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晚上姚、奚两家人院里的石磨就没有停过,姚二郎和奚二郎两人硬是一晚上没睡,磨完了一百多斤豆腐。
两人如此拼命,弄得金氏也不得不早早地起来过滤豆浆,豆浆滤好一铁釜后就得点火煮上。
金氏他们早早地就开始忙活起来,最后这一晚上足足做了十一板豆腐出来。
这还是在金氏想着奚二郎和自家男人忙了一晚上没休息,豆浆沸腾后给他们一人舀了一海碗热豆浆的情况下。
十一板豆腐,姚家留下来了四板,剩下的七板豆腐一大早都让金二哥给带走了。
今天郡城豆腐卖得和金二哥想得差不多,昨天买了豆腐回去的客人都觉得这豆腐味道不错,前天买过豆腐的荆正天也早早地就让自家的小厮过来等着了。
荆正天一人就买了十块豆腐走,加上其他听到风声的大户人家,也是十块八块的买。
最后金二哥明明已经比昨天多带了差不多一倍的豆腐了,这七板豆腐还是只用了一个多时辰就卖完了。
昨天来晚了的两位婶子今天来的早,倒是如愿买到了豆腐,但是今天也有来得晚了没买到豆腐的人。
今天没买到的豆腐的婶子一脸不满地拉着金二哥道:“小哥,你这既然是做生意,哪有不把货品准备充足的,咱们郡城这么多人家,你每天就弄这么一点东西来,哪里够卖啊。”
金二哥能怎么办,他也很无奈啊,只能耐着性子解释:“不是我不想多拿点豆腐过来卖,实在这东西做起来十分的复杂,一天也做不了多少。”
见对方明显不吃这一套,金二哥只能赔笑着道:“今天是没有办法了,明天我再想想办法吧,看能不能再多弄两板豆腐过来。”
婶子语重心长道:“再多两板也不够卖啊,现在城西城东的人还不知道有豆腐这个东西呢,等他们知道了,要买豆腐的人只怕更多,别说两板了,你就是再多做五板,六板,那也是卖得完的。”
金二哥干笑着摸了摸脑袋:“行,我回去想想办法,尽量多做一点。”
好不容易打发走了这位难缠的婶子,金二哥摸了摸怀里鼓鼓囊囊的钱袋,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然而就在金二哥弯腰收拾着摊位上的木筐准备回去的时候,一个男人急匆匆地跑了过来,一边跑他还不忘一边吆喝道:“小哥,卖豆腐的小哥,等一等!”
码头上只有金二哥一个人买豆腐,听到呼喊,他连忙停了下来。
对方走近后连气都没有喘匀,就急匆匆道:“可算是赶上了,豆腐小哥,我是食味楼的管事。”
豆腐小哥?金二哥觉得这个称呼怪怪的,不用食味楼郡城的人谁不知道啊,整个郡城最好的酒楼,里面随随便便一道菜,都得上百个大钱。
虽然不知道食味楼的管事叫住自己有什么事,但是金二哥还是恭恭敬敬地回道:“我姓金,不知道管事您叫住我是有什么事?”
管事也没东拉西扯,开门见山道:“我们食味楼想从你这里订豆腐,每天一板。”
后面食味楼的管事又和金二哥解释了一下,这食味楼为什么会注意到金二哥卖的这豆腐。
事情还要从他今天卖出去的豆腐开始,有个买了豆腐的人是城中的富户,和一日只吃两餐的平民不一样,对方不缺钱,嫌弃家里的厨子做饭味道不够好,是以他是食味楼的常客,中午也爱去食味楼吃上一点饭食。
今天也是巧了,他在码头上买到了豆腐,觉得这玩意儿稀罕,去食味楼的时候就带上了。
又因为他到食味楼后正好不知道吃什么,想到金二哥说这豆腐凉拌着吃味道就很是不错,正好食味楼的的秘制酱料在郡城也是头一份的存在,他就把刚买来的豆腐交给了店里的活计,让厨子帮着拌一拌。
最后这拌好的豆腐自然是不用说了,食味楼的酱料味道本来就好,这豆腐又是鲜美嫩滑,被食味楼的大厨简单一处理,味道就已经好吃得不得了了。
作为一家酒楼,食味楼的掌柜和厨子对食材可以说是十分的敏.感了,这豆腐只需要简单的拌一拌,味道就这么好了,完全可以作为食味楼的一道菜嘛。
之后就是食味楼的掌柜找到这位客人打听豆腐的来路,听说是码头上的一位小哥再卖后,他当即让食味楼负责采买食材的管事过去采买了。
这豆腐味道不错,听说一块豆腐才卖两个大钱后,掌柜直接让管事先多订上一些。
也是不巧,管事的到码头后,远远地就看到金二哥在收摊了,只能急急忙忙的喊住了他。
管事的知道今天自己是买不到这豆腐了,只能先把后面的豆腐先预定上:“我们一次订一板豆腐,这价格上可否能够在优惠一些。”
金二哥有些意外,这食味楼的饭菜都这么贵了,两个大钱一块的豆腐,对方竟然还要讨价还价?
金二哥想都没想就摇了摇头:“这豆腐的定价已经很便宜了,买多少都是这个,不瞒你说,因为这东西做起来麻烦,我们现在一日做出来的豆腐都还不够卖呢。”
金二哥说的可是大实话,这豆腐现在本来就不够卖,也不愁卖。
就算食味楼不每日订着一板豆腐,金二哥带来的豆腐也能卖得完。
两个大钱一块的豆腐,金二哥卖掉两块才能赚一个大钱,真还有什么少的余地?再少他就不用赚钱了。
管事的本来也就是随口这么一提,作为采购食材的人,他习惯了在买东西的时候多问一句。
商贩不能少就算了,要是能少的话,他回楼里报的还是原价,多出来的优惠就进了他的荷包。
豆腐不能便宜管事地也不失望,只惦记着掌柜的交代下来的任务:“两个大钱就两个大钱,明天我要一板豆腐,你可得给我留着。”
能有一个每日固定买一板豆腐的客户,对于金二哥来说自然是好事,他点头道:“行,我每天约莫午时到,你记得早点过来取豆腐,我每天都要回安平县取豆腐,也不能耽搁太久。”
要是在郡城耽搁得太久,金二哥就得摸黑撑船回去了,虽说船上有火把,晚上在月光的映照下,河面也是白色的,但是夜晚行船,总归是没有那么安全的。
管事不以为意地摆了摆手:“没事,你要是急着回去的话,就请个脚夫帮忙把豆腐给送过去就是了,力钱我们食味楼出。”
永国也有帮人跑腿人,这些人叫做脚夫,也是力工的一种,专门在城门,码头上做一些帮人送东西的跑腿活。
就码头到食味楼这点距离,请脚夫送一趟豆腐也就两三个大钱的事情。
食味楼财大气粗的,压根就不在乎这么一点小钱。
金二哥闻言点了点头:“那我明天一到郡城就让人帮您把豆腐送过去,不过这买豆腐的钱……”
第129章
食味楼的管事很是无语了好半晌, 才从嘴里干巴巴地挤出了一句:“豆腐明天我会让脚夫给你送过来。”
至于脚夫会不会拿了货款就不回来了,那是不用担心的,这些脚夫都是生活在郡城的老板姓, 做这一行更是经常在郡城活动, 眼熟的人可不少,要是联系不上人, 稍微打听一下就能知道对方姓甚名谁, 家住哪条街,哪条巷了。
平常郡城的人找脚夫帮忙,几百个大钱的东西都不怕丢,就更别说这么一板豆腐的三十几个铜钱了。
谈好明日的的交货方式后,金二哥也没多耽搁,撑着船就回程了。
金二哥到姚家后还是说现在的这点豆腐不够卖, 对此姚家人也是没有办法了:“够不够的暂时也就只有这么多了,最多最多也就是能再多做两板豆腐, 更多的就不行了要再加量的话, 不止磨豆腐的人, 就是做豆腐的人都忙不过来了。”
现在姚奚两家人都在磨豆子, 要是再加量,也就只有让姚二郎他们晚上吃了晚饭就开始磨豆子。
现在天气还不算热, 上半夜做好的豆腐放到下午也不会坏, 等到天气再热一些, 就只能按照林回星说的那样,把做好的豆腐放进井水里面浸泡着,减缓它变质的时间。
能多赚钱, 奚家人自然是没有意见的,至此姚家和奚家两家人每天都要磨六十斤的豆子。
奚家每天能得六个大钱的工钱不说, 还能得到满满两桶的豆渣。
奚家也是脑子灵活的,听金氏说这豆渣用来喂猪效果极好后,也在乡下捉了两头猪仔养着。
吃不完的豆渣就拿去卖,或者和乡下的贫民换豆子之类的粗粮,要实在消耗不完的,就掺在猪草里面喂猪。
虽然舍不得拿人能吃的食物喂猪,但是看着吃了豆渣的猪眼见着一天一个样,奚家人也就不怎么心疼这些豆渣了。
和一个大钱好几斤的豆渣相比,自然是猪肉更加值钱了。
后面金二哥在郡城的豆腐生意算是走上了正轨,每天十板豆腐运到郡城去,食味楼和另外两家酒楼都来订了。
自从鱼头豆腐汤也开始受郡城人的欢迎后,食味楼每日预定的豆腐从一板变成了两板,另外两家后找来的酒楼则是每天一板。
剩下的六板豆腐虽然也不少,但也只够金二哥卖两个时辰的。
有时候要是两个时辰还没卖完,金二哥就会把剩下的那点豆腐放到和他相熟的鱼摊上寄卖。
这鱼摊的老板也是船家,和金二哥这种撑船摆渡挣钱的船家不同,对方靠打鱼为生。
这打鱼也是一个见天吃饭的营生,每日的收入都是不稳定的,不过自从金二哥把豆腐拿到郡城来卖之后,码头上这些卖鱼的摊贩生意可比之前好了不少。
金二哥再隔三差五地送块豆腐,对方是很愿意捎带着帮他寄卖一些豆腐的。
之后荆正天又来找过金二哥几次,奈何林回星一直没来安平县,他想引荐都没有办法。
随着姚老翁家装铜钱的陶罐越来越满,他比金二哥还盼望着林回星赶紧出现。
因为还没分账,姚老翁也不敢花用账上的钱,这就导致他们虽然每天都有几十个大钱的收益,平常却还是只能用之前的老底。
好在有金二哥从荆正天拿了带来的碎银子,姚家人倒是不至于没钱买粮吃。
在姚家人的盼望中,上梁沟卖纸小队也已经收拾好东西准备下山了。
经过一轮的造纸,现在上梁沟的每一户都有少则一百斤,多则两百多斤的草纸需要往外卖。
当然了,其中草纸数量最多的,还是林回星。
因为有那五十个腌料池的纸浆,最后林回星得了两千多,将近三千斤的草纸。
他每家分了一些,自己又留了一百多斤备用,剩下的两千斤准备全部带下山卖掉。
草纸用箩筐装的话,一箩筐差不多就是七八十斤了,一挑担子就是一百五六斤左右,这点重量村里的青壮年都是能够负担的。
林回星不行,他肩膀肉嫩,要挑扁担的话,用不了一个时辰肩膀就要磨破皮。
林回星这个人最不爱逞强了,纸要卖,却也不是非要自己挑的。
村里青壮年不少,只有几户人家没有多余的人手。
如苏大贵,苏大志家这种壮劳力多的,自家那点纸压根就不算什么。
林回星当即在村里喊出了口号:“请人帮忙挑草纸下山,一担草纸担到安平县给五十个大钱。”
本来上梁沟能造纸就多亏了林回星,他找人帮忙运草纸,村里但凡是能够抽出人手的人家,都没有推辞,当天就找到他提出要免费帮他。
林回星自然是不会应允的:“这要是旁的小事,我也就厚着脸皮受了大家的照拂了,一担草纸那么重,下山又有整整一天的路程,我哪里能让大家做白工。”
“就五十个大钱一担,我这边需要二十个人。”
两千斤草纸其实只需要十三个人,剩下的几人个,是林回星想着难得下山一趟,他菜园子里的那些菜又到了高产期。
这两天林回星菜园子里的空心菜、番茄、辣椒、豆角、茄子以及黄瓜丝瓜都开始陆陆续续的成熟了。
林回星和苏家就这么几个人,每天是消耗不了多少的,他倒是也和村里人说过,让他们想吃菜随时过去摘。
奈何村里人脸皮薄,哪怕林回星说过好几次,他们也不太好一次经常过去摘。
有些勤劳的婶子,听林回星说那空心菜十分的好养活,都从他这里掐了根茎种在自家的菜地,现在都已经在开始发侧芽了。
这么多菜林回星吃不完,村里人也不好意思过来摘,他就想着多摘一些带到山下去。
还有他的那些果树,桃子已经基本上都成熟了,大部分的他摘了分给了和他关系近的几家人,然后给姚家人和秦辉留了几个。
这些蔬菜运下山后看能不能卖掉,就是卖不掉也没关系,他可以送给秦辉。
说起来也多亏了秦辉林回星才能实现现在的财富自由,这些蔬菜在永国虽然稀奇,但总归也就只食物而已,拿去送给秦辉做人情他也不会觉得心疼。
各家各户很快就商量好了帮林回星担草纸的人选,因为箩筐不够,大家还花了半天时间临时编了几对箩筐出来。
四月初七,在玉米已经结穗开花的时候,林回星他们一行人总算是排着长队下山了。
这次林回星可没当甩手掌柜,他虽然担不动箩筐,却还是在背上背了一背篓的蔬菜。
地里的素菜很多,足足摘了一挑和一背篓,剩下的几个叔伯的竹篓里挑的则是暖水壶和煤油灯。
林回星尝试过,这煤油灯烧荤油和桐油也是可以的,所以这一趟他就只带了煤油灯,没有带煤油。
就那么一坛子煤油,现在上梁沟家家户户的女眷都已经习惯晚上点着油灯做绣活了,那点煤油只够村里人用的,这趟下山,林回星就只装了两筒煤油。
这两筒煤油林回星还是预备在下山的路上用的。
这一趟几乎是出动了村里所有的男丁,不止是青壮年,就连苏大荣他们这种三四十来岁的中年人 ,也都跟着下山了。
要是在现代,三四十岁决定称得上是壮年,但是在上梁沟,四十岁以上的人身上的老态已经遮掩不住了。
苏大贵他们虽然担不动一百六七斤的担子,但是到底是做惯了农活的人,挑个百八十斤的草纸走上一天的山路还是没有问题的。
原本林回星还担心东西太重了,他们可能会在山上过夜,结果大家十分的给力,一路上步伐就没怎么慢过,加上现在昼长夜短,他们倒是顺路地的在天黑之前到了山脚。
林回星又成了这一路上走得最艰难的人,好在一路上他让大家把他背篓里的黄瓜和番茄吃了不少,到后面他背篓里就只剩下半背篓的菜了,倒是成功地给他减负了。
这次林回星他们人实在太多了,郑二郎家可住不了这么多人。
加上这么多男人进村的话,人家也会怀疑是不是居心不.良,很可能不会放心让他们借宿。
想着现在晚上温度也不算低,苏大贵他们商量了一下后,决定就在山脚下的空地上点上火堆休息一晚上算了。
林回星原本还想争取一下的,奈何大家都舍不得花这个钱,就算他说他给大家出住宿费,大家都不愿意。
96/130 首页 上一页 94 95 96 97 98 9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