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她之前的视频是在班门弄斧了。
苏若雁想着接下来该发布什么样的视频,才不是班门弄斧呢?想了半天,也没有想出个好主意,最后放弃了,没办法,班门弄斧就班门弄斧吧,观众老爷们太有才华了,比不过,让他们愿意看笑话也是一种成功。
在没有了心理负担之后,苏若雁开始制作视频。
半年的时间过去,各朝各代的君臣们交流主要是私聊,并没有第一时间发现作者菌又关闭了评论区,等到他们发现的时候,已经是关闭评论区的第二天早上了。
消失了半年之久的天幕异象再度出现。
众人在惊讶的同时,依旧十分的期待,不知道再次出现的天幕异象会给他们带来什么样的惊喜?
第154章
和以往相同的时间,天幕异像在众人翘首以盼的期待中如期而至。
“您关注的作者更新啦!”已经关注作者的人都收到了这样一个提示。紧接着,天幕开启了它的推送:小说《三国演义》与正史《三国志》的不同之处。
众人之前虽然在评论区互通了有无,但不是所有人都爱看小说。
尽管从天幕上听说了《三国演义》是四大名著之一,但也不是所有人都去找罗贯中求资源,讨要《三国演义》手稿的电子版。
众人当中,大多数都不知道《三国演义》究竟写了什么?
但是随着这一期天幕异象的出现,私信问罗贯中讨要手稿的人变多了。由于评论区已经关闭,之前没有关注罗贯中的人无法给罗贯中发私信,便开始动用庞大的人脉关系网,一个托一个的找到了罗贯中。
罗贯中:再也不担心写小说没有素材了,自己的专业素养不够了。
不通兵法,可以直接向岳武穆请教;不会写诗,可以直接请李白题诗;不擅长描述美人外貌,可以直接请唐伯虎画仕女图作插画。
这一波赢麻了。
【哈喽,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小苏打。视频开始前先感谢各位观众,上期视频点赞和投币都超出了预期,作者菌非常开心。
这期视频,我们来盘点“小说《三国演义》与正史《三国志》的不同之处”,闲话不多说,我们进入正题。】
天幕上出现了四个大字:四大名著。
随着这四个字消失,天幕上出现了西游记的拍摄场景和首映视频影像。
吴承恩没有想到盘点《三国演义》的天幕异象还能见到自己的作品,在看到孙悟空的筋斗云时惊叹不已,原以为是他的想象,原来是写实?
腾云驾雾,呼风唤雨,当真不是神仙?
很快,吴承恩的私信消息也和罗贯中一样眨眼间就有了99+
天幕上不单是出现了剧版西游记,还放出了四大名著拍成电视剧的片段,一时间四大名著的作者在古人眼中出名了。
尤其是剧版的西游记,给了众人不小的震撼。
【《三国演义》是四大名著之一,《三国志》是二十四史之一。可以说《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是以《三国志》为蓝本,创作出《三国演义》的。
罗贯中是小说家,而不是军事家。
外国人将《三国演义》当成兵书看,可见是真的饿了。我们有真正的兵书《孙子兵法》,可见吃的多好。
《三国演义》中的兵法韬略是怎么来的呢?可以用一个词概括――张冠李戴。】
天幕上出现了刘备火烧博望坡的场景。
【《三国志》中,汉献帝刘协建安七年,也就是公元202年,刘备火烧博望坡,一把火击退了曹军,击败了曹魏的“五子良将”于禁,以及几乎没有打过胜仗的夏侯。
夏侯有个常败将军的爹,被认为是公认的草包也就不足为奇了。
诸葛亮是在建安十二年,也就是公元207年出山的。然而在《三国演义》中,火烧博望坡被安在了诸葛亮身上,成为诸葛亮出山后树立威信的第一战。
罗贯中极有可能是诸葛亮的粉丝,将他人的功绩安在诸葛亮的头上,营造出诸葛亮多智近妖的形象。】
丞相曹操看不过去了,什么常败将军,这天幕异象所说的也太看轻元让的功劳了。元让随他东征西讨,劳苦功高,而且深受百姓的爱戴。
夏侯・常败将军・:“……!”欺人太甚!
汉昭烈帝刘备不太认同,诸葛丞相本来就是位智者,即便没有罗贯中强安在诸葛丞相头上的功绩,诸葛丞相的真实功绩也是十分出众的。
可以说没有诸葛丞相,就没有他的今天,阿斗也坐不稳皇位,刚登基就亡国。
【当然了,诸葛亮的粉丝很多。汉末三国时期,与诸葛亮同时代的人对诸葛亮的评价就非常高。
曹魏方面,算无遗策的贾诩肯定了诸葛亮的治国才能,说诸葛亮善治国。东吴方面,孙权同样肯定了诸葛亮的治国才能,说伊尹和周公的才能不在诸葛亮之上。
蜀汉方面,刘备说得诸葛亮,如鱼得水。刘禅更是为诸葛亮马首是瞻,照着出师表用人。孟获说有诸葛亮在,南人不反。
可以说,即便没有罗贯中的吹捧,张冠李戴将不属于诸葛亮的功绩强安在诸葛亮头上,诸葛亮也依然是多智近妖的一位智者。】
丞相曹操想到诸葛亮现在还没有出山,想要截胡,先一步将诸葛亮给请来,与众人商议道:“孤想要将诸葛亮给请来,有谁愿往?”
一众幕僚们:“……”想什么呢?
荀攸:“……”莫说别人,就是曹公亲自去请,怕是都不好使。
荀:“……”丞相之前在徐州做过什么,心里没点数吗?莫说诸葛亮一心以匡扶汉室为己任,就算没有忠君爱国之意,也断然不会投靠屠了自己家乡的人。
曹操见众人都不吱声,也知道确实是在为难人。
现在诸葛亮还生活在他所管辖的境内,要抓到诸葛亮并不难。诸葛亮不能杀,但是可以软禁起来。
就像当初,他不杀刘备一样。
只是可惜他一时糊涂,放跑了刘备,以至于多出了一个强敌。
当然,他注定是去晚了一步。
诸葛亮在看到天幕异象之后,早就悄无声息地搬家了,搬离了曹操的地盘。
战乱中搬家,要掩人耳目也不难。
刘・唯一生擒诸葛亮的人・琦想要作为后汉人物的代表夸赞诸葛亮,是诸葛亮救了他啊,让他有了安身立命之所。
汉昭烈帝刘备听到这话舒坦了。
他已经通过人脉关系网,联系罗贯中要到了《三国演义》的手稿,想要看看罗贯中是如何夸赞他的诸葛丞相的。
当然,他也向罗贯中详细说了,他当年是如何火烧博望坡的。
【说到诸葛亮出山的第二计,是帮刘琦处理家事。《三国志》中,诸葛亮的岳母和刘表的继室蔡夫人是亲姐妹,按照亲疏远近的关系,诸葛亮应该帮助蔡夫人的侄女婿――刘表的次子刘琮。
刘琮的亲生母亲是谁史料并没有明确记载,但可以肯定的是,蔡夫人与刘琮更为亲近。毕竟名义上是自己儿子,又是自己的侄女婿。
有了这样错综复杂的关系,诸葛亮就不好再帮助刘琦了。
但是架不住刘琦硬要诸葛亮相帮,在诸葛亮拒绝了他多次之后,将诸葛亮引上了高楼,然后把楼梯给撤了,这才得到诸葛亮的一句指点:“君不见申生在内而危,重耳居外而安乎?”
《三国演义》中,“上屋抽梯”变成了刘备指点刘琦这么干的。】
捉不到诸葛亮的众人:“……!”他们竟然输给了刘琦!
汉昭烈帝刘备:“……”他怎么不记得他有出过这种馊主意?这纯属后世之人臆测,是罗贯中臆测!
他要发私信大骂罗贯中。
【我们现在看到的《三国演义》,并不是罗贯中的原稿,而是明末清初的文学批评家毛宗岗整理和修订的。就拿《三国演义》开篇的诗词《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来说,是后来替换的。】
汉昭烈帝刘备将一堆责备罗贯中的话都删除了,看来还是不应该冲动,先听完天幕所说。
【插播一则广告,下期视频预告:奸相系列盘点。】
天幕下的众人慌了,害怕盘点的奸相是本朝的人物。丢人不说,都知道奸相是谁了,那是杀还是不杀呢?
汉献帝刘协看向了曹操。
天知道他有多想杀了曹操,但是以他的能力,根本杀不了曹操。丞相的权力为何能够如此之大?
汉景帝和汉武帝削藩小有成就,怎么不连丞相的权力也一起削了?
【诸葛亮出山的第三计――舌战群儒,促使孙刘联盟,共同抵御曹操大军。
“舌战群儒”充分体现了罗贯中的才能,将这一段写的十分精彩,但是吧,史书上没有记载,这段是罗贯中编的。
罗贯中是小说家,写出了《三国演义》这样的名著,而不是只会写大纲的作者。
若是大纲,一句诸葛亮奉命出使东吴,联合孙权抗衡曹操就完了。
但是小说要有可读性,罗贯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将诸葛亮是如何说服孙权的,在小说中一一展现了出来。在这过程中详细描述了诸葛亮遇到了什么阻力,又是如何解决问题的。
比如东吴的大都督周瑜,刻意为难诸葛亮,限诸葛亮在三日内造出十万支箭。
于是便有了著名的诸葛亮草船借箭。
但是在《三国志》中,草船借箭的主人公是孙权,也并没有借到十万支箭这么多,只是为了维持船只的平衡,让船只受箭均匀而已。罗贯中张冠李戴,将其安在了诸葛亮的头上。
这一改动无疑是成功的,刻画了诸葛亮智者的形象,也让小说更有看头。】
【孟子曰:“尽信书,不如无书。”《三国志》虽然是正史,但是不代表其所记载的就是史实,其中自相矛盾的地方也有,所以这里只拿《三国演义》与《三国志》作对比,而不是和历史作对比。】
吴大帝孙权:“!!!”虽然在之前的天幕盘点中已经知道了,但是现在再次听到还是难免生气。明明是他的聪明才智,却被安在了诸葛亮的头上。
想到刘备的战绩也被罗贯中强加在诸葛亮的头上,不知道刘备作何感想?是不是也和他一样胸中愤愤难平?
第155章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和周瑜心有灵犀,不约而同地想到用火攻对付曹操的“百万”大军。然而现实中,诸葛亮和周瑜二人,很有可能终其一生都没有见过面,或者说没有交集。
诸葛亮和周瑜顶多也就是远远地瞧上一眼,甚至没有拿正眼看过对方。
因为有一种说法是诸葛亮去联合孙权对抗曹操的时候,周瑜有其他公干,有不在场证明。而孙权将周瑜调回,对抗曹操的时候,诸葛亮已经离开了。
孙权召集众人开会对抗曹操的时候,诸葛亮在场,但是周瑜不在场。
说到火攻,就不得不提到杜牧的《赤壁》诗了,“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或许是这句诗给了罗贯中灵感,又或者是罗贯中从别的地方找到了灵感,设计出了诸葛亮借东风的情节,给剧本增添了玄幻色彩。】
天幕上出现了剧版的《三国演义》,诸葛亮登台舞剑借东风的场景,还出现了演员粘头套以及拍摄时的花絮。
秦始皇嬴政在《墨经》中看到过小孔成像的原理,没有想到后世之人将这一原理应用到了极致。
汉武帝刘彻想到了方士欺骗他的皮影戏。
汉孝怀帝刘禅十分高兴,果然他的相父深受百姓爱戴,哪怕是一千年以后的人也对诸葛丞相十分的崇拜。
明清的小说家们瞧着羡慕不已,他们也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有真人演绎出来。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和周瑜有对手戏,各为其主比拼谋略,诸葛亮三气周瑜,将周瑜给活活气死了,周瑜临终前言道:“既生瑜,何生亮?”
在《三国志》中,周瑜是染病而亡,临终前没有只言片语提到诸葛亮。
或许这个时候的诸葛亮才名未显,只有刘备慧眼识珠。在孙权、周瑜等人的眼中,诸葛亮只是诸葛瑾的弟弟而已。此时的诸葛亮寂寂无名,尚在其兄长诸葛瑾的光芒之下。
小说中的周瑜气量狭小,但是在正史中,明确地提过周瑜度量大,能容人。可以说周瑜是被《三国演义》刻意贬低了,用来突出诸葛亮的智慧。】
【诸葛瑾字子瑜,是诸葛亮的长兄,比诸葛亮大了七岁。诸葛亮二十七岁出山的时候,诸葛瑾已经在孙权这边工作七年了,十分受孙权的器重。
不过呢,诸葛瑾和诸葛亮虽然是亲兄弟,但是外貌差别很大。诸葛瑾长了一张驴脸,而诸葛亮在史书中的描述是“容貌甚伟”。
《三国志》中,孙权见诸葛瑾脸长,在大会朝臣的时候,命人在驴脸上贴上“诸葛子瑜”四个字,牵进殿来。诸葛瑾的儿子诸葛恪在父亲的名字下面添了“之驴”两个字。
可见孙权和诸葛瑾的关系好到没边了,能开这种玩笑,戏弄诸葛瑾。】
丞相曹操羡慕了。
刘备得了诸葛亮,孙权得了诸葛瑾,那他呢?诸葛家还有没有别的兄弟?
让他也分一杯羹?
孙坚忍不住吐槽:“这个不肖子,我若是在场,腿给他打折了,哪有这样侮辱人的?”
孙策替只有几岁的弟弟说话:“天幕也说了,这说明他们君臣之间关系好。”好比他与周瑜,是至交好友,什么玩笑开不得?
周瑜:“……”
他有点期待后世能有他的粉丝,写一篇以他为主角的《三国演义》,不求美化他的形象,但愿实话实说。
哦,《三国志》就是这样的。
谁能想到在一千多年以后,史书不是读书人必读的科目,小说才是深受读书人喜欢的读物呢?
诸葛瑾:“!”这样说他的外貌,礼貌吗?
天幕下的众人想到诸葛瑾和诸葛亮的相貌差异巨大,兄弟两的年龄差距也很大,而诸葛瑾生母去世的早,有继母,猜测诸葛瑾和诸葛亮不是同一个母亲所生。
《诸葛忠武侯文集.诸葛氏谱》连诸葛亮的年龄都能记错,很明显不可信。
不过一母同胞的亲兄弟脸型差距大也是常有的事,不能因此断定诸葛瑾和诸葛亮并不是同一个母亲生的。
可是诸葛亮出山辅佐刘备,不久就把弟弟诸葛均带在了身边,如果诸葛亮和诸葛瑾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诸葛瑾为什么不把诸葛亮带在身边呢?
如果说,诸葛亮不愿意出仕东吴,那诸葛均呢?
诸葛亮和诸葛瑾后来联系密切,可以说是为了孙刘联盟,所以兄弟两人才亲近了一些,信件往来也多了一些。
【相比蒋干,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还是对周瑜笔下留情了。
《三国演义》中还有一处经典情节――蒋干盗书。
114/125 首页 上一页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