谯周说道:“别忘了还有吴国。就是做个样子给吴国看,魏国也会善待大汉的降臣。”
刘禅此时已然偏向了谯周的观点。
唐高祖李渊:“……”看这服饰,是他大唐,天幕盘点的败家子是老二的后代?
李渊问道:“二凤,你怎么看?”
自从天幕称李世民为李二凤之后,他也就这样称呼这个次子了。龙凤猪指代三位千古一帝,他家老二是其中的凤。
李二凤费尽心机登上了皇位,结果呢?
后世子孙荣登“十大败家皇帝”榜,丢尽了颜面。观看天幕的可不止是他们,还有秦皇汉武这样的千古一帝。
这皇位,看来不能传到李世民手上。
可是自古以来就没有长盛不衰的王朝。若是长子即位,也难保后世子孙不会出一个败家子,传给李世民好歹能有一个贞观之治。
李渊心中犹豫不决。
天幕预言李世民会是皇帝,还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景象,逼得他不得不废掉李建成,改立李世民为太子,以顺应天道。
没想到这么快就被天幕的盘点打脸。
他才刚刚改立李世民为太子,这么快就要废掉李世民的太子之位吗?
这个儿子是他的骄傲啊。
李世民冷汗都下来了,心中暗骂天幕上这个坑祖宗的不肖子孙!
他硬着头皮说道:“臣今后必定严加教导子孙后代,时时刻刻地警示他们,代代相传,让他们不再犯下这等大错。”
李渊点头,但愿如此。
【注意看,这个仓皇逃窜的皇帝就是唐玄宗李隆基。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仅半年叛军就打到了都城长安。】
【可惜啊,李隆基如果不是死的太晚,也是有资格和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一样被称为千古一帝的。他开创的盛世国富民强,百姓们吃的好穿的好,才有条件以胖为美。
在古代,普通老百姓能吃胖是一件多么难以想象的事啊,唐玄宗做到了。
开元盛世,是真正属于百姓的盛世。】
被天幕点名表扬的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乐了。
李渊:???
上了败家皇帝榜,居然还能有机会成为千古一帝,还开创了盛世?死的太晚是什么意思?
正值壮年的李隆基:???
天幕上那个穿着龙袍弃百姓于不顾的老东西,不是他的子孙后代而是他本人?开什么玩笑?
他励精图治,崇尚节俭,国家强盛,百姓家家都有余粮。这样一个强大的王朝,怎么会有叛军杀入长安?和千古一帝这一荣誉失之交臂?后面发生什么事了?死的太晚?
李隆基心中有太多的疑问。
【秦始皇修仙但是不昏庸,行暴W政却也爱民,就是死的太早,如果多活十几年,将皇位平稳的传给扶苏,秦朝不至于二世而亡。
汉武帝晚年沉迷修仙,若不是被太子刘据用命警醒,怕是要晚节不保。
唐太宗人到中老年同样沉迷修仙,死的恰如其分,若是多活几年可能也会是一场灾难。】
【这样看来,李隆基的阳寿如果分十几年给秦始皇就好了,千古一帝稳了。】
嬴政:阳寿还能分的?
晚年的刘彻没有想到他自己才是害了刘据的罪魁祸首,心中悲痛。
用命警醒?
看不出来啊,他向来认为刘据仁厚温和,居然也会死谏。
正值壮年的李世民:???
他沉迷修仙?这怎么可能?他和作者菌一样是无神论的拥护者,说他沉迷修仙,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谣传,这绝对是后世的谣传。
【可惜没有如果,李隆基晚年昏庸无道,在叛军即将兵临城下时弃百姓逃亡,在出逃的途中差点因兵变被杀。】
后主刘禅听到这里坚定了投降之心。
李世民对此十分遗憾,可惜李隆基这一罪魁祸首没有死于兵变。
在他看来,兵变是必然会发生的。
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李隆基匆匆逃离长安,肯定无暇准备三千禁军所需的粮草,沿途若是没有粮草补给,禁军们吃什么?
没有吃的就活不下去,活不下去就要造反了。
禁军的家多半都在京城,叛军攻入长安后烧杀抢掠,禁军的家人难以幸免。
有些东西是用金钱买不来的。
【李隆基为什么能在兵变中活下来,这里就要提一嘴被众多文人墨客拿来当创作素材的,李隆基与杨贵妃的“绝美爱情”。】
天幕选用了杜牧的诗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以及白居易的《长恨歌》全篇。
《长恨歌》是真的长,还好不要求背诵。
曹操看完天幕上的长恨歌,忍不住赞叹其中佳句频出,都可流传千古。
【说点曹操感兴趣的话题,杨贵妃原本是李d的正妻,被李隆基抢去当妃子了。李d是李隆基的儿子,李隆基色令智昏,强占了自己的儿媳。】
曹操:“……”
揪着他的感情轶事没完了是吧?而且他也是有分寸的,不会干出强抢民妇的事情,顶多只是帮忙照顾他人遗孀和前妻而已。
曹丕:“……”
他偷偷看了一眼父亲,害怕父亲会干出强占儿媳的事情来。原以为他先一步得了甄氏就高枕无忧了,看来是他太天真了。
甄氏的美貌不输于杜氏。
父亲那么看重关羽,关羽所求不过是杜氏这一个女人,父亲都不肯给,以至于错失关羽这一员上将。
他担心留不住甄氏。
娶父亲小妾为妻的李治:“……”
这李隆基是谁的儿子?纳儿媳为妾,可真是好样的。
【李隆基这样做,多多少少还是带点家族遗传的。他爷爷唐高宗李治就娶了父亲的小妾为妻。】
唐太宗李世民吩咐左右:“去把雉奴带来!”
长孙皇后十分焦急,在一旁劝道:“雉奴现在还只是个孩子,您消消气。”
李世民经观音婢提醒,想起雉奴现在才五岁,什么都不懂,叫来也不好说什么,于是挥了挥手,示意左右别去了。
只是,怎么会是雉奴继承皇位?
【好了,言归正传。李隆基放任部下将一切罪责都推给了宠妃杨贵妃和外戚杨国忠,杀掉这二人以平息禁军的怒火,这才得以苟命。】
天幕上回放了杨贵妃为李隆基献歌献舞的画面。
两人情意绵绵,你侬我侬。
下一秒就是杨贵妃马嵬驿身死的画面,和前面的恩爱相比是十足的讽刺。什么绝美爱情,不过是老色痞没有管住自己的下半身罢了。
【解决了兵变,李隆基依然没有顺利行军,被当地的百姓们拦下了。弃百姓于不顾,仓皇出逃,不是杀了宠妃杨贵妃和外戚杨国忠就能了事的。李隆基一心逃窜,接下来的操作直接葬送了自己的皇位。】
【李隆基派太子去安抚百姓,百姓们拦不住一心想要逃往蜀地的李隆基,只好全力拦住太子。
就这样太子被留下了,没有和李隆基一起逃往蜀地,而是去了朔方城,在朔方登基,也就是现在的灵武,把李隆基变成了太上皇。】
李隆基猛地看向太子李瑛。
李瑛吓得连忙跪地请罪。
效仿太宗将皇帝父亲逼成太上皇,他有这本事?
第24章
公元736年,已过知天命年纪的李隆基本就对李瑛不太满意,碍于丞相张九龄力保才没有废掉李瑛的太子之位。
这下可算是找到借口了。
他呵斥道:“逆子,你竟然忤逆不孝。”趁火打劫直接登基,可真是好样的。
李瑛面如死灰,哭着讨饶。
父亲用上了“忤逆不孝”这个词,他基本上是没有生还的可能了。
这天幕坑他。
张九龄见太子情势不妙,劝诫道:“陛下,看完天幕盘点再做处理也不迟啊。”
太子是国之根本,不可轻言废立。
他之前以太子无过为由,力谏陛下不可以废掉太子。可是若真如天幕所言,太子登基这事就足够惹怒陛下。
李隆基瞪了张九龄一眼,冷笑道:“好啊。”
这些年来,他对张九龄积怨已深,已经忍了张九龄很久了。待到看完天幕盘点,不光是太子李瑛,连张九龄也要一起清算。
张九龄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是大祸临头。
天幕上出现了一段视频,是太子李亨在朔方登基的场景。
[朔方有众多的精兵,整个朔方的军队都听命于新皇。
身在蜀地的李隆基得知消息,大笑着道:“吾儿顺应天命,登基为帝,吾无忧矣。”终于不用担心自己会是亡国之君了。]
看到这一幕的李隆基:“……”
李瑛擦了擦额头上的汗,还好忤逆不孝的人不是他,瞧着倒像是李_。
等等,太子怎么会是李_?
【因为唐玄宗李隆基弃百姓逃亡蜀地,所以被百姓留下来的唐肃宗李亨登基后成为众望所归,各地有才之士纷纷归附,期望李亨能率军平息叛乱,杀回长安。】
李隆基:???
“李亨是谁?”李隆基看到天幕上唐肃宗李亨的样貌,难道李亨是李_?
李瑛原本高度紧张,听到这话强忍笑意。
父亲正事不干,就知道给儿子们改名字,这都改了多少回了,改的亲爹都认不出来了吧哈哈哈。
笑过之后情绪又陷入低迷。
天幕所说的太子不是他,最后登基的更不是他。
所以他这太子之位还是被废了?
唐太宗李世民十分期待后续,恨不得自己亲身上阵,率军平息叛乱,杀回长安,挽救大唐基业。
他希望李亨能争点气。
【李亨急于收复长安,也没有让众人失望,以郭子仪和李光弼为将,集结大军收复失地。
出乎意料的是,李亨集结的士兵大多是胡人。一批胡人发动叛乱,李亨许诺另一批胡人足够的好处,平叛的主力部队也是胡人。】
天幕盘点了半天,并没有提到发动叛乱的胡人是谁。李隆基心中焦急,到底是哪个胡人发动叛乱?
他要提前杀了,以绝后患。
李世民对李亨并不看好,急于收复旧都勾结胡人必然会留下隐患。
一看就是没有好好读兵书。
【李亨能平定叛乱,离不开奔着利益忠于他的胡人军队,更离不开一个人――吃人将军张巡。】
天幕上出现了张巡艰苦守城,在城中缺粮时杀掉活人百姓给士兵们吃的骇人情景。虽然在残忍血腥的地方打了马赛克,但还是令人毛骨悚然。
曹操和他的属下们都看向了程昱。
程昱不干了,囔囔道:“天幕盘点的是张巡,你们都看着我干嘛?”
郭嘉说道:“我有预感,你会被天幕提及。”
程昱一点都不想因为这种事出名,白了郭嘉一眼,没好气地道:“去去去,你个乌鸦嘴。”
郭嘉说道:“啊,对不住。”
天幕上的骇人景象让人看了头皮发麻,很难不联想到程昱让将士们吃人的情景。
这样的惨状竟然在他身边真实发生过。
曹操想到郭嘉说孙策会死于刺杀,结果孙策真的死于刺杀,心中为程昱默哀了一瞬。
程昱看到曹操的表情:“……”
【东汉末年,狠人程昱也只是以死人肉做为军粮。唐朝的张巡更狠,城中粮尽之时,先是吃小妾,再是吃城中的百姓,该用狼人来形容,不,狼灭。】
程昱:“……”还真被郭嘉给说中了。
长安城破,叛军进入城中烧杀抢掠;睢阳城失守,城中的百姓也会面临一样的境地。
这张巡守城还真是无所不用其极。
汉惠帝刘盈看到这一场景吓得脸色发白,头冒虚汗。他的异状很快就被周围的朝臣们察觉。
“陛下怎么了?”
“快扶陛下去歇息,传御医。”
……
皇太后吕雉也不再观看天幕了,向御医询问刘盈的情况,得知是被天幕异像吓成这样的,暗道这儿子胆子也太小了点。
她还想让刘盈看看戚夫人的下场,想来还是算了。
【张巡本是一个文官,临危受命成为睢阳城守将,以数千人抵御十余万人,坚守近一年,杀敌十余万人,一战成名,成为名将。】
以数千人抵御十余万人,杀敌十余万人?
天幕下的众人听到这话倒吸一口凉气,先前还大义指责张巡吃人的官员闭嘴了,换他们上,还真不能做的比张巡更好。
只是,不惜吃百姓也要守住的城池到底有多重要?值得吗?
不少人心底有此疑问。
东汉末年刘备麾下的将领霍峻被这一数字惊呆了。
刘将军入川时,他以数百人抵御一万余人坚守一年之久,守住了葭萌城。
原以为自己挺牛的,没想到还有比他更牛逼的,十倍于他。
【叛军已经占领了长安和洛阳,睢阳城就成了重中之重。失去了睢阳城,唐朝就离亡国不远了。张巡坚守的虽然只是一座城,但是给了李亨翻盘的机会。】
天幕下的众人:张巡坚守的城池至关重要。
【说起来,张巡身为文官,书没有少读,能够守住睢阳城,用的几乎都是三国时期前人用过的计谋。
使用刘备攻打汉中时,法正的疲兵之计。夜间擂鼓造势,佯装出击却按兵不动,多次行骗之后突然出击,赢得胜利。
使用孙权在濡须口抵御曹操攻打时,用的草船借箭之计。夜间用绳子将稻草人放下城墙,被敌军误以为是真人,用箭一通乱射,收获无数支箭。
再有就是学曹魏的程昱,吃人。】
曹魏的众人都沉默了,怎么到了他们这边,张巡学到的就是吃人?
程昱:!!!
有不少人赞叹道:“学以致用,张巡真乃军事奇才。”
虽然心疼那些被吃掉的百姓,但是和亡国相比,还是守住睢阳城守护国家重要一些。一旦城破,死的人会更多。
有气节的人是宁死也不当亡国奴的。
宋仁宗赵祯认为张巡做的太过了,就是有再大的功绩,吃活人也是让人痛骂的污点。安史之乱时,唐朝气数未尽,叛军内部也不是坚不可摧,即便丢了睢阳城,唐朝也不会亡。
为了守住睢阳城做到这样的地步,不值得。
洪武大帝朱元璋深有感触,若不是张巡守住了睢阳城,唐朝将会被胡人灭亡,汉人毫无意外会如元朝时一般,是低人一等的存在。
他推翻元朝,才提升了汉人的地位。
【李隆基和李亨在公元762年5月先后病逝,太子登基。公元763年,郭子仪和李光弼平定了长达七八年的安史之乱,但强盛的唐朝已经走向了衰落。我们回过头来看看安史之乱是怎么发生的。】
20/125 首页 上一页 18 19 20 21 22 2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