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李青禾就把这一百斤田螺全都炒出来,香辣咸香,味道浓郁,十分适合做茶余饭后解闷的小吃,应该能征服总是吃些清汤寡水的古人。
这些辣炒田螺她不打算在店里卖,而是去腊肠作坊借几个头脑活络的工人过来,让他们用桶挑着辣炒田螺,到处走街串巷。
于是清石县就有了这一幕,挑着水桶的汉子,口里喊着:“辣炒田螺,三文钱一瓢喽。”
“啥是辣炒田螺?”一个老汉问。
“就是用辣椒炒的田螺,可香可好吃了,不信可以尝尝”,汉子用葫芦瓢舀了一个田螺,递到老汉面前。
老汉半信半疑地拿起来尝试,“嗯,有些火辣辣,但确实好吃,你刚说多少钱一瓢?可是这个瓢?”
汉子朗声道:“就是这个瓢,只需三文钱一瓢。”
“倒也不贵,我去拿碗来,我买一瓢。”
旁边一个小孩,闻到这鲜香的味道,赶紧进屋跟自已奶奶或者娘亲撒娇撒泼,要吃辣炒田螺。
这样的情景发生在很多小巷子里。
就这样,辣炒田螺风靡了清石县的大街小巷。
李青禾天天都要收很多田螺,乡下小儿也不掏鸟蛋了,整日下河摸田螺,毕竟一文钱一斤呢。
她一开始就交代卖田螺的工人,不仅要卖田螺,还要着重宣传辣椒这一调料。
于是几天过后,几乎整个清石县都知道都知道辣椒,辣炒田螺做法简单,只要买到辣椒,自已就能在家炒,毕竟买炒好的,三文钱都不够一斤,而买生田螺,三文钱都能买三斤了。
只是田螺好买,那辣椒要去哪里买?
还没等清石县的百姓疑惑,那卖田螺的汉子就跟他们说,可以去禾食记的腊肠铺买,鲜辣椒十文钱一斤。
一听着价格,众人又犹豫了,这辣椒咋卖得这么贵?
“哎呀,一斤鲜辣椒就有好多根,你只需放一两根,就够炒一斤田螺,而且你炒别的菜也可以放,那味道可比不放辣椒好吃多了”,工人们激情轩昂地解释。
众人一想,只放一两根,就够炒一斤田螺,那也不算贵。
于是上门买辣椒的人就多起来。
李青禾见买辣椒的人多越来越多,心里默默地给自已点个赞,这辣炒田螺这招,还真是妙。
腊肠铺子货架多,腾出一个给自已放辣椒,秦松他们一点意见都没有,不说她是大东家,就这上门买辣椒的人,也有会顺道买腊肠的,这可是一举两得的事。
第110章 出名
近日来,清石县最火热的话题就是辣椒,以及李青禾。
“你们知道不?这辣椒,原来是禾食记的小掌柜最先种的。”
“哦?那个小掌柜也才金钗之年,怎么懂得这些?”
“哎,这我哪儿知道,不过听说他们铺子的新鲜吃食,可都是她研究出来的,什么月饼啊,卤味啊,火锅啊,还有那个腊肠,啧啧啧,春风楼和醉霄楼的大厨,都没她厉害。”
“这可真是神了,我家丫头也十二岁,烧个火都烧不好。”
“别提,我家那十三岁的小子,千字文都背不下来,气得他娘天天拿个烧火棍在他后头追着打。”
“哎,也不知道他们家长辈是烧哪家铺子的香,才能有个这么能干的姑娘。”
“就是,就是。”
城南的某座茶楼,章龄之听着隔壁桌两人的谈话,喝了一口茶,落了一颗棋子,跟对面的年轻人道:“那姑娘确实不普通,你可知我们章家的制冰方子,是从谁那里买的吗?”
温时琛执起一颗黑子,问:“也是她?”
“没错,她说她只是巧合之下做出来,想来是没有说真话”,章龄之慢条斯理道。
温时琛:“那她还真是不简单。”
章龄之又道:“虽说她不简单,但有些事情也想得太过单纯,做事没有顾全后果。”
温时琛终于抬眼,问:“怎么说?”
这次章龄之却没有说话,只是笑了笑。
李青禾不知道别人如何讨论她,这会儿她正在看梁有根一家收辣椒,这批辣椒她准备晒干,每年十月份之后,辣椒秧就不会在结辣椒了,她得留下一批,等十月到来年的五月份用。
而且林义每个月才会往宁州送一次腊肠,也顺便让他给送些辣椒去给宁州的分店,鲜辣椒不好储存,还是干辣椒合适。
梁有根家儿子多,孙子辈更多,十来个小孩子光着脚丫,灵活地穿梭在辣椒地里,没一会儿就摘了一小背篓,把背篓的辣椒倒在大箩筐里,就又撒丫子钻进地里。
还不到晌午,就把红了的辣椒都摘下来,梁有根的老大和老三用一把大秤,把十来个箩筐的辣椒称完,他们称一筐,老二跟老四就抬一筐上牛车。
在一旁看着的梁有根那饱经风霜的脸,露出丰收的喜悦。
“这批一共一千八百四十斤”,黝黑的梁家老大,咧着嘴笑得一脸开心。
李青禾点点头,然后拿根树枝,在地上算一下该付多少钱。
梁家的儿子经常在县城找活做,见李青禾在地上写的字跟他们见别人写的,完全不一样,便问:“你这写的是什么字呀,看着怪好玩的。”
李青禾写的自然是阿拉伯数字,她笑了笑,道:“一个外地商人教我的,说这样算数快。”
说话间她已经算出了多少钱。
梁家的儿子们恍然大悟,心想这小姑娘可真有本事,知道得真多。之前佃她田地的时候,还只是把她当个普通姑娘,现在已经完全不敢小瞧她,能弄到他们没见过的辣椒种子不说,还在县城开了食铺作坊。
李青禾把钱付给梁有根,想起买地时的波折,便问了一句:“卖我地的梁老头那两个兄弟没有弄出什么是非吧?”
梁老头闻言,哼了一声,道:“去年我们种白菜的时候,想要偷拔菜苗,我们上门去打了一顿,今年刚结辣椒的时候,还想来偷摘,被我家的孙子发现了,又上门修理他们一顿,现在老实了。”
李青禾心想,把田地佃给他还真是靠谱,“那村里人对于辣椒咋说?”
“村里人听说着辣椒你三文钱一斤收,都说明年他们也想种些,想跟我买种子呢,不过我没有一口答应,想问下你意见”,梁老头道,他明年还想把自家的地都种上辣椒。
李青禾沉吟了下,梁有根这话提醒了她,每天卖出去的辣椒,只要聪明点的人,都会留下些种子,明年说不定种辣椒的人就多起来,除了在吃食上面做文章,想要在辣椒上面再赚一笔钱,最好的方法就是卖辣椒籽。
幸好因为前些天采摘的辣椒不多,腊肠铺子的辣椒都是限购卖的,每人只能买一斤,这能让更多的人买到辣椒,还有一个原因是不想让别有用心的人囤太多,过些时候再坐地起价,如今看来倒是一个明智的举措。
心下便决定等这些辣椒都晒干后,请人来剥辣椒籽。
见梁有根还在等她回话,便道:“那你就卖些给他们吧。”
“哎,好”,得了李青禾这句话,他总算舒了一口气,要不然乡亲们还总说自家偷偷发财。
县城里没这么多地方晒辣椒,只能给梁有根一些银钱,麻烦他们在乡下晒干之后,再给她送到县城。
交代完事情之后,李青禾就回去了。
这几天禾食记又新出了很多菜式,比如说辣子鸡,剁椒鱼头,以及螺蛳粉。对于新出的菜式,食客们自然十分欢迎,虽然其它的也很好吃,但再好吃的东西吃多了也会腻,人都喜欢新鲜的东西。
春风楼的掌柜一脸愁苦,他也叫伙计们买了辣椒回来,交给后厨,让大厨们也研究一下跟辣椒有关的新菜式,就算研究不出来,模仿禾食记的也行。可是大厨们做出来的,味道感觉总是差些。
“掌柜,我那天听李大厨说他跟禾食记的掌柜是亲戚,要不然让他去探探口风?”一旁的小二看见掌柜着尝大厨们新作的菜式,唉声叹气的,作为这座酒楼最得他掌柜青眼的小二,自然知道自家掌柜在想什么,便把他在后厨,听到李大厨跟其他人说的话告诉了他。
“哦?可是真的?”薛掌柜双眼一亮。
“我亲耳听到的”,小二信誓旦旦。
薛掌柜闻言,起身前往后面厨房。
不是吃饭时间,厨房里都比较清闲,几个大厨正在侃大山。
薛掌柜看着心里来气,自家酒楼的生意都被一个食铺抢去不少,他们还这么闲情逸致。
第111章 奸商
几个大厨见掌柜出现在厨房门口,立即停止了说话声,装模作样地干活。
薛掌柜见状,也压下心里的火苗,这些大厨不少是重金从别的酒楼挖过来的,还是别轻易得罪好,便挤出一点笑脸,走到李大厨面前,道:“听闻你跟禾食记的东家是亲戚,可有此事?”
李大厨本名叫李豆芽,因为她娘本来十分讨厌吃豆芽,但是自从怀了他,转了性子般,天天想吃豆芽,就给他起了这么个名字。
后来他长大了些,嫌弃这个名字,就自已改名叫李大刀,觉得这名字气派,符合他高大威猛的身姿
他十三四岁就来春风楼当学徒,因为厨艺不错,加上他师傅年纪大干不动,于是前年就出师,顶替他师傅的位置,成为春风楼的大厨。
李大刀一听掌柜的问话,不疑有他,道:“是啊,我爷爷的爷爷跟她爷爷的爷爷是堂兄弟。”
掌柜被他这几个“爷爷”绕得有些晕,这堂得是不是有些远,不过不要紧,至少还是亲戚,便道:“既然你们是亲戚,那你可知道他们菜式的秘方,比如那个卤味。”
这卤味方子,少东家一直想买过来,只是李青禾半点好歹都不识,油盐不进,死活不肯卖。
李大刀这二十年吃的粮食基本都用来长个了,脑子有些耿直,一身厨艺天赋还是遗传他娘的,但脑子再不灵活,也知道掌柜是什么意思,皱着眉道:“那是他们家的方子,我怎么会知道。”
“你……,都是姓李的,还是堂兄妹,怎么也有所耳闻吧”,掌柜有些气急。
“我娘还跟孔圣人一个姓呢,可她也大字不识一个”,李大刀反驳道。
“噗”,旁边竖着耳朵听二人说话的其他大厨,也忍不住笑出来,谁说他轴的,这会儿不是脑袋不是挺灵活的吗。
薛掌柜被他这话气得有些胸闷气短,心想真是看走眼,把这么个愣子提到大厨的位置,想是这么想,还是放低语气,道:“既然你们是亲戚,那平时总该走动走动,她们从不提过?”
李大刀:“不啊,我们很少走动的。”
薛掌柜:“……”
他想打人!怕再说下去,会忍不住打这个愣子,便道:“给你个任务,想办法去把卤菜这个方子拿到,最好把她们铺子其它的菜式的方子也拿到,不然我就扣你工钱。”
说完就拂袖走人。
留下李大刀在原地愁眉苦脸,他还答应今年给家里盖新房子呢,可是人家的房子凭啥给我们啊。
……
李青禾从信客手上接过信,打开一看,原来是冬至寄来的。
心里絮絮叨叨地说着分店的近况,这几个月禾食记在宁州打出了一些名字,宁州可是比清石县富庶不少的府城,舍得吃的人也多,食客一天比一天多,所以仅刚开始的人手完全不够,他就做主又招了几个人。
他怕招来的人不老实,就只安排他们做一些打杂的事,暂时还不知道招牌菜式其中的关窍。
信里还提到,杨柳交了一个朋友,只是这个朋友总是有意无意地提起卤菜之事,杨柳察觉到不对劲,便主动跟他提起,他留了个心,调查那个人的关系,发现她跟春风楼的人有来往,现在杨柳也已经不跟她联系了。
最后说到,之前送过去的辣椒即将用完,希望李青禾赶紧再送些过来。
李青禾看完这信,心想冬至还真没辜负她的期望,做事圆滑,脑袋又机灵,年纪轻轻做到这样已经很不错了。
只是这春风楼还真是不死心,拒绝卖方子给他们,就来暗的。
李青禾把信折起来,放回信封里面,就出了门,往腊肠作坊走去。
当初林义三人找的腊肠作坊场地很大,又有不少仓房,李青禾就腾出一个仓房放辣椒,梁有根送来的干辣椒都放腊肠作坊了,只有要用的时候,才来搬一些。
林义自从在宁州开了新铺子之后,这段时间,他除了去宁州送货,以及管理一下作坊,其余时间都在学习认字和算账,他想把腊肠卖到更远的地方去,但又不会算数也不认字,担心被人坑了,毕竟有过前车之鉴。
“林二叔,你下一次什么时候去宁州送货啊?”,李青禾找到正在交代工人事情的林义,等他们说完话才问。
林义:“我正准备告知你,我准备三天后去送一次,想问问你要送多少辣椒。”
李青禾笑道:“正好,帮我送三麻袋就行,我先去把要送去的辣椒整理出来。”
李青禾说完,就去了放辣椒的库房,只见两个妇人正在剪干辣椒,扒拉出里面的辣椒籽。
这两个妇人是她请来分辣椒籽的短工,干活也算麻利,手脚也干净,李青禾对她们很满意。
“这些辣椒还有多少没剪呀”,李青禾问。
其中一个妇人道:“还有四箩筐,剪好的我们都装在麻袋里,辣椒籽也用布袋装起来。”
李青禾满意地点点头,把三麻袋辣椒拖到一旁,让林义三天后带去宁州,再拖一袋用布袋子装着的辣椒籽出来,也送到宁州去,让冬至帮卖掉。
腊肠铺子已经不卖鲜辣椒了,只卖没有辣椒籽的干辣椒,要种子的话得单独买。
对此,没有种辣椒想法的客人们没有意见,他们还吃不出干辣椒和鲜辣椒的区别,干辣椒一斤五十文钱,数量可是比五斤鲜辣椒多,还耐放。
但是那些为了种子买辣椒的客人就颇有微词,毕竟鲜辣椒十文钱一斤,一斤就有不少辣椒籽,如今单买辣椒籽的话,十文钱只有三十粒。
不过心里有意见也没办法,毕竟辣椒籽只有她这里有卖。
只是,李青禾在这些人眼里,渐渐从“不可小觑的小姑娘”变成了“奸商”。
在某次她在腊肠铺子外面,听到有人说她是“奸商”,心里也有些冤,你嫌贵可以不买啊,干嘛还骂人。
不过因为卖辣椒籽赚了不少钱,这会儿她心情正愉快呢,也不在意被骂一两句。
第112章 出事
李青禾这会儿还不知道自已有“奸商”这个名号。
吃过早饭之后,她拿着剪刀小心翼翼地剪下一个红中带粉、圆滚滚的番茄,这个番茄是她种在院子的花圃里,第一个成熟的。
其它的番茄还没完全成熟,一个个沉甸甸地挂在番茄藤上。
李青禾将这个番茄用刀切成四瓣,里面居然还是沙瓤的,心里一喜,她都多少年没见过沙瓤的番茄了,记得小时候,在番茄成熟的季节,她最爱到地里摘下一个成熟的番茄,洗也不洗直接啃,酸甜可口,汁水盈满,是她那时候,为数不多的水果。
46/107 首页 上一页 44 45 46 47 48 4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