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他要去爸爸单位的育红班上学,现在去上学前班,每天跟他爸吃单位食堂……二伯做饭是真的好吃,而且姐姐不用上学……
还不等他点头,就被他爸扛起来往外走,屁股还被揍了两下,“以后有机会我们再去羊城找昭昭姐姐。”
昭昭姐姐?
哦对,是胖崽姐姐。
睿睿趴在他爸的肩膀上往爷爷家门口看,有点希望胖崽姐姐冲出来拯救他。
但是,胖崽被外头的风吹了下,又变成一只鹌鹑,没看到他期待的眼神,转身蹦蹦跳跳地回家。
第二天早上,宋雨晴和赵平生在家门口跟赵山南、温如月上演了一场“我们不要”、“给孩子的又不是给你们的”的“拉锯战”。
胖崽的瞌睡虫一下子被赶跑,手捂着围巾把脸包住,露出两只大眼睛,边看边偷笑。
口袋里被塞进来东西都没察觉。
衣服太厚了啊!
等到要去坐火车了,胖崽的兴奋劲才消停下来。
后知后觉自己要回家了。
也不是回家不好,但是又要好久好久才能见到爷爷奶奶小姑和哥哥弟弟了。
“大伯,你,你记得让军军哥哥去找我玩啊!”
火车这时候也要开动了,呜呜呜的声音响起来,月台上的人不少,不确定送他们过来的人有没有听到。
赵平生看过去,只看到大哥在不停地朝他们挥手。
胖崽在努力地挥手回应,他也挥了挥手,示意他别等了赶紧回去。
火车跑了起来,渐渐地就跑出了这个城市。
胖崽躺在床位上,双手举到头顶,重重地叹了声气。
宋雨晴和赵平生对视一眼,坐在她床铺边沿,让她先把自己的情绪给消化点。
回程还没到四分之一,胖崽又精神饱满地拉着他们玩纸牌。
脱外套时从口袋里翻出来个大红包,胖崽赶紧再去检查口袋,没有了,还道:“漏掉了一个压岁钱。”
她以为是这几天收的呢,拆开看了一眼,眼睛都瞪圆了。然后让妈妈帮她保管,回家了就放进她的储物罐里。
宋雨晴无奈,防来防去,没防住。赵山南和温如月最后还是把红包塞到了胖崽身上。
胖崽还以为自己是哪天收到的压岁钱给漏掉了。
加上来回坐火车,他们出去了半个月。回到羊城,只需要穿两件薄衣服,厚棉袄都得抱着或者拎手里。
过了个年回来,发现市里的人变多了。
他们在火车站出来坐公交,没一会儿,越来越多的人上车,都在聊今年知青回城的事情。
提到的更多是,哪里哪里多了个私人小饭馆,也没人去抓。还有自家的哪个亲戚或者邻居,做起了小摊贩......
在日常琐碎的叨叨念里,改革的浪潮正席卷而来,大多数人身处其中,只看得到眼下的一亩三分地。敏锐的人才窥探到了全局,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
宋雨晴没少和赵平生感慨,他们如果不曾在另一个世界生活过,可能也察觉不到整个社会、国家的变化。
有些人赚钱,是真的该人家赚钱的。
他们一家三口回到军医院大院。
胖崽从下了公交车,就想着一路狂奔回来。在大院里见着每个熟人,都要大声地跟人家打招呼,尤其是见着她的小伙伴,得和人家说:“我回来啦!”
他们到家没多久,行李都堆在桌上、沙发上,宋雨晴和赵平生正坐在沙发上休息,准备待会再去厨房烧热水洗澡去去一身味。
胖崽已经忙活开了,打开她的行李箱,把她带回来的玩具拿出来。
尤其是她那个音乐盒,一拧发条,就叮叮咚咚地响。
真好听,宋雨晴觉得自己被催眠到了。
没一会儿,家里门口的光被挡了一部分,一群熟悉的萝卜头出现。
家里又热闹了起来。
宋雨晴和赵平生把他们的行李给分出来,要洗的都拿到了卫生间去。剩下的东西拿到了楼上。
客厅里都是胖崽的说话声。
忙活了一早上,简单吃个午饭,宋雨晴睡了一个很长的午觉。
四点半起来,换好衣服下楼。
发现家里没人在家。
拿钥匙出门,才知道赵平生在隔壁副院长家里,喊他过去聊聊天。
婉拒了领导的留饭,他们往供销社去买菜,顺便去找找在外面玩了一下午的胖崽。
不用找了,在供销社前面的篮球场看到了。
她自己织的红色毛衣,她一眼就能认出来,更别说还有胖崽头上那独具一格的发型。
“赵医生宋同志回来了,海市怎么样?比起我们羊城如何?”
这要怎么比?
宋雨晴就道:“都好,没法比。”
坚持问区别的,宋雨晴就道:“海市的冬天比羊城的冷。”
她家去海市过年这不算什么新鲜事。
大院里现在最新鲜的事,是谁谁谁去要去盘厂生产东西去卖。
“开什么厂啊?服装厂?她这能比得过人家国营的服装厂?我就说她是嫌日子过得太安逸了,还要去银行贷款,你们说,这银行能给她贷款?”
“还真不一定,去年的时候,人家找服装厂下了个单子,衣服全都卖出去了,还是卖到首都去。你猜人家赚了多少?”
“我不猜,这种事情能长久得了?要是上头又开始追究了,她跑不了不说,还得连累老王,眼看着就要评副主任了......”
“哎,宋同志,你说对吧?这种时候折腾这些,不是瞎搞吗?万一政策又有变化,那不得全家都进去,是不是?”
宋雨晴认真地盯着说话的人的眼睛看,微笑道:“这种大事情,我们不了解。”
她才不去掺和,这人说的话好像是在为人家着想,实际上就是想把人家给拉下来。
说不定还嫉妒人家外头的事业做得红红火火。
挣大钱是瞒不住人的,早晚被扒出来。那个要开服装厂的家属应该挣到大钱了,引得有些人眼红。
果然,晚饭的时候,胖崽就说大树哥哥家的邻居,买了大彩电,电视里的人是彩色的。还买了洗衣机和冰箱,以后可以自己在家做冰棍吃。
最后,胖崽补充道:“大树哥哥说,很贵很贵,卖了我都买不起。”
赵平生闻言,给她夹了一块肉,道:“不对,我们家胖崽是无价之宝,给多少钱,爸爸妈妈都不卖。”
胖崽抬头龇牙笑,“我也是这么和大树哥哥说的!我说,爸爸妈妈才不会卖我!”
“以后我有工资了,也给爸爸妈妈买大彩电、洗衣机和冰箱!”
宋雨晴心算了下,等她有工资,要等好多年呢。
她不太等得起了。
恢复了上班的日子,宋雨晴决定要多多地给出版社寄画稿,房子要买,家电也要买!
还没等她开始行动,杨曼曼找过来了,带她往房管局走了一趟,她家里的三千块就花了出去。
这个价还是她和杨曼曼谈了半小时后的结果,不然杨曼曼打算一千块便宜送了。
这种大便宜占得不是很安心,她又不是不能自己挣钱。
总之,三千块钱花出去,家里多了座两进的小四合院。
宋雨晴带胖崽回院子转了一圈,胖崽问她是不是又要搬回来了。
“不是,这里被我们买下来了,以后这是我们家了。你喜不喜欢?”
“喜欢!”
胖崽今年六岁半,她在这儿待了差不多六年。
可以说,这里装了她一半的童年。
“妈妈,我们要搬过来住了吗?”
“先不搬,我们还是住在大院里。”
现在住大院更方便,搬出来就不划算了。
至于这里,还没想好呢,先空着吧。
不用她发话,胖崽就道:“我不和小伙伴们显摆。”
嘿!她也知道自己平时是在显摆呢!
“好,这里暂时是我们家的小秘密。”
要是被人知道了,那就知道吧。
胖崽晃了晃妈妈的手,道:“妈妈今天很高兴。”
“是啊,特别高兴。”
他们家的家底,又厚实了一点。
第171章 家电
很多人说看不上做小摊贩的, 实际上,不少人正在琢磨怎么做点小生意挣钱。
面子在里子跟前,也是可有可无的。
孩子大了, 要给他们安排工作、娶媳妇,家里孩子多能吃上饱饭了但日子还是得勒紧裤腰带过。
再去看做小摊贩的, 一问一个“不挣钱”,但再看人家吃的穿的用的, 到底挣没挣钱, 长了眼睛的人都能看出来。
不仅是大院里的人在讨论,市文化馆的人也都在聊这些事。
宋雨晴的同事有好几人家里亲戚都琢磨着做小摊贩挣点钱补贴家用。
“宋同志, 你觉得呢?”
宋雨晴看向问自己问题的同事,摇了摇头, 道:“我对这些不了解。”
同事羡慕道:“你们两口子肯定是用不着操心这些事了。对了,听说你家赵医生升官了啊?”
问是这么问, 但人家的语气挺确定的, 估计是人家从别人那听到的消息。
这也没什么好隐瞒的,宋雨晴就点头道:“刚从副主任转主任。”
这是年前就已经板上钉钉的事情,只是到了现在四月份才最终落实下来。
为了这事,他们家上周末还又去了一趟市区的外国餐厅吃饭,顺便去看了谷空青给他们推荐的房子。
房子好是好, 但房主是个事儿精,他们没敢买。
“还是你们家好啊,两个人挣得多还只养胖崽一个,压力小。”
宋雨晴点头,“是啊, 养一个孩子压力小多了,她有什么情况, 我们都能顾得上。要是有两个,还得担心一碗水端不平。”
要换成几年前,同事可能还得反驳下宋雨晴的这些话。
多生一个孩子就是加副碗筷的事情。他们这辈都算好了,生孩子还少些,在他们父母那辈生得还更多,也照样能把孩子拉扯大。
但现在几年下来,看看胖崽的吃穿用度和教养情况,他们也得承认,人家独生子女就是更吃香。
不过,也得是当爹妈的会教孩子。他们身边又不是没有独生子家庭,都把孩子惯得无法无天了,没条件都要给自己儿子创造“当皇帝”的条件。有条件的,那真是个“小皇帝”。
胖崽比起那些糟心孩子,真是好一万倍。
“一代人比一代人的生活好了,独生子女政策要是完全落实了,那以后的孩子就好命了。”
“不知道是好是坏,但一代人比一代人好是真的。我们再难,也难不过爹妈那辈。”
幸福大多数是对比出来的。
四月底,收到楚小云一家从京市寄过来的信件,说他们现在已经在京市落实了工作,还都是在教育系统,一个进了当地的高中,一个进了教育局,短时间内没办法再来羊城,特意给他们寄了京市的特产。
五一的时候,宋雨晴和赵平生带着胖崽去了一趟老家看宋奶奶。
胖崽还记着太婆(实际应该喊太外婆,但总纠正不过来)给她的金圈子,一听说要去看太婆,就开始忙活起要带的东西。
说要礼尚往来,她也给太婆送吃的。
这次回去没专门叫上宋家的人一起,他们各自都有事情,宋雨晴就说不用专门跑一趟回去。
挤上公交后,宋雨晴就觉得,市里的人又更多了。
这回胖崽再次被挤成肉饼,转脑袋都难,顾不上跟他们乐呵了。
这个时候,就很想买一辆小车。
但仅限于想一想,她还是很明白的,别说现在了,就是再过十年,照他们家的家底,即使她的出版费再翻倍,也未必能买上小汽车。
太贵了。
不如寄希望于赵平生,让他努力再往上走走,说不定能配车。
在晃晃悠悠中到了熟悉的村里。
显然,村里的人精神面貌改变了很多,一个个的都变勤快起来了。
连宋大伯和大伯母都忙着下地干活。
一问,才知道公社搞了新形式,总之,努力有能有回报,可以比往年多分粮食,一个个的干劲十足。
见着他们一家三口回来,中午吃饭的点,不少人端着饭碗过来凑热闹。
大队里没人不知道宋老太大儿子的二姑娘,基本两三个月给寄一次东西回来,难买到的营养品和衣服次次都寄。
宋老太天天在村里溜达,以前干瘦的小老太太,现在精气神好得很,逢人就吹她二孙女和孙女婿好。
可不是好?一个端国家饭碗一个端部队饭碗,能差到哪里去?
听说宋建国家俩龙凤胎能上医专当医生就是人家拉扯的,连宋老大的闺女都给弄去城里当工人了。
听说人家又来了,可不得来看看热闹?
要不是宋奶奶把人挡在了门外,他们还得像动物园里的动物一样供人参观。
趁着宋大伯两口子没回来,宋奶奶拉着宋雨晴回她屋里说悄悄话,问她那个朋友是不是回来了。
这是年底的宋红旗和宋长民带人回来看她时提到的,说二姐的好朋友回来了。
宋雨晴刚点头,宋奶奶就小声问东西还给人家了没有。
她就知道,宋奶奶肯定知道当时箱子里有别的东西。
但这么多年都把这事给藏肚子里没说。
怪不得,在她从海岛回来说要准备结婚时,宋奶奶才问她怎么处置那些书。
“宋雨晴”也是有真的为她打算的家人的。
掩下心底的情绪,宋雨晴点头,“嗯,还回去了。”
顺便把杨曼曼给钱让她帮买东西送宋奶奶也说了。
宋奶奶高兴道:“你帮我和她说声谢。这下好了,听红旗说,她家的东西都陆续还回去了。真好,真好啊。”
宋雨晴知道她的这两声“真好”,是为自己亲孙女的朋友拿回祖产而发自内心的感慨。
是啊,好人都应该有好报的。
宋奶奶知道这事有了结局,就说自己没什么惦念的了。
听到胖崽在外面院子啊啊啊地追着小黄鸡撵,宋雨晴眉心一跳。
宋奶奶也没再多说,出门去找胖崽,说带她去自家的菜地里摘西红柿吃。
胖崽小跑上去,“我扶着太婆。”
殷勤得很,像根肉拐杖。
小嘴还甜,说了很多自己平时在家的事情,逗得宋奶奶一个劲地笑。
他们跟在身后出门,迎面走来村里的人,宋奶奶给他们介绍人,让胖崽喊人她就喊人,大大方方的,得了好多夸。
胖崽真是一岁一个新变化,所以他们都不敢确定她以后会长成什么样子。
147/153 首页 上一页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