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言情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举报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历史同人)开局给秦始皇盘点十大败家皇帝[历史直播]——南风音子【完结+番外】

时间:2024-09-24 14:40:04  作者:南风音子【完结+番外】
  幸运的是,他有个“好圣孙”,朱标的下一代不行啊。
  【朱棣出生于元末至正二十年,也就是公元1360年,比太子朱标小五岁,与朱标一母同胞。
  有传言称朱棣并非马皇后的儿子。
  我们知道,野史不保真,但是够野。马皇后一共生了五个儿子,从这五兄弟的出生年月来看,马皇后完全能够生的出来。】
  【武则天以女子的身份登上皇位,唐朝自武则天之后的皇帝都是武则天的子孙,没有敢对武则天不敬的,但是宋朝就不一样了,所以……
  李贤是武则天的亲生儿子无疑,却有传言说李贤是武则天的姐姐所生。
  朱棣造反,夺取了侄子的江山,若是改朝换代也就罢了,偏偏他是朱元璋的儿子,国号没有变更还是明朝,这江山虽然是自己打下来的,但是也并不光彩,所以……
  朱棣是朱元璋和马皇后的儿子,却有传言他非嫡子。】
  【说朱棣并非嫡子,可信一点的依据只有墓室中朱元璋的两个女人神位摆放的方位。可问题是,这两个女人中没有马皇后,观念是马皇后无子。
  马皇后作为皇后,就算无子,收养一个儿子也就够了,没有道理一口气收养五个。看朱元璋五个儿子的封号,以及各自的妻室,也都是嫡子才配得上的待遇。
  以及,这天下是朱棣真刀实枪地打下来的,而非继承,没有必要遵从嫡长子继承制,拳头才是硬道理,“嫡庶神教”的影响可没有那么大。
  朱棣没有理由受“嫡庶神教”的制约,做出不认亲生母亲这种在古代是大逆不道的事情来。
  后人不知道朱棣的生母是谁,人云亦云,但是当朝的人绝对是知道朱棣的生母是谁,朱棣不认生母,在以孝治国的古代,绝对会引起轩然大波,社会动荡。
  皇帝带头不孝,可不是开玩笑的。
  再有就是,朱允稍谟胫扉交战时,丝毫没有拿朱棣的出身做文章。若是“嫡庶神教”真有那么大的威力,强调朱棣非嫡子,这无疑是重伤朱棣的举措。
  好比袁术在与袁绍敌对时,就拿袁绍的庶出身份做文章。哪怕袁绍已经过继出去了,在礼法上是嫡长子。】
  秦始皇嬴政倒是不想认胡亥这个逆子,后世怎么就没有传言胡亥不是他亲生的,而是被财狼附身的妖孽呢?不然怎么能够做出杀光兄弟姐妹,灭他全族的事情来?
  怎么就没有传言他第五次出巡时,胡亥执意要跟随是早已动了杀心,想要在路上刺杀他,弑父夺位?
  前四次出巡没有带上胡亥都没有出事,第五次出巡带上了胡亥偏偏他就病死在半途,偏偏扶苏被他派去了边境,偏偏跟随在他身边的蒙毅离开了,有如此多的巧合。
  为了皇位,杀光兄弟姐妹的事情都做得出来,弑父又算的了什么?胡亥有什么不敢做的,还会怕他的威名?
  嬴政恨自己的江山毁在了胡亥手中。
  好在有天幕预警,如今胡亥已死,太子扶苏也越发的令他满意,又有“汉初三杰”相帮,他大秦不说传至万世,少说也能像汉朝那样,有四百余年的国祚,甚至是更长。
  他能够安心了。
  太上皇李渊想到“玄武门之变”仍旧是心有余悸,古往今来,弑父夺位的皇帝不计其数,他当时也是真怕李世民会连他也一起杀了,好在李世民给足了他的体面,让他当了个太上皇。
  李世民弑兄杀弟,想必风评不是很好,哪怕有了“贞观之治”,也无法掩藏这一污点。
  唐太宗李世民第一次觉得天幕在讲解人物身份时,不再是在无关紧要的地方做文章了。天下是朱棣真刀实枪凭实力打下来的,确实没有必要为了获得嫡子的身份而不认生母。
  古代弑君篡位为的是能够当上皇帝,这皇位都到手了,还有必要不认生母吗?
  宋朝的宋仁宗追封亲生母亲李宸妃为皇后,明朝的朱厚凶纷鹎咨父亲为皇帝就是两个鲜活的例子,这才是为人子的正常做法。
  朱棣若是真的不认生母,枉为人子,能被天下人的唾沫星子淹死。
  不孝不悌,这可不是史官在史书上寥寥几笔就能摆平的事情。他觉得朱棣不会这么傻,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朱棣出生的时候是在元朝末年,朱元璋还没有打下天下,在他出生的时候,朱元璋甚至还没有来得及看一眼,就又去打仗了。
  朱元璋平定天下之后,对儿子们的教导十分的严格。】
  天幕上出现了朱元璋的儿子们小时候接受训练时的场景,一个个穿的都是麻鞋,绑着护腿的绑腿,以便长途行走。骑马跑三分之二的路程,步行三分之一的路程。
  天幕上出现了绑腿的系法。
  天幕下的众人观看了朱棣小时候的辛苦,也难怪长大之后会打仗,上战场杀敌。
  【朱元璋分封诸子为王,为的是希望其他儿子能够拱卫皇帝。但是吧,在皇家,权力至上,很少有什么父子、兄弟的亲情,单凭血脉相连的亲缘关系,并不能够约束这些王爷们不造反谋夺皇位,关键还是要看坐在皇位上的人,能不能够镇住这些藩王。
  若是朱元璋、朱标在位,自然是没有什么问题,但是朱允删筒恍辛恕
  汉景帝时期就曾爆发过“七国之乱”,朱元璋分封诸子为王,还给与了他们一定的军政大权,等于是在步西汉时期的后尘。】
  洪武大帝朱元璋:“……”自己儿子都不能够相信,还能够相信外人吗?
  不过转念一想,他在位时,那些王爷都是他的儿子们,都是自己人,但是皇位传到下一代之后,那些王爷和皇帝的关系可就远了。
  这倒确实是个问题。
  永乐大帝朱棣想着,所以啊,他登基之后对藩王更加的防备,逐步撤了他们的权力,当成猪圈起来养,以防后患。
第146章
  【朱元璋给予诸子军政大权,当时元朝的残余势力逃到了北边,被称作北元。燕王朱棣的封地又在北边,也就有了名正言顺的出征的机会。
  朱元璋也说,有朱棣在,无北顾之忧。
  明太祖朱元璋洪武二十三年,也就是公元1390年,朱棣和他三哥朱一同讨伐叛逃的官山卫指挥乃儿不花。这个乃儿不花原本是北元的太尉,在投降了明朝之后成了官山卫指挥,没过几年又叛逃回了漠北。
  朱不敢进攻,相比之下朱棣英勇善战,击败了乃儿不花。
  这一战,让朱元璋看到了朱棣的军事才能,对朱棣加以重用,时常派朱棣出征,同时给予朱棣节制其他王爷和边境兵马的权力。】
  唐高祖李渊想到,可不是嘛,他也是看中二凤的军事实力,所以每回都派二凤去打仗,往往也都是大胜而归,没有想到是助长了二凤想要当皇帝的野心。
  若是别的将领,如此的功高震主,就得有所防备了,偏偏二凤是他的亲儿子。
  哎,果然是想要马跑,得让马儿吃草。
  【在朱元璋的时代,各国的王爷都有军权,手底下有兵,大多都目无王法,违法犯罪的事情干了不少,只有朱棣没有作奸犯科。
  朱允上胍削藩的时候,“建文三傻”中的二傻吵了起来。
  一个建议削藩先削实力最强的朱棣,再削其他藩王;一个觉得朱棣没有做下犯法的事情,应该先削有罪的藩王,最后再收拾朱棣。
  朱允删醯孟认饔凶锏姆王,名声上要好听一些,便采纳了这一建议。】
  洪武大帝朱元璋对朱棣又高看了一点,看来朱棣也是认真在听朱标的教导的,不做违法犯罪的事情,是个好孩子。
  如果朱标教不好儿子,那就效仿宋朝,兄终弟及吧。
  现在想这些还为时尚早,朱允啄炅浠剐。且和朱高炽同龄,先比较一番,若是能够成才是最好不过。
  私心里,他还是希望皇位能落在朱标这一脉。
  太子朱标满意地点头,四弟还是不错的,能够约束自己,不做违法犯罪的事情。如果,不夺取侄子的皇位就更好了。
  看来他得好好教导朱允伞
  建文帝朱允桑骸啊…”只能说是悔不当初,都要削藩了还讲什么仁义道德,就应该先把最强的藩王朱棣给削了,剩下的藩王也就掀不起什么风浪。
  只是现在后悔也晚了。
  齐泰和黄子澄瞪着天幕异象,怒目而视,用二傻来指代他们,礼貌吗?
  【《明史》记载,朱棣在看到朱允上鞣,对付其他藩王之后,担心自己也会落得和他们一样的下场,便假装癫狂对外称病。
  建文二傻这个时候团结一致,劝建文帝朱允啥灾扉ο率郑朱允捎淘ゲ痪觥
  建文元年夏,也就是公元1399年,朱允煽始对朱棣下手了。朱棣对外称病,实际上暗中和姚广孝,也就是道衍和尚密谋,命令八百勇士潜入府中守卫朱棣的安全。这就是“八百靖难”的由来,最初就是这八百勇士。
  当然,有传言朱棣称病一说是子虚乌有的事情。】
  魏王曹操想到了司马懿,同样也是称病不出,最后被他逼得没办法,不也还是出仕了?哪里生了什么病。再有就是华佗,不愿意为他效力,同样是谎称有病,不过不是谎称自己有病,而是谎称妻子有病。
  称病这种谎言一眼就能戳穿。
  洪武大帝朱元璋:“……”他真是给朱棣选了个好人啊。
  他给每个王爷都配了一个和尚随侍,以便诸子为马皇后祈福。这姚广孝还是他亲自挑给朱棣的,结果却是给朱棣挑了一个谋反的好帮手。
  谁能想到念经诵佛的和尚会成为幕僚帮着造反呢?这姚广孝六根不净啊。
  以及,他还是高估朱允闪恕
  刚登上皇位才几个月,就已经处理了几个藩王,对朱棣下手了,这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啊,过于急躁了。
  越看天幕异象,越对朱允墒望。
  【朱棣以清君侧为由,起兵造反。是建文二傻提议的削藩,朱棣就针对建文二傻,对外宣称是齐泰和黄子澄对朱允山献谗言,是奸臣。
  他将自己的军队称为“靖难”军,也就是平乱的军队。】
  【前面说道,朱元璋为了朱允缮绷诵矶嗟目国功臣,导致军中无大将。朱棣还是燕王的时候就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对付朱允赡强梢运凳鞘值角芾础
  朱允膳沙龅慕领无法抵挡朱棣,关键朱允苫褂欣罹奥≌飧龃蟊Ρ础
  李景隆率领五十万大军,攻打朱高炽只有万余人坚守的北平城,没能够攻下来。人菜,妒忌心还重,不想让其他的将领抢功,非得自己把北平城攻下来,偏偏自己又攻不破城。
  眼看着开国将领瞿能要攻破城门了,李景隆立刻阻止,一致功败垂成。
  朱允傻乃枷胍埠芷孑猓认为李景隆未能攻下北平城,未能击败燕军,不是因为李景隆无能,而是因为李景隆的权力不够大,给了李景隆更大的权力。
  结果李景隆权力大了,非但没有奋勇杀敌,反而直接开城投降朱棣。】
  天幕下的众人:“……”
  他们想起之前天幕盘点的女将,稍微尝到一点甜头,封了一点官,就死心塌地的效命,以报答知遇之恩。
  这李景隆连女人都不如啊。
  洪武大帝朱元璋气得不轻,这朱允傻降资鞘裁囱酃猓什么逆向思维啊?
  太子朱标也摇头,觉得朱允擅痪攘恕
  【朱棣打下了江山,改元永乐,封大功臣道衍为太子少师,赐姓姚,赐名广孝。姚广孝这个名字,是朱棣给道衍和尚取的。
  说到太子,朱棣在打江山的时候,承诺跟随他一起打江山的儿子为皇太子,结果打下了江山之后,还是册封长子朱高炽为皇太子。
  在要不要废立太子之事上犹豫不决,直到解缙一句“好圣孙”,坚定了朱棣不废太子的决心。】
  汉高祖刘邦犹豫了。
  他本来是想好好地培养刘如意,想看长大后的刘如意和汉文帝刘恒相比哪个更出色一些,在看到“好圣孙”三字时,想着不如直接培养刘恒算了。
  刘恒这一脉,何止是出了一位好圣孙啊。
  晋武帝司马炎觉得脸疼,是他看走了眼,没有想到孙子会被贾南风这个恶毒后母和傻子爹给养废了。
  他也是看在“好圣孙”的份上,才将皇位传给傻儿子的啊。
  好在他不是一个人,还有清朝的康熙帝和他作伴,他的儿子再傻,孙子再废,好歹没有上败家皇帝榜,康熙帝的“好圣孙”可是上了败家皇帝榜的。
  乾隆皇帝禁掉《天工开物》,采取愚民政策,结果是害人害己。
  唐高祖李渊想到了自己。
  他也曾经想过要立战功赫赫的李世民为太子,并亲口承诺过,也曾犹豫不决,最后还是没有改变主意,只是最后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之变。
  朱棣和他在选继承人这方面是多么的相似啊。
  就是不知道朱棣的儿子,是否也像他的儿子一样为了争夺皇位而发动兵变。
  洪武大帝朱元璋想到了朱高炽这个小胖墩,这孩子打小就身体不好,真的是各方面都像朱标,在执政能力上、处理兄弟之间的关系上、甚至是身体方面,都和朱标极为相似。
  身体不好,命不久矣,他能理解朱棣的顾虑。
  标儿的儿子目前看来没有出色的,而朱高炽有朱瞻基啊,确实是值得托付江山重担,也难怪朱棣做出这样的选择。
  【解缙是位神童,被父亲要求晚三年参加科举,以弱冠之龄得中三甲进士。他官至内阁首辅,也就是实际上的宰相,奉朱棣的命令主持纂修《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包罗万象,经史子集、天文地理、医道卜卦等各方面的内容都有,被称作“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可不是《四库全书》那样的性质。】
  秦始皇嬴政看到这里,觉得很有必要命人修书了。
  为了巩固统治,先纂修类似《四库全书》的书籍,而没有编入类似《四库全书》的书籍,则写进类似《永乐大典》的书籍。
  这不比他焚烧那些不利于他的书籍来得名声好?
  类似《四库全书》的书籍广为发行,最好是让百姓们人手一本。而类似《永乐大典》的书籍,就交给特定的专业人士观看。
  反正他们已经掌握了造纸术和印刷术,这些都不是难事。
  洪武大帝朱元璋为有朱棣这个儿子而自豪,不管怎么说,朱棣都是他的亲生儿子,而且正被天幕异象夸奖。
  【永乐三年,也就是公元1405年,朱棣派郑和的船队出使西洋诸国。】
  天幕上出现了郑和下西洋的船队。
  天幕下的众人惊叹明朝水师的强大,若是有这样一支船队,在海上还不得成为霸主啊?
  汉武帝刘彻来了兴趣,他派张骞出使西域,联络西域各国,为西域各国的臣服以及纳入大汉版图打下了基础。朱棣这样的船队,出使西洋诸国,有没有将西洋诸国纳入明朝的版图?
  吴大帝孙权羡慕了。
  他若是有这样一支船队,绝对可以从海路出发,攻打曹魏和蜀汉,让他们见识见识什么叫做神兵天降,到时还愁不能统一全国?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