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唯有那块破石头她有些看不上,其他的姐姐妹妹们,能帮一把的就帮一把,原本也就是个举手之劳的事儿。
想到这个,她便命春纤去隔壁舱房拿了一罐子参片泡的酒来,起身同宝钗道:“宝姐姐,这是我家老爷惯常喝的,乃是个老郎中给的,听说还是海上方,虽则味道怪了些,但养身最是有效,我家老爷这些时日身子健朗多了,便是多亏的这酒。这一回的才做了来,不如这一罐就给伯父试试如何?”
宝钗忙起身道:“这又如何使得。”
代钰笑道:“这原也就是个养身的玩意儿,不值什么的,难为宝姐姐有这么大的孝心,我就不能也尽一份心了。如此粗陋的东西,若不是没把伯父当外人,我可没脸儿拿出来现眼的,宝姐姐若是百般推辞了,倒是显得见外了。”
宝钗原本还想着推辞两句,听得代钰这话,只得作罢,道了谢之后,便让金莺抱着带回去了。
代钰松了口气,接下来的日子,有意无意都提两句记得要喝那个酒。不知道薛公是真的听进去了,还是凑巧了,后来几次宝钗再来,果真就没有再哭过了。问候她父亲的身体时,也说好转了不少,想必,那罐加了料的参片泡酒,是真的被按时喝着呢。
其实,这话倒不是纯粹地忽悠宝钗。将那壹号药剂勾兑在吃食之中的想法,代钰琢磨了可不只一天两天了。
因着这东西是液态的,即便做得隐蔽,总是不加工就放在茶水、汤水里,长此以往,也不是个办法。
她家小弟那舌头便就已经开始不满这奇怪的味道了,于是代钰便开始进行了研制。
折腾了这些日子来,她总算发现,参片泡酒,再加些调味的香料之后,能够溶解最大剂量的壹号药剂。
而用恰当比例的壹号药剂勾兑数种调味的香料,做出来的糕点也能浓缩不少数量的壹号药剂。
前者是为了林如海准备,后者当然是为了她家小弟。至于贾敏,代钰亲自为她勾兑了人参养容汤。虽然味道还是有些奇怪,但是,的确有养身和养容双重功效——女人,为了美总是能够容忍更多的东西的,稍微奇怪点儿的味道,根本就不算什么。
这三样东西代钰原本也是没弄出来多久的。
毕竟此前她一直没怎么上心。纯粹是在“装病”期间太过无聊,而且在甄家这个小院子里伺候的人少,她平时也能够更多的接触到厨房,这才研制成功了。
没想到,那加料的人参泡酒林如海才喝了几天,就被提前拎去了都中。他走得太仓促,什么都没来的及带,代钰这才多做了几罐,准备随船带去给他。没想到,才做成了,倒是先给薛公一罐了。
好在听宝钗的说法,这酒很是管用,那就不错,反正最精华的部分,对她来说暂时都是取之不尽的,那么就做个顺水人情好了。
因着在金陵稍微耽搁了两日,途中薛公身子不好,行舟也并没有一味求快,故此他们一行人从扬州到都中,整整用了一个月。
这一日代钰正在舱中喂加料糕点给自己和自家小弟吃,便听得贾敏在舱门口叫他们道:“咱们的船就要靠岸了,快出来收拾收拾,老爷已经派人来接了。”
第二十三章 进京
在渡口来接的是跟着林如海提前来都中打点的老管家。他是从姑苏林家出来的老人儿了,做事最是妥帖。
见到贾敏母子三人下了船,他便带着人恭恭敬敬地跟她们三个见了礼,然后才指挥着带来的几个家丁,将行李等物装车拉走。
而贾敏母子三人要乘坐的马车,也早就备好了,只等着她们同薛家作别之后就上车。
这一次虽然说名义上林薛两家是结伴而行,但其实林家除了下仆便是女眷和幼儿,原本要随行的甄家也半途离开,故此林家母子多少也是赖了薛家一路护送而来。不管怎么说林家都要承他们这个情的。故此虽然见到了自家老爷派来迎接的人,贾敏便也没忙着上车,先带了一双儿女,客气地同薛公一家好生道了别。
原本还该有更进一步的表示的,但薛家也要先回老宅安顿,故此,贾敏便同薛家约定了次日再上门道谢。
薛家那边儿也爽快地应了,客套了两句,言说次日必定扫榻以待、倒履相迎。
这边儿的事儿解决完了之后,贾敏方才带着代钰姐弟上了自家的马车,径直朝着林家在都中的宅子而去。
说起来这宅子还是当年贾敏嫁给林如海的时候置办下的。听说虽然并不算太大,但也精致典雅,颇有几分言情书网的风韵,乃是林家老太太还再世的时候,一道儿住过一段时日的。算起来,也是十多年前的事情了。
代钰坐在贾敏身边儿,听着她一路走,一路絮絮着些陈年旧事,倒也觉得新奇有趣。
故此,虽则从渡口到林家宅院的路程并不算近,但她也并不觉得无聊。
倒是她家小弟,上车没多久,就在贾敏的絮叨声中昏昏欲睡,很快就去见周公了。
小孩子就是要能吃能睡才长得好,她家小弟这一个多月粒每日被她那些加了料的吃食“喂养”着,再加上船上呆着无聊,睡得比平日更多,竟足足胖了一圈儿,连身量看着都像是比之前高了一截。
故此,等到她们终于到了新家之后,她们这种状态,很是让林如海大吃了一惊的。
贾敏原本身子不大好,这一路舟车劳顿,居然看着也并没觉得怎么样,已经让林如海很是惊奇。代钰这女儿原来也是个先天不足的,现下看着身子也一天比一天好了,竟然完全看不出劳累疲倦的模样。而小儿子林默玉那一脸白胖的样子,林如海看了更是十分欣慰。
及至母子三人重新梳洗过,坐下喝茶休息时,他又听贾敏说,是代钰亲自照顾她们母子们的饮食,更是高兴莫名。看着代钰的目光里,便愈发有了几分“吾家有女初长成”的自豪。
又问路上的事,少不了就还是要说上些与薛家如何,并甄家寻到了女儿的事。
林如海听着薛家一路护送,也很是感动,对贾敏说的上门拜访道谢的事儿,也是十分赞同。因怕口头说说不够正式,还亲自命管家拿了自己的名帖,去跟薛家正式说定见面时间。
而甄家那个被拐卖了的小女儿的事,他听过之后,也不免十分唏嘘。听说是代钰一时心软,唤了那孩子上来看,才帮着他们一家团聚的,他欣慰之余,却又有点儿担忧,便也免不了稍微提点了代钰一两句为人处世的法子。
代钰恭谨地听了,也觉得,其实自己当时那么直接地喊出来有些不够得体——林如海能在现下混乱的朝堂上如鱼得水,显然在为人处世上是很有一套的。即便芯子已经是个成年女子,但她还是有很多要同林如海这个父亲学习的。
因着对好不容易才得来的一双儿女十分爱惜,想用尽一切力量好好将他们培养长大。故此,这几年来,林如海愈发擅长将大道理讲的浅显易懂。便是年纪还小,并不十分明白的林家小弟也听得很是认真。
贾敏在旁边看着,心中愈发欢喜起来。
如此,时隔一个月之后,林家四口没有任何隔阂地重新聚在了一起。不但没有因着背井离乡地到了都中来而有什么不和睦,倒似乎还因此而关系更见亲厚了。
说完了代钰她们三个这边儿的事儿,便免不了要说说林如海这边儿的事儿了。
那一次他临时被皇帝传召,直接就伴驾回了都中,却原来,是皇帝要他这个新上任的左都御史处置人的。
这一次太子一派动作太过,犯了皇帝的忌讳,再联系之前各皇子拉帮结派、明争暗斗弄出来的几件污糟事儿,让皇帝彻底寒了心,对那几个已经长成、翅膀硬了的儿子愈发不满起来。故此,他急切地需要个自己人来彻查一番,好让自己再度掌控全局。
他本就知道林如海是中立派,此番借着南巡的机会,将林如海传召在身边伴驾,日日见面,对他的品行和才能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愈发对他这个“纯臣”感到满意。
特别是,河道那个事儿,要不是林如海跟着,他还没那么容易就摸清楚到底是什么底细。也不知道,素来以富庶著称的江南,在专门拨了款项修建河道、加固堤坝的情况下,居然还在时不时地受着水患的威胁,导致民心都有些不稳了。
而这些,本该是负责督建河道的太子舅家负责的。更可气的是,他们不但不知道自己捅下的漏子有多大,也没想过弥补,居然还有人帮着遮掩。
真是反了天了。
因着这一桩桩的事儿,让皇帝太过生气,便兴起了好好整治的心思。林如海本就简在帝心,这一次又适逢其会,故此才会被皇帝抓着不放了。
毕竟,有勇气、又有能力办了皇亲国戚的官,可真没几个。
皇帝对林如海寄予了厚望,林如海也没有辜负皇帝的信任。从金陵到都中,他一路殚精竭虑,很快就把案子理出了头绪。
只不过,事情的真相是一回事,要怎么处理又是另外一回事。要怎么样在其中找个平衡,不但考验能力,更是考验情商的事儿了。
中间的细节,林如海当然不会提,但结果却是显而易见的。
听说太子舅家被削了爵位,便是太子也跟着吃了挂落,被勒令闭门反省。便是皇后,也被禁足在中宫“静养”。宫中事务都交给了几个有头脸的高阶妃嫔共同管理,其中便有伴驾去金陵的惠妃。
皇帝这一番雷霆手段一出,都中的气氛便很是沉闷,不过,即便他们对皇帝这番动作心怀不满,却也不敢表现出来。甚至对新上任的,明显是皇帝心腹了的林如海也不敢明着作对。至多也就暗中下点绊子,还不敢太明显了。
然而,这都是后话了。代钰刚刚才到了都中,连凳子还没坐热乎,自然是还没弄清楚这其中错综复杂的关系的。
她只觉得既然皇帝还没有要驾崩的迹象,那么暂时跟他站一队是没错的。但,皇帝迟早是要死的,皇位以后必定会落在一个皇子的手里,若是骤然跟皇子们都撕破脸,那么以后被秋后算账就麻烦了。
可惜这一回怎么都躲不过去,跟太子一派的梁子算是结下了。得想想以后要怎么脱身才好了。
她心中虽然隐隐有些不安,却也知道现在这种情况下,林如海已经是做了最好的选择了。
没有站队就可能会被所有的派别碾压——之前贾敏差点被毒死,和家里充斥着各种探子的时光她还记忆犹新呢。这两年家里的情况才好转了点儿,可不能再回到之前了。
得罪了皇子,哪怕是太子,也不会马上出事,但若是得罪了皇帝,那他们一家子很可能立刻就被连根拔起。
那么,目前最好的办法就是作为坚定的“纯臣”,好好辅佐皇帝了。顺便看看,谁够格干掉太子一派,能够最后登上皇位吧。
不管是谁,都不能是太子。
万一是太子,那就真的麻烦了。
代钰心中转着这些念头,面上却丝毫不显。一边儿同林如海和贾敏说着话,一边儿哄着小弟,很快地便到了用午膳的时间了。
一家子高高兴兴地吃过了饭,又歇了晌后,重新聚在花厅喝茶闲话。正好遇到管家回来复命。说是薛家老爷请老爷、太太、哥儿、姐儿明日到他们府上小聚、用个晚膳。
因着皇帝对林如海前段时间的工作很是满意,听说他的家眷今日入京,特准他休沐两日,不必上差,薛家约的又是晚上,故此他倒是有时间同去。薛公算是他旧日同窗,并未正儿八经地入朝为官,想必并不知道他休沐。他对这些琐事也并未多想,故此对约在晚上也并没觉得有什么不对。
然而贾敏倒是稍微觉得有些奇怪,因着她记起早上分别是,明明约的是后晌来着,原也不过是她们母子三人去拜访问候一番——她觉得这种事儿,后宅就能解决的,就不要麻烦前院,当时薛家也是没有意见的,怎地这么一会儿的功夫,就变了呢。
她心中疑惑,刚想要问时,管家已经又继续说了几句话,倒是帮她解除了这个疑虑。
原来,是因为明日午间贾府要办宴席,邀请薛家的男丁、女眷们前去热闹。
说话的功夫,也早有人上来回报,说贾府老太太和二老爷亲自下了帖子,邀请林家人晚间去荣国府,给他们办个接风宴。
代钰先时还觉得这贾府为什么是先去跟薛家下帖子邀请明日的宴席,反倒是后来林家传话说今晚的接风宴,片刻之后,倒是明白了过来。这是“亲不间疏”啊。
贾敏是老太太亲生女儿、薛姨妈不过是老太太二儿媳妇的妹妹,自然是先可着亲生的来了。
不过礼仪方面,却是要做足的。要先请外人,还得提前了日子请,做足了礼数。至于自家人,则只需要提前跟自家人打个招呼便是。
所谓亲疏有别,不过如此。
此中的曲折,贾敏和林如海更是门儿清,完全没有如同代钰那样感觉到什么不解。而听说是贾政下的贴子,林如海便起身道:“既然是二舅兄同老太太下的帖子,少不了要去看看的。林福,叫他们套车,再选几件儿东西,我陪着太太、哥儿、姐儿一道儿去。”
贾敏听了这话,立刻明白了过来,这是要陪着她“归宁”的意思。想到老爷这么心疼她,她面上便有了几抹喜色,高兴之下,她便亲自将那荣国府派来传话的媳妇子叫来问了几句,才命人好生打发了她回去,还让她带话儿道:“有劳老太太和哥哥们费心了,劳嫂子回去说一声儿,就说我们届时一定到。”
说是晚膳,但是这个时候准备,也不算早了。贾敏回房重新梳洗、又替林如海和两个子女选好了衣饰配件,又打点了些维扬土产、并几样礼物,时候便已经差不多了。
收拾停当之后,一家人便穿着簇新的行头,带着一车子礼物,浩浩荡荡地朝着荣国府而去。
第二十四章 荣府
这是代钰第一次来荣国府,饶是她心中事先已经有了个预想,但等到真得到了荣国府的门前,却也还是不由得吃了一惊。
昔日读红楼,她印象最深的便是那一节“林黛玉进贾府”了。
不过寥寥数语,已经写尽了荣国府的富贵繁华、道尽了黛玉当年一个年幼失母的小女孩儿孤身投奔陌生亲戚家的惶恐凄凉。
今日原本的黛玉已经不知何处去了,轮到她进这荣国府,虽然说半点儿离家的惶恐凄凉都谈不上,但却也还是不由得为眼前称得上是“蔚为壮观”的府邸惊叹了一番。
如此的富贵显赫、还偏偏这般高调,真是当的起那一句“鲜花着锦、烈火烹油”,却也难怪会盛极必衰。
龙椅上头那一位年纪愈发大了,本就容易多疑猜忌,最近又被几个儿子弄得心情抑郁,这个时候他们这几家子几朝勋贵不说为他分分忧呢,居然还这么不知死活地高调下去,也就难怪要倒霉了。
不过,其实他们倒霉不倒霉跟林家、跟代钰本人都没有什么关系,至多只有贾敏大约会难过一阵子罢了。
原本要是之前她们贾家的手伸的不要那么长,不到她们林家来搞风搞雨的话,或者看在贾敏的份上,她还能找机会帮他们把手。
但出了李奶娘暗害默哥儿那事儿之后,她是半点儿也不想管这家子奇葩了。
17/79 首页 上一页 15 16 17 18 19 20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