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言情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举报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春满月圆——夏日眠【完结】

时间:2024-11-21 14:37:47  作者:夏日眠【完结】
  外婆理了理耳边的头发,不好意思地笑了两声。手慢慢地从椅子背上放下交叠放在膝盖上 ,将银手镯碰出叮当声响。
  杭柳梅听到外婆说:“我怕你不叫醒我就走了,我就在这等你。想给你们做饭,又怕把你们吵醒,你路上累,你再睡会吧。”
  杭柳梅不敢说话了,她此刻开口一定会被外婆听出来哭腔,于是飞快地说了句我去洗脸,就转身跑进院子里。被热水浸得发烫的毛巾一捂到脸上,杭柳梅就任由自己哭了出来。
  没过多久妈妈和姐姐就也起来了,大家七手八脚地生火做饭。
  陕西的风俗是“送行饺子接风面”,因此早早就定下这顿要给杭柳梅包饺子。妈妈揉面,外婆擀皮,柳梅和柳竹来包。本来要做韭菜鸡蛋馅,怕杭柳梅在路上不好消化,便改成了猪肉茴香和牛肉韭黄,一顿早餐就花掉了家里大半个月的伙食费。
  昨晚没有睡好,早上也没什么胃口,杭柳梅对着一桌子荤腥提不起劲。这是逢年过节才能吃到的美味,以往一上桌就会被姊妹俩抢夺一番,宁可烫到了不能吃少了。要是分到最后敢多余出来一个,必然会引发一场辩论,最后由外婆来吃,两人才不会互扯头花。
  但是今天一家子都吃得意兴阑珊。柳竹擅长做饭,饺子包得元宝似的皮薄馅大。柳梅上面有外婆、妈妈和姐姐,干活总偷懒,到今天也没学好包饺子,出自她手的饺子都又扁又塌,不如做锅贴。
  但其他三个人都抢着吃柳梅包的锅贴,然后把柳竹包的元宝全夹到柳梅碗里。
  杭柳梅一只饺子咬了三口都嚼不完,硬撑着吃了十几个,就再也吃不下了。
  “吃不下就不吃了,别撑着,到时候晕车容易吐。你再去检查检查有没有什么漏下的,然后就把包往自行车上绑吧,咱们宁可早到在火车站等着,也千万别迟了。”妈妈麻利地收拾碗筷,催促大家各司其职。
  大包小包出了家门,外婆拉着杭柳梅的手告别:“小梅,外婆不去送你了,你一到地方记得写信报平安,我让你姐姐念给我,路上注意安全……”
  相似的话总是说不完的,外婆说着说着眼里就噙了泪,妈妈见状推她们出门。
  妈妈一个人骑一辆,车后座绑着杭柳梅的行李,姐姐载着她骑另一辆。三个人推着车还没走出几米,后面传来外婆的呼喊声:“小梅!小梅!”
  杭柳梅回头,是瘦小的外婆在小步跑着追她们,手上举着杭柳梅爱读的古诗集:“你的书别忘了拿。”
  “妈,去了哪还顾得上看闲书,你不要再跑了,赶快回去吧。”妈妈扶住外婆。
  杭柳梅接过书,摩挲了片刻还是决定带上,她打开箱子,把书和爸爸寄来的信件们放到一起,小心地合上。
  “走吧,小梅。婆,你回去吧,我们送完小梅就回来。”姐姐已经跨上自行车,杭柳梅小跑两步一跃坐上后座,外婆站在路口和她招手,风吹起外婆花白的头发,她的身影越来越远,杭柳梅不敢再看,低头抹了抹眼睛就抱着姐姐的腰向前望去。
  邻居家的车新补了车胎打了气,稍微一蹬就跑得飞快,妈妈和姐姐都刻意放轻脚底的力气,一个比一个蹬得慢,好在路上走久一些。
  “小梅,人家说敦煌比咱们这更靠北,现在肯定还冷,你去了别着急脱衣服。”
  “小梅,‘拄棍拄个长的,搭伴搭个强的’,去了以后多交朋友,要交良师益友。”
  “小梅,每个月要给我们来三封信,等你爸回来了,我们想办法一起去看你。”
  “小梅,在外不比在家。别大手大脚但也不用太省着,缺钱了要给家里说,别苦着自己。”
  ……
  “小梅,我刚说的你都听见没?”
  妈妈和姐姐叮嘱了一路,杭柳梅一个劲地点头,回答听见了,记下了。
  就这样一问一答地抵达火车站。也不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出门的人这么多,或者也许火车站永远是这么拥挤混乱。人潮摩肩接踵,她们不能再骑车了,只能下车推着走。
  杭柳梅想接过行李自己拎着进去。妈妈和姐姐不让,两个人都狠狠地攥着她的箱子把手,反复说再等等再等等,以后有你拎的时候,我们再往前送送你吧。
  终于挪到了进站的地方,车子再推不动了,人也只能送到这了。
  “小梅,看好行李和车票,鼻子下面就是嘴,找不到路就问。遇到危险就找警察……”妈妈还说着话,眼睛就已经红了。
  姐姐赶快打岔:“怎么找警察都出现了,妈妈你还当小梅还是三岁小孩吗。你看现在火车多方便,敦煌也没那么远了,你不是说回头咱们也去找她,也许你都还没感觉呢,咱们就又见面了。”
  杭柳梅也被姐姐的这几句话鼓舞到,今天她无论如何不能哭,挤出一个笑容和妈妈姐姐告别:“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我这是要去实现我的理想,等我有一天成大家了,你们才高兴得要哭呢!快回去吧,听话,我一到敦煌就会联系你们的!”
  杭柳梅接过行李肩扛手提,腾出一只手向她们不停地挥,回去吧,回去吧。
  随着人流挤进车站,妈妈和姐姐湮没在人海里。身边是神色轻松的旅人,杭柳梅不知道他们要去往何方,在这个热闹的地方她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独。
  她的手心攥出了汗,心里有千百种情绪翻涌。
  那是倒春寒的农历三月,一个艳阳高照的大晴天,杭柳梅独自一人踏上了前往敦煌的路。
第十章 杯酒
  作为一个还不熟练的旅人,杭柳梅被旁边的人挤得东倒西歪,她实在不解既然都有票,何必急这一时半会。
  大家都火烧眉毛似的一拥而上,有人把包袱向后一甩砸到了另一个人的头,有人着急插队踩到了别人的脚,骂声、哭声、呼叫声不绝于耳,这样的混乱冲淡了杭柳梅凄凄切切的心情。
  之前邻居大婶出远门回来讲述自己的火车奇遇,抱怨只是解个手的功夫,就有贼眉鼠眼的臭男人偷偷摸到她的座位上,再怎么和他讲道理,他都霸占着不起身,跟听不懂中国话似的,最后还是她不怕事大,把乘务员叫出来主持了公道。
  她当时还特别指着柳梅柳竹强调,有些狡猾的男人就会盯着落单女人,要么想拐卖,要么就是想占便宜,小女孩出门不能太好说话。
  大婶那忿忿的样子杭柳梅到现在都记得,就学着她两道眉毛倒竖,嘴巴向下撇,凶狠地瞅准机会挺身一挤,长腿一迈登上车门。
  她紧紧攥着车票寻找自己的铺位,妈妈心疼她要坐一天一夜的火车,给她买的是硬卧票。稍微慢了一下,就被后面的人催促。
  杭柳梅的脸立刻红了,但她提醒自己装也要装得霸蛮点,下巴一收对后面喊:“别催了,前面人多,能走就都走着呐!”
  讲完后杭柳梅觉得自己像半个老练的大人了,晃着两根麻花辫,得意地找到了自己的床铺。床位在最上层,她安慰自己虽然爬上爬下麻烦了点,但不用闻别人的臭脚丫子,也没人能穿着脏裤子乱坐,还是很不错的。
  杭柳梅安置好包袱,把车票、钱夹、证件还有纸笔都放进妈妈缝制的布包里贴身背着。布包按照她的要求在里面缝了好几个小兜,出发前妈妈把走线的地方全都悉心加固一遍。
  当时杭柳梅托腮坐在旁边说,这就是“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妈妈的文化程度不高,每天听杭柳梅念叨,受一些熏陶。她知道这首诗的意思,用手捏着针,假装在杭柳梅身上扎一下,又佯装生气说,意恐迟迟归,你既然什么都知道,怎么就不能听我的话呢。
  除了这个布包,妈妈还给她带上了自己结婚时买的军用水壶。杭柳梅把它背在身上去车厢尽头打水喝。
  等杭柳梅再回来,车已经发动了,这一节车厢的人也都到齐了。
  一边坐着两个中年大叔,膀大腰圆脸色黢黑,已经在小桌子上摆开了杯子、毛豆、花生还有卤牛肉开始喝酒。杭柳梅认得包牛肉的油纸,是子午路赵记,离她的家不远。
  另一边坐着一对母女,如出一辙的桃花眼和塌鼻梁。杭柳梅在村头看电视的时候看过外国有一种套娃,每一个都长得一模一样,大的套着小的,她们就是一对那样的套娃。
  小女孩不过五六岁的样子,扎着两个羊角辫,和杭柳梅一样正在偷偷打量对面两个大快朵颐的汉子,只不过杭柳梅看的是人,她看的是他们吃的下酒菜。
  杭柳梅到车厢走道上把凳子放下来,坐在窗边看外面的风景。
  人和树都变得很小,倏地闪过;农田像书一样,一页一页翻过去;重叠的远山走得最慢。
  还没有过穿山隧道,等离开了省界,人不再是熟悉的人,山也不再是熟悉的山了。
  杭柳梅在心里背诵自己的路线——宝鸡、天水、甘谷、定西、兰州、武威、张掖、酒泉。不知道有多少人和她一样要一直坐到终点站,要知道在今天之前,她离“酒泉”这个字眼最近的一次是爸爸从外面买回来的“酒泉五香豆干”。
  到了午饭时间,车上的人陆续准备吃饭。杭柳梅早上吃得扎实,这会不饿,拿出桔子剥着吃。她把头靠在车窗上,听车轮“哐里哐啷”碾过轨道的声音,然后就听到了小女孩小声说,妈妈我也想吃桔子。
  杭柳梅转过头叫她,小妹妹,这个给你,说着从兜里掏出两个桔子递给她。
  年轻的母亲教育女儿说谢谢,小女孩扭捏着道谢接过了桔子,拿回去一个留给自己,一个送给妈妈。
  她的外婆、妈妈和姐姐现在又在干什么呢?姐姐应该赶回厂里上班了,妈妈和外婆该开始准备小院子里的蔬菜园了,如果她在家,就是她帮着种辣子、种豆角、育瓜苗。
  那位母亲叫杭柳梅坐过去一起聊天,她们要去兰州走亲戚,问到杭柳梅去酒泉做什么,杭柳梅回答自己要从酒泉转道去敦煌。
  “敦煌?听说那里成立了一个研究所,院长还是喝过洋墨水的,你就是要去那里吗?”
  “对,学校里有两个名额,我主动报名的,去敦煌临摹壁画。”
  这位妈妈也许并没有明白她要去做什么,但很配合地给了个赞叹的眼神,低头对自己女儿重复讲解:“妞妞,这个大姐姐一个人去那么远的地方,以后还要当大艺术家,是不是很厉害?”
  杭柳梅在美专上学,当时她一心去瓷器专业,却阴差阳错学了国画。刚开始还心有不甘,但画着画着也琢磨出了滋味。
  快毕业的时候,老师说城里开了个敦煌壁画临摹展,莫高窟里都是国宝,学艺术的同学们应该看看,于是组织了一场参观学习。
  杭柳梅只把那当做一次郊游,没想到却改变了她的人生。
  一迈进展厅,她最先看到的是巨型长卷《鹿王本生》图,讲的是九色鹿救人反被背叛,于是面见国王讲述真相的故事。
  杭柳梅学国画,从古到今画画要么从左到右,要么从右到左,也学过“马一角”、“夏半边”,但连环画式的构图确实少见。
  她凑近了一寸一寸地观摩。整幅壁画以青、白、红、黑四色为主,笔力飞扬遒劲,杭柳梅擅长纤巧细密的工笔技法,这种古朴狂怪的风格实在少见。这壁画像一阵呼啸而来的风,横冲直撞进她的世界。
  杭柳梅正看得入迷,老师走过来叫她:“小杭,你来看这个。”
  她被带到一幅《千手千眼观音》前:“中国人钻研艺术不能不知道敦煌。你看这幅元代的壁画的临摹作品,用笔和构图多么精巧。左右上角的飞天是不是和常见的不同?这不仅是审美变迁,也是历史资料。你是咱们这底子最好的学生,这次机会很难得,一定要好好看看。”
  是的,这又是另一种震撼。偌大一张纸被塞得满满当当,观音居中,十一个头颅如同宝塔堆叠至顶,千手环绕四周,两侧和四角还有飞天、吉祥天、婆薮仙和金刚护法。
  杭柳梅并不认得许多神仙,但她认得线条。这样一幅周密的画,几乎用尽了画匠们所知的线描技法,与刚才北魏时期的壁画相比,连色彩都屈居线条之下,每一笔背后都是庖丁解牛般的纯熟。
  回来以后她翻遍所有能找到的有关莫高窟的书,她着了迷似的好奇那片山崖上神秘的佛国世界。可惜学校里可以读到的不多,其他地方就更少了。心思萌动的年纪,同伴们朝思暮想的是恋人,杭柳梅却开始记挂一座城市。
  后来学校通知敦煌文物研究所招人,安排两个名额,其中并没有杭柳梅。
  没过两天,老师却把她叫去了办公室,告诉她原先安排的另外一个女生有哮喘去不了了。杭柳梅立刻站起来说:“老师我身体好,我愿意去!”
  去往敦煌的火车已经开到了晚上,旅客们都准备休息了。杭柳梅就着开水啃玉米和花卷,趴在床上写她的第一封家书。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我离家远行的时候没有喝酒,反而在路上看两个陌生人碰杯,看来生活并不是那么有诗意。不过我在火车上认识了新的朋友,就又想到了“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我对这一趟西行还是充满了信心……
  杭柳梅只写了两段就困得两眼打架,于是停笔躺好。狭小的铺位随车晃动着,下铺的男人鼾声如雷,这实在是糟糕的睡眠环境。母亲在轻拍孩子哄睡,杭柳梅累了一天,听着对面传来的细弱的儿歌沉沉睡着了。
  第二天醒来已经临近中午,车上的人走了一多半。有乘务员来扫垃圾,看杭柳梅还坐在床上,扯起嗓子问她:“小姑娘你哪站下车啊?可马上到酒泉了啊!”
  杭柳梅下了火车,一路问一路找,终于摸索到了酒泉客运站。
  客运站附近相当热闹,和老家的集市一样。不少大人拉着孩子,即使扛着包袱也要走走看看。路两边有各式各样卖特产的店铺,都是在矮矮的门面外撑出桌子,上面摆着枸杞、葡萄干、酒花,还有一家在卖夜光杯。
  这杯子通体如玉石晶莹润泽,杯壁薄透,店家演示倒酒,即使隔着杯子也能看到浓郁的紫红色,周围游人叫好,杭柳梅也想再多看看,但不敢多逗留。
  再往前走两步,有摊位在卖酿皮子,这回杭柳梅挪不动道了。
  这边的酿皮子和家乡的凉皮看着相似,不过凉皮筋道而酿皮绵软,凉皮多用蒜水和辣油调味,酿皮却喜用麻酱。
  杭柳梅对食物没那么挑剔,能在异乡碰到这味道已经是一种幸运。几箸下肚,心肝滋生的愁绪,被肠胃熟悉的美味化解,看来五脏庙里的事情还是得在五脏庙里解决。
  吃完了正掏出手绢抹嘴,远远有人就在喊:“去……敦煌……还有没有……”
  杭柳梅听了几遍,似乎都在说敦煌,她一时有些慌张,向身边一个穿着工作服的女人求助:“姐姐,我要去敦煌,应该去哪里赶车?”
  “你要去敦煌?你看那边,去敦煌的车都要开了,下一班可就是明天了!你怎么还在吃饭?走走走,快跟我走!”
  这位活雷锋还剩了半碗酿皮,把筷子一扔,拉着杭柳梅就往车队那边跑,边跑边扭头对老板喊:“碗就在那放着,我一会回来接着吃。”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