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言情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举报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5

(历史同人)直播李世民穿成扶苏——煎盐叠雪【完结+番外】

时间:2025-01-22 14:55:04  作者:煎盐叠雪【完结+番外】
  “嗯。”李世民肯定道,“不仅路途遥远,而且百越地域广阔,部落众多,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很多地方以渔猎为生,跟中原这边大相径庭。虽移民了几次,也设立了郡县和官员,但消息总是传得特别慢,比起有驰道的上郡,差得太远了。”
  他对这个现状很不满意,韩信立刻听出来了,便问道:“陛下准备修驰道通往百越吗?”
  “想修也修不了。”李世民摇头,“山林太多,太远,当年打西瓯,为了运送粮草,修个灵渠都花了好几年。要想修驰道一路通到番禺,那大概又得百万民夫,耗费十年,都未必能成。”
  【终究是我们广州不配了。】
  【驰道就算了,光五岭都不好解决,搞点水利工程还差不多。】
  【陛下!别忘了占城稻!早熟耐旱产量高,就在百越再往南一点,占城那里!】
  【你直接说在越南得了。】
  【什么越南?那明明就是我大秦领土!】
  【陛下!我给你发更详细的地图了,上面有占城的标记和路线。】
  【为了占城稻占领占城,合理,很合理。】
  “那陛下是打算?”韩信犹疑着道。
  “就像你文章里写的那样,以越治越,通婚易俗,重农畜牧,推广大秦的文字和语言,提拔部落首领为郡官,再让他们送质子来咸阳,接受大秦的教育和文化洗礼……”
  李世民一一道来,神采飞扬。
  韩信恭敬到过分的表情逐渐消失,专注地听着,忍不住道:“臣的文章里可没有写这么多……”
  “我帮你再补充一下嘛。”李世民莞尔。
  “陛下既有成算,又有何可担忧的呢?”
  “自我即位以来,已有两个月了,快马加鞭的话,消息早该传到百越三郡了,但我却还没有收到回信。――这不太寻常。”李世民微微蹙眉。
  “你觉得百越出事了?”扶苏敏锐地问。
  “不排除有这个可能。”李世民道。
  “那陛下希望臣做什么?”韩信随即问。
  “先等等,我先给你交个底,百越若是有不好的变动,我可能会派你去处理,路途遥远,凶险万分……”
  “臣愿意。”韩信斩钉截铁。
  “……我还没有说完。”李世民瞅着他。
  “魏大人给了臣一口饭吃,让臣有机会去参加武举;陛下给了臣获胜的希望,送马赠弓,让臣以草芥之身位于大秦朝堂,点臣为武状元,甚至让臣居于宫廷养伤……如此桩桩件件,臣谨记于心,愿为陛下马前卒,誓死效忠。”韩信坚定道。
  【简直像拿了卫青的剧本。】
  【大司马大将军:抢我台词是不是?你是这人设吗?】
  【ssr到手!】
  【这甚至不能叫抽卡,这叫送上门。】
  【开科举的好处就在这里,人才蜂拥而至,嗷嗷待哺。】
  “好!”李世民和颜悦色,“那就这么说定了!太子开府之后会设立属官,宫里也会开文学馆让公子公主们去读书,请博览群书的文士们开课讲义,我给你一道诏令,可在东宫为官,文学馆行走。”
  韩信不由自主地瞪大眼睛,震惊道:“陛下的意思是,臣马上就能当官了?”
  “当然。不然我开这个科举干什么?”李世民展眉而笑,“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这次文举,吸引了很多百家的学者,尤其是儒家和墨家,天天在咸阳城里酒馆食肆等地辩论,干脆我给他们腾个地,让他们在学生面前辩好了。”
  “那……那太子殿下去吗?”韩信问。
  “先生觉得学生该去吗?”扶苏诚恳道。
  【路走宽了,扶苏,这一声“先生”叫出去,韩信半条命都给你了。】
  【他才21岁啊,当朝皇帝亲自礼贤下士,太子拜他做老师,这谁顶得住?给我我也顶不住啊!】
  【陛下甚至亲手给他剥橘子!】
  【文学馆都开了,不如顺手再开个太学吧,反正现在咸阳热闹得很。】
  【说到热闹,我前几天忙着考驾照没来看,文举谁是状元?】
第50章 嬴政大为震撼
  【除了子房还能有谁?】
  【这你就猜错了,子房被点成探花了。】
  【啊?为什么?就因为他长得好看?】
  【不,因为状元是孔鲋,榜眼是叔孙通,这就全是儒家的,就子房不是。我感觉他俩名次在前面,政治因素比较多,尤其孔鲋,是孔子的后人。】
  【这两个啥时候冒出来的?】
  【叔孙通一直在啊,他历史上还跟过胡亥呢,多亏及时跑路,不然就要死了,整个一墙头草。】
  韩信急忙谦让:“殿下太客气了,臣担当不起……”
  “所以先生觉得我应该去参加文学馆吗?”扶苏只是带着笑意问。
  “……”韩信偷偷觑着李世民的神色,见他毫无异色,甚至仿佛很乐意的样子,也就放下心来,小心翼翼道,“臣以为,是当去的。”
  “为什么?”扶苏问。
  “臣这几日虽在宫中养伤,却也听说为了这次文举,很多饱学之士都赶赴了咸阳城。自从当年始皇焚书,除了法家外,百家似乎都销声匿迹,连墨家都分裂出去,离开了不少人。这还是大秦统一以来,前所未有之盛况。这种时候,身为太子的你,怎么不参与进去呢?”韩信分析给他听。
  “先生此言有理,多谢先生指点。”扶苏信服地点点头,竟然微微躬身作揖,作学生礼。
  韩信涨红了脸,不知如何是好。“不、不敢当……”
  “习惯就好。”李世民给扶苏也塞了个橘子,兴致勃勃道,“太子虽然年幼,却心思仁善;韩信你初出茅庐,正需要一个这样的人互为助力。把他交给你,我很放心;把你交给他,我也很放心。”
  【君以国士待我,我以国士报君。这辈子真幸运啊韩信。】
  韩信不由动容,感念道:“臣必不负陛下所托。”
  李世民把扶苏交给韩信带,顺手写了诏书,封韩信为太子少师,文学馆博士,和叔孙通的官职差不多。
  文学馆,是为了这帮汇集在咸阳的百家文士建造的,而弹幕提到的太学,他也会建的,只是需要时间。
  参加文举的人出乎意料的多,孔鲋和叔孙通都带着不少儒生,据邓陵说,甚至有阴阳家、农家等等都悄咪咪来了。
  李世民都觉得很稀奇,这些人平常跟不存在似的,一开个科举,全冒泡了。
  文举殿试那天,他见张良用的是左手,故作不经意地走过他身边,抬手拍了拍他的肩膀,用了治愈术。
  张良自然不会被这动静惊动,不动声色地写完了一句话,才换了只手继续写。
  这人真有意思,无论心里多少弯弯绕绕,表面上都若无其事。
  李世民也没有想到,张良才得了第三。倒不是他故意压张良名次,只是殿试的题目是“论礼”,对儒家的诸位来说,有天然的优势。
  而正巧,这次考试来了太多儒家的。
  这时候的儒家和李世民了解的儒家,还不太一样,他本来以为需要改动很多,谁知道儒家内部就已经分化出不同理念了。
  孔鲋主张孔子的“有教无类”“为政以德”,在章台宫侃侃而谈,有其祖之风。
  当时李世民还特意问道:“先生怎么不提‘恢复周礼’的事情了?”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水都是向前流动的,何况于人呢?先祖生于乱世,亲见礼乐崩坏,战争频频,百姓颠沛,是以想恢复周礼,想天下大治,人人各安其位,各尽其责,亲亲尊尊……如今天下既定,君仁民善,那么是‘周礼’还是‘秦礼’,又有什么要紧呢?”
  孔鲋慈眉善目,年纪既长,气度温和,他一开口,就让人如沐春风,不忍心打断,也无法辩驳。
  就冲着这段话,李世民就愿意将他点为状元。
  【孔鲋是不是就是李斯奉命焚百家书时,鲁壁藏书那个?】
  【对,藏了《论语》和《尚书》。】
  【始皇曾经征召过他,但他不愿出仕,隐居嵩山了,我还以为他能隐居到死呢,没想到这会儿跳出来了。】
  【历史上死的可惨了,投靠陈胜去了,结果提的建议得不到采纳,死在秦军手里了。你说你一个文人,跟秦军死磕什么?】
  【这年代的孔夫子后代,儒家门生,可是山东大汉,满身腱子肉,个个带兵器,可不是大怂那帮货色。】
  叔孙通更不必说了,这人虽有些功利,但功利有功利的好处,孔鲋的主张一说完,他就根据李世民满意的反应,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他按照儒家的礼仪规范制定了详细的朝会仪式,包括官员的站位、朝会的流程、各种祭祀宴会的行为规范,力求使朝堂之上秩序井然,皇帝的威严得以彰显。
  其实李世民觉得大秦的朝堂已经够有秩序了,但上次项羽那事一出,这次可能是为了专门提醒他,冯劫和魏征轮流表示赞同。
  李世民:“……”
  行吧。
  不过叔孙通之所以能得第二,主要是因为他还强调了“嫡长子继承制”,大书特书太子是天下之本,不可轻易废立,极力提议早日册封太子。
  李世民很无语,更无语的是当时弹幕笑得死去活来,叽叽喳喳说个没完。
  【哈哈哈叔孙通以为是在拍马屁,其实拍马腿上了!】
  【毕竟他以为扶苏就是嫡长子,那迎合一下大秦皇帝就是政治正确。】
  【好搞笑啊,让我想起瓜六对皇后说她不乐意跟家里庶出的妹妹一起玩。什么叫贴脸开大,这就叫贴脸开大。】
  【无所谓,历朝历代太宗皇帝,几乎都不是嫡长子。】
  【朱・老四・棣:我继位的时候哥哥们都死完了,怎么不算嫡长呢?】
  【你要这样算的话,二凤不仅嫡长(哥哥死了),还是太子,非常符合叔孙通的理念。】
  【#史上地位最稳固的太子,就问还有谁#】
  总之,丝毫不觉得哪里不对的叔孙通,在殿试说得眉飞色舞,很明显就是冲着皇帝和太子去的。
  李世民听得浑身难受,但为了扶苏,也挤出笑容,表示赞同。正好借这个机会,把扶苏的太子之位定死了,昭告天下。
  叔孙通的榜眼就是这么来的。
  至于张良,他主张休养生息,减少赋税,减轻刑罚,广纳贤才,睦邻友好。――尤其是这睦邻友好,他提到了和亲和通商两个方法。
  和亲这件事,李世民还在考虑,就以跑题为由,点了个探花。
  张良没有一点意见,好像对这个结果挺满意的。
  李世民有理由怀疑,他是故意写跑题的。
  殿试散去之后,他顺手把张良留了一下。
  “你跟孔鲋他们两个,以后还有韩信,都在太子府挂个职,平常去文学馆编纂书籍,给太子他们上上课。如何?”李世民温声道。
  “他们?要上课的,除了太子,还有谁?”张良问。
  “还有公子和公主们。”李世民笑道。
  “公主也一起吗?”张良微微吃惊。
  “一起。你刚刚不还说,要与其他国家联姻吗?按目前的局势来看,如果有需要,不是匈奴就是东胡,不是羌国就是百越,那么遥远的地方,公主们要想在那里活下来,并且活得很好,还要能掌权当政,那必须拥有足够的知识和智慧。否则自身都难保,又谈何联姻联盟呢?”
  【我本来还想大秦这实力,和什么亲啊。要是这么说的话,那跟文成公主入藏差不多了,是政治联姻。】
  【享受公主的荣华富贵,那承担公主的责任,也是理所应当的。】
  【我对和亲观感很复杂。那首诗怎么说来着,“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岂能将玉貌,便拟静胡尘……[1]人大明从来不和亲,不纳贡,不也挺好的吗?】
  【瓦剌留学生都站在草原望北京了,还挺好的呢,好在哪?】
  【二凤也纳过贡,送了大量金银财宝给突厥,还签了渭水之盟,但那是因为刚继位,一切都不稳定,只能先稳住边关,后来三年就把东突厥灭了,生擒了颉利可汗。你能说他纳贡这事算耻辱吗?与之相比,大怂打赢了还纳贡,就不大光彩了。】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读诗也得看诗人生活的年代。戎昱写这诗的时候,经历过安史之乱。香积寺之战还记得吧?当年为了向回鹘求助,让他们抢劫洛阳,百姓房屋被洗劫一空,甚至只能以纸为衣。很多人躲到佛塔,又被放火烧塔,死伤惨重。在那种惨状过后,还派公主去回鹘和亲。这样的和亲,怎么能不让人感觉屈辱呢?】
  【如果和亲能带来国家利益,边疆和平的话,那我赞同。怎么,一个公主的幸福,比前线几十万将士的命还重要吗?】
  张良沉吟着点头:“陛下所言极是。那臣上课的时候,会多讲述一些周边国家的环境和局势的。”
  “好极了。”李世民大为赞赏,“孔鲋那一套仁政理论,对内没问题,对外肯定是不行的。我会给你和韩信多安排些课,还有灌婴和郦食其,趁他们还没有出发,能上几节上几节。”
  “陛下对公子真是煞费苦心。”张良感叹道。
  “这不是应该的吗?”李世民笑了,“继承人多重要啊,这次科举所有有用的人才,我都是为他准备的。”
  【承乾:柠檬树上柠檬果,柠檬树下只有我。】
  【不知道老祖宗看到了什么感想?】
  “诶,你什么感想?”李世民后来悄咪咪地问嬴政。
  “你希望我有什么感想?”嬴政不咸不淡地回答。
  “什么叫我希望?”
  “你不就希望别人夸?”嬴政撇他一眼。
  “谁不希望被人夸?你不希望史书记载你功盖三皇德高五帝,后世人全夸赞你千古一帝,无与伦比吗?”李世民反问。
  “……”嬴政竟无法反驳。
  “所以,看到这么热闹的场景,你没有什么要说的吗?”李世民笑吟吟地袖着手,示意他看向这千千万万花灯汇成的人间星河。
  为了和他对话,李世民甚至没有开直播,只是用系统稍微掩饰了一下,别让周围人发现他在自说自话。
  岁首的晚上,咸阳城就亮了起来。
  一盏盏花灯,一个个灯笼,一棵棵灯树,一排排灯轮……好像天上所有的星辰都坠落到了这城池里,流淌出璀璨耀眼的银河。
  咸阳好像哪里不一样了……是哪里呢?
  才短短几个月,这个嬴政呆了三十几年的都城就仿佛焕然一新,整个活了过来,变得那么年轻,那么活泼,充满春回大地般的生命力。
  从前地位低下的商人纷纷出来摆摊吆喝,各种各样的吃食摆满了长长的街道,甚至有很多嬴政都没有见过。
  墙上到处贴着官府的公告,纸跟不要钱一样挥霍着,武举和文举的名单宣扬得人尽皆知。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