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麝月被太太王夫人选中做了三爷的通房,绮霰可是知道光是春燕几个就多有不满,就更不要说主子爷身边的几个贴身大丫鬟,袭人等人了。
袭人她们心中如何想,绮霰不知,可眼见着碧痕想将火引到她身上,她自是不会接的。
房内,麝月见袭人、碧痕等人转身走了,也不生气,得意地扶了扶头上插着的那支赤金宝石点翠簪子。
太太可是说了,若她将三爷伺候的好,将来能为三爷生下一儿半女,就把她抬为姨娘。
想到王夫人的承诺,麝月脸上满是期待,眼中是对未来能当主子姨娘的憧憬。
谁不想当主子爷身边的姨娘?
她们这些当丫鬟的,若能翻身脱离奴籍,能选的路,左不过就是这一条。
对于碧痕几个的嘲讽,麝月满不在意,在她看来嫁谁不是嫁,与其将来被随意配给哪个小厮,还不如跟了三爷,最起码吃喝不愁,一辈子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将来生下一儿半女成了姨娘,她和自己的孩子就彻底翻身做主子了!
想到自己将来也能和老爷房里的赵姨娘一样,麝月更是对自己明智的选择感到自得。
白净的脸上染上一丝红晕,麝月转身又回到自己的住处,找出胭脂,重新上了妆,擦了点香粉,理了理头发,穿着王夫人赏的新衣裳,趁着月色,敲响了贾宝玉的房门。
听到门口的响动,正烦闷躺在床上的贾宝玉,烦躁道:“有什么事!”
“三爷,是我~”站在门外的麝月听到里面传来贾宝玉的声音,表情欣喜,柔声回道。
闻言,贾宝玉烦道:“有什么事儿去找袭人去说,不要来打搅我。”说完贾宝玉头一埋,直接不理门外的人。
满心欢喜,却吃了个闭门羹的麝月,看着紧闭的房门,进退不得,想到王夫人叮嘱和身后等着看好戏的碧痕等人,一咬牙直接推开了眼前的房门,走了进去。
“都说了有事去找袭人……”听到身后的响动,贾宝玉不耐烦的转身怒道。
可转身看见站在房内的麝月,顿时卡住。
……
清风阁,见贾珠和贾宝玉都走后,贾琰出了书房,见晴雯一脸犹豫,有什么事瞒着的样子。
贾琰出声道:“最近府上有什么事吗?”
“没什么大事。”
晴雯听了,立刻慌乱回道。
听她说没什么事,贾琰皱眉,转身直接走进了屋内,看到屋内不知什么时候,多了一个穿着嫣红绣花袄,青白绫细折裙的丫鬟。
瞧见这丫鬟的第一眼,贾琰就不再往屋内走,直接站在原地,扭头冲一旁神色紧张的晴雯吩咐道:“人从哪来的,就带人将她给送回哪去。”
声音冰冷,不容置疑,晴雯闻言,抬头看了屋内一眼,就又立刻低下去,听着耳边二爷冰冷的声音,垂眸轻声应下。
人是王夫人派人送过来的,院内的晴雯等人不敢拒绝,只好让其先进了院子。
如今见贾琰这位二爷回来了,这丫鬟是去是留,晴雯等人都听他的吩咐。
主子爷不在,太太送来的人,晴雯几人做不了主,也不敢推拒,所以一直等到贾琰回来。
想着这丫鬟是去是留全听二爷的处置。
如今,得了二爷的话,晴雯才敢让人将其送回王夫人的院子里。
王夫人不喜欢晴雯几个,所以特意挑了自己房里的一个模样端正,做事规矩的丫鬟送到贾琰房中。
而贾宝玉那里,王夫人原本是想将袭人提为通房的,但赶在这之前,麝月找了过来。
她看这丫鬟机灵,模样长的也不错,虽不如袭人看着老实,但也是一心伺候着自家爷的,所以先将麝月提成通房,让她先伺候着贾宝玉。
王夫人算计的清楚,晴雯几人她至始至终都是不怎么满意的,至于袭人,瞧着也确实不错,但王夫人害怕此时先将她提为通房,将来她在贾宝玉房内居大,没人能压制了去,所以又抬了麝月出来,不让袭人一人独大。
瞧着慈眉善目,木讷不讨喜的人,对于儿子房内如何制衡压制的事,她倒极为善长。
她与贾政两人,还真是一对难得的佳配夫妻。
一个瞧着清高迂腐,却独独偏宠泼辣刁蛮的赵姨娘,一个瞧着慈眉善目,却做着最封建,愚笨却杀人诛心的事。
她厌恶这些长得格外娇媚,青春韶华的女儿家,平日里更是以吃斋念佛、惜老怜贫的形象示人,内里却是个永远讨不得夫君喜爱,已然心理扭曲嫉恨的深宅妇人。
这样的王夫人,很难想像刘姥姥当日进府谈起从前的她的话。
“想当初我和女儿还去过一遭。他们家的二小姐着实爽快,会待人,倒不拿大,如今现是荣国府贾二老爷的夫人。”
……
派人将王夫人送来的人送走后,贾琰方才进了屋。
对于王夫人的行为,贾琰心里不喜。
这些年来,因为老爷贾政偏宠赵姨娘的事,王夫人起先还会拿来和几个儿子抱怨,但近几年对贾政的行为已经不闻不管了起来。
贾琰猜不透这个母亲是心里恨着,埋怨着贾政的,还是已经心死,不再理会贾政一味偏宠赵姨娘的事。
不管王夫人心里是如何想的,贾琰都不会劝着让她去体谅父亲贾政的不如意,岂图父慈子孝来让两人和好如初。
有些事,外人其实更能看的明白,王夫人和贾政说来都是自私,一味只顾自己的体面的人罢了!
贾琰做为两个人的儿子,在礼法下,没办法去指责两个人的不当之处。
今日王夫人的行为,让贾琰感到不喜,他并不是一个纯正的古人,并不喜欢古代大家族还没成婚,便一堆通房,小妾的规矩。
更何况他与林妹妹的亲事有了些许眉目,更是不会让这些来破坏了两人之间的情分。
作为儿子,将来他自会奉养亲生母亲,但别的东西,贾琰并不会自此默认,让王夫人插手自己房内的事。
第171章 祖孙夜谈(黛玉与林家)
晚上,荣庆堂内。
贾母叫来外孙女黛玉一同用饭。
灯火通明,透着暖意的烛光照亮了室内,祖孙两人坐在一处用了饭。
见贾母放下筷子,鸳鸯捧来茶水与两人漱口。
贾母拿帕子擦了擦唇角,瞧着眼前自己这个外孙女,已经老态龙钟的老人,脸上突然浮现出几分落寞,“玉儿,可怪我?”
乍一听到贾母这般说,林黛玉一惊,捏紧了手中鸳鸯递来的帕子,有些不解一向疼爱自己的外祖母,此时为何这样说。
面上疑惑道:“外祖母,何出此言。”
想到逝去的女儿,看着眼前与自己的敏儿一样聪慧可人的外孙女,贾母叹息了一声。
唤来外孙女到自己身旁坐下,缓缓说道:“这几年,我总梦见你那可怜的母亲,一觉醒来,坐在她幼时睡过的房间,就忍不住想她如今可是又投胎到哪户人家去了,也不知道过的可好。”
说着,贾母就忍不住落下了泪,若说她此生做过最后悔的事,就是将女儿嫁给林如海。
当年她和国公爷,看那林家家风清正,林如海又是一表人才,高中了一甲进士探花郎,想着将女儿嫁与他,自是般配。
没成想,那林家家风是清正不假,可这林家祖上向来子嗣单薄,到了林如海这一代更是一脉单传。
也不知怎么回事,林如海夫妻成婚多年,好不容易有了孩子,女儿黛玉又是个自小便体弱多病的。
有了女儿黛玉后,没过几年,贾敏又生下了黛玉的弟弟,可那孩子的身子骨更差,长至三岁,便抛下父母双亲一病去了。
这个孩子去后,贾敏一病不起,自此身子也跟着不好了起来。
自儿子离世,贾敏身子本就不太康健,又因着林家子嗣单薄的事,整日里为子嗣之事忧心,吃了不少偏方秘药,求子不成,反倒将自己的身子败坏了。
等到黛玉长至七岁这年,更是思虑过重,加之病气缠绵久不见好,直接抛下可怜的幼女一病去了。
对于女儿贾敏的离世,贾母心中对女婿多有埋怨,他们这样的大户人家,纵然无子,左不过多纳几房妾室的事,何苦因为无子之事竟逼得自家女儿年纪轻轻就去了。
贾母也知道此事也不能都怪罪到女婿林如海身上,但贾敏的死带给她的痛是永远不能忘怀的。
出嫁前,贾敏是国公小姐,武将之家的女儿,身体不说比起经常习武之人,但自也不是差的,贾母怎么也想不明白出嫁前自己好端端的一个女儿,嫁于那林如海之后,十几年间竟直接因病亡故了。
因此,贾母心中是有些恨的。
但看着眼前的外孙女黛玉,贾母又有些释怀,说来,她和国公爷当年其实也并未看走眼,不管怎么说,自女儿贾敏去后,这么多年来女婿林如海也确实并未再续娶,膝下如今也只有黛玉这一女。
想到这,贾母擦了擦眼角的泪痕,看着外孙女黛玉叹道:“玉儿,长大了,跟你母亲当年一样的好相貌。”
说着,又拉过外孙女黛玉的手道:“这么多年,我将你接来京城,再没见过你那可怜的父亲一眼,你可有怨。”
林黛玉闻言,反握住外祖母的手低声道:“当日进京,父亲曾说过外祖母慈爱,我自进了京一概都由外祖母照养,其余皆可不问,让我安心去即可。”
“纵使多年未见,想必父亲也是体谅,更何况外祖母于玉儿有养育之恩,玉儿何曾有怨。”
听到贾母的话,想到远在扬州的父亲,林黛玉垂眸,想到离家之时,父亲林如海当时的话。
“汝父年将半百,再无续室之意,且汝多病,年又极小,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今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姊妹去,正好减我顾盼之忧,何反云不往?”
也正是因为父亲林如海的这些话,当日黛玉才忍痛抛下父亲,远离故土,随着前来接应的贾珠与贾琰两个表哥进了京。
今日见贾母提起此事,无论出于什么原因,这么多年来林黛玉心中都是不怨的。
她自小体弱多病,生母去的早,又无兄弟姐妹,身边只有一个父亲还在世,对于尚且年幼,家中又无嫡亲女性长辈教养的黛玉来说,当年外祖母派人来接其进京,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这个世道对于女子总归是苛刻的,贾母将这个外孙女接到身边亲自教养,在世俗礼法上是个不错的选择。
不管如何,由国公夫人亲自教养出来的嫡亲外孙女的名头,总能堵住外面的悠悠众口,不会有损林黛玉将来的声誉。
见外孙女说不怨自己,贾母眼角发红,轻轻拍了拍其手背。
一时无言,这两个因为想起了贾敏的缘故,而暗自伤怀的祖孙两人,此时都有些沉默。
静默良久,不知想到了什么,看着远处摇晃闪烁的烛火,贾母叹了口气,瞧着身旁自己这个娇弱可人的外孙女道:“原我也是不该和你说这些的。”
“只是你父亲前几日派人来送信,说你如今年龄渐长,想在京城为你寻摸一桩相配合宜的婚事,只是我不知你可有什么想法,方才一并说来,询问一下你的意见。”
听贾母说是父亲林如海来信,又提起说亲一事,林黛玉心中一紧,咬了咬唇,攥紧了手中的帕子,不自然地转过身子。
瞧见外孙女脸上的不自然,贾母笑着为其理正发间的一支珠钗道:“玉儿如今也大了,此时只有我们祖孙两个人,莫要觉得难为情,对于你父亲提出的事,有什么想法都可一并和我这外祖母说出。”
听到贾母的宽慰,林黛玉倒不是觉得父亲林如海为自己将来的事做打算有什么不好,只是……
提到将来的婚事一事,林黛玉脑中就不禁冒出二表哥看向自己的那张笑颜,想到两人约定将来一起回姑苏的事,林黛玉脸上飞过一抹绯红,忍不住低垂下头。
瞧着外孙女的这副模样,贾母了然,笑着拍着外孙女的手道:“你二舅舅改日想向你父亲去信,派人向你二表哥求亲,你意下如何。”
话落,贾母眼角带笑的盯着这个外孙女一直低垂的头,良久,直到看见其轻轻点动了一下,方才舒展了眉间的细纹,拍着外孙女的手,语重心长道:“你满意就好。”
听到身旁外祖母语重心长的话,有些难为情,一直低垂着头的林黛玉,眼角突然有些湿润,红着眼,抬头看向上方这位已经满头银发的外祖母,对上贾母满含热泪又带着欣慰之情的双眼。
林黛玉忍不住像从前刚来贾府时一样,依偎在外祖母怀中。
贾母也将其揽在怀中,轻声道:“只要玉儿喜欢就好。”
房内烛火通明,为其增添了一丝暖意,说不尽的万千温情。
心思百转,似曾相识的一幕在贾母眼前划过,她忍不住回想,当年她的敏儿就是这般羞涩地窝在她的怀里,求她同意了林家的上门提亲。
时过境迁,相似的场景又重新在荣国府内重现,贾母想,“希望这次她的决定是对的,外孙女黛玉此生都能平安喜乐。”
不断热烈燃烧的烛火,成了此次对话的见证者,拼命燃烧旺盛明亮的烛火,写下了一切的答案。
“不悔!愿你我不悔!”
第172章 王家来客(邢夫人的算计)
天光乍破,黎明初晓,已是寒冬的京城飘起了阵阵小雪。
一大早,荣府二房的下人便开始清扫起落雪,打扫着院落。
今日他们太太的娘家,王家两位舅母要登门,探望早年嫁入荣国府的王夫人和王熙凤两个姑侄。
尽管天上还飘着落雪,但因着雪不大,所以荣府二房的下人还是乐此不彼的打扫着庭院。
听说今日来的两位王家舅母中,大舅母唐氏不仅是县伯夫人,还是当朝从一品的诰命夫人,而二舅母牛氏也同样是有着五品诰命在身的当家太太。
今日两人来,作为姻亲的荣国府自是要以礼相待。
不说他们荣国府上的二房太太,是当年都太尉统制,县伯王公的女儿,就说后嫁入荣国府的大房长媳王熙凤,就是这五品诰命夫人牛氏的女儿。
而说起王家如今的当家之主王子腾,更是了不得的,现今已是从一品的九省统制,颇受皇恩。
这样有名望的姻亲上门做客,荣国府内的下人更是竞相追捧起府上的两位王姓太太,奶奶来。
自从分了家,被婆母邢夫人夺了管家权之后,王熙凤的日子可是不好过,如今听闻母亲牛氏与堂母唐氏,亲自登门来看望自己和王夫人之后,王熙凤近日可是喜上眉梢的。
贾母不管,王夫人更是坐视不理,王熙凤被夺了管家权也就罢了,偏丈夫贾琏又被隔壁府上尤氏的那个娘家妹妹勾了魂去,私下里瞒着王熙凤另聘为二房,贾琏与其租了一处院子,竟偷偷过起了日子来。
这事原是偷瞒着王熙凤的,可王熙凤是谁?她掌管了这个家近十年,虽然如今管家权被夺,但消息还是灵通的。
88/109 首页 上一页 86 87 88 89 90 91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