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两人弄完这些,将木箱搬回去,又去洗了手,周敏才带着石头悄悄出了门。
走了一会儿,她才小声问,“你怎么不问我,剩下的三锭银子哪儿去了?”
石头低着头道,“那是阿姐的。”
并不是不想问,只是羊桃还可以说是他出了力气摘下来,又送去镇上卖的,虽然卖出高价是因为周敏忽悠了邱家大姑娘,但总有他一份。然而他甚至连周敏什么时候采到的灵芝都不知道,卖得的钱自然也与他没什么关系。
周敏恍然,想解释几句,但又觉得都不必说。现在说什么都是虚的,她要做的一切,等做成了,石头自然就会知道。
不过石头实在是懂事得过头了。别的小孩只怕恨不得把别人家的东西都认成自己的,他倒好,竟然还跟周敏分起你我来了。
这么想着,周敏不由伸手摸了摸他的头。
两人来到村口,约好的人已经陆陆续续来了。见到他们姐弟,不免招呼几句。
虽然山里那两个村子的距离很远,但因为中途还要翻山越岭,走的多半是崎岖小路,牛车和驴车过不去,所以这群人几乎人人都背着一个大背篓,要带过去交换的粮食都放在里头。
相较之下,周敏和石头就显得轻松多了。因为他们的背篓里是空的。
但即便如此,上路之后不久,姐弟俩便有些跟不上了。毕竟小孩子的步伐本来就更小,体力也不足,要跟上成年人自然很吃力。
好在因为人多,山路又窄,整个队伍拖拖拉拉很长一串,再加上携带重物,行进速度实在不算快,总算能够勉力跟上。只是满头大汗气喘吁吁的模样显得十分狼狈,等到太阳出来,就更难受了。
周敏庆幸自己有先见之明,带了水壶,否则非渴死不可。
直到太阳升到半空,眼看快到正午,就连成年人都快受不住的时候,再次翻上一座山岭,总算远远看到了山脚下的村子。大台村和九洞村相距不远,互为犄角,这座山头却正好跟两个村子形成一个等腰三角形。
山顶上是一片宽阔的平台,杂草丛生。居高望远,令人神气顿生。
周敏不由精神一震,展望了一会儿,转过头才发现众人已经将背篓卸了下来。而后又有两个人分别从两个方向下山,往村子里去了。
她微微有些惊讶,但很快就想明白了。
之前周敏就很不解,同样是住在山里的村子,充其量这两个村子更远一些,为何却要将他们称为山民,而且村子之间竟没多少往来,竟是隐隐有防备忌惮之意。不过这些问题在来的路上,都得到了解答。
原来万山村和周围离得近的几个村子,都是先祖当年因避祸迁来的,而这大台村和九洞村里住的,则是当地土人。两边习俗不同,初时还多有争斗,自然不可能和睦,更不常往来。
这些山民彪悍,直接进村去交易,在别人的地盘上风险自然更大。而且这种情况,去哪个村子都不好。索性就留在这里,让两个村子的人各自带了东西过来换,既能以策安全,同时也是以示公平的意思。
劳动人民的智慧不容小觑。
周敏跟石头也将背篓卸下来,找了地方坐下,开始就着水吃干粮。周敏带的是自己做的烙饼,面粉还是她用一点盐跟冬婶换来的。昨晚吃了一顿,剩下的今天都带来了。
等他们吃完,那两个去村里通知的人也回来了,跟在他们身后的是一群手里拿着各种山货的村民。
跟万山村的人不同,这里的人大部□□上裹着的都是兽皮,估计是因地制宜。毕竟穿布衣还得出去换,兽皮自己就能硝制。
人既然来了,接下来自然是热热闹闹的换购环节。周敏拿出一张油纸铺在面前,然后才把自己的镰刀和半罐盐摆上去。别看她的东西少,但却是在山里最行销的。所以很快这里就挤满了问价的人。
来的路上周敏就大致问过了价钱,做生意这种事自然难不倒她。很快东西换出去,她跟石头的背篓也装满了皮子,肉干和各种山货。至于钱,周敏没拿出来,因为这些山民等闲是不收的。
盐铁在这里卖的价钱,可比镇上贵多了。周敏琢磨着,要是倒买倒卖,或许也有些利润。不过这些山民的购买力太低,辛苦往来一趟,赚到的那点钱实在抵不上她的人工。
虽然也有讨价还价,但因为这个临时集市的规模太小,所以所有人手里的东西都换完,也没要一个时辰。等下头两个村子的山民陆陆续续离开,只剩下几个人还没换到中意的东西,不肯死心的乱转,大家也就开始收拾准备回去了。
——按照来时的速度算,回到村子里天多半已经黑了,自然不能在这里耽搁。
周敏正低头整理背篓,忽然觉得眼前一暗,抬起头来,便见一个生得十分高大,体格健壮的年轻人站在他们面前,手里白提着个藤条编的笼子,里头装着两只红眼睛的灰兔子,个头不大,估计还在幼年。
“这个你们要不要?”来人问。
周敏有些莫名,片刻后才意识到,这人大概是觉得小孩子会比较喜欢这种活物,所以才来找他们碰运气。
但可惜他也好,石头也好,目前都不会有什么心思养宠物。
她摇摇头,“谢谢,我们不需要。”
“我这兔子是今天刚抓到的。”那年轻人说,“你们外面的人不是最喜欢这些吗?”
周敏有些好笑,“城里的人才喜欢这些。而且他们就算要买,也会买皮毛雪白的兔子,这种灰的不值钱。”就算做兔皮围脖,这种灰毛的也显得颜色暗沉,不好看。
那人脸上难掩失望,“我这兔子是一对,养大了可以留着生小兔子,不会亏的。”
这话倒是说得周敏心头一动。虽然她觉得这年头的养殖业没什么前途,但那也要看养殖什么,还要看在哪里卖。如果这兔子真的是一对,留着养也不是不行。大不了等数量多了,送到县城里去,卖给酒楼。
这么想着,她便摸出几个铜子来,“可是我的东西都已经换出去了,现在只有铜钱,你要换吗?”
对方犹豫了一下,但左右看看,人人都在收拾东西,是绝不会有人来跟他交换的,这兔子留着也没用,铜钱放着又不会坏,最后还是咬牙道,“换!”
周敏又磨了半天嘴皮子,最后讲定十个铜板,连他的笼子一块儿买下来。
就这样还有村民在一旁帮腔,说是她不会当家,花钱买了没用的玩意儿。大约是怕她反悔,那人结果铜钱,扔下兔子就跑了。
第12章 你别多嘴
周敏两辈子都没走过这么远的山路,回到家时已经疲惫到了极点。
天已经黑透了。周敏自从穿越过来之后,因为村里点不起油灯,从来都是太阳下山的时候吃完晚饭,天没全黑就上床睡觉,竟是头一回耽搁到现在。
不过虽说大部分时候这些村里人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也总有例外的时候。两眼一抹黑什么都看不到,自然是不成的。他们也有自己的办法,就是将松树树干截取下来,剥去树皮,劈成指头粗细的木条,因为松树会分泌油脂,晒干之后极易点燃,且能长久,因此经常被用来引火,亦可充当照明之物。
不过这东西燃起来烟太大了,而且夜里要忙碌的事情也少,平常并不会用到。
这会儿石头点了松木,两人就着暗淡的光亮胡乱的洗漱了一番,又喝了一碗粥,回到房间里倒头就睡,连带回来的东西都忘记了要整理。
临睡前,周敏迷迷糊糊的想,这种事必躬亲的情况一定不能持续太久了,她跟石头很多事都没法做,得设法找个帮手才行……
不过还没等她想出具体的办法,已经累得睡着了。
两人去睡了之后,安氏便主动将两个背篓整理了出来。有了这些东西,这个冬天想必就能熬过去了。
待发现居然还有两只活兔子,她不由十分惊讶。临睡之前,不免对齐老三抱怨几句,“也不知道敏敏是怎么想的,前几日去镇上买了十只鸡仔回来也就算了,今天又带回来两只兔子。这不是花冤枉钱吗?”
齐老三在黑暗中叹了一口气,才淡淡道,“既然现在是她当这个家,那就由着她安排便是。”顿了顿,又道,“这些钱都是她挣来的,要花也应当。你别多嘴。”
夫妻多年,安氏是个什么样的人,齐老三自然心里有数。以前他倒觉得没什么不好,反正安氏别的事情上糊涂,对他这个夫主的事却一向上心,这就够了。养家糊口的事着落在自己这个男人身上,将来也还有儿子照管,根本不必担心。
哪里能料到,一朝自己出了事,却让这个家险些乱了套?
最后竟要敏敏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把这担子挑起来,齐老三心里自然不是滋味。虽然周敏的行事,莫说安氏,就是他也有些看不惯,但他想得通,就当是自己夫妻上了年纪,把当家的担子交给下一代,万事不要过多插手,由着他们折腾便是。
可惜他冷眼看着,安氏却是还没转过念头来,因此今日才不惜把话说透。
见安氏不说话,显然心里还是介意,他又叹道,“为我这病,家里已经是底子都掏空,连村外那十几亩水田都尽数卖了。眼下敏敏费力腾挪,总算能把这个冬天对付过去,但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到了明年,没有土地种,一家子吃什么?这些小鸡和兔子养得好了,多少能添补些。说到底,还是为了这个家。不然,你可见敏敏给自己添了什么东西?她这个年纪的女孩子,连件像样的衣裳首饰都没有,这是咱们对不住她。”
安氏面色微微一变,半晌才道,“我也管不起她了。”
……
第二日周敏一直睡到了天光大亮,下床时险些直接跌到地上去。经过昨天这么一番折腾,浑身上下竟没有一个地方不酸痛的,尤其是两条腿,稍微用力就感觉快站不住了。
虽然在周敏的计划之中,今天还有别的事情要做,但现在看来,只能暂且歇着了。
呲牙咧嘴的出了房间,便见安氏正在用高粱穗儿扎的笤帚扫地,见了她,便道,“早饭给你留在灶台上了。”
周敏答应了一声,端着木盆和毛巾到院子里打水洗漱。若说她对齐家唯一还算满意的,那就是院子里的这口井。要知道在这个没有自来水的时代,要喝水就只能从井里或者河里去挑,村里大多数人家都是如此。齐家这口井,便养活了周遭好几户人家。这也是齐老三出事之后大部分人还愿意帮衬的原因。
洗漱完,她便远远看见石头从村后头走来,背上还背着背篓。
——齐家的屋子就建在那条贯穿村子的路边,虽说留了一片地方做院子,实则却并没有什么栅栏围墙之类的东西阻隔,只在水井附近用石头垒了一道半人高的护栏,看过去自然一目了然。
周敏见状,不由十分惭愧。同样是累了一天,自己才刚刚起床,石头却已经出门一趟回来了。
却原来他一大早出来,便去山上打草去了。周敏将十只鸡仔和两只兔子都交给了他,家里没有粮食喂养,石头只能把主意打到地里那些一茬一茬割不完的杂草上去。秋收之后的地杂草茂盛,新镰刀也很好用,所以石头自然满载而归。
虽然还是早上,但他放下背篓到井边来洗手时,头上还带着晶亮的汗珠。见周敏看着自己,便道,“阿姐,这两日我们先不上山吧?我得搭个鸡窝。”虽然还是没什么表情,但声音里的兴致勃勃却是无论如何遮掩不住的。
虽然不明白为什么干活还能让他这么高兴,但石头难得表现得像个孩子,周敏当然笑着答应下来。
虽然拜上辈子每年寒暑假都到乡下去住的经历所赐,周敏穿越过来之后,对于农村生活适应得很快,在许多方面都表现得游刃有余,但搭鸡舍这种事,她还真是不知道该怎么操作。
最后还是石头去向齐老三取经,得了指点之后,才制定下了计划。就挨着屋子东边搭一溜儿半人高的棚子,一半做鸡舍,一半做兔舍。
这个时代还没有水泥,石灰都是自己在山里发现石灰石之后带回来煅烧,数量很少,要用石头搭出一个鸡舍,材料不够。所以只能选择土墙。
夯土墙不能用沙土,要用粘度足够高的黄土。
好在这东西也不难得,村子附近就有许多,只是要自己动手挖回来。
周敏和石头带着锄头和撮箕,忙了一天才弄回了足够多的黄土。接下来便是夯土墙,这活计没什么难度,用榫卯结构的木板搭出长方形的格子,然后往里填充黄土,再用木锤夯实便可,却是需要一把子力气。
这对别人而言自是不难,但周敏和石头的力气都嫌小了,若是土墙不够夯实,风雨侵袭之下很容易坍塌毁坏。没办法,只能用笨办法,宁可慢些,反复夯实,总能稍微弥补。
因齐老三家就在路边,这动静来来往往的人都能看见。这会儿地里的活都收拾出来了,村人闲来无事,便都聚在这附近,一边闲谈一边看热闹。有几个年轻人实在看不得姐弟两个慢腾腾的动作,便捋起袖子来帮忙。
有了他们加入,竟然只用了短短一天,就将鸡舍和兔舍的墙弄出来了。接下来山上打些茅草搭在顶上,便可。
周敏再三谢过,原本要留他们吃饭,不过实在没有拿得出手的东西,只能作罢,将之前换来的木耳竹笋等山货一人分了一点。
这样忙碌了两日之后,周敏忽然发现自己身上那种酸痛的感觉已经很淡了。果然人的潜力是无穷的,逼到了不得已的地步,什么样的苦也能吃得。
接下来的几日,周敏却换了策略,将石头留在家中照看,自己跟着安氏出门。早上去打茅草,中午和下午便进山砍柴,用背篓背回来。
这时候好像还没有煤炭,冬天取暖时只能烧木柴,消耗自然非常大。虽然周敏已经问过,这里的冬天不至于天寒地冻到不能出门,但多储备一些总是好的。
对于这样的安排,安氏虽然有些不高兴,却也没有拒绝。毕竟是个成年人,有她帮忙,周敏的效率提高了很多。而且她发现,只要别让安氏自己拿主意,把人放在眼皮子底下看着,凡事替她安排好了,要求具体到每一个细节,她也都能做到。
这也让周敏松了一口气。好歹不是完全扶不起来,只要还能想办法,多花点儿时间和精力倒不算什么了。
第13章 入冬了
算算穿越到这里已经两个多月,但当周敏早晨醒来时,第一个念头便是闭着眼睛去摸手机。
要等摸到质感粗糙的床单,她才会陡然回过神来,意识到自己现在已经不在现代。这是一个没有电网络没有一切高科技产品的时代。
但其他时候,周敏已经非常适应这个时代的生活了。
7/126 首页 上一页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