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言情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举报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历史同人)助秦始皇安稳天下——苏佑蓁【完结】

时间:2024-10-16 23:16:44  作者:苏佑蓁【完结】
  相对徐兰在邯郸老家过得忙碌,唐启阳在咸阳过得悠闲,隔三差五和信陵君相约去渭河边钓鱼,有时韩非加入。
  天气从变冷到寒冷,他们看着不远处的石拱桥一点一点建起来,建到竹架顶上,然后合拢,只剩下最中间的两个桥墩没有建到竹架顶上。
  还没冷到结冰,相里垣便喊停止建桥,第一次建如此大又长的石拱桥,他一点也不敢马虎。
  嬴政和唐启阳走到桥中央看过,大臣们也相继去看,他们站在河中央的桥上,心里同频想:
  这个大石拱桥必定载入史册!
  建这个大桥有他们的一份力,大臣们心里不由自主地升起自豪感。
  黔首们也想上桥去看,只是桥头有士兵守着,不能随便上去,只好在岸边远远看着,他们看着俯卧在渭河上的大石桥,心里升起难以言表的自豪。
  这一年冬天特别冷,北方雁门郡,代郡,上谷郡,渔阳郡,辽西郡,辽东郡都遭受雪灾。
  这六郡归属大秦的时间比较短,又是苦寒之地,一有雪灾一部分老百姓便顶不住。
  嬴政接到消息后立即下令令各个郡守振灾,安抚灾民,并下令受灾的六郡明年收一成赋税。
  明年只收一成赋税的王令通过驿站,很快送到受灾的六郡郡守,官员们马上向下层级下传王令,受灾的黔首听后高兴不已。
  之后不久上郡,太原郡,上谷郡,邯郸郡,巨鹿郡,齐郡等比较靠北的郡部分地区也相继遭受不同程度的雪灾,一些泥草房倒塌,这个时候青砖瓦房最大的好处显示出来,积极筹建青砖瓦房的人家庆幸不已。
  受灾的县县令边派人救援边上报,只是救援效果甚微,伤亡不可避免。
  嬴政接连三的接到雪灾奏报微叹气,欲戴王冠,必承其重,现在王冠更大,受的重也大。
  他一个一个看了奏疏,挨个下了指令,忙完后去找阿叔吃涮羊肉喝酒,跟他吐槽:“前几年休兵有地动,今年休兵有雪灾,老天不让我好过。”
  唐启阳和他说:“大自然的灾难的很多,地动,雪灾,暴雨,洪水,山体滑坡,高温,干旱,蝗灾,海边有风灾,海啸,这是大自然灾害,没法阻止,以前有,现在有,以后也有,我们人呢,只能面对大自然灾害,跟灾害做斗争,古便有大禹治水,人类在和大自然灾害斗争中生生不息,传承不绝。”
  这倒是,嬴政端起酒杯闷一口酒后说:“人生太短!”他想活得久一些,想知道西域过去是何情况,也想知道海的尽头是不是有陆地有人。
  唐启阳也喝一口酒:“几十年人生对少数人清醒、有雄才伟略的人来讲是很短,绝大多数普通人是忙忙碌碌,浑浑噩噩过一生,但是他们的人生也有价值,都江堰,郑国渠,无数桥梁,无数水库水坝,是由普通人用手脚挖出来并建成的,受惠的人和后人会记着他们曾经的付出!”
  嬴政知道阿叔和兰从母一向怜惜普通人,他们在跟人来往中顾及别人的心情,重感情,他九岁回大秦后接受的教育是用有用的人,不管何人,无用弃之,有必要时杀之。
  他涮两次羊肉吃下,喝一口酒问阿叔:“阿叔,你如何看待武安君在长平坑杀几十万赵军?换你是武安君你会如何做?”
  唐启阳想没想便说:“那时几十万降军大秦没法养,放又不能放了,武安君那是不得已而为之,换是我会和他一样做法。”
  嬴政脸上意外,阿叔为人一向和气心善,不想竟能说出这番话。
  唐启阳看他一眼又说:“那是国与国之间的战争,是国运之战,主将不能以个人的视角和喜好做出决定,而是从国家层面考虑后做出决定。”
  这简单话明了,阿叔就是不一般人,嬴政微点头:“这段时间我有时间便想以后派商队去百越将地形和人数状况摸清,可以肯定以后征百越的时候不能用战车,想不出该如何打。”
  唐启阳夹起羊肉随意说:“灭楚后挑出两三万精锐,让他们回家探亲半年后去南方山林训练,适应当地气候,熟悉山林作战,这些精锐要发工酬,叫军响吧,把他们培养成专职军人,朝庭趁此机会改革军制,逐步由征兵制向募兵制过渡,在不同时期,征兵和募兵两者兼用。”
  嬴政听懂了,如今是强制征兵,募,招也,招精锐士兵专门训练培养,发工酬…军响,和官员一样性质,拿钱粮做事,此方法培养出来的专职士兵必定不会高矮不一,能力参差不齐,必会高矮差不多,能力差不多,骁勇善战,协同作战强。
  大秦长时间养四五万专职军人没有问题。
  这方法想着不错,改革过程中肯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逐个解决便是。
  他说:“我会好好想想。”
  唐启阳用公筷给他夹羊肉:“你现在管着比原来大几倍的大秦,很忙,军制改革不简单,你还年轻,有足够的时间,这事慢慢想,不用急!”
  嬴政微点头。
  两人继续边吃喝边谈,晚上嬴政留宿在唐家。
  邯郸,一场大雪过后,徐兰知道邯郸城里城外有些房子塌了,郡守陈菽派人帮忙搭起房子,实在不能搭起来的人安排住在书院里,书院放假。
  雪化后,徐兰便和徐山说:“你去和陈菽说,如果受灾的人没有地方安排,可以安排到康平园空出的老房子住,松溪庄提供粮食和部分取暖木材。”
  康平园住的全是逃灾的人,灾后留下的人有几家的孩子长大出息后带一家人回老家,空出房子。
  徐山接管松溪庄后还像他们以前一样存粮,每年向外卖的花椒,桐油,山茶油,茶粕,西瓜,各种水果,柿饼,还有各种种子足够青溪书院开支,不用卖粮食,所以能存粮。
  徐山应:“好。”
  徐山进城一趟回来和徐兰说:“姑姑,陈菽说现在受灾的人能安排过来,要是后面还下大雪,还有受灾的人,安排不过来便安排进康平园。”
  徐兰:“好。”
  后面又下一场雪,但是雪不大,而且雪化后气温明显回升。
  这天,徐兰翻看空间里的日历,正月十五,冬天过去了。
第100章 兴奋
  雁门郡某地某村,马石和十二岁长子马明从草料棚里抱草料到旁边羊圈喂羊,马石家养十六只绵养,冬日那场大雪令羊圈塌一半,压死和冻死了七只。
  马明看空荡不少的羊圈和阿父说:“阿父,羊死了快一半,今年我不去书院。”家里只有十亩地,每年种九亩冬麦和一亩薯蓣,交赋税后麦和薯蓣掺着吃还不太够,家里的银钱收入靠卖羊卖羊毛卖鸡蛋。
  很久以前李牧将军在雁门郡的时候给大家苜蓿种子种植,养牛羊马,现在养羊二十只以下不用交税,家里干活的人少,便没有多养。
  马石语气坚定:“要去,你会读书,上学不能断,且今年赋税只交一成,家里不会太难,房子可以晚几年建,王经一直跟着李牧将军,他给你大伯来信说的消息指定没错。”
  大兄曾经是在李牧将军手下的兵,和王经有过命交情,王经给大兄信里说大秦以后可能要通过考试选官,所以才大开书院,劝大兄有机会就送后辈去书院读书,听说邯郸的柏溪亭很多人在青溪庄读书后能当上官,有好几个做到郡守。
  他们归属大秦后生活好了不少,赋税减轻,买到便宜的盐,能换到能烧许久的蜂窝煤,冬日里也一样价,刚过去的冬日里下那场不曾见过的大雪,柴火准备不够的人家咬咬牙买些蜂窝煤煮饭取暖,不至于一家被冻死。
  壮年人多的人家已经盖起砖瓦房,他们家这两年也存了些钱,原本筹备盖青砖瓦房。
  马石世代贫穷,原本没有奢望儿子将来能当官,将长子送去书院读书原本只是让他学会认字写字,回来教其他孩子,将来找事做比较容易,不想长子聪慧,会读书,于是改变主意,打算供他读书,读书比盖房子更重要,说不定将来他有机会出头,跳出农家,不再世世代代苦下去。
  胆子比较大的普通人有和马石一样的想法,在时代悄悄变革中抓住机会。
  马明瓮声瓮气说:“我会努力读书!”
  马石黝黑的脸上露出笑。
  徐兰在河里的冰融化后跟阿父阿母亲友们道别离去。
  徐木和徐红这几年习惯了兰和阳来来去去,但看兰骑马离去的背影还是很舍不得,徐山夫妻和孩子们也不舍目送姑姑(姑婆)离开。
  这天早上,嬴政坐在王位上看大臣们吵成一团,今天.朝议内容是一个人名下最多能有多少亩土地,一户人家最多能有多少个隶臣隶妾,不能无限蓄奴,按官阶大小层级递减。
  简化文字和银钱改革顺利完成,开荒的相关规定和每人拥有多少土地两件事提上日程。
  大臣们为每人拥有多少土地意见不同吵起来,王绾和昌平君、嬴桦等提议三公是一千顷,尚书是八百顷,往下逐级递减,无官职的普通地主上限是三百顷。
  一顷是五十亩。
  其他人觉得太多,两边吵起来。
  吕不韦没有表态,王绾见丞相置身事外,转头问他:“相邦,你觉得多少亩合适?”
  吕不韦说:“要看能留下多少隶臣隶妾,要不然有土地亦无人耕种,会荒着。”
  大臣们齐刷刷看向王位上英明神武的大王。
  嬴政说:“寡人自然希望能收越多税越好,以后大秦还要征南越,修直道驰道,北击匈奴,连起长城,建更多水渠水库防旱防洪,在渭河南边建新宫殿新城,这都需要大钱,寡人希望大秦在寡人和诸位大臣,天下所有人共同努力下壮大,强盛繁华,缔造出盛世!”
  他以后还想西征月氏,面向西域,这事先不提,免得他们跳脚。
  贵族大臣们放出越多的隶臣隶妾立户成普通黔首,分到田地耕作,收的税自然就越多。
  缔造出盛世!
  这五个字对有抱负有理想的读书人是个大诱惑。
  大臣们愣住,齐国曾有强盛时期,被誉为盛世,四海一后的大秦变成盛世将会是如何?
  如果他们治出一个庞大的盛世……,部分大臣脸上变兴奋,个别大臣在心里骂骂咧咧:他们手里的土地是费尽心思开荒养成好地,隶臣是费心思买来的,要他们吐出来这不是断他们钱财嘛,这和杀他们父母有啥差别?
  MM的,谁给王上提的损主意?
  唐君!肯定是他!
  MM的,这口气咽不下,找人弄死他…,不行,他和兰娘子能用剑轻松割厚冰块,是武术高手,一般人弄不死他。
  最重要的是王上极宠信他和兰娘子,待他们如同父母,要是被查到指定被诛九族,冷静,冷静!
  给儿子们分家,把自己名下多出来的土地和隶臣隶妾转到儿子们名下不就可以?
  大臣们能爬到这个位置没有一个简单,转念一想便知道王上在勾着他们,就像用流芳百世,名留青史勾着他们自愿捐钱捐粮建大石桥。
  熟悉的说法,熟悉的配方,大臣们心里一阵扭曲,他们一群人总是轻易被比他们年轻许多的王上拿捏住。
  造孽!
  昌平君卖惨:“王上,臣下家里的地是臣一家省吃俭用,买荒地开荒出来,养几年方养成良田。”
  嬴政诧异道:“省吃俭用?前段时间寡人好像听人说过米沂用十金跟西域商人买一个琉璃盏。”这是俭用,那昌平君家也太富有了。
  大臣们诡异瞬间明白王上后面没有说出的话。
  昌平君在心里暗骂自家不着调的小儿子,陪笑说:“米沂年纪小,被人哄着就上当受骗。”
  嬴政随口说:“那得好好教。”
  昌平君应声:“是,是。”
  嬴政看向其他大臣说:“接着议!”
  下午,嬴政到唐家跟阿叔吐槽:“还没正式定下个人名下能有多少土地,回头肯定有不少人给儿子们分家,把土地和隶臣分给儿孙。”死前也会把土地转给儿孙。
  唐启阳和他说:“没事,真正兄弟情深的兄弟不多,拧成一股绳的家族不多,且每个家族免不了有败家子,这种情况令一两百年后发展成大家族和豪强的家族不会太多。”土地兼并在任何时候都不可避免,他们这一代人管不了太久以后的事。
  是这个理,嬴政问他:“兰从母差不多回来了吧?”
  唐启阳:“估计在路上。”
  五天后徐兰回到咸阳,回来休息一天后赢政带扶苏四个公主来一起吃个饭。
  徐兰回到咸阳十天后,石桥最中间的大孔建成,之前建成的部分已建好围栏和铺好地面,后续的事不多。
  在唐启阳安排春耕,徐兰带人扦插葡萄苗的时候渭河大石桥全面峻工。
  据太仆占卜,大石桥定在四月十八日启用,消息传出后全咸阳城振奋。
  唐启阳和徐兰去看了,桥面用砖头砌分隔成四条通道,两外侧各约一米宽,是人行道和推架子车道,中间两条通道约两米五宽,两条道中间用是两块砖头高的墙隔开,一来一去的马车不能窜道,不会轻易出碰车。
  从哪边过桥都是走右边,这和现代的马路没什么差别,唐启阳和徐兰看后心里感慨,古人的思想也很先进的。
  无数人期待中,四月十八早上吉时,大石桥两头被玄甲卫把守,不让人靠近,北岸桥头前后排列着九辆马车。
  嬴政在桥头祭祀了天地,然后上中间的马车,其余人也各上马车,唐启阳和徐兰进入嬴政坐的马车后面一辆。
  最前面的马车启动,踏上大石桥,后面的马车跟着启动,九辆马车缓缓驶过大桥。
  两岸和下游木桥上站着许多人,看王上的车队从岸边到桥中央。
  不少人看两个桥墩距离太远,桥墩两侧还有孔,远远看着感觉石桥单薄,不稳固,不由害怕,脑子里胡思乱想,要是马车经过桥突然塌……呸呸,要是突然塌…不可能…
  有个别人在心里来回念:桥倒塌,桥倒塌,桥倒塌,嬴政死……
  在无数人的紧张纠结中,王上的车队到达对岸。
  大石桥南边桥头有一个小广场,九辆马车在小广场停下,车上的人相继下车,小广场中间立着一排两面石刻,正面上刻的是捐钱建桥的人名,背后石刻刻的是建桥总工相里垣和参与建桥的人名,密密麻麻。
  嬴政一行人看两面石刻后重新上马车,马车依次转头重新上桥,到桥中间停下,马车上的人下车,走到桥边看河水。
  民众远远看人群中分外高大的身影激动了,那是他们的王上!
  人群中有不少老兵,看着在桥中间的王上热泪盈眶。
  嬴政看桥下面的河水后看看两岸的人群,转头和其他人说:“走吧。”大桥建成后他来看几回,已经不新奇了。
  众人点头。
  于是,众人重新上马车,车队继续前行,回到北岸后不停留,直接进城,玄甲卫跟着撤走,只留两个原本守城门的人,在桥两头指引民众:“过桥走右边,过桥一律走右边!”
  胆子大、早按耐不住的民众快走上大桥,走最前面的正是铁锤,他抱着小儿子大步向前走,走到中间停一下咧大嘴傻笑。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