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在江南弄出先贬后升、还连升三级的轰动性新闻之后,林如海的威名就传遍了整个朝廷,没有人再敢随意小瞧这个当年的探花郎,谁知道这一回人家什么时候又能东山再起呢。
这一位可是有着在御史台做御史的背景的,到时候不声不响地参一本,那不管谁摊上,都够喝一壶的。
不过,朝廷里头的事儿本就不是谁都能看得懂,这消息要再转回内宅之中,便更是不容易。
故此,对于林如海宦海沉浮的事儿,总是有人看不透,也总会有人不怎么识趣儿的。
王夫人虽然蠢,但是事关宝贝儿子贾宝玉的事儿,她总是分外敏感的。
贾老太太曾经想给宝玉和林家那个丫头定亲的事儿,虽然是特意避过了她,但是她也自有她的耳目,哪里还能一点儿风声都不知道。
更不要说,当日去的本就有她的侄女儿王熙凤。
回来稍微一问,就都知道了。
不知道还好,一知道之后,她险些气炸了肺。
因着贾敏的缘故,原本她都不怎么看得上林家,只是老太太一心想着亲上加亲,她又莫名其妙地病倒在床,这才被老太太抢了先。
没想到,老太太都亲自安排了大房的大嫂和侄儿媳妇替宝玉上门提亲,竟然被林家姑老爷给婉拒了。
真是好大脸。
她的宝玉可是衔着宝玉生下来的,那肯定是有大造化的,怎么能随随便便就配个那样的女子。
看那小丫头生的那干干瘦瘦的模样,看着就不是个好生养的,性子也孤拐得紧,若是选她这么个丫头进门,还不如选她的外甥女儿宝钗呢。至少宝丫头生的团团圆圆的,看着喜庆。再者说,薛家除了官位不显,那万贯的家财不比林家丰厚?
更何况,那丫头背后还戳着个贾敏,她的宝玉便是选不上公主,自有宝丫头等着呢,说什么也不能要林家女。
因着有这一节在,王夫人心中本就有气。加上刚刚一进门儿,她已经同贾敏闹了一场不愉快,这会子看着代钰不怎么说话,自家的宝贝儿子却总是对着代钰望穿秋水的模样,她更是气不打一处来。
虽然说今日是闺女元春的大好日子,但是她的好脾气也就只到这里了。
或是说,正因着今日是元春的大好日子,她才终于可以扬眉吐气,肆意妄为一回。
人家都说出已经定亲了这种话来拒绝了,还巴巴地看着人家做什么,不如舍着她这个二太太的面子,将这个亲事完全断绝了可能的好。
有个皇妃做姐姐,要什么样的好媳妇儿没有呢。
林家算得了什么。
王夫人越想越觉得要抓紧行动,断了这个路子。故此寻着贾老太太等人说话的间隙,她终于木着脸开口道:“玉姐儿今日是怎么着了?如此不高兴,竟连话儿都不说了。可是舅母这里的茶不好喝么?”
这声音不大不小,不会影响外头的热闹,但却恰好能教周遭的诸位太太夫人们听个清清楚楚。
一时间,众人都停了话头,纷纷朝着王夫人和代钰看来,虽然面色上不显,但眼睛里却都是一副看好戏的模样。
想着这位荣国府二夫人今儿真是不知道中了什么邪,大庭广众地对着自家外甥女儿说起这种话来,这竟是要有些不分场合地发疯了么?
然则王夫人忽然向着代钰发难,虽然基本上人人都看的出来,但却也没有一个人直说——人家家里的家务事儿,谁好开口插嘴呢。
便是有那同两家关系不错的,想要调和两句,也根本没法接话。
王夫人她这真是直通通地好不转弯儿地表现出来对她这个林家的外甥女儿的厌恶啊。
京城中豪门女眷圈子里的,也的确很少能有王夫人这般性子的。
这真是很难用言语形容的一种性格。
代钰有的时候简直觉得,她二舅母这么个性子不知道是真的蠢还是装的蠢。要说不会算计,这位二舅母也曾经成功算计到贾敏,要说能算计,她这有时候办的到底是什么事儿呢。
你再讨厌我们母女、再不待见林家,也不能这么明晃晃表现在脸上啊。
难道真是应了贾老太太评价她的那句话“最是个笨嘴拙舌的‘老实人’”倒是有些巧妙的贴切。
只是恐怕笨嘴拙舌是真,老实人倒是未必了。
满堂女宾都因着王夫人这一句话被牵动了情绪,代钰听得这话,倒仍是没有什么惊异的表情。
只是看了一眼稳稳坐在椅子上,维持着端庄表情质问她的那一位二舅母之后,她心中倒是有些暗觉好笑,不过她仍是半点儿都没有表现出来,只淡淡回复了王夫人道:“二舅母言重了,今儿是元春姐姐大喜的日子,我不过是太过高兴,故此多喝了几口舅母这里的好茶罢了。”
第六十一章 布局
王夫人虽然同代钰不睦已久, 但其实也不过只是因为昔日同贾敏的过节的移情作用,加上旧日在江南林府那几个心腹钉子被拔除引起的愤怒而已,根本就不完全是出自于对代钰本人的忌惮。
故此若是说王夫人对代钰的能力和手段有多了解, 其实倒也并不尽然。
王夫人原本也是个谨慎的性子。
这要是还是原来她被贾老太太压制、随便按着敲打的时候,她或者尚且还要谨慎小心行事,探探口风再采取行动。
可惜今日原本就是她王夫人能够扬眉吐气的日子, 加上她见到代钰的这几次, 也总是看到她这个外甥女儿从来都是不言不语的, 她便稍微有些得意忘形, 不再像原来那般小心翼翼的了。
况且代钰看着年纪尚小,王夫人便还以为她其实也是跟自己小时候一般,虽然有些超出同龄小孩子的心眼儿、但却不善言谈, 算的上是个好糊弄的。
再赶上王夫人方才在代钰的娘亲贾敏那里并没有占到便宜, 生生被人家又压了一头,便总有些想要找回场子意思,故此,她不知道怎么地, 脑子一热,就冲着代钰发难了。
谁料道王夫人她这一番话虽然是压下去了, 但是她这个看着不大喜欢言语的外甥女儿居然立刻便就毫不迟疑地把话儿又回了回来。
而且这小丫头这番话说出来, 竟是半点儿口实都没落下, 真是让她大吃了一惊。
不过吃惊归吃惊, 要做的事情却还是要继续的。
这原本也是她失策了。
既然是有着那样的娘, 那么闺女又怎么可能不是个牙尖嘴利的呢。
自小儿就被人说成“笨嘴拙舌”的王夫人, 最讨厌的就是牙尖嘴利的姑娘了。
之前家里头有个小姑子贾敏, 她便一直都相处的不好, 为此没少生气拌嘴、明争暗斗, 偏偏她口才一直不佳,不知道吃了多少亏,被婆婆和小姑子合起来“欺负”的日子,真是一言难尽。
好不容易等着小姑子嫁出去了,谁料道没过上几年的安生日子,昔日的小姑子不但变成了姑奶奶经常回来碍她的眼,还带了个更加牙尖嘴利的外甥女儿一同来。
真是让她气得觉都要睡不着了。
而且,她那个小姑子牙尖嘴利,好歹还带着笑脸儿,这外甥女儿又是什么做派?
不但牙尖嘴利,还连个笑影儿都没有。
真个儿也算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
就冲着这一点,凭她什么探花之女,什么书香世家,她都不要。
别的就不说了,她王家、薛家、哪怕连史家的姑娘都比这个讨债鬼似的瘦竹竿强多了。
她得再想个法子恶心恶心这小丫头才行了。
王夫人打定了注意要继续为难代钰,只是可惜,她想继续,却有人不想她再丢人了。
她再怎么愚蠢,那也是荣国府的二房太太。
她的一举一动,看在外人眼里,那都是代表着荣国府、甚至是整个贾家的面子的。
她若是只丢她自己的人倒是没什么,但是丢荣国府、丢贾家的人就不行了。
更何况,现在元春已经封了妃,是皇家的人了。不管心里头怎么想,外头也得更加要注意起家族的形象才行了。
已经走上了这条路,那么就不得不为长远计,努力做好后妃可以依靠的母族,为元春甚至她以后的孩子谋一个好名声了。
贾老太太好歹是在公侯府后院里头沉浮了一辈子的高手,即便是被元春让老皇帝给睡了这事儿打击了一下子,却也很快地就从打击中恢复了过来。
世间之事原本便就是千变万化、瞬息之间差之千里的,特别是牵涉到皇家的事儿,若是不能迅速对每个变化、至少是重大变化做出反应,那早就不知道死了多少次了。
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中,遇到的事儿可算是不少,然而贾老太太却从史家姑娘一路做成贾老太太,**多年都没有死。
不但没有死,还维持住了国公府几十年的繁华。
若是没有这点儿眼力见儿,哪里能做出这样的成绩呢。
故此,同王夫人愚蠢之极、只看得到眼前的一亩三分地儿不同吗,贾老太太看得要长远的多了。
而且,她早在王夫人第一回开口挑衅贾敏的时候脸色就有些不好看了。
只是女儿虽然是至亲,但已经嫁了出去,到底是别人家的人了,儿媳妇虽然蠢得让人心塞,好歹也是自己家的,且贾敏素来不是个吃亏的性子,不用她出手,自己立刻就能够摆得平,她便也就没有开口。
谁知道,贾敏碍着她这个老娘的面子,轻轻揭过了那一节,这还没过多大会子,那蠢妇居然还敢作妖,倒是撩、拨起她的宝贝外孙女儿黛玉来。
看着她那副嘴脸,贾老太太更是气不打一处来了。
愈发觉得自己这个二儿子媳妇,真是蠢到没法救药了。
鉴于她今日的表现,贾老太太都已经开始慎重考虑,要不要干脆就让这个蠢妇“病逝”算了。
虽然说于名声上有损,但好歹落个清静不是。
总比现在这么不停惹事儿的好。
说来说去,也是她对不住政儿,竟给他选了这么个糟心的媳妇儿。
当初要不是老国公爷说什么“贾、王、史、薛”四大家族同气连枝,一损俱损、一荣俱荣,须得代代联姻才好,非得要从王家选个媳妇,她怎么会选了王氏这么个蠢妇做最疼爱的小儿子的儿媳妇呢。
况且,当时她这个当婆婆的虽然对王家女不是特别满意,但那个时候几回相看着下来,这王氏虽然看着不甚聪明,但明明还很是端庄守礼的。怎么到了她们家以后,愈发地蠢笨了起来了呢?
若光是蠢笨还倒是好了。
偏偏那心还比谁都大。
不但在家里头折腾那点子账本钱款,还总想着掺和别人家的事儿。
看看她招惹的都是谁家吧。
林家也好,甄家也罢,那都是能招惹的起的人家儿么?
说是败家的根本,也不为过了。
只是,现在说这话,已经嫌晚了点儿。
再怎么愚不可及,这王氏嫁进来也已经二三十年了。儿女都已经生下了三个,这些年来该惹出来的事儿,也早就惹出来了,想要再弄死她也来不及了。
凤丫头倒是不错,可惜这几日身子太重,又是头胎、金贵的紧,根本帮不上手。
再者说,凤丫头虽然好,但到底也是这蠢妇嫡亲的侄女儿,若是寻常的事儿,还好说上两句。
轮到这姑母又是婶娘的事儿上,她倒是怎么说都不大合适了,便就是没有身子,也是帮不上忙的。
且,凤丫头说到底也还是出身王家的。
即便这几年看着她已经算是相当不错的苗子,但论起资质手段来,比起林家的这个还不满十岁的、她的嫡亲外孙女儿黛玉还是差了些。
可惜,黛玉的年岁还太小,即便是能够如愿配给了宝玉,也还要等个四五年。
如此青黄不接的时候,一个两个地都指望不上,说不得便只有靠她这把老骨头再撑上几年了。
至于林家姑爷说的那个什么黛玉已经定了人家的事儿。
只好去骗骗外人罢。
别的不说,便是当时林家姑爷说这个事儿的时候,自家闺女贾敏那个表情,那明显就是事先完全不知情的模样。
这个说法儿不过就是糊弄人的罢了。只不过,婉拒也是拒,总得想个法子,让这个事儿成了才好。
前两年,黛玉往宫里头去的时候多,她心中还琢磨着,说不准这个外孙女儿也是被皇家的人瞧上了。
恰好今儿元春已经封了妃,倒是将黛玉从诸皇子的正妃、侧妃候选中给摘了出来——元春既然已经正式册封了,那便是诸位皇子们的庶母,再怎么不讲究,也断没有娶了庶母的妹妹做媳妇儿的道理。
何况,那可是皇家。
再讲究不过的地界儿,避讳还来不及,更不要说什么上赶着犯忌讳去了。
故此,虽然元春失去了皇子妃的位置,但倒是为宝玉的前程多谋了条路。
所谓福祸相依、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也不过如此了。
既然元春已经是如此了,那她倒是可以考虑如何将宝贝外孙女和宝贝孙子送做堆了。
不过转瞬之间,贾老太太心里头已经转过了这么多的念头。
最难得是,她的面上自始至终都还维持着十分得体的慈爱表情,任谁都看不透她到底在想些什么。
原本她也可以继续做一个慈祥的老太太,深不可测地继续观察场上诸人的。
不过这会儿见到王夫人实在是要弄得无法收拾,她便只有出手了。
然而即便是心中抑郁到要吐血了,她也是带着微笑,十分自然地接过了话头道:“玉儿好伶俐的舌头,这茶是宫里头赐下来的,可不是再好没有的。你二舅母平日里可舍不得拿出来的,今儿咱们娘儿几个,可是沾了诸多贵客们的光了。”
贾老太太既然出了手,大家当然也就不好再站干岸看热闹了。
能在京城里头混得开的豪门女眷们,哪里有几个蠢的呢。
今儿再怎么着,也是贾府大姑娘的喜事儿不是。
虽然说,是老皇帝册封的,多少不如指婚来得鲜亮。但他老人家老当益壮,若万一这一位贾大姑娘是个有造化的,还说不好以后会是个什么样儿呢。
机缘巧合了,幼子登基什么的,也不是没有过先例。
前朝圣祖皇帝的事儿,不就是个例子么。
焉不知,咱们的万岁爷,就不是另一个圣祖呢。
何况,她们本就只是看看热闹,大家同为京中豪门,根基虽然有深有浅,但是同在京城多年,兜兜转转、弯弯绕绕的难免都有些姻亲关系,也并没有谁真得想事儿闹大了的。
故此,贾老太太这一开口,马上就有几个素日同荣国府交好的夫人太太们笑着接话道:“老太太又说笑话逗咱们玩儿呢,然则这茶却是真的好,比我们家老爷去岁从南边儿淘换来的好多了。”
“可不是嘛,我们老太太今年清明节气刚过也从我们姑老爷那边得了些,但是果真没有二太太这边儿的好喝。”
45/79 首页 上一页 43 44 45 46 47 4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