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言情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举报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京城模范夫妻互穿后——青草糕【完结】

时间:2024-10-07 14:43:30  作者:青草糕【完结】
  卫云章哽住,委实不知怎么接这话。
  大伯母在一边笑道:“谁让你这么久都不回家,连四娘的婚礼都没参加。”
  崔二郎:“我离家的时候,四娘才及笄不久,那时候叔父不是说舍不得四娘嫁人,要多留她几年么,哪知道去年就嫁人了!”
  卫云章:“……”
  崔令宜:“……”
  崔伦看上去也有些尴尬,只道:“缘分到了,自然不能强留。”
  崔二郎感叹:“逝者如斯夫!小时候,总觉得时光漫长,我还记得四娘刚出生那会儿,脸小小的,皱皱的,如今竟已经嫁人了!”
  大伯母嗔道:“你四妹妹都嫁人了,你却还不成家。”
  崔二郎无奈一笑:“母亲,国土泱泱,我还未将世间风景看完,暂时不想成家。否则,我出门去逍遥,难道留人家在家里守活寡么?”
  大伯母:“呸呸呸,大过年的,说什么晦气话!”
  崔伦打圆场:“不想成家便不成,何必要逼孩子呢。趁着年轻,多出去走动走动也是好的。二郎你放心,家中还有你大哥和叔父在呢。”
  崔二郎醉意朦胧:“叔父,多谢你理解,我崔二也不是不识好歹、不守孝义之人,等我看遍了大好河山,自然会领悟更深刻的道理,将来才能回来给学生授更好的课,好过在京城里闭门造车――大哥,我不是在说你。”
  崔大郎笑骂一声:“少点喝吧你!”
  崔二郎打了个嗝,目光转到花厅外的庭院里去。
  五郎和六娘早已吃完了饭,蹲在庭院里研究蚂蚁搬家,崔二郎看着这一幕,不禁道:“四娘啊,你记不记得小时候,我和大哥,就带着你和三娘一起在院子里逗蚂蚁玩。我偷吃了你最喜欢的酪干,还骗你说是被蚂蚁搬走了,你哭着要去扒蚂蚁窝,找蚂蚁算账。”
  卫云章看了崔令宜一眼。
  崔令宜心虚地摸了摸鼻子。
  卫云章叹了口气:“年纪太小,不记得了。”
  “你不记得正常,那时候你三岁都不到,去扒蚂蚁窝,结果被蚂蚁爬了一手,吓得大叫,最后是我被父亲揍了一顿。”提到父亲,崔二郎目露怀念,“父亲都走了那么多年啊……”
  席上的氛围忽然有些凝滞。
  崔二郎还在说:“唉,明明大家都很好,为何总是缺个人,如今你回来了,父亲却又早已不
  在……唔!”
  “光喝酒不吃东西,又开始说胡话了!”大伯母慌乱地给他嘴里塞了一颗狮子头,“快吃点东西压一压吧!”
  “他酒量浅,不能再喝了,我们喝,我们喝!”崔大郎举杯,“新年已至,祝大家万事如意!”
  于是大家纷纷举杯贺喜,只有崔二郎,还在揉着腮帮子,努力咀嚼嘴里的肉。
  午饭结束后,原本崔令宜应该给崔二郎看诗文的,但崔二郎昏昏沉沉,一副随时要睡着的样子,便由崔大郎拖回去休息了,崔令宜和卫云章与众人告别后,也随即打道回府。
  回卫府的路上,卫云章说:“以后让你那二哥少喝点酒吧。”
  崔令宜:“他大概过完年就又走了,我劝不着他。”
  卫云章:“你刚到崔家的时候,他们跟你回忆往事,你就当没印象是吗?”
  “是啊,三岁之前不记事,也很正常吧。”崔令宜说,“难道你记得很清楚?”
  “也记不太清了。有一些零碎的片段,但并不能确定是几岁的时候。”
  “我也记不清。我只记得自己是在拂衣楼长大的,并不知道自己到底几岁,等我意识到我还不知道自己几岁的时候,我就去问管事。管事那儿有登记的簿子,但因为我们都是捡来的孤儿,所以也都只有估算的年纪。”崔令宜眨了眨眼睛。
  卫云章长长地吐出一口气。
  崔令宜瞅着他的表情:“你是不是觉得我亏欠崔家良多?”
  “单论你没意思,你虽然是个没良心的,但若不是受拂衣楼指使,也不会无缘无故来坑害崔家和我们家。”卫云章道,“只是我今日忽然想起,康王买通拂衣楼,要拂衣楼安插细作嫁入我家,他们是如何选中了崔家的呢?且不论我们两家按理来说不可能结亲,就算有可能,那他们又是如何知道崔伦的女儿是从小走失,而非真的在江南养病呢?”
  崔令宜实话实说:“这个我并不清楚。也许是因为康王想拉拢你们的同时,也想要瑶林书院,所以就特意去查了崔伦?结果没在江南查到这么个女儿,就起了冒名顶替的心思。”
  “那也有可能是女儿去世了,只是秘而不宣呢?”卫云章沉思,“他们怎么敢笃定,崔令宜就是一个活人呢?出现在崔伦和老夫人面前,他们会高兴而不是惊吓?”
  崔令宜:“……你要实在想知道,要不你自己去问吧。”
  卫云章看向她:“绘月轩那个掌柜知道这里面的内幕吗?”
  崔令宜:“他肯定不知道,他就是个在京城传话的。”
  “那‘纪门主’知不知道?”
  崔令宜眉头一跳:“你怎么知道纪门主?”顿了一下,露出了然而鄙夷的神色,“你上次瞒着我去绘月轩,从掌柜那儿听来的?”
  卫云章点了一下头。
  崔令宜“恪绷艘簧:“我也不知道他知不知道,严格来说,这个任务是楼主直接向我下达的,但楼主不可能时时刻刻看着我,所以纪门主相当于一个替楼主监督我办事的。他肯定知道一些,但具体有多少,我就不清楚了。”
  卫云章:“你觉得我若是去试探他,可行吗?”
  “不太可行。”崔令宜扯扯嘴角,“他很了解我,对我惯用的功夫也熟悉。而且他极有可能跟你说些你听不懂的东西,你万一接不上话,那可不妙。”
  卫云章无语:“既然如此,那你还让我问什么问!”
  “我是说,你要实在想知道,要不去问问崔伦和侯府老夫人,当年发现崔令宜走失的时候,都给哪些官员写信求助过。经手此事的人不多,但有京官也有地方官,时过境迁,可能有些人都已经致仕了,或许是他们将此事泄露给了拂衣楼呢?”崔令宜道,“当年能保密,可能是因为体谅两家,但在拂衣楼的威胁下,可没什么保密的必要了。当初为了让我能完美扮演崔令宜,拂衣楼还把早就回老家的崔令宜奶娘给找了出来,让她回忆了崔令宜身上有没有什么特征。”
  “然后拂衣楼就给你后颈纹了个胎记?”
  “是啊。”
  卫云章皱了皱眉:“那奶娘现在还活着吗?”
  崔令宜抿唇:“我不知道。但按照我对拂衣楼的了解,等我被侯府老夫人认领之后,她应该就没用了。”
  卫云章闻言,沉默许久,方道:“你说拂衣楼,接单杀人,解决的都是江湖恩怨。既然是江湖恩怨,又到了必须得雇佣顶尖杀手的地步,那被杀者或许也不能算全然无辜。可是,为了替康王办事,为了把你顺理成章地塞进崔家,像奶娘这样的人无辜丧命,你觉得合理吗?”
  崔令宜眼帘低垂,并不回答。
  “你不回答我,是因为你知道不对。”卫云章一字一顿地说,“你不是天生没有良心,你其实知道对错,只是知道对错于你无用,甚至会可能让你活不下去,所以你才会放弃了良心。拂衣楼把你们变成工具,变成怪物,以前你碍于强权,无力反抗,你甚至在耳濡目染之下学会了麻痹自己。你不是说,背叛拂衣楼的人会遭到追杀吗?你不是不想背叛,你只是不敢背叛。可现在机会摆在你面前,你敢不敢试一次?”
  崔令宜飞快地看了他一眼,咬住了嘴唇。
  马车停了。
  瑞白的声音传进来:“郎君,夫人,到家了,请下车吧。”
  卫云章起身:“哪些是你妥协之后的想法,哪些是你真实的心声,你真的分清了吗?”
  -
  过年之后,崔令宜和李博士又给瑶林书院的学生们上了两次课,便结课了。学生们纵然不舍,但春闱在即,翰林院与国子监愿意把历年经卷拿出来给他们讲解,已是仁至义尽。
  当然,像范柏这种学生,今年不考试,看上去轻松一些,还会问崔令宜:“卫编修,下次你还来讲学吗?”
  崔令宜卷着手稿,轻轻敲了一下他的脑袋:“春闱三年一次,翰林院又添新人,下次定然是换人来。怎么,我不来,你还不肯好好学了?”
  范柏摸了摸脑袋,笑了一下:“不是嘛,这不是大家喜欢你嘛。反正你是院长的女婿,常来书院坐坐也可以嘛。”
  崔令宜:“我忙得很。”
  她这话不是推脱,而是实话。虽然皇帝给卫云章编撰的《文宗经注》放宽了期限,但卫云章也不能真的拖上太久,现在瑶林书院的课结束了,也该把编好的《文宗经注》呈上去了。
  只是有些东西可以由卫云章在家里完成,但有些东西还得由崔令宜自己干,比如把成摞成摞的书稿交给翰林院的同僚装订,还有她自己得抓紧时间熟读全文,免得万一出了什么问题,她自己都说不清楚,那就荒谬了。搞不好还会有“卫云章找代笔”的流言出现。
  厚厚几本《文宗经注》交上去,过了大约半个月,皇帝传她入大内觐见。
  崔令宜听到小黄门的旨意,心里一个咯噔。
  她还从来没见过皇帝呢!这可怎么办!
  好在卫云章已经想到,她可能会被皇帝叫去问《文宗经注》相关的事情,在家提前跟她叮嘱了一些注意事项,是以她现在虽然心里慌张,但至少面色镇定。
  况且,卫云章还说了,皇帝虽然早年征战,看上去有些严肃冷峻,但对他还是挺欣赏的,要不然也不会点他当探花。崔令宜若是有什么不周到的地方,皇帝应该也不会特别计较。
  是以,崔令宜小心翼翼地
  在御书房向皇帝行礼问安的时候,并没有想到,下一瞬,一本书会从御桌上飞到她的头上,险些刮破她的脸。
  她愕然抬头,又紧急低头,闻得上方雷霆震怒:“卫云章,朕把这么重要的差事交给你,你就是这么敷衍朕的?”
  崔令宜当场愣住,一时不知作何反应。
  皇帝继续怒道:“《文宗经注》汇聚历代名篇,同时又收录许多残章,因是残章,版本颇多,需得仔细甄别、多方考据,方可最终落笔标注。朕把这个差事交给你,是看你年轻才盛,又有精力,不像翰林院里的其他老家伙,看一行字都得眯着眼看老半天。可你瞧瞧,你给朕呈上来了什么东西!”
  崔令宜伏在地上,咽了咽喉咙,才谨慎道:“卷帙浩繁,臣虽尽心而为,未敢有一日携带,但终究见识有限,不比陛下博闻广记。不知臣是哪里出了差错,还请陛下明示,臣定当立刻改正!”
  皇帝冷哼一声道:“朕且问你,岭南潞州,民风淳朴,文章中写当地人喜好喝芦酒,是也不是?”
  崔令宜迅速在脑海中搜寻一番,想起确实有这么一篇文章,是两百余年前的一位文学大家所写,讲的是自己被贬谪后在潞州的生活,里面有提到一些当地吃喝。
  当地人喜欢喝芦酒?崔令宜又努力想了一下,一时之间有些不敢开口。
  《文宗经注》里那么多文章,她纵然熟读过,也未必能记住某一篇文章里只出现过一次的酒名。在她隐隐约约的印象中,那潞州的酒,似乎不叫芦酒。但皇帝这个问法,莫非是文章中写的是芦酒?
  可若是文章中写的是芦酒,那她记得的又是什么?她又没去过潞州。
  见她犹豫不决,皇帝怒气更甚:“你连自己过手的文章写了什么都不知道?”
  “臣不敢!”崔令宜当即又磕了个头,“臣,臣记得……不是叫芦酒……”
  “那叫什么?”从来只在他人口中听说过,像一座大山一样压在所有人心头,让人敬之畏之的皇帝,现在正居高临下逼问她。
  “叫……叫……”崔令宜额头微汗。
  依稀记得,仿佛是叫“玉酒”,但这种关头,崔令宜也不敢笃定自己的记忆有没有出错。《文宗经注》里那么多文章,文人又老爱喝酒,出现了那么多的酒名,她万一又答错了,岂不是又要龙颜大怒?
  “卫云章,朕让你编书,你莫非就是随便找了个版本抄一抄,不经任何考证?”皇帝眯了眯眼。
  “臣万万不敢!”
  崔令宜心里直打鼓,暗暗地想,难道是为了赶进度,卫云章在乱写?但这不像是他的行事风格啊。
  她试探着伸手,拿起地上的本子,想要找到那一页,结果没翻两页就被皇帝叫停:“朕耐心有限,你来告诉他。”
  这个“你”,喊的是自己身边服侍的大太监。
  大太监上前一步,鞠着笑,对崔令宜道:“卫编修,这岭南潞州人,喝的是玉酒,不是芦酒。芦酒是以糯高粱为原料酿制,产自西南尹州,而玉酒是以猪肉为原料酿制,它们是两种完全不同的酒,只不过读音相近,在流传过程中,被没走出过家乡的书生抄错了字罢了。又因为原稿散佚,只能靠民间抄本东拼西凑,才能还原文章原本面貌。陛下将此重任交给你,你却犯下如此明显的错误,怎能不叫陛下失望呢?多亏陛下及时发现,若是交付印刷,将来得误导多少学子呀!”
  崔令宜:“臣惶恐!请陛下责罚!”
  “翰林院里那帮老家伙,也是无用,竟然连这都没审出来,就敢交到朕的面前。”皇帝冷声道,“但他们一个两个的,在翰林院里也兢兢业业干了这么多年,朕罚他们,也于心不忍。至于卫云章你――”
  崔令宜屏住呼吸。
  “朕若是削你的职,太严重了点,你罪不至此;可若是只罚你的俸,对你来说不痛不痒,恐怕并不能叫你长记性。”皇帝顿了顿,才道,“你将‘玉酒’混淆为‘芦酒’,固然是考证不力,但更重要的,也是因为你根本不了解这两地风俗与物产,否则若你看到一篇文章讲京城能种荔枝,定会一眼发现问题。”
  崔令宜升起不妙的预感。
  只听皇帝道:“朕看你最近也别在翰林院里待着了,多出去走走,开拓开拓眼界吧。除了这个酒,其他还有一些问题,朕都给你圈出来了,你好好到当地去考证考证,到底是不是传闻中的那么一回事儿。等你查清楚了,把《文宗经注》改好了,再回来向朕复命。”
  崔令宜傻了。
  皇帝这是什么意思?就因为书没编好,所以把她赶出京城了?
  “怎么?不情愿?”
  “臣领旨!”
  嘴比脑子更快,崔令宜伏在地上,大脑一片空白。
  大太监快步下了御阶,走到她身边,将她扶起,温声道:“时辰不早了,陛下还得歇息,老奴送卫编修出去。”
  崔令宜动了动嘴唇,还想给自己辩驳点什么,可那是皇帝,她又是第一次见,终究不敢造次,默默地跟在了大太监身后,慢吞吞地走出了御书房。
  走到宫道上,四下无人,崔令宜实在忍不住,停下了脚步。
  大太监回头,含笑看着她。
  崔令宜深吸一口气,试着问道:“敢问公公,陛下近来心情不好吗?”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