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算是陆烁在翰林院中第一次独立完成一份大的任务,也是一次加官进爵的好机会,再有何青云前几日那一闹的激励,陆烁打起了十二分精力,心里默默想着此次定要做一番成绩出来。
一天时间很快过去,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暮霭深重,翰林院的灯火如豆,陆烁案上亦是如此。
与其他翰林官为了按时提交任务不得不留下来不同,陆烁要完成任务的话,时间并不紧张。但他却不想中途打断思路,于是准备连夜将手头未做完的一则篇目直接写完。
李炎按照陆烁的吩咐,派小厮往陆府递了信,之后就买了饭食回来,尽心服侍在陆烁身旁。
陆烁匆匆吃了几口,就伏在案上继续刚才的进程,一张俊脸被灯火一照如雕刻般,灯影之下更显认真。
其他编修却没陆烁心如止水的定力,忍不住抱怨起来。
“抄录典籍条目,注明文章出处,随便找一名贴书吏就可以抄录完,何必要用我等……”
“寒窗苦读二十几载,本以为中了翰林一朝风光,却要来此修书……”
“是啊,家中父母本以为我进了翰林院,能在御前侍奉,随时面见圣上,是最为清贵的去处,不成想我虽为翰林,却跟抄书匠没什么两样……”
“先熬着吧,翰林嘛,熬得就是个资历……熬个一年两年,自然也就出头了,当初几十载寒窗都熬过来了,现在也是一样……”
怎么会一样?
听到此话的许多翰林官纷纷对视一眼,无奈摇摇头。
为科举寒窗苦熬,到底有个出头的目标在!
此番勤恳修书,虽说张学士已经允诺圣上满意便给所有人官升一级,他们原本也是抱着这样的念头,可不过几日过去,热情就已被彻底打消。
编修一事,还真不是个简单的事儿,单单那一部部厚厚的典籍,就足以让人望而却步,更何谈还要从中找出有新意又无错的观点来,更是难上加难。
随他们如何闲话,陆烁不动如山,周茂和孙哲也是如此。
周茂跟陆烁一样、沉浸其中无暇分神关心翰林官们在说什么。
孙哲却是牢记住了陆昀的话。
官场上多说多错,很多时候一句不重要的话,却是言者无心、听者有意,若是让人记下来背后捅你一刀,连说理的地方都没有。
那日陆烁与何青云对峙的事情发生之后,各翰林的反应,更让孙哲坚定了这个想法。
时间一点点耗尽,很快外头梆子敲了三声,陆烁抬头看看正中央的沙漏,竟已快到了子时了。
此时已过了宵禁时间,街上禁止人员走动,陆府是不能回去了,只得暂时休息在翰林院内。
到了此时陆烁才有精力抬头看看同僚们,发现竟没有一个走的,有的还在伏案书写,有的却已经流着哈喇子睡着了。
陆烁看看手下的书册,已是写的差不多了,他将东西收拾放好,就也和衣在翰林院睡下。
打雷似的呼噜声响在耳侧,陆烁这一夜睡的并不踏实,更何况有人熬了个通宵,以何青云为典型,他似乎与陆烁较上劲儿了,一整夜未睡看书,灯光亮着,陆烁极为不适应。
清晨起来迷迷糊糊,眼睛都睁不开,一把冷水敷在脸上才算好了些,又用了杯参茶提神,陆烁便又再次生龙活虎。
陆烁匆匆用了饭,便又继续昨日未尽的工作。
“赋税”一目共十七个条例,陆烁查询资料对这些条例修改了一番,又另外增添了十二个条例,共二十九条例,如今他已完成二十一则,只差最后八则。
这八则却是最麻烦的。
陆烁看了本朝赋税制法,基本上是沿袭唐制,一向喜欢并善于创新的太祖皇帝,于此事上却显得极为固执,并不敢轻易扰乱赋税规则。
仔细看过一遍《大齐典律》上有关赋税最原始的条例规定之后,陆烁倒是很理解太祖皇帝。
赋税关系到每家每户,不论你是一无所有的佃农还是坐拥万亩良田的豪强地主,都必须要面临赋税的问题。
朝代更迭不久,一些旧习很难立刻更改,大齐立朝至今,不论是平民百姓还是朝臣,甚至是高高在上的太祖皇帝,都要受这一规则制约。
可以说,除非是脑子瓦特掉的昏君蠢材,才会无视这套规则,凭个人心意行事,否则就必须要学会在各方利益中寻求一种平衡。
☆、第492章 改变
很显然,太祖皇帝是玩弄这一套规则的高手。
唐先行租庸调制,至安史之乱后、德宗中兴之治时,由杨炎提出两税法,改变以往按照人丁征税的方法,改为按照每户财产多寡征税,取消以往以实物为税的方法,一年征收两次,是为两税法。
两税法算得上是税制的创新,也算是应对唐末土地兼并剧烈增长的良策,同时大大增加了国库收入,只可惜两税法因为是以依贫富为标准征税,触犯了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了地主贵族的激烈反对,施行不过三十余年便不了了之。
太祖皇帝所取的恰恰是两税法。
不过,与唐朝不同的是,大齐朝两税法虽然也是按照贫富等级征税,可却不同于唐朝的一刀切,税率同样是按照等级划分,并且有最低征收标准,与现代社会施行的按照不同工资标准征收不同税率的方式基本上异曲同工。
如此税制下,穷人不至因税收而活不下去,富人也不至因大部分所得被朝廷征收而怨声载道。
这套税制收效不错,只是随着一代代皇帝更迭,一个朝廷走向腐朽和落败已是必然趋势,大齐同样是如此。
从陆昀那里取来的资料来看,富户谎报田亩、甚至是分摊田亩数至佃农身上在有些地区已成普遍的趋势。
因有最低征收标准在,佃农手上分摊出的田亩有的未达数目,有的虽达到了、但税率相较大亩数额的税率而言却低上许多,如此一来,征收的赋税就要少上许多。
这就必然形成巨大的税收漏洞,这漏洞从何处填补?无他,还是出在普通小农身上。
其中又数佃农最惨,没有土地自主权,全副身家都系在地主身上,虽吃亏却也只能按下,不然一家老小要怎么租地供活?
如此一来,发展到如今,这土地税制虽明面上还是两税法,却已经变质许多,农民仍旧是被宰割的存在。
官员、高阶统治者对此也是乐见的,因为相较于贫农而言,他们同属于地主阶层,也是既得利益获得者,没理由不维护原有税法。
只是这种状况,现今太平盛世时看着没什么大问题,一旦到了大厦倾颓、朝廷摇摇欲坠之时,赋税漏洞便会成为最致命的打击。
鉴于此,陆烁仔细纠结了好一番,决定还是要对此进行修补一番。
历史上的变革者,少有结局美好的。
陆烁没有太大的雄心壮志,可是面临与国家、民众关系最为密切的赋税弊端,他饱读圣贤书多年,又有现代观念在,却实在无法坐视不管。
借着修典将自己的想法上呈上去,倒也不失为一种最为温和的方法。
只因修典不算正式的谏言,最多算是秉明个人看法,采不采用全看上位者。
不过陆烁很有信心,他觉得若他真的对这套由太祖亲自制定、历时多年未曾变过的税法做出变动,惠崇帝即便不按照他的方法去做改革,必然也会对现今的赋税弊端加以重视,这已然是一种进步和超越了。
想明白此事,陆烁也不耽搁,饱蘸墨水,手下不停继续写了起来。
所有的东西都是现成的,陆烁脑中早已有了一套完整的结构,此时书写起来,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又如黄河泛滥……咳咳,不吹了,总之,写得很流畅。
这一日陆烁照例遣了李炎回去送信,言说今日要休息在翰林院中。
不过与昨日不同,李炎回来不久,外头就有小官来报,言说陆府遣了人过来,送了饭菜和补汤。
彼时陆烁正嚼着翰林院提供的饭菜,虽说不算难吃,到底比不上家里。见有人送了饭菜来,心里也是一喜,打开饭盒一看,扑鼻的香味袭来,陆烁立刻看出这是袁文懿的手笔。
周围那些在翰林院中耗了好几天的同僚们,见到陆烁有人送饭来,顿时羡慕不已,纷纷打趣起他娶了位贤妻。
陆烁倒也不推辞,对众人的夸赞照收不误,同时也不吝分享,袁文懿分量备的足,想来也是打着这个主意。
靠着美食的功劳,陆烁跟众同僚的关系倒是拉近了不少。
又是一夜过去。
陆烁不知疲倦的写,到了第二日午时时,终于将最后八条全部写完。
此时距离献上《大齐典律》的截止日期尚有三天半的时候。
陆烁全部完成,其余人尚还在奋笔疾书。
等将全部东西检查一遍,见没什么错漏之处了,陆烁便从座位上站起身来,在同僚们惊异的目光中走向前面的玉堂。
进了玉堂之后,陆烁先问守在门口的当该吏道:“张学士在堂内吗?”
当该吏对陆烁笑着说:“在,陆编修里面请。”
说着当该吏就引着陆烁进了内堂,给他挑起了帘子。
张静修此时正伏在公案上写文书,听到人进门的声音才抬起头,看到来人是陆烁,他用笔点了点椅子,就又继续低头书写。
陆烁拿着编好的文书坐在一旁,引他来的当该吏进来给张静修添了茶,又给陆烁新沏了壶茶。
不久张静修就写完了文书,拿出朱印盖压后对当该吏吩咐一声,等他出去了,这才转头看向陆烁,看了看他手中的文书,问道:“条例写的如何了?”
因此次时间紧,陆烁的任务又格外的重,张静修是万万没想到,陆烁会提前这么长时间把东西写好的。
“已经完成了,还请学士过目。”
说着,陆烁就站起身来,把手中的文书递交到他的案上。
张静修一双眼睛瞪得铜铃也似,满脸的不可置信,而后又有些失望,似乎是觉得陆烁能这么快就完成编修任务,不过是不认真的缘故罢了。
陆烁看懂了他眼中的意思,却也懒得解释,一切都在文书当中,看后他自然明白。
张静修一边低头去看,一边语重心长的教训起陆烁来。
“这么短的时间,我又存心给你个立功的机会,你的任务是所有翰林中最重的,料想短短时间内是绝对写不完的。你是不是觉得自己堂堂探花,来这里编修委屈了?我告诉你,眼高手低看不起修典之……啊?”
说着说着,张静修语气一变,重重“啊”了一声。
☆、第493章 异动
张静修念叨的动作止住了,低垂着的头也是一顿。
陆烁见他如此,放下手里的茶盏,正要说什么,就见他站起身,以一种不可思议的幅度抬起头,将陆烁上上下下来回打量了好几眼。
“学士……”
陆烁让他看的心里发毛。
这一声不吭、等着双牛眼盯着他一动不动,是什么意思?
“妙啊!”
就在陆烁想要出声提醒之时,打量着他的张静修突然停住动作,哈哈大笑起来。
“这种新的税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倒算是开了先河了……”
说着,也不管陆烁如何反应,他就又坐了下来,再次低头看着手中的文书。
“单赋税这一目,此次《大齐典律》编修一事已算是大功一件了!老夫之前见你年纪轻轻中了探花,还怕把赋税一目交给你,你压不住场子,如今看来老夫倒是没走眼,真盛名之下无虚士!”
说着说着,他起身低头想了一会儿,才放下手中书册,走到陆烁面前来。
陆烁见了张学士的态度,之前提着的心已经放下来。
毕竟此次编修内容实在是大胆!
《大齐典律》乃是太祖皇帝亲自带人修撰,代表的不仅是规范,更是权威!如今张静修见他肆意修改,不仅不怪罪,反倒十分赞同。
说实话有点出乎陆烁意料,不过陆烁对张静修倒是改观了些,这老家伙虽说利欲熏心好打击异己,可在学问一事上倒是丝毫不含糊。
陆烁低头想着,看在张静修眼里就成了谦逊。
张静修不由摸着胡子暗暗点头。
轩德太子意在拉拢陆昀,交代他定要好好对待陆烁,日后说不得也是员得力干将。
年轻的探花虽不易得,但翰林院最不缺的就是人才,之前张静修对陆烁并不算多重视,对他另眼相待也不过看在轩德太子的面子上罢了。
但现在看来,这也是个潜力股!陆昀大器晚成,陆烁才能却也不输其父,若是今日这计献上,引得龙心大悦,萧赐那厮在他面前又算的了什么?
张静修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待总裁回来了,我便将文书交与他过目,若时机得当,今日就能面呈圣上……这赋税之法甚妙,若得了圣上青眼,一个头功是跑不掉了。”
还要经总裁审定,即便审定过了,惠崇帝也不一定看得上。
陆烁心里想的明白,对于张静修畅想的宏图倒是不怎么热心了,因此他面上倒很能端得住,谢道:“多亏学士教导有方,不然学生做不出这些来。”
陆烁的识趣让张静修很高兴,他拍拍陆烁的肩膀,笑着说:“听小吏说,你在这翰林院内连住了两天了,如今编修任务既已完成,不妨先家去,待有了消息,我自会通知你。”
有轩德太子的关系在,陆烁倒不担心会被冒领功劳,拱拱手便退下了。
回到检讨厅,同僚们仍旧在奋笔疾书,见到陆烁脚下轻松走进来,全都抬起头来看向他,眼中满是好奇。
“陆贤弟这是编修完成了?”
见陆烁收拾东西,众人诧异不已,离陆烁最近的一位翰林忙不迭问了一声。
陆烁点点头,笑道:“已经完成交给张学士了,张学士点了头,允我回府休息半日。”
众翰林见陆烁竟然完成了,且一次性通过了,一时间全都啧啧称奇。
唯有何青云抬起头看着陆烁,冷哼一声,诡异的笑了笑,其中嘲讽之意不言自喻。
陆烁单看他的表情就知道他在想什么了,不过此刻陆烁懒得理他,跟同僚们一一打过招呼,才挑眉看着何青云,贱兮兮说道:“何兄可得抓紧了,免得逾期交不了差。”
说罢不待他反应,便大步向外走。
还没走出房门,陆烁便听到后面清晰的噼里啪啦声,想来何青云也是气得不轻.
回到府中之后,陆昀尚未下衙,砚园那边也是一片安静,府中一切井然有序。
陆烁先向罗氏请了安,被她拉着好说歹说看了一阵,这才回了知园。
吃了一顿热乎饭,又好好睡了一觉,等再醒来时,陆烁整个人神清气爽,而外头天色也已经不早了。
这时袁文懿上前来,告诉他陆昀已经回府了,归明居忙碌一片,也不知出了什么事。
对于四所一事,陆烁常与袁文懿提,因而她也知道陆烁对四所的事很是关心,陆烁离府两日,现在四所那边闹了乱子,袁文懿第一个就来通知他。
陆烁感叹她的体贴,跟她闲话了一阵,这才起身去了前院。
此时归明居已经恢复了安静,夕阳澄澈如橘,斜光洒落在飞檐之上,有种说不出的沉静之感。
224/270 首页 上一页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