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言情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举报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和前男友穿到七零——二十来岁【完结】

时间:2024-10-07 14:38:40  作者:二十来岁【完结】
  除此之外,上船前和姜凤霞打招呼的那几个小年轻也和她们一趟班车,都是到湛县的。
  经过两天多的熟悉,宋雨晴和姜凤霞也算是朋友了,为了防止晕船,她们不停地说话聊天,企图不去想晕船的事情。宋雨晴的事情没什么好说的,主要是也说不上来多少,于是基本就是姜凤霞说她的事情。
  他们这几个同是省柴油厂出来的职工子弟,报名下乡插队后,直接联系了海岛湛县的红星农场,把他们都给安排到了那里当农场工人。
  难怪姜凤霞对下乡插队的生活挺乐观,像他们去了农场那边,只要不出幺蛾子,应该都能顺顺当当的。
  在上车前,在车站旁边的小国营饭店买了八个包子,这就是她今天一天的伙食了。不给票,钱就得多花一点。她买的只有两个是肉包,剩下的都是素菜包,姜凤霞他们几个买的都是肉包子。
  姜凤霞边吃边叹气,“要是你也是分到红星农场就好了,到了农场,我还得和他们住一块,想想就烦。”
  坐了三小时班车到湛县,大家一同下车,但宋雨晴还得留在车站,等去红旗公社的车子。姜凤霞走时恋恋不舍,“你到了生辰大队记得给我写信啊,以后咱们写信联系。”
  “好。一定会给你写信的。”宋雨晴压住心里的那点不安,看着她远去。
  留下来等车的还有三人,两个男同志一个女同志,他们都是去红旗公社插队的。一路上碰见过好几次,但都不熟所以没说过话,但见过面也算是缘分了,这会儿四人凑到一起,互相介绍时也自在很多。
  不过只有宋雨晴是羊城的,其他三人都是同省其他市的,四人竟是来自不同的城市。
  “相聚即是缘啊!真希望我们都能分到一个生产大队。”
第014章 红旗公社
  难得因为下乡插队聚到一起,大家互相介绍时的笑容都深了许多,想着说不定以后会是互相扶持的伙伴了。
  其他三人的特征很明显,宋雨晴记得也快。
  方脸的、长相特别正气的男同志叫吴向东,来自怀市。另一位男同志叫周斯平,戴着副眼镜,长得很清秀,衣着整理得一丝不苟,是清市人,很好说话的样子。还有位女同志叫李思悦,瓜子脸、桃花眼,宋雨晴好几次忍不住去看她的眼睛,是个性子大大咧咧的姑娘。
  目前看来,三人都不是爱惹事的,聊得多了,宋雨晴也能和他们说笑起来,心想着要是大家都分到一起就好了。
  到了红旗公社,他们问路到公社办公楼,拿出了证明材料,然后就被领到了公社知青办去等着,有位女同志比较热情,亲切地问候大家都是来自哪个地方的,还拿热水壶过来给大家倒水。
  大家来的时候不是带了碗就是带了搪瓷杯,唐秀香给她塞进来的,是去年宋知秋被评厂优秀工人得到的杯子,上面还有“羊城服装厂优秀工人”几个大字。
  宋雨晴第一次用这个杯子喝水,莫名觉得喜庆,忐忑的心情也被热情的女同志给安抚住,在同伴们与女同志的一句句对话里,渐渐地平静下来,有了心思去回想过来时的情况。
  从湛县汽车站坐班车到红旗公社,总共花了四个小时的时间,一路上的车况不是很好,都是泥土路,不下雨时还好,要是遇到下雨天气可不好走。
  他们在离公社不到一百米的地方就下了车,一路横穿公社过来,整个公社就这么一条街道,国营饭店、供销社、肉站、菜站、邮局等等都在一块儿,都不用担心找不到地方,反正从街头走到街尾,一家家看过去,总能看得到。
  湛县这地方主要种植水稻,但沿海的几个公社是以打渔、种植果树为生,县城有鱼罐头厂和水果罐头厂,甚至还有专门出口国外的。红旗公社沿海,主要种植红树林果实,还有海水稻。
  “你们把东西放旁边,来坐着休息会。我们给弘安生产队的陈队长打过电话了,他说晚点,大概下午四点,弘安生产队的拖拉机要来公社运东西,你们到时候跟着拖拉机的车回去。”女同志笑道:“你们算是幸运的了,刚好碰上有拖拉机来接,不用走路都能直接回去。”
  宋雨晴四人面面相觑,大家都觉得惊喜。
  有拖拉机啊,不用走路是好的,而且生产队能有自己的拖拉机,说明这个生产队的条件还算不错的。
  吴向东忙道:“陈同志,我们对弘安生产队不了解,能不能麻烦你给我们讲一讲?”
  他们都是来到这了才知道要被分到弘安生产队,这个分配的原则和标准是什么谁也不知道,想着毕竟是要待好久的地方,怎么也得提前了解下情况,以免犯了本地人的忌讳。
  陈同志咕噜咕噜喝了两口水,道:“弘安生产队连着四年都是咱们公社的先进生产大队,大队下面又有十三个生产小队。知青的住宿统一都安排在生产大队旁边,等到上工的时候,看你们被安排到什么工作,然后再分配生产小队。”
  “我家就是弘安生产队的,你们啊,不用担心,公社就是挑最好的生产队安排你们过去的。那边还有几个前年来的知青,到时候不懂的,你们再去问他们。”
  “我们弘安生产队是很欢迎知青们来的,像前几年来的五位知青,个个都在我们生产队担任重要岗位,有当老师的,有当技术员的。哦,还有两个,表现太优秀了,一个被推荐去了工农兵大学,一个被推荐去了市里的厂矿单位当工人......”
  “真的啊?”吴向东惊讶到拔高了声音,他怎么听着觉得不太像是真的呢?
  陈同志不满他的质疑,“公社外面的公示栏还贴着公告呢,上面写着今年被推荐上工农兵大学和去厂矿单位当工人的名单,那个是盖了公章的,总不至于是假的贴出来让大家看吧。”
  吴向东不好意思地挠挠头,“我就是太惊讶了。”
  “你们好好表现,说不定下一次就轮到你们了。”
  但是办公室里另一位一直不吭声的老同志却道:“想拿到推荐名额也不容易哦,得把本事亮出来。”
  说完还撇了撇嘴,他可不信这几个年轻仔能做出什么成绩来。前几年来的知青,和现在来的知青那能一样?弘安公社原来的那批知青可是读过大学的,有的还懂技术。小陈就是逮着那几个有出息的说,半点没提其他一些没技术没文凭的知青现在基本都嫁人或者娶妻生子,已经算是当地人了。
  但总得给这些人一点希望,让他们看到曙光,不然做起事情来都没奔头。老同志看破不说破,端着破了个口的搪瓷杯出门去。
  宋雨晴他们没继续在办公室待,而是去了公社的食堂,那里地方宽敞些,还不耽误别人办公。到了午饭的点,他们就拿出早上买的包子吃,宋雨晴一口气吃了三个包子。
  旁边的大姐看了他们好几眼。准确来说,是看他们手里的包子,心想着这城里来的就是不一样,吃的都比他们好。
  正好是在公社,李思悦说想去买点生活用品,周斯平和吴向东都表示自己暂时不缺东西,宋雨晴不想动,但不好让李思悦一个人出去,于是就把东西放食堂让两位男同志看管,自己和李思悦出去。
  在供销社买牙粉和香皂时,售货员大姐笑眯眯地问她们是哪里来的,都没聊几句就问她们现在有对象没有,还说自家的哪个亲戚多好多好,吓得宋雨晴和李思悦买了东西赶紧走。
  李思悦叹气,“我就是不想听家里安排早早嫁人才报名下乡的,没想到来了这也要被人关心结婚的问题。”
  宋雨晴同情地拍拍她肩膀,心想这可真是同是天涯沦落人啊。
  李思悦买好生活用品正要回去,宋雨晴想到另一个问题,“我们到了生产队,是不是要自己做饭啊,做饭的东西得自己备齐吧?”
  “不是自己做饭,就是和村民家搭伙做饭,要是可以的话,当然是自己做饭好了。”李思悦道:“但现在住的地方什么情况还不知道,改天再看要添置什么吧。对了,你会做饭吗?”
  “还可以,能吃。”
  “我做饭也还可以,咱们到时候可以合伙。”
  买了东西回到公社食堂,四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四人中只有周斯平有手表,所以大家隔一段时间就问他几点了,一直等啊等啊,等到了四点半,陈同志跑来跟他们说:“弘安生产大队的拖拉机到了,你们快拿行李出去。”
  “张庆国同志,这四位是刚来的知青同志,以后就和你们都住在知青点了。”
  张庆国下车走过来,朝他们笑了笑,露出来的皮肤黝黑,更显得他白牙特别亮眼,高高壮壮的,看着像座小山,车斗后面一半都堆放着东西,那些是生产队买的物资。空出来一半的地方,张庆国一手一袋行李,几下就帮他们把行李都给拎了上去,等他们都坐上去了,才转去驾驶位,和陈同志招呼道:“陈同志有空常回大队玩啊。”
  这熟络的语气,谁能分得出他是外来的知青还是本地人啊。
  拖拉机发动的声音太大,他们和张庆国说话都得靠吼的,偏偏张庆国这个人特别能聊,最后只有吴向东能和他正常对话,其他三人都拉不开嗓子喊了。
  离开了公社,越靠近弘安生产队,海腥味越浓郁。一阵风吹过来,仿佛一盘盘还能动的海鲜就在鼻子跟前。也可能是因为她还没闻习惯。
  结束了和张庆国的大嗓门你对话后,吴向东捏了捏喉咙清清嗓音,和他们道:“张大哥说,生产队的人平时都不往这边公社来,他们去隔壁的光明公社更近,但像领取物资就得去到红旗公社去。弘安生产队旁边不远有个部队基地,所以弘安生产队的管理比较严格,但相对来说也更安全。”
  “知青点现在还有四位老知青,他们都来了四五年了。有一位知青结了婚,现在带着爱人孩子住在知青点。另外还有两男一女,还都是大学生。知青点的宿舍不多,只有四间屋,本来是可以男女各两间的,所以可能是四位男同志挤一间,也可能是你们三个女同志挤一间。”
  此时,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想着要是有四间房就好了,不用那么拥挤。
  坐了将近一个小时的拖拉机,终于看到了烟火气。
  错落有致的石头房,竹子围起来的篱笆墙,还有随处可见的果树。
  车子直接停在大队的库房门前的空地上,仓管员敲了敲烟杆,起身摸出钥匙开库房的门,等宋雨晴他们四个陆续跳下车了,才发现来了新人。
  弘安生产大队的大队长大步走来,哈哈笑道:“欢迎几位同志来支援我们弘安生产队。”
第015章 知青点
  大队长叫了两个人过来和张庆国一起把车上的物资给搬到仓库去,然后就带着宋雨晴四人往知青点走,边走还边介绍这边的情况,说的和他们从张庆国那里了解到的基本一样。
  “你们就先到知青点住着,过段时间,你们想去和生产队的队员搭伙吃饭也可以。拨过来的安置费,除了给你们买今年的粮食,还有就是给买农具,剩下还有五十块钱,我和会计说了,明天把钱支给你们,看你们自己怎么支配。”
  “哦对了,明天你们不用上工,先收拾收拾,也想想缺点什么早些买了。今年知青分配过来的时间早了点,春季稻在上个月收割了,过两天就该种植秋季稻了,你们明天好好休息,后天再给你们分配到生产小队去,大后天就跟着上工......”
  往年都是到七月份才分配知青过来,刚好是一阵农忙结束,就等着九月份秋稻种植才忙起来,中间一个多月的时间足够让知青慢慢适应。刚来的知青没几个能干力气活的,到时候不生病晕倒就算是帮队了,大队长没对他们这几个人抱多大希望。
  知青点离生产队的库房很近,一个大晒场,旁边一排屋子,分别是粮仓、农药肥料库房、农具房等。挨着晒场不远,又是一排四间木屋,上面挂了牌子,这是弘安生产队小学。小学往后走大概一百米,就是知青点了,四间石头正屋,也是用竹子把屋子和一块空地给圈起来,正屋左右两边各两间茅草屋,此时靠着正屋的左右两间茅草屋屋顶都冒出了白烟。
  “知青点呢,四间大屋,还有右边第二间还空着。等晚上人齐了,你们自己商量怎么安排。”大队长特意点了点最右边的屋子,似是有些烦闷。
  “那里住的,是知青吕青松和吴阿珠,他们结婚了正攒钱建房,现在先住知青点这过渡。”
  知青办的陈同志提过,弘安生产队的队员不是姓陈就是姓吴,想来吴阿珠就是本地人了。外来的男知青和本地姑娘结了婚,还分到了外面住,大概率是家里不同意他俩结婚。
  要建个房子哪是容易事啊,要钱要人工,两个年轻夫妇可得慢慢攒着。那间屋子还不定要住到什么时候。
  “楚老师,卫老师在家吗?”
  “在,大队长怎么有空......”左边的茅草屋里走出来个扎根麻花辫、穿着白色中袖和黑色裤子的姑娘,收拾得干干净净的。随后,左边第二间屋里又走出来个男同志,颇有读书人的文化气质,也是和那位女同志一样,收拾得干净得体。
  右边茅草屋探出来个脑袋,吴阿珠笑吟吟地和大家匆匆打了个招呼,就又忙着去看她锅里的菜了。但她走进去之后,一个小脑袋探了出来,慢慢地挪啊挪,一个三岁大的小孩趴在门边看热闹。
  “是新来的知青同志到了啊。你们好,我叫楚小云,他叫卫长顺。先把行李拿进屋吧。”
  但是就一间空屋子,他们四个有些决定不下来。
  卫长顺:“你们先把东西放着,等庆国回来了再商量。”
  又是一阵介绍,把人送到,大队长又叮嘱了一番就回家去了。
  楚小云看了看手表的时间,就道:“张庆国差不多也该回来了,你们先坐一会儿,我这做饭很快。早知道你们今天到,我做饭就多下了米,你们刚来也没米没锅,今天就先和我们一起吃。”
  四人对视一眼,就应了下来,宋雨晴和李思悦连忙表示去帮忙做饭,而吴向东和周斯平就不知道做什么好,卫长顺就道:“那你们和我一起挑水去。”家里刚好三个水桶,刚好一人拿一只。
  “队里的人都好相处,只要不惹事,日子不难过。咱们生产队的干部都是认真做事的,不乱搞幺蛾子,有困难解决不了的,队里能帮的都会帮。”
  楚小云说了不少队里的好话,李思悦也跟着欢快起来,拍拍胸脯道:“我没来的时候还担心呢,这下就好了。”
  宋雨晴笑笑没吱声,转而问起了楚小云三人平时怎么分工做饭的。
  “我们都是每个月把口粮拿出来,凑一起合伙吃饭。分工来的,他们两个不会做饭,所以做饭的事情就我来,挑水和自留地的活就他们两个承包了。”
  说起这些时,楚小云一副习以为常的样子。
  也是,他们都是66年就来的,怎么也是五年的朋友了,情谊自然不差。关键是,他们三个都是有工作的人,两个当老师,一个会技术开拖拉机。听陈同志的语气,弘安生产队的队员是很喜欢这几个知青的,再看看这三个人的面貌穿着,想必他们在这边的日子挺顺心的。
  相对之下,结了婚的吕知青好像就没那么好过了,张庆国和大队长都没提到他们的工作,那应该就是跟着队员下地干活了。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