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辣眼睛了。
大爷想不通。
有点犹豫该不该管这个闲事。
万一被讹上了怎么办。
别以为大爷年纪大了脑子不灵活。
他天天行走在村与村之间什么没见过。
你说说他要是把这个老太婆给喊醒了,非说是他扒的,那可怎么办?
扔下不管,良心总是有点不安的。
哎哟。
怎么碰到这么个事。
大爷愁得发麻。
天人交战中,一点灵光让他想到,一个小姑娘被扒了扔在这可能是遇害。
但一个老婆子被扒了,说明什么?
说明是她得罪了人。
多半是没干什么好事,要不然扒她干什么。
一这么想,大爷心里立马敞亮了,二话不说,骑车走人。
飞快的那种。
邮递员大爷是认识上林村的大队长的,路过地里的时候正好碰到,二人打了声招呼。
大爷骑出去老远,拉了闸。
还是良心不安。
返了回来。
大队长一看,笑了笑,“老哥,有事?”
邮递大爷咬了咬牙,“你们村口躺了个人。”
大队长先是一怔,而后是惊悚。
下意识地问,“活的还是咽了气的?”
邮递大爷嘬了下牙花子,这怎么说呢。
活的吧,就说明走到跟前仔细瞧了。
好为难呀。
“远着瞅应该...是活的。”
大队长:???
远着瞅……
“男的女的?”
邮递大爷又嘬了下牙花子。
大队长:明白了,女的。
脑子里一下子具现了一副很惨的画面。
一个年纪轻轻的小姑娘......
大队长也不跟邮递老大哥再打哑谜了,立马去找自家婆娘,嘱咐她带上几个嘴严婆娘去村口看下情况。
“你先带人瞧瞧是谁,情况不对,赶紧过来告诉我一声。”
要是情况不好,几个婆娘肯定不顶事。
但好歹先把人给收拾齐整了再叫爷们过去。
要是虚惊一场,几个婆娘先把人给弄回来。
大队长媳妇也明白这里面的轻重缓急,带上几个嘴严的婆子向村口赶去。
路上,大概说了下情况。
这会的人心还是偏于淳朴的,几位婶娘神色严肃的不要不要的。
然后到了地方一看,
差点没绷住。
打死也没想到,躺在这的会是赵老婆子。
还被扒光了衣服。
紧张的心情泄了大半。
你别说,这老婆子被扒光了,还挺没看头的。
怪辣眼睛。
大队长媳妇看了一眼,就知道人没事。
一没见血。
二没愈伤。
不是路上遇害。
说不好是她们去害人,没害成。
能跟赵家有怨的还有谁。
大队长媳妇心里啧了一声。
果然兔子急了也会咬人。
几位婶娘准备把赵老婆子喊醒。
摇了半天人不见醒。
有位大娘干脆说道:“不行,去把赵老头喊过来,他自己的婆娘自己管。”
南方正热的时候,谁穿的都不多,还能为了赵老婆子光着自己。
老脸还要不要了。
再一个,也不能抬着光溜溜的赵老婆子回村。
回头准保把她们也给恨上。
那边,邮递大爷送完信,还得返回。
有点闹心。
希望那老婆子已经被抬走。
自行车再慢也比走路快。
再说,几个婶子还得通知老赵头拿衣服过来。
根本来不及。
所以,邮递大爷就是把自行车骑出龟速,还是来到了村口。
守着赵老婆子的几个婆子慌了一下,自己先老脸一红。
骂骂咧咧的。
赵老婆子不做人,闭着眼睛啥也不知道。
她们反而觉得光着的是自己。
这叫什么事。
有个婆子转得快,赶紧揪几把野草给赵老婆子盖上。
这个动作真心有点多余。
邮递员老大爷脸皮都抽了一下,眼睛一闭,心一狠,骑着自行车穿过去。
一骑绝尘。
车轱辘都冒了烟。
又瘦又小的黑老头怂嗒嗒的样子反而逗笑了几位婆子。
然后就把赵老婆子给笑醒了。
赵老婆子:咋觉得浑身凉飕飕,好像没穿衣服呢?
*
赵老婆子又没脸见人了。
赵老头也没脸见人了。
那天,赵老婆子在村口穿完衣服跳脚就骂,要去找林晴这个小娘批理论。
老赵头觉得自己已经很绿了。
不能再绿下去。
硬是把赵老婆子给拖回了家。
赵回燕醒来后发现自己啥事没有,又惊又喜,回家的路上反而让人看不出来什么。
村里人根本不知道,那天被迷晕的还有她。
大队长虽然让媳妇找些嘴上有门的婆娘,可嘴上有门的婆娘只是不往外说。
她们在家里说。
大人以为小孩子没听见。
听见了也不一定懂。
小孩子得了天大的新闻,出去就跟小伙伴们炫耀。
这下好了,整个村都知道了。
林大华和王兰凤听小林霞讲完,一副见了世面的样子。
谁啊,这厉害?
把赵老婆子都扒光了,
还打晕了扔到村口。
听着都很解气。
两口子压根没往自家闺女身上想。
可全村的婆娘们都知道,这事应该是林家大丫和三丫干的。
一,有人看到姐俩拎着东西出了村。
二,最近和赵家结怨的只有林家了,诶?好像还有崔家?
但大家更偏向于是林家姐俩干的。
按理说,赵老婆子那会子应该是在地里干活。
人不好好干活,莫名其妙的躺在了村口,纯属活该。
你不去惹人家,人家会下狠手吗。
大家在一起越讨论越心惊。
是了,赵老婆子那天绝对没安好心,这要是林家姐俩被扒光了扔在村口,还有得活?
得回没让她得逞。
因为扒光的是赵老婆子,这件事就带了点神奇色彩。
没有同情与可怜。
相反还很好笑。
村民们十分热衷于看热闹。
大家都不知道,那天林晴收到了一封信。
来自于沈市。
第29章 有意义
张家。
张芷柔在自己的屋里一边看书一边哼歌。
心情很不错的样子。
张母陈茵走了进来,看她自得的样子,摇了摇头,“你给赵回舟乡下的未婚妻寄信了?”
“嗯。”
陈茵无奈地看着女儿。
就在前几日,张虹和赵回舟的风言风语传到了母女俩这。
陈茵女士当时听着还懵了下。
仗着脑子反应快,才没有出丑。
张虹不是和别人有什么,而是赵回舟。
娘俩就像是吞了只苍蝇。
张芷柔越想越觉得气愤,觉得张虹就是故意的,回到家见了人,忍不住给了一巴掌。
张父张峰石正好开门进家,看到这一幕,不由分说的将小女儿训了一顿。
陈茵心里的火更旺了。
一家子僵了好几天。
张峰石后面知道怎么回事后,有点尴尬。
尽量的替大女儿找补。
陈茵看似不计较,心里实则膈应得不行。
今天抢男人,明天还会抢什么?
她现在不收拾张虹,不代表就放过了张虹。
这会子不太赞成女儿的做法。
离这么远,那边知道了又怎样?
多半是要咽下这口气的。
女儿只是耽误自己的时间做了一些无用功罢了。
最不该的是,提前就暗自得意。
陈茵打算让女儿从这件事里吸取教训。
没多说什么,回了卧室。
张峰石手拿报纸,心思却在如何缓解夫妻关系上,
“今天,我看柔柔心情挺好的,不气了?”
陈茵女士差点因为这话冷笑出声,
“柔柔也想明白了,毕竟是自己的姐姐,总不能因为一个外人一直记仇。”
“到底是没在咱们身边长大的,有点小心思也情有可原,以后对她好一点,或许就不会再跟柔柔争抢了。”
张峰石听了有几分内疚与感激,“这些时日,让你娘俩受委屈了。”
自打大女儿来,家里就总是闹些不愉快。
回头一看,多多少少都是大女儿身上有点小毛病。
这回做的事算是踏到了底线。
张峰石心里也不舒服。
“赵回舟这事我也不说什么了,算我这后妈仁义了。不过老张,咱们柔柔的事你得上心。”
陈茵说完,特意瞧了下丈夫的反应。
见他脸露迟疑,心下一紧,“你到底有没有找小程?”
张峰石有点想掩饰过去,没开口呢,妻子已经猜到了,
“怎么?他不愿意?”
她的柔柔要模样有模样。
家世也不比他们程家差。
他一个二十六岁还没成家的挑什么?
“人家意思是怕耽误了柔柔。”张峰石一想到程洛一本正经的给他说高攀不起柔柔的样子也来气。
“我看他跟咱家柔柔也不合适。”
“对了,你不是给小虹挑过一个吗?叫什么来着?不行......”
“不行。”陈茵沉声打断,“那个冯滔娶你大女儿还行。娶柔柔,他还差了些。”
…
或许在书中的隐藏世界里,林晴同样收到了张芷柔的信。
那个时候......
林家已经很惨了。
她已经无力去做什么了。
林晴默默的把信收好。
这一晚,
赵老婆子狼哭鬼嚎,嚷着不活了。
王兰凤正在焦虑中。
女儿去那么远上学,都带些什么好?
听说有食堂,是不是要带个盆和筷子?
对了,勺子也得带上一个。
还有针线。
也不知道衣服破了,三丫自己能不能补?
要不再带个锥子?
好自己纳鞋底。
关键是,她也不会呀。
一会的功夫,林晴上学的行李很夸张的鼓起来。
林晴出屋看得时候都吓一跳。
当场背起行李,左右手各拎一个兜。
竟然感觉毫无压力。
“……”
“娘,你觉得我一个人能带这么多东西走吗?”
好像是带不走这么多,王兰凤又纠结的把东西一样一样地拿出来。
林大华悄悄地看了眼手里的大小药包。
这点药好像不占什么地方。
就是三丫不太信他的医术,不一定会带。
等再晚一点,
悄悄地塞进去。
天未亮,林晴偷摸地背起行囊离家了。
她不想让爹娘送。
不想看着她们依依不舍地望着她远走他乡的样子。
游子离家,不需送行。
只要有家。
家里有人等她。
足矣。
坐上火车那一刻,林晴望着家的方向。
觉得有点想家了。
上林村的棉花地里,一阵微风拂过。
王兰凤直起腰,望着县城的方向。
她的小三丫是不是已经上火车了?
如今火车速度平均65,从县城到省城就坐了一下午,出了省城的火车站,林晴深呼了一口气。
谁说这个时代,火车站的人不多?
去沈市的火车是第二天早上的车次,林晴需要在省城的招待所住一晚。
简陋的房屋,
单薄的木门,
一撞一个坏。
关好门放下行李,林晴拿出王兰凤给她烙的饼子,一口咬下去差点把牙硌掉。
缓了好一会,才觉得好一些。
林晴拿着死面饼子来回端详。
这死面的饼子砸人绝对不比板砖差。
扔又舍不得扔。
认命的拿出饭盒去前台要了些开水。
就不信了。
到嘴边的粮食还吃不进肚子里去!
*
“同学们,我们也要像《朝阳沟》里的主人公一样,下乡努力建设,为国家的未来添砖加瓦,哪里需要我们,我们就去哪里,献出我们的热情、献出我们的生命,为祖国,为人民无私奉献。”
火车慢悠悠地开。
车厢内。
一位有志青年站在中间的过道上激昂讲话。
座位上的下乡知青们热烈鼓掌。
一个个昂首挺胸,
激情满满的。
林晴坐在知青里,就很格格不入。
1964年,愿意下乡建设的知青们是怀揣着情怀响应号召的。
这个群体让她感受到了激情燃烧的力量。
又一位姑娘站了起来。
声音朗朗,
“李平同学说得对,我们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我们是新生的蜡烛,燃烧自己,照亮祖国。”
又是一阵激烈的掌声。
林晴也使劲地拍。
之后又有几位同学站起来讲话,一个个激情的林晴都酝酿了下。
然后,继续老老实实看人家说。
知青们很有朝气。
讲完话又唱歌。
林晴乐呵呵的跟着大家打节拍,不知不觉的过去了大半天,知青们也累了。
都坐下来彼此介绍认识。
一个个的好社牛。
坐在林晴对面的女知青很善意地看着她,“同学,你要去支援哪里。”
林晴想了下,“我要支援.......学校?”
诶?女同学一怔,反应了好一会子才明白。
15/94 首页 上一页 13 14 15 16 17 1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