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言情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举报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17

生娃是国之大事——宣蓝田

时间:2017-10-20 17:02:11  作者:宣蓝田

  太奶奶眯着眼在妆奁里翻了翻,给唐宛宛在鬓边别了一朵绢花,是她亲手缝成的。她年纪大了,不知道如今时兴什么,也不知道如今的姑娘家喜欢什么,做出来的绢花都是老样式。
  一边催她:“你难得出来一回,别跟我们坐着啦,去跟你爹娘亲热去吧。宛宛听话啊,你过年时候要真能归宁,也别回这老宅来,到时候我跟你太爷爷到你们府上看你去。”
  唐宛宛心里暖融融的,跟二老告了别,又跑去跟爹娘聊了半个时辰,看着天色不早了,这才回了宫。
  叫红素拿了银子给今日做席的两个御厨打了赏,唐宛宛想了想,没什么不妥当的事了。抽空盘算着今晚御膳房来问膳的时候,她该点些什么菜。
  金顶肩舆刚入长乐宫,红素目光一凝,只见御辇停在殿中。她仰起头小声提醒:“娘娘,陛下已经到了。”
  今日其它的礼物唐宛宛都直接让她爹娘带回家去了,唯独把一样礼物拿回了宫来,就是那寓意“早生贵子”的四袋子干果。那么多礼物,唐宛宛反倒觉得这样最走心,也最实在,当下让人抬进小厨房熬红枣花生桂圆栗子粥去了。
  正好这四样也不冲撞,想想就觉得甜滋滋。
  红素跟了她一个多月,早把自家主子这性子摸清楚了,只得无奈地让宫人把四袋干果扛去了小厨房。
  到了寝殿,唐宛宛正要入内,却被道己给拦了一拦。
  她正诧异,却听道己低声说:“娘娘,陛下今日心情不美,在太和殿与朝臣议事之时脸色就不好看,到了御书房又动了怒,今日的奏章都没批完就来了长乐宫,已经等了您两个时辰了。”
  道己说话的功夫可谓炉火纯青,其实他本意是“陛下今天心情不好,娘娘您可得悠着点,小心陛下连您一块儿凶”。只是话中深意都藏在恭谨的语气里,能不能领悟这层深意就看唐宛宛的悟性了。
  唐宛宛忙问:“陛下为什么动怒?”
  跟朝事相关的,道己不敢多嘴,只得苦笑:“娘娘为难老奴了。”
  唐宛宛挥退丫鬟,自己轻手轻脚进了内殿,头一眼看见的不是陛下,而是盘龙博山炉中腾起的一道袅袅轻烟。她走近嗅了嗅,好嘛,连安神香都点上了,看样子当真气得不轻。
  晏回抬着眼静静看着她动作,唐宛宛先是冲他笑了笑:“陛下等久了?”
  晏回没作声,只定定看着她,全身上下都散发着一种“朕不高兴”的气场。
  唐宛宛也不气馁,一路走到晏回身后,将两边袖子敛起开始给他捏肩膀。大约是没猜到她会这番动作,手下的筋骨先是紧绷了一瞬,又很快舒展开来。
  “陛下想什么呢?”唐宛宛轻声问。
  她平时声音就软,此时更放柔了声音,听着便让人心生懈怠,晏回紧绷一天的额角总算松快了些,阖上眼长长叹了声:“与你说,你也听不明白。”
  唐宛宛小声“哦”了一声。
  这一声“哦”把晏回给逗乐了,明明她什么都没说,听来却有些可怜巴巴的味道。
  什么后宫不得干政的规矩都被晏回抛到了脑后,话一开口却又冷了眉眼:“今秋淮北大涝肆虐,收成不足往年二三,饥荒渐起。朕从国库中调白银三万两,另有粮草万担,着令钦差大臣与六百精兵随行护卫。谁知今日那钦差竟传回了急信,说行至芹县时饷银被山匪劫了,将士折损过半,战马尽数被掳走,连那钦差的官袍都被劫了去。”
  “这么嚣张?”唐宛宛惊道。
  晏回语声更冷:“敢动淮北救命的粮饷,还敢杀随行将士,千刀万剐尚尤不及。”
  芹县是汴安道的一个小县城,说起汴安道的匪患,可溯源至前朝末年,其势力盘根错节,早已是沉疴痼疾。汴安道的山匪从不为祸乡里,却狠劲欺压过往商客。那处的百姓也稀奇,竟把绿林当好汉,早些年汴安道便有“十人六匪,还有四人嫁作匪”的戏言。民匪一窝,导致剿匪一直收效甚微。
  真正令晏回动怒的还不是这个,而是今日议事时朝中老臣的态度。
  他们说汴安道匪患多年,整个汴安道早已成了匪窝,收过路费便是他们的生存之道,与当地百姓亦相安无事;若是派兵剿匪定不能一网打尽,待山匪流窜至别处,反倒为祸别处百姓;再有,将这数万人收归之后该如何编制更是难题,总不能全杀了,派重兵留守也不是长久之计。
  吵了两个时辰,最后统一出一个结论:放任山匪自流,别让其再壮大也就是了。
  食君之禄的都是一群窝囊废,晏回如何能不气?
  身后好半晌没有动静。晏回问她:“怎么不作声?”
  唐宛宛眨眨眼,慢腾腾说:“这些事我不懂,总不能信口胡诌呀。若我是陛下的话,大概会派重兵去端了他们的老巢。可这事让陛下都烦心一整天,肯定没我想的这么简单,陛下是有大智慧的人,自然有别的考量。”
  唐宛宛趴在他背上,探过脑袋在他弧度冷硬的脸颊上亲了一口,笑眯眯说:“我给陛下捏捏肩膀,倒杯热茶就好啦。”
  晏回极少动怒,今日这一怒从前朝传到了内廷,潜渊阁新臣劝他,太后劝他,连道己都劝他气怒伤身。
  可没有一句话能让晏回听得这么舒坦,仿佛一口沁人心脾的凉茶入喉,心间火气都随之熨帖了。
  他反手把人捞到身前来,埋在她颈间深深嗅了一口,鼻尖温香一片,比燃了两个时辰的安神香还管用。
  唐宛宛被他蹭得痒痒,放在平时肯定早躲一边了,今天知道陛下不高兴,只能忍着痒任他蹭,十分乖巧。
  晏回将这事揭了过去,出声问她:“你祖爷爷可安好?朕挑的两块玉石可合他心意?”
  “自然高兴得不得了呀。他还要我问问陛下有什么想雕的,这世上的飞禽走兽花鸟鱼虫,只要他见过的,就没有雕不出的。”
  “当真?”
  晏回见她连连点头,白嫩嫩的耳垂就在自己眼跟前晃悠,一时没忍住,启唇将这么一小朵咬在齿间悠着劲轻磨,声音含糊说:“就雕凤凰吧。”
  话音刚落,他又立马改了口:“还是龙凤和鸣好,朕叫画师拟个图样出来。”
  唐宛宛眨眨眼,还不忘给自家人讨福利:“我太爷爷年纪大了,陛下总不好意思让他白雕吧?”
  “若是雕好了,”晏回埋在她耳畔闷声笑着:“就给你太爷爷赏一块巧匠匾,京城仅有六块,也算是光耀门楣,如何?”
  唐宛宛忙不迭点头,自然没有不乐意的道理。


第41章 立冬
  十月初九, 正是立冬。
  京城位于中原北部,以两面环山、两面广川为天险, 入冬之后自西北而来的冷风直贯而入, 比别的地方冷得更早,每年这个时候就得穿袄了。
  一整个秋天过去, 御花园都萧条了不少, 只有一些常青树坚守着,成了御花园中唯一的翠绿之色。大冷天的, 再没人有那闲情逸致去散步了,鞋子踩在地上都怕冻了脚。
  每年立冬这日都有天子带着宫妃与朝臣同去京郊祭天的习俗, 为的是感恩今年老天爷给了如此好的收成, 并祈祷今冬中原各地安好, 别有雪灾冻死人;另有一样大事是天子“问苗”,即是由钦天监卜问来年庄稼的丰歉。
  卯时正天还没亮,长乐宫已经灯火通明了。
  晏回披了一件厚实的直领对襟大氅, 沉黑色的鹤羽愈发衬得他面如冠玉,微微抿着唇, 仿佛也添了几分冬日的寒意,直叫周围行过的宫女不敢直视。
  唐宛宛却照样一点都不怕他,此时她正坐在妆镜前披着头发等着絮晚梳髻, 不敢低头,只得自己摸索着把布袜穿好了,又借着小镜的反光看了看陛下的脸色,吃吃笑了:“陛下别板着个脸呀, 这不能怪我,早说了让你早点喊我起了。”
  晏回瞪她一眼,心说个小没良心的,却不好在宫人面前损了她贤妃娘娘的威严,只好闭口不言。
  清早他把人唤醒的时候,瞧见唐宛宛睡眼惺忪的样子,晏回不由心软了。那会儿才刚到卯时,他寻思着时辰尚早,好心地让她多眯了一刻钟。
  ——可他万万没想到女子出门会如此麻烦,穿衣洗漱梳妆打扮,两刻钟也出不了门。
  他这头早已行装妥当,站起来就能走了,唐宛宛那头还散着头发脂粉未施呢。晏回等得没了脾气,坐在一旁双手对弈,黑白棋子都摆了半盘。
  而唐宛宛那边一个丫鬟梳发,一个丫鬟挑首饰,一个丫鬟点妆,一个丫鬟整理裙角……一群人又忙活了一刻钟,总算把自家娘娘打扮好了,镜子里多了一个盛装打扮的美娇娘。
  晏回长舒一口气,可算是能走了。他刚站起身,却见唐宛宛走过来捉起他的手,往他两只手背上各拍了一块粘糊糊的东西。
  晏回一怔:“这是何物?”
  “雪花膏呀。”唐宛宛弯着眼给他解释:“涂上这个能防手背皲裂,今儿天这么冷,手被冻裂了得多疼啊。”
  晏回哭笑不得:“朕是男儿,如何能用你们姑娘家的东西,没得叫人笑话。”
  嘴上这么说着,他却没有躲,垂眼看着唐宛宛把他两手手心手背都涂了个仔细,边边角角都没落下。
  晏回抬起手闻了闻,一股子甜香味扑鼻,放下手无奈笑道:“赶紧走吧,再晚就要误了时辰。”
  两人携手出了殿门,又乘辇去了慈宁宫。时下后宫无主,该由太后领着宫妃去祭天。
  慈宁宫前已经候了许多车马,六位嫔妃一人一驾,宫人数十,看起来已经蔚为壮观。晏回却知道还不止如此,等到了宫门口朝臣与命妇的车马一加,宫中得脸的女官与公公也会挤在几辆马车上,阵仗就更大了。
  见陛下下了车,众嫔妃都迎了上来,各个风姿绰约,好像提前打过招呼似的,没一人的衣裳与别人撞了颜色,站在那儿跟寒冬里的六朵花似的。纵是唐宛宛都有些移不开眼,当真是赏心悦目。
  晏回却是皱眉,问她们:“朕不是叫宫人叮嘱过你们京郊寒风烈烈,需得穿得厚实些?”
  众人看了看他身上厚实的大氅,再看看唐宛宛几乎裹成了个棉团,脚上蹬着高底的鹿皮靴,厚实的兔绒领再那么一立,连脖子都快找不到了。
  冯美人忙说:“谢陛下体恤,嫔妾不怕冷。”话落还美美地笑了下,她只披着一件梅花素锦披风,就那么薄薄一层,再好看的笑顶在这张被冻得白惨惨的小脸上都失了几分味道。
  晏回瞥她一眼,淡声道:“你不是素有心疾?自己掂量吧。”
  冯美人犹犹豫豫好一会儿,一来这是陛下难得的关心,二来也确实是冷,只好低声吩咐丫鬟跑回宫去取披风了。
  侯美人、赵美人见状,也忙叫丫鬟回去取了。德妃和钟昭仪向来庄重,祭祀的大事自然不会有丁点不妥当,生怕损了尊严;关婕妤穿得也单薄,却是因为会些粗浅的运气法门,刚入冬的天气还冷不到她。
  这一去一回又过去一刻钟,连太后出来都等了一会儿,去取披风的丫鬟才赶回来,各个跑出了一身汗。
  太后坐在马车中瞧着,摇头轻叹:“都是些不听话的。”
  而眼前穿了好几件、快能与她相比的唐宛宛,红扑扑的小脸看着就讨喜。太后笑眯眯道:“还是宛宛最乖。”
  太后平素起得也晚,今日天还没亮就起来了,也没来得及用早膳。她指指桌上的食盒,“这是御膳房鼓捣出来的五福蒸饺,宛宛快尝尝。”
  “恩,母后也吃。”
  除了这五福蒸饺,另有两碗颜色漂亮的黄米饭作早膳,量不多,盛在一只手掌大小的青花碗中。黄澄澄热腾腾的,一口咽下去连胃都熨暖了。
  东边天空上将将升起一抹红晕来,天还有些灰蒙蒙的。朝臣都候在东华门前,以四品为界,四品以上乘车,四品以下骑马,也有那些武将性子拗,照旧骑在高头大马上,披风在寒风中猎猎作响。
  用过早膳,太后还不忘给唐宛宛讲这祀典上需要注意的事,“宛宛你是头回来,这祀典可万万不能马虎。到时候会有女官领着,母后怎么做,你有样学样就是了,记得认真听女官说话,万万不能打岔。路上也不能再喝水了,省得到时候不方便。”
  “记住了。”唐宛宛连连点头。
  祭祀之事非同小可,多少双眼睛看着,晏回不敢带着唐宛宛同上御辇。太后却没这个顾忌,路上无事可做,自然要找个能逗趣的跟自己唠嗑,就把唐宛宛唤到了自己的车上。
  京郊离得并不远,行了半个时辰之后就能看到一片四方形的敞地,四边上都列着军阵,粗略一看约莫有上千兵士,俱是甲胄加身,叫人看着就觉得冷。再后头,才是京郊各村镇有幸能来观礼的平民。
  这就是行祭天礼的地方,更深处有一所行宫,是专门为了帝王来祭祀时歇脚用的。
  两位小宫女上了车,跪着给太后和唐宛宛整理好衣角,保准上头没一处褶皱了,这才扶着人下去。
  众命妇都跟着导引女官往前行。祭天坛下的白玉阶只有九阶,台阶还都十分浅,寓意天子在上天面前也得毕恭毕敬,不能自大。
  唐宛宛还以为会有许多复杂的礼节,丁点不敢走神,仔细看着太后的每一个动作。却见太后只是引着嫔妃和命妇跪下磕了三个头,这便起身往后头的行宫去了。
  她一时还有些摸不着头脑,难不成这就算完了?
  直到行在后头的命妇走过祭天坛,肃穆的钟磬声这才响起。唐宛宛想了想自家祭祠堂的规矩,顿时明白了,原来女子只是来走个过场的,真正的祭天还得是陛下和朝臣来。
  行宫之内处处朴素,只有殿首立着一尊金身神像,远比不上宫中奢华;却并不简陋,连摆在案上的几样小小的礼器都透着一股庄严肃穆的气息,就静静摆在那儿,都能将人心中好奇的念头通通镇下去。
  太后被女官请去偏殿了,不知要行什么礼。剩下的妃嫔与命妇都被留在这间殿里,按身份从前往后排成排。
  所有的女官都退了出去,只剩这么一群人干坐在这里,不知道该做什么。
  唐宛宛和德妃坐在最前头,她实在无聊,偏头往德妃的方向瞧了一眼。
  德妃察觉到她的视线,面无表情地回视过来,对上唐宛宛笑眯眯的表情,德妃顿了一瞬,又面无表情地扭正了头,压根没搭理她。
  唐宛宛无奈,只能低着头玩小手绢。正当此时,却忽然感觉有人拍了拍她的背。
  唐宛宛飞快地扭回头去,先是往殿内扫视一圈,没看到女官;又瞅了瞅殿门的方向,也没看到有任何人;这才稍稍弯下腰,坐低身子看向来人,有身后一排嫔妃挡着,后头坐着的命妇是看不到她的。
  她这上课说小话的功力在何家学馆练了很多年,十分得娴熟,直把身后坐着的冯美人看呆了,好半天才记起自己要说什么。
  冯美人把她上上下下一打量,声音低得几乎是气音:“这年纪轻就是好,贤妃姐姐即便穿得这般臃肿也能明艳照人,若是换个旁的姑娘像您这样穿,怕是难看得不行。”
  她脸上笑得和煦,话里的味道却有些古怪,好像有些嫌弃,又有些酸溜溜的味道。唐宛宛没能辨明白其中深意,只好笑着点头,也小声说:“我怕冷。”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