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言情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举报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历史同人)开局给秦始皇盘点十大败家皇帝[历史直播]——南风音子【完结+番外】

时间:2024-09-24 14:40:04  作者:南风音子【完结+番外】
  自己的俸禄都用来资助游学的学子了,家里也就贫困了。
  《宋史》中记载:“范仲淹常常用自己的俸禄资助四方游士,诸子至易衣而出。”
  范仲淹的几个儿子身为官二代,没有一件自己的衣服,小时候和贫苦百姓的孩子一样都是裸着的,要和兄弟们轮着穿一件衣服才能出门,或许要等到长大成人了才能有自己的衣服穿。
  孟子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不反对范仲淹资助游学的学子,但是这个资助也要有个度吧?不说让家人大富大贵,基本的温饱问题要给解决,不能短了家人的衣食。
  钱都花在资助游学的学子身上,让自己的孩子裸着,几个孩子只有一个孩子有衣服穿也是奇葩。
  为什么不把俸禄都捐了,自己也裸着?
  或许是自己年轻的时候吃过苦,每天只能以白粥充饥,忍受了常人不能忍受的苦难,所以也要让自己的孩子尝尝其中滋味。
  老子都是这样过来的,儿子就忍受不了?
  在范仲淹家中,平时是没有肉吃的,逢年过节也没有,只在家中有客到访的时候,才舍得买肉食接待。】
  天幕下的众人习以为常。
  贫困家庭的孩子本来就不给穿衣服。小孩子长身体,个子窜的快,衣服没穿两年就短了不能穿了,给小孩子做衣服不是浪费吗?
  而且小孩子不穿衣服没什么,别说待在家里,就是上街上疯玩也不会有人说什么。
  不过范仲淹毕竟是当官的人家,不给小孩子衣服穿就过分了。
  当然,小孩子穿不穿衣服无所谓,大人必须得穿衣服。范仲淹过于节俭,把能省的都给省了,不能省的,也尽量把花销降到最低,省下来的钱用来资助别人。
  虽说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但是小时候苦惯了,即便是长大后发达了,也是这也舍不得那也舍不得,不肯对自己好一点,骨子里的贫穷难以改变。
  这么看来,范仲淹在朱家的时候确实是吃了很多苦啊。
  当然,也可能是范仲淹在知道自己的身世之后,不再把自己当成是朱家的人,不愿意再接受朱家的钱财,所以吃苦也就是独自在外求学的时候吃苦。
  小时候在朱家还是过得不错的。
  宋仁宗赵祯看向范仲淹的目光中充满了同情,甚至目光在范仲淹的衣服上流连,想要找出补丁来印证什么,但是没有找到,失望地收回了目光。
  知道范仲淹节俭,没有想到范仲淹这么节俭。
  早年范仲淹就上书,反对修建寺庙和道观,减轻百姓的负担,不要再浪费百姓的钱财。
  原来范仲淹对自己也是这么狠。
  他也不是小气的人,赏赐给范仲淹一些布料钱粮吧,指明用途是给孩子做新衣,改善伙食的,不能苦了孩子啊。
  不指明用途,范仲淹说不定又送给别人了。
  范仲淹开始反思自己是不是过于节俭了?母亲在世的时候,他生活穷苦,习惯了那样的生活,即便当了官,也只是小官,仅能维持生计。
  在他看来,只要饿不死,就没有必要吃的太好;只要冻不死,也没有必要穿的太好,这属于浪费。
  他的衣食无忧的标准似乎是有点低。
  原本自认没有亏待家人,经天幕这么一说,好像是有点对不住家人。在衣食方面。不能用对待自己的标准来对待家人。
  不过,他可没让孩子裸着。
  【不过,范仲淹虽然没有给家人大富大贵的生活,但是在教育孩子方面还是无可指摘的。四个儿子都当了官,有两个还官至宰相。】
第134章
  众人无不惊叹,范仲淹的四个儿子个个都成才,有两个还当上了宰相。如果不是朝代离得太远,他们都想让范仲淹来教导他们的儿子。
  不求当上宰相,能够进入官场就行。
  【晏殊推荐范仲淹,是因为范仲淹做官的时候有政绩,能为百姓办实事。范仲淹的四个儿子能做官,甚至官至宰相,也是因为自身能力强。
  范仲淹的儿子范纯仁更是被称为“布衣宰相”,有着高风亮节。
  至于范仲淹的儿子们在后世不如范仲淹出名,纯粹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写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样的名句,没有作品入选语文课文。
  人们没有认识他们的广泛途径。】
  众人一想也是。
  他们想要名垂青史,有一部分的原因是想要后世之人知道他们,因为学生的必修科目是读史书。后世的学生都不读史书了,他们名垂青史,也不被人所识。
  【宋仁宗赵祯明道二年,也就是公元1033年夏天,发生了严重的旱灾。
  范仲淹能用自己的俸禄资助四方游学的学子,但是个人的能力有限,无法救灾,于是呢,想要动用国家的力量,帮百姓们度过难关。
  他奏请宋仁宗赵祯派人巡视灾情,没有得到宋仁宗赵祯的回复。
  范仲淹顿时火了,这么紧急的事情不做处理,等于是枉顾人命,便对宋仁宗赵祯说:“皇宫里的人很久不吃饭,会怎么样?”
  宋仁宗赵祯这才醒悟,派人去救灾。
  史书上记载:“宫掖中半日不食,当何如?”一天有白天和黑夜,半天应该不是指白天的一半,而是全天的一半。半日不食,等于是一天都没吃饭了,那不得饿得慌。而且半日也是比喻时间过去了很久,那可就更饿了。】
  宋仁宗赵祯心中不安,正所谓“知过能改,善莫大焉”,祖宗们应该不会把他看成是不顾百姓死活的昏君吧?
  【宋仁宗赵祯围观他的妃子们争宠的时候,看到宠爱的妃子吃亏,就加入战局替爱妃挡了一下,这一挡就被皇后误伤,脖子上挨了皇后一爪子。
  赵祯本就不喜欢皇后,这下正好有理由废后了。】
  【范仲淹多管闲事,和众位大臣站在殿门外谏诤皇帝不能废后,也就是伏阁抗议,纠正皇帝的过失。结果这些官员包括范仲淹在内就被宋仁宗赵祯给贬了。
  宋朝的伏阁抗议是站着的,不是我们印象中的电视剧里群臣进谏的时候殿门外跪了一片官员们的情景。
  范仲淹被贬到地方上做知府,任职才一年多,又被调到别的地方当知府。恰逢水灾,范仲淹在当地任知府,治理水患。治理到一半的时候,朝廷又有调令,要将范仲淹给调走,当地官员请求先将范仲淹留下,治理完水患,得到了朝廷的允许。
  范仲淹治水有功,回到了京中,也就是朝廷中枢。】
  天幕上出现了宋仁宗赵祯英雄救美,结果不慎惨遭毒手的场景。脖子上的伤痕触目惊心,不使劲揉搓两下就要消失了。
  宋太宗赵光义暗骂荒唐。
  明明一句话就能喝止的冲突,非得亲身上去挡,被挠了活该,没有半点君主的形象。
  他的后代怎么都这么的不争气?
  就这样的理由还好意思废后,旁人会说某个皇帝参与后妃争宠的争斗中被女人给挠了,还没有半点肚量。
  丢人呐。
  随着天幕的声音,对应的出现了相应的场景。有台谏官员伏阁抗议的情景,也有水灾泛滥时,灾民的苦难生活以及范仲淹治水时的情景。
  画面一转,堤坝修筑成功,水灾过后良田千顷。
  天幕下的众人同情灾民,也为他们庆幸,遇到了范仲淹这样的好官,想到苏轼也是治水有功,觉得能够遇到好官的百姓实在是太幸运了,不幸中的万幸。
  宋仁宗赵祯心情舒畅,天幕都说范仲淹反对他废后是多管闲事了。
  他这个皇后是刘太后喜欢的,可不是他喜欢的,身为皇帝,连封喜欢的人为皇后的权力都没有,即便有成功的案例,也要经过抗争,精疲力尽才能成功。
  赵祯有点羡慕李治了,想要废后有武则天这个强有力的帮手帮忙,而他就只能靠他自己,也没个贤内助。
  范・多管闲事・仲淹:“???”皇帝无故废后,怎么是多管闲事?
  【但是范仲淹的这次升官,没过多久又给降了,再度成为知州。
  当时吕夷简专权,培植党羽,专门提拔任用自己门下的官员。范仲淹觉得不妥,向宋仁宗赵祯呈上《百官图》,述说官员升迁的不公,批评吕夷简任人唯亲。
  这就得罪了吕夷简。
  吕夷简得到叔父吕蒙正的推荐,在宋真宗驾崩之后,先是辅佐刘太后,颇有政绩,在刘太后去世后,吕夷简就飘了,开始专权,任人唯亲。但是这个亲,只是在门下的官员中挑才学出众的,而不是不加考核连酒囊饭袋也提拔。
  这等于是有能力的官员中又人脉的得以升迁,好比晏殊举荐范仲淹。
  吕夷简的气度不大,你有能力,愿意归我门下,我就重用提拔你;你有能力,但你敢和我作对,那就滚出京都。】
  【欧阳修大概是范仲淹的fan,因为范仲淹被贬,对吕夷简骂骂咧咧,对赞同范仲淹被贬的官员高若讷骂骂咧咧,结果自己也受牵连被贬了。
  他初入官场,官位本就不高,这一被贬直接就被贬成了县令。
  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柳永、苏洵、苏轼等作品入选语文课文令我们所熟知的宋朝的诗人,几乎都汇聚在仁宗朝,还有包拯、司马光、狄青、种世衡等名臣武将也在仁宗朝。
  若说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宋仁宗赵祯才是真正的扶不起。
  当朝有能力的能臣武将有一堆,宋仁宗赵祯但凡争点气,能够做到正确的官员任命,不说功绩堪比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至少“燕云十六州”能够收复,让宋朝成为毫无争议的大一统王朝。
  奈何宋仁宗赵祯不争气啊。】
  宋太祖赵匡胤叹气,但凡他能多活几年,“燕云十六州”都收回来了,但凡赵光义能争口气,“燕云十六州”也收回来了。
  仁宗朝不缺名将,缺的是位有作为的明君。
  宋真宗赵恒此时正在已经致仕的吕蒙正家中。他两次拜访吕蒙正,想提拔吕蒙正的儿子入朝重用。结果吕蒙正不推荐自己的儿子,而是推荐侄子吕夷简,就是推荐了这么一个任人唯亲的人来?
  吕蒙正叹气,他这个大侄子有宰相之才,但是没有宰相的气度。
  宋仁宗赵祯:“……”该来的还是来了。
  人才是多,可他们又不是一条心。就拿欧阳修来说,他还中伤过包拯和狄青呢。还有王安石和苏轼,这两在神宗朝斗得可激烈了。
  【范仲淹这次被贬,为他说话的官员有许多。因为明面上,范仲淹是维护官员升迁的公正而被贬的,关系到所有非吕夷简门下官员们的切身利益,而且吕夷简被罢相了,不怕被吕夷简报复,这种时候怎么能不站出来说话?
  范仲淹被贬且等到吕夷简被罢相之后,朝廷众多官员为范仲淹说话,想要举荐范仲淹。
  宋仁宗赵祯无可奈何,只好对新任宰相张士逊说,他贬谪范仲淹,不是因为范仲淹得罪了吕夷简,而是因为范仲淹想要他立皇太弟。】
  【宋仁宗赵祯没有儿子,也没有亲兄弟,只有堂兄弟,这关系就远了。最后,赵祯收养过继了堂兄弟的儿子当儿子,立为皇太子。
  直接立堂弟,和立堂兄弟的儿子自己的养子,意义还是不同的。至少名义上,他是下一任皇帝的父亲。】
  天幕下的众人:“……”好家伙,吕夷简没有罢相的时候,是一个都不为范仲淹吱声啊。
  哦,过早地为范仲淹吱声的都被贬了,比如欧阳修。
  宋太祖赵匡胤感同身受,好一个皇太弟,难怪宋仁宗赵祯会破防。不过他是有儿子,赵祯那是没儿子,情况不一样。
  【范仲淹这次被贬,一直碾转各地当知州,直到西夏反了。
  宋仁宗赵祯将范仲淹召回朝廷,也让吕夷简恢复了宰相的职位,并亲自调和范仲淹和吕夷简之间的关系。
  战事起,范仲淹主动要求前往前线,到了前线之后和种世衡联手抵御敌军。毛爷爷评价范仲淹文武双全,下笔有千言且知兵善战。
  西夏见打不过,请求议和。
  范仲淹被宋仁宗赵祯召回了京都,没多久就成了副宰相。范仲淹当上了副宰相之后,针对朝廷的内忧外患,提出了十项改革措施,被称作“庆历新政”,只是才推行了一年改革就以失败告终。
  宋仁宗赵祯让范仲淹失望了,范仲淹失望地自请外任,被撤了副宰相的职位,再度到地方上任知州。】
  宋仁宗赵祯看到前半部分时颇为得意,他就知道重用范仲淹没有错。在看到后半部分时,想要推卸责任。怎么能说是范仲淹对他失望呢?应该是范仲淹让他失望了才对,牵涉到了党争当中。
  【宋仁宗赵祯皇v四年,也就是公元1052年,范仲淹病逝,享年六十四岁。去世时的官职是地方知州。】
  【本期视频盘点就到这里,我们下期视频再见,敬请期待哟。】
  天幕上又出现了供人点赞、关注、投币的粉红色图标。
  众人纷纷点赞、关注、投币。
第135章
  这天下午,天幕在众人的期待中终于又给大家带来了惊喜。和往常一样的时间,天幕异像再度出现。
  “您关注的作者更新啦!”午后时分,已经关注作者的人都收到了这样一个提示。紧接着,天幕开启了它的推送:《六大女将》。
  众人纷纷猜测这次上榜的会是谁?
  历朝历代的名将十分期待天幕对名将的盘点,兴许能够从中学到旁人的战术呢?
  【哈喽,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小苏打。视频开始前先感谢各位观众,上期视频点赞和投币都超出了预期,作者菌非常开心。
  这期视频,我们接着来盘点六大女将系列。】
  天幕上出现了三个大字:冼夫人。
  【冼夫人的生卒年不详,大概活了八九十岁,可以确定的是一位高寿老人,生活在南北朝时期,后来归顺了隋朝。
  她是少数民族,古代高凉郡人,放到现在就是广东人,只知道她姓冼,具体叫什么名字,不详。
  古代女性能够在史书上留下姓名的实在是太少了,作为男人的附属物,顶多留下一个姓氏。但是冼夫人和其他女性不同,她不是男性的附属物,她是南越首领,而且是世袭,祖上世代都是南越首领。
  只可惜,还是没能留下名字。】
  隋朝之后的人想到冼夫人曾在陈朝被封为中郎将,若是能找到那封册封的旨意,应该就能知道冼夫人具体叫什么名字了。
  史书不记录冼夫人的名字,应该不是和他们一样因为年代隔的久远所以不知道吧?
  知道什么名字,但是不记载名字。
  唐太宗李世民被天幕异象的盘点习惯给带进沟里去了,言明要确保后世能够把自己姐姐平阳公主的名字写进史书里,在日常记录时都得连名带姓的给写全了,而不是仅仅只是一个平阳的称号代称。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