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着这种考虑,代钰和余泽便也多见了几次面,商量了几回这些事儿之余,实在没有什么话说的时候,也约着一起喝喝茶。
余泽年纪虽然不大,却已经准备进学,说是过了年就要下场试试。故此有一大半见面的时候,他是自己拿了一两本书在看的。
还有的时候,林家小弟也来凑趣儿,甚至还带着甄士隐,他们两个真·学霸、一个老学究还会讨论些功课上的事儿——这些是代钰都无法提供给小弟,是只有要走科举路子的男人们才会有的共同话题。
更多的时候,两个就静静坐上一两个时辰,喝着茶,各自做各自的事情,并没有过多地交谈。
代钰自来话少,沉默的时候居多,虽然余泽也并没有说什么话,但是代钰却觉得,有他在身边儿,挺省事儿,也算是个靠得住的伙伴。
当然,这么一来,于代钰的名声便就多少有了些妨碍。不过林如海不以为意,代钰更是完全不在乎,余家的态度也很是诚恳,都知道这是林家为了这个联盟做的牺牲,已经暗暗存了不管日后如何都要将代钰迎娶过去的心思,所以对于两个孩子走动得勤了些这个事儿也并不觉得怎么样。
只有贾敏听着这个消息,想到那日林如海给她隐约提过的这个亲事的真相,因着担忧代钰日后被余家的人看轻而偷偷哭了好几回。
后来见着余泽来家中对谁都是以礼相待。为了避嫌,每次见代钰都要抓了林家小弟一起,看着也是个有心的孩子,她便就慢慢放下了心。愈发觉得这个余家的小公子十分出色,厮配女儿黛玉也是可以的,倒隐隐有些舍不得将来将这个婚事作废了。
代钰对贾敏的情绪多变,已经很是习惯了。她也知道贾敏担忧的是什么。不过,因着常年扮演安慰母亲的角色,费了不少劲儿也并没有什么效果之后,她便已经慢慢对这些事儿采取冷处理了——事实证明,对于贾敏这种性格来说,你放着不管,她自己想想反而会想通。
几回下来,代钰便就不怎么管她的情绪了。
身体的事儿,自然是一天不拉地调理着的——要不以她那个性子,恐怕早就忧思过甚病死了。
但是情绪的事儿,有的时候真的劝不过来。
特别是最近这种多事之秋,更是没法子劝了。
贾家那一位元春娘娘才封了贤德妃,正是风头正劲的时候。听说这几日会有个恩典,可以出门省亲,故此贾家已经开始准备筹建个什么园子来接驾了。
代钰知道这大约就是原著里头大观园的那一截儿剧情,但是鉴于她已经将十二钗给搅和的乱七八糟,即便修起了园子,恐怕也没有了原著里众姐妹一起同住的盛况了。
不过即便没有了她们这些小姑娘们的戏份,但是这于大局上也并无什么大的影响。
只要有贾元春省亲的这个事儿,便就还是会造成十分轰动的效应的。
这代表着太子一派如日中天的气势,也代表着贾家无上的荣耀和重塑昔日先祖辉煌的可能。
对于这个事儿,曾经身为贾家一份子,还备受当年老国公宠爱的贾敏自然是十分高兴的。
不过,她虽然为娘家高兴,却也更是为了自家老爷和闺女担忧。
林家和余家结盟,共同支持十六皇子的事儿,林如海和代钰都没有跟贾敏说。
但是没说,却不代表她不知道。
她不是傻子,看着林家和余家过往甚密,但却并不通过最简单的两家夫人交好的方式进行,而是绕远通过老爷们甚至姑娘和哥儿的交往来操作,就知道这个事儿必定不简单。
再往朝堂上的事儿一想,就算不知道他们跟了十六皇子,也知道他们必定不是太子一脉了。
这个事儿,在她看来,就是挺不能理解的了。
她同娘家贾家一样,其实也倾向于太子一派的。
毕竟,在寻常的观念中,太子是嫡子,又是万岁爷亲自教养出来的储君,将来继承皇位,那肯定是板上钉钉的事儿。无论其他的皇子再怎么厉害,可太子比起他们来也怎么都要更加名正言顺些的。
为何老爷和闺女会舍了太子去跟着其他的皇子呢?
贾敏带着这个疑问曾经很想跟老爷和闺女聊聊。
只是,她每每提起这个话题,都会被林如海巧妙地绕过去。
至于闺女黛玉,贾敏觉得她近来是愈发不敢同这个小女儿说话了。
一旦说话,这闺女的话虽然不多,但是句句都很有分量,即便她这个太太,也说不过她,因着她自己本就有些“立身不正”的意思,对着闺女便总有些底气不足,于是这个事儿,终究就还是不了了之了。
眼睁睁看着夫家和娘家越行越远,贾敏的心中有多煎熬,代钰全都看在了眼里。
其实便就是不看,她猜也猜的到。
不过,这事儿,她是真的没法子。
其实之前,她觉得她已经同贾敏说的够清楚了。
但可惜的是,道理虽然人人都明白,但血缘亲情这种事儿,还真的不是说断就能断的。
这样一来,代钰便就更是无能为力了。
贾家这一代男丁的见识和能耐,她早就领教过了。
当家的太太辈儿们也没一个立的起来的。老太太倒是还想着老当益壮,不过终究还是年纪太大了,有些力不从心。贾家会终结在这一代,这已经是没法避免的事儿。
可是即便如此,总不能因着贾敏同贾家断不了,她就逼着自己的这个娇弱的老娘“大义灭亲”罢。
真的要是做出了这等事儿,便是有再神的药,恐怕也救不回来了。
最好的法子,便就只有冷着她一点儿,叫她自己好好想清楚这事儿到底怎么做才合适了。
那一场变故好似是在一夕之间发生的。
那一日林如海从翰林院回来的时候,比平素晚了许多,脚步虚浮,面色也有些凝重。
代钰原本是在他的书房看书,顺便看看小弟交过来的大字,不过一见到他这个模样,便知道事情不大好。
她看着后头没有人跟着,便就没惊动贾敏,只叫人去熬了饭稀粥过来,加了大剂量的壹号药剂在里头,亲自端给了林如海,看着他喝下去了,精神变得好多了,这才缓缓开口问道:“可是宫里头出了什么事儿?”
林如海看了她一眼,这才如梦方醒地道:“出了大事儿了。”
他看了看周围,见到旁边一个闲杂人等都没有,外头一点儿声音不闻,门窗也都关的很严实,这才重新放松了下来,却连句表扬代钰的话儿都来不及说,只颇有些疲惫地道:“东宫那边儿又犯事儿了。”
代钰心中了然,她早知道最后上位的不会是太子,只是没想到会有这么快。
然而看着林如海的表情,她却也隐约觉得这事儿没有那么简单,毕竟太子又不是第一次下台了,便就是出了什么事儿,林如海也不至于如此沉不住气。
果然她一念还未了,林如海接下来说的话便就叫她大吃了一惊。
林如海握住了她的手,压低了声音道:“这一回跟上一次你们在城门楼子那里的事儿有关系。”
他的手有些冰凉,指尖还有些发抖,代钰一惊,也反手握住了林如海的手。
【作者有话要说】
下章明天更新。
第八十一章 远虑
被代钰握住了手, 林如海总算是缓过了点儿劲儿来,也并没有之前那么魂不守舍了。
直到这个时候,他才发现, 有个在这种时候还能保持镇定的女儿是件多么幸运的事儿。
她的心性如此坚韧,连他这个做父亲的都有点儿自愧弗如了。
冷静下来之后,该说的事儿, 还是得说得, 按照他的推断, 他们家再过不久就要大祸临头了, 虽然可能比不过去,但早点准备准备想来也是好的。
说来都是无妄之灾啊,谁知道宫里头的那几位竟然一起发疯了呢。
林如海叹了口气, 想着这些天发生的那些烂事儿, 终于还是选择立刻把事情原原本本地同闺女说了。
原来那日代钰和贾敏在城门楼子底下遇到的那个“高空抛物”的事儿,原是太子那边儿的人动的手。
说是太子那边儿的人,其实也多少有些冤枉了他。
因着这个事儿,得从根子上来说。
如此, 说来话可就长了。
太子虽然自出生的时候起就已经是太子,被皇帝亲自教养, 当成宝贝似地宠了三十年, 继而从云端跌落, 骤然被废, 这本就是众人皆知的事儿。
可是, 这不过只是前头的一半儿, 谁都没想到他能废而又立。而且他重新获得储君的位置虽然不过也猜这一两年间, 可是这势头竟似强过之前三十年的总和。
皇帝老爷对他的宠爱也是非同一般的好, 也像是集中了前三十年的总和一般, 好似带着些补偿的心态,简直是想要把一切好的都捧到他的面前一样。
于是,在满朝文武、全天下人的面前,父子两个好得是如胶似漆,不管谁看上去,就好像之前的那些嫌隙都完全不存在了一样。
而且,同此前的那种单纯的感情上的宠爱不同,这一次皇帝老爷还专门帮着加强了太子在朝堂上的影响力。
为着他将并没有什么错处的几个重臣纯臣贬斥了以图太子自己后续施恩收服就是其中之一。
这些被贬斥的重臣里头,就包括余太傅和林如海,甚至还包括内阁的元老李阁老等几个人。
林如海算是里头资历最浅的,就是这样,林家早是还在江南蛰伏的时候,就已经曾经惹了无数人记挂,弄得差点儿“鱼死网破”了。
林如海都是如此,就更不要说余太傅和李阁老这种根基深厚的资深重臣们了。
可见这一次皇帝老爷到底是下了多大的血本了。
他做的这么明显,底下人哪里有看不见的,都想着这一次太子这个储君的位置必定是板上钉钉的了。
因着此,早有那些根基不深的新贵或是已经没落的世家,纷纷做出种种让人匪夷所思的举动,想要表表功劳,好抓紧搭上太子这条大船了。
这种情势之下,所有他们认为是会对太子不利的人,就都是他们要对付的人了。
而且因为要巴结太子的人实在太多,他们的能力素质难免就都是良莠不齐的了。
有些眼力见儿的人,至少还能看得清楚些大的形势,对付的倒真的是对太子不利的,比如七皇子一派的人这种。
但是更多的人,却是胡乱表忠心,那些听见个风就是雨的蠢材和冲动之人不要太多。
情况本来就很是复杂了,再加上中间又有别有用心的人搞风搞雨,事情便就愈发地一发不可收拾。
代钰就因此无辜躺了枪,险些在城门楼子那里因为“意外”受伤。
其实这一切,也不过就是因着有传闻说,太子去了林家一趟,回来就发了好大的一场脾气。
所以,在那些绞尽脑汁想要巴结太子的蠢货眼中,林家就自动变成了跟太子不睦的一派了。
当然这些人是不会看代钰的外祖母家里头出了个皇妃的。
也不会管她才同余家定了亲事,已经算是余家的人了。
反正有点儿风声就要上,弄死一个是一个,这便是那些疯狂之人的逻辑。
代钰这算是有惊无险,还是好的,跟她同时躺枪的,还有李阁老家的姑娘。
就是那一位原本要说给余泽大哥的李姑娘。
同代钰相比,这一位李姑娘的运气可就不怎么好了。
听说这位李姑娘年纪不过十三四岁,尚未及笄,平日里最是温柔和婉、与世无争的。
谁料道她那一天不过只是陪着母亲上山进香,便就糟了不测,不知道怎地就被同家人冲散,险些被忽然窜出来的贼人掠走。
那贼人显然也是有备而来,竟然要直接抓了李姑娘离开。
这李姑娘也是个烈性的,那么小的年纪,东奔西跑间却是不知道从哪里摸了把剪刀,等到被追的无路可逃时,竟然就这么要寻短见。
虽然说最后关头、她爹和哥哥带了人赶到,那些贼人被擒获,李姑娘人也被救了回来,但是因着那剪刀太锋利,她自己下手又太狠,故此即便请了名医医治,却终究还是把脸毁了。
原来李家小姑娘是京城闺秀里头数一数二的人物,现在遇到了这么个事儿,很多见过她的太太夫人姑娘们都觉得非常惋惜心痛。
之前那么好的一个小姑娘,聪明、漂亮、温柔、家世还好,现在听说整个人如同行尸走肉一般待在家里,还要几个人看着才行,想来已经是废了。
李阁老与老夫人原本就是最疼爱这个唯一嫡出的孙女,现下孙女儿被害成这个鬼样子,李老夫人当场就厥过去了,一病不起,听说现在是每日里用参汤吊着呢。
李阁老是出名的护犊子,出了这么大的事儿,当然就不可能善罢甘休,而且自家的未婚妻被弄成了这个样子,余泽的大哥当然也不干了。
因着余泽大哥是七皇子的伴读,故此他同李阁老一合计,直接就找了七皇子,七皇子最是个“古道热肠”、“嫉恶如仇”的性子,当即表示要为李阁老和余泽大哥出头。
李家和余泽大哥同他联手,余家也暗中相助,发动了三家所有的资源很快地,就把这个事儿弄了个“水落石出”。
最后查出来居然是太子新纳的侧妃的娘家人做的之后,李阁老气疯了,什么话都没有说,直接拎着那个还无比狂妄地自称是太子大舅子的混账到尚书房跪了半个时辰。
李阁老年纪已大了,跪了一会儿就晕了,皇帝老爷虽然之前为着太子的事儿贬斥了李阁老,但也不过只是做了个样子,倒不是真的厌弃他们这些老臣了——开玩笑,他还指望着他们及他们身后的世家势力继续为下一任国君效力呢。
这会儿李阁老先这样了,他心中也是十分不忍,不管怎么样总得要给他一个交代。
因此上皇帝老爷一面赶紧找了太医给李阁老看诊,一面便就立刻叫了太子来想训斥一番。
结果还没等他把这个事儿帮着太子掰扯清楚呢,七皇子又带了人来,说了好几件太子一派人做出来的好事儿,又将城门楼子的事儿也说了。
这下子,皇帝老爷便就震怒了。
其他的事儿也便就罢了,城门楼子的事儿彻底触动了他的神经。
哦,城门守卫都能撬得动,那么禁军呢?
大内护卫呢?
到底已经有多少人投靠了太子那一派了。
他这还没有死呢,他们便已经迫不及待地朝着新君表忠心了么?
看着这办的是什么事儿?
暗算御史家的姑娘还不算,竟然还把阁老家的姑娘逼得自尽,这事儿实在太严重了。
当然,在他心里头,比这些事儿更严重的是,他觉得他的权威和安全都受到了威胁。
他自己的身体自己知道,就按照现在的情况,再撑个十来年是没有问题的。
60/79 首页 上一页 58 59 60 61 62 6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