐下边做针线,刘小女和席哥儿两人搬了个凳子在那儿用竹子编些小玩意儿。
见刘意回来了,刘小女腾的一下就站了起来,一下就冲了过来:“姐姐,你们回来了。”
“――小心。”
刘意无奈的看着小妹,及时接住了对方的身子,说:“都说了多少次,娘现在肚子大了,不要撞着她。”
“……我知道。”
小小的人儿把头埋进她的怀里,瓮声瓮气的说:“我就是想姐姐了。”
摸着对方的细软头发,她叹了一口气,这孩子被她之前失踪给吓着了,现在见到她就粘的不行,又不敢太过严肃,只能安抚着说:
“我这不是在这,你瞧,再这样席哥儿可要笑话你了。”
刘小女一听,当即抬头去看屋檐下的人。
米婆搂着席哥儿打趣儿的说:“都念叨你一上午了,这孩子听话着了。”说着,米婆看了张氏,关心的问道:“去看大夫了,大夫怎么说?”
“没事,说很好。”
张氏说着话,径直往米婆那边过去坐下。
对方如今和米婆相处的极好,兴许都是早早的丧夫,米婆很是照顾张氏,两人倒是十分的要好,也能说到一起去。
看了一眼那边,她心里闪过一丝明悟:看来,得找个机会让米婆劝劝她娘打消了接济娘家人的想法。再不济,也得让她心里多些防备,别一股脑的冲上去,被人卖了都不知道。
蔡九娘早在小妹冲过来,就转身去了厨房,这会儿正端了饭食出来。
刘意一瞧,赶紧过去帮着接了过来。
一个肉汤,一碗渡渡鸟熏肉炒胡萝卜,一碟子切成了巴掌大厚片的雷龙腊肉,最后就是一大盆的白米饭。
两人把饭菜摆在张氏的屋子里的木桌上,刘小女乖乖的坐在了板凳上。
刘意取了一块较厚的腊肉出去,再次席哥儿跟前轻轻的塞进对方嘴里,然后笑眯眯的问道:
“席哥儿吃了饭么,去姐姐那边吃饭去。”
“谢谢姐姐。”
席哥儿是个老实孩子,连忙把嘴里的肉取了下来,看向米婆,米婆对她道了谢,又对张氏说:“我们已经做好了,放在屋里凉着呢,你们快去吃吧。”
“意姐儿这孩子,人情周到得很,如今也出落的水灵,还有玉姐儿也乖巧,张娘子,你有福了。”
刘意眉头一挑,笑着看了一眼说话的米婆。
从辛家回来,刘意就和张氏说了改名的事,又给小女也取了玉这个字。
但是张氏明面上没说什么,可叫起来还是大女小女的叫,可昨儿她只是在米婆的面前提了一嘴,对方就记住了,可见这位才是心里透亮的老人精。
如今的刘家,说起来,旁人不知道边就算了,可这米婆常住一个院子的,哪能不清楚她们家谁是话事人。
对方特意在张氏和她的面前这样说,不过是在提点张氏罢了。
果然,对方没等张氏接话,马上又说了一句:“将来你肚子的不管是儿子,还是女儿,有这两个姐姐,还愁什么。”
“小孩子家家的,不知道去外面听了些什么,回来就说要改名,你老人家还当真了。”
很明显,张氏没把这事放心上,正要往屋子那边走,只听得米婆笑眯眯的打趣儿道:
“我看意姐儿,玉姐儿就比什么大女小女的好听,张娘子,你听我的,我是个老东西了,见过的东西多了去,女孩子叫这个才好,有福气。”
“……真的。”
张氏脚步一顿,下意识的摸了一下衣袖,又想坐回去细听对方讲古。
刘意瞧了一眼被人三两句话就哄得晕头转向的张氏,不由得在心里叹了一口气:“娘,先回去吃饭。”
“有什么等吃了饭聊,米婆和席哥儿他们还没吃饭呢。”
好不容易把人劝了回去吃饭,刘意简直心累:再等等吧,等肚子里这个出来了,就有的她这个娘忙了。
・・・
除夕那天,清河县举办了盛大的灯会。
刘意早早的和蔡九娘来了铺子里,特意嘱咐张氏带着妹妹玉姐儿早点过来,不然路上人太多了。
过年过节的时候,晚上的人尤其多,最好不过的是这些日子官府也不宵禁,生意比平时好了不知道多少。
刘意提着几十斤的渡渡鸟肉馅儿,面皮和野果子,蔡九娘背着在家里就提前包好的一些馄饨。
两人火急火燎到了铺面的时候,街上已经有了好些人。
一进了铺子,刘意就开始和面,包混沌,蔡九娘就架火,摆桌椅。
好在没多一会儿,张氏和玉姐儿也来了,张氏是个大肚子,只能带着玉姐做在旁边包混沌。
蔡九娘就负责煮馄饨和擀面皮,刘意负责跑堂和招呼人。
这几个月,‘刘氏馄饨’的名声也算是打了出来,再加上卖馄饨还配置送一小碟儿甜果子,来这吃得人不算少。
“…小老板今儿个也来帮忙了?”
“我们三个人,都要一碗……”
“哎,马上――”
刘意一边和人回话,一边招呼了食客,一晚上下来,也是脚不沾地。
她们家这位置不错,一会儿灯会的人都会从这边顺着河道往东边的码头那边去,那边今天晚上会有表演,热闹得很。
33/87 首页 上一页 31 32 33 34 35 3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