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重回俏七零》作者:微微安心
赶着春运回家过年,杨小贝在凌晨两点半的县城里迷失了,结果直接走到了1979年的老家,遇见还没结婚的爸妈……谁能帮忙解释她手上的拉杆箱还有炫酷的双肩包是怎么回事?
=============
1腊月二十九
杨小贝整个人都不好了。
坑爹的12306,坑爹的网上预售2个月,更坑爹的是那已经令人无法吐槽的名种验证码……
杨小贝的老家在鄂北省西北部的山区,托全国高铁大发展的福,前两年终于有高铁直达,虽然高铁站离老家还有1个半小时的车程,但是已经比起以前好上太多了。在高铁没有开通之前,每年回老家只有两种选择,一种是长途客车。在闷罐一样的长途大巴里面,从早上9点到第二天凌晨五、六点。那滋味,没体验过的人简直无法想象。空气不畅,无法站立,一米八长,0.6米的铺位上面甚至无法辗转。每次乘一趟下来,好几天都缓不过来,但是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直达。
还有一种交通方式,就是火车,K字头的快车,从浦海15个小时到鄂北省的省会武汉,再换乘长途客车,摇摇摆摆5个小时到县里,班次不多,一天就那么几趟,发车时间还不固定,一个不好就没车了,杨小贝有一次倒霉,只好在汽车站旁边的小旅馆凑活了一晚,一个小姑娘在这种鱼龙混杂的地方过夜,也算她神经够强大、胆子够壮了。
现在终于开通了高铁,家乡的打工群体(特别是杨小贝)简直是热泪盈眶,7个小时!再乘一个半钟头的公交车,就到了县里,然后再乘半个小时的乡村班车,就可以到家了。虽然从出发开始算起,辗转下来到家也要差不多12个钟头了,但是比起以前的惨痛经历,杨小贝都要发自内心的感谢政府,感谢高铁大发展,感谢村村通工程……
但是!到底是哪位大神发明的提前2个月售票啊!谁也不知道单位什么时候放假,能不能请到假,为了少请几天假,又能够赶回家过年,杨小贝只能选择买年前那几天的票。可惜大伙儿想法都一样,到了预售时间,哪怕手机、IPAD、电脑一起抢,安装了3个抢票神器,预售时间一到,所有的票瞬间变成“已售完”。好不容易还有票,点进去以后又被那些验证码虐的欲仙欲死,终于通过了考验,页面又跳为“当前排队人数已经超过剩余票数,请重新选择车次”。说起来都是泪啊,一趟趟抢下来,最后只能赶到节前的末班车,腊月二十九下午3点的票,到站10点,到家的话搞不好都已经大年三十了……
即使各种吐糟,好歹算是赶上过年了。按照每年的惯例,杨小贝老早就开始准备回家的装备了。老家比浦海要冷一些,一件羽绒服肯定是必备,她也想为了装那啥,把自己冻成狗。
每年过年,亲戚们聚在一起,总能对小辈们有一个隐晦的比较,好歹是在浦海混了这么多年,过年回家总不能穿去年的衣服,再买一件大衣,今年流行的双面绒,咬咬牙货比三家,商场里动辄几千大洋的就不去看了,淘宝上拍了件六百多的,除了薄了点,面料不那么柔软,也算过得去,不是说了嘛,看款式!
回家就穿雪地靴,某宝出品,59元Q,又暖和又结实,反正这货五百多和五十看上去也没啥区别,至于穿起来是不是更暖和,杨小贝没穿过,她表示:59元的雪地靴已经足够暖和了。接下来还要带一双高跟的皮靴,总不能穿着大衣配雪地靴,那画面太美不敢想象。最后加绒的打底裤,高领羊毛衫,两套内衣,再装上零零碎碎的化妆品、洗漱用品什么的,齐活。
一年就回一次家,每次都跟出差一样的,为免回家后这个没有了,那种找不到,杨小贝每次都习惯把所有的常用物品都装上。今年老妈还让她带一些种子回去,理由是老家没有的瓜果、蔬菜啥的,带回去种出来,好在村里炫耀一下!好吧,这个理由很强大!除了这些,还有一个药盒是要带的,本身就是在药房工作,职业习惯常备药是一直备的齐全,老妈有高血压、糖尿病。之前早就配好的特效药,一定要带。这样一收拾,一个24寸万向轮大行李箱已经满满的了。
身为一个资深吃货,火车上什么最重要?还用说当然是零食啦!杨小贝特地买的一个耐克的双肩包(正品,商场打折买的),满满当当塞满了吃食-瓜子、杏仁、小核桃、话梅、泡椒凤爪(绝逼最爱)久久鸭脖等零嘴是消磨时间的,饼干、面包、泡面是填饱肚子的,还有小番茄、砂糖桔等水果。就怕火车上想吃什么没的买,而且过年嘛,难得大方一会,买的都是平常嫌贵的好东西。
准备的如此周全,按道理讲应该是一个愉快的旅程。谁曾想今年回家之路从一开始就不顺利,中午出发去虹桥火车站赶火车,嫌麻烦就在家附近的小店里面吃了碗面。谁知道都快吃完了,喝面汤的时候才发现汤里面漂浮了一团可疑的毛发。这下可把有轻微洁癖的杨小贝恶心坏了,当场差点就没吐出来。老板倒是一派云淡风轻:“算了,给你免单!”他喵的,这事是8元钱能解决的吗?
眼看着发车时间的临近,杨小贝咬咬牙,忍了。实在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找人理论,可是胃口彻底倒了,一路除了喝水,什么都没吃下去。
到下车的时候,感觉到胃都痉挛了,可是还是看见吃的就反胃,别提有多苦逼了。十点多下了火车,公交车是肯定没有了,和几个去县里的旅客一起拼了辆黑车,一人50元。本来不到两个小时的车程,走了一半又起了大雾。
路本来就不好走,浓雾中更是能见度只有不到二十米。在司机的报怨声中,磨磨蹭蹭到了县城,已经凌晨两点钟。
杨小贝简直连吐槽的力气都没有了。好么,妥妥的大年三十了!这会儿哪怕是县城,黑车也都回家了,这么大的雾,谁也没办法开车。打了个电话给家里等着的老爸,说自己找找有没有车,没有的话,就找个宾馆凑活一下,明早回家。老爸非要骑摩托来接,被她坚决制止了,开玩笑,这个天气,又是山路十八弯,她可不想掉沟里去。
2迷雾
好吧,事已至此,再多的怨天尤人也没用,再说这么多年的春运回家经历早就锻炼出杨小贝的一颗超强心脏。好歹离家已经如此之近,一边安慰自己,一边认命的拉起行李箱,朝老街走去。
白云县城最早的时候,就只有山脚下沿江的一条街。现在虽然已经与时俱进到从一环发展到了四环,可是最热闹的地方还是老街。所以杨小贝现在的目的地,就是到老街上找个宾馆。从下车的地方走过去,最近的路就是穿过一条老巷子。
这条巷子还是老县城留下来的,听爸妈说,年轻的时候赶集,每次都要从这边过。浓雾之中,两边斑驳的墙面和脚下不平整的石板路,莫名的有种游离于时空的感觉。四下安静的有些过分,杨小贝觉得今天这条巷子格外的漫长。倒不是胆怯,走南闯北这么多年,总不能在家门口被吓住了。咳嗽了一下,心里有点打鼓:也没有绕路啊!难道今天太累了,有点累迷糊了?
又走了一会儿,感觉最起码有半个钟头了,杨小贝感到越发不对劲。平时撑死了10分钟就走完的路,到现在还在巷子里,虽然身处浓雾之中,她也能百分之百确认自己没有迷路。真是邪了门了,难不成还碰到了小时候爷爷讲的鬼打墙了?
杨小贝有点犯难,继续走吧,爷爷说了,碰到鬼打墙的人,都是被不停的绕路累死的。虽然意识无比清醒,也从来不相信老人家的讲古,可如今的情行实在诡异,不由得她有些不好的联想。可以停下来的话,又累又饿,地上还潮湿阴冷,也不是个事。犹豫了一下,摸出手机想看看时间,才发现自己OPPOR9已经没有电自动关机了。
好吧!下车的时候还给老爸打过电话,印象中还有三十个电,这么一会就没电了?哎,杨小贝有种不详的预感,难道真的误入灵异事件里面了?干脆也不走了,坐在拉杆箱上面喘口气,慢悠悠从背包了摸出充电宝,又耐心地等到手机开机,时间已经是凌晨四点多了。手机上端显示着明晃晃的无信号,让杨小贝忍不住又叹了口气。得!灵异套路多,有信号才怪。
不得不佩服有的时候真的是神经粗大。到了这步田地,杨小贝也没想起来惊慌失措,患得患失。从今天,啊不,昨天中午开始的春运之行,嘈杂的车站,拥挤的人群,还有浓厚的迷雾……实在是让人筋疲力尽,又累又饿,感觉连震惊都没了力气。摊在拉杆箱上,杨小贝有些迷糊地想,按照灵异的套路,等会儿是不是要出来个什么神奇的生物啊?还是要有什么契机,才能脱离壮态回到现实世界?最好不要是恐怖剧情,这会子实在没力气夺路狂奔什么的……
不晓得迷糊了多久,大概还睡着了,杨小贝摸摸嘴角的可疑液体,发现雾霾已经有些淡去了,天色有些发白,看来快要天亮了。远处影影约约有些人声传来,她屏住呼吸细听,熟悉的乡音传来,依稀是早起的人讨价还价的买菜声,过早(鄂北方言,吃早点)的声音。不禁长出了一口气,就说嘛!哪里有那么多的非正常事件?肯定是昨晚上累迷住,走错路了。下意识得安慰自己,忽略掉那这不合理的部分,杨小贝打起精神,拉着行李朝有人声的方向走去。
一晚上折腾,到了现在早就饿的前胸贴后背了,不由得加快了脚步。心里面还在盘算着先去吃碗肥肠粉,还是喝碗白粥配点小菜,毕竟差不多一天一夜没有吃东西了,肥肠粉味太重,吃了不大好……前面终于走出了巷子口,出现在眼前的情形让杨小贝不禁爆了句粗口:“卧槽!到底是什么鬼?”
眼前是一排棚户区,大多是木制的结构。简陋、低矮,一片都是黑灰色的基调,放眼望去都没有二层以上建筑。杨小贝记得去年回家的时候,县城里已经立起来好几幢高层了,这怎么看也不会是2016年的现代化小城镇的面貌啊!
天刚蒙蒙亮,可是街上的人已经不少了,可是!来来往往的老乡穿的到底是什么鬼?军大衣、狗皮袄、雷锋帽……整个一个上世纪六七十年的风格扑面而来,要不要耳边熟悉的乡音在讨价还价,互相大声打着招呼。杨小贝都以为是又一个荒诞的梦境了。
可是这个梦境如此的真实,从身边擦身而过的一个大婶,用诧异的眼神瞄着她,一边走还一边跟同伴大声的讲:“这个女娃啷个穿的衣服嘛?没看到过!”一点都不回避当事人听了满耳朵。还有的人见怪不怪的急匆匆拎着网兜,着急采购一些摆在街边地摊上面的商品,大家都好像在赶时间,谁也没有空理这个傻楞楞站在道路中间,奇奇怪怪的小女子。
按照正常的时间点。这会子已经是大年三十早上了。老家这边的风俗的神州大地的大多数地方都不一样,过年不是吃年夜饭,而是“年早饭”。讲究的是越早越好,谁家先过年,意味着赶在别家前头,先到新年里了。所以大年三十早上的确是大伙儿最忙碌的时候-还要赶回去烧团年饭呢!所以,一切显得那么的合理,杨小贝又感觉到了这股子诡异的违和感-好像只有她是那个不对劲的存在,老祖宗在上,她到底从那片迷雾中,穿到了什么地界啊!
3 热包子
白云老街上面卖了三十年包子的老张师傅,看着杵在自家包子铺前面半天不动弹的一个小姑娘,纠结了。
按说老张师傅在县城卖了大半辈子的包子,不是他吹牛皮,从解放前地主家的小姐,到解放后县长家的千金,看到出色的女娃多了去了了,可是还是觉得眼前这个女娃不一般。这个女子个头中等,白白净净的,鹅蛋脸,大眼睛,头发长的很却没有辫起来。看着发梢还有点没梳直(杨小贝要是听见他的想法,肯定要跳起来,这可是她花了三百大洋做的内扣烫)。穿着一件黑色长到膝盖的大袄,也没个腰身,蓬蓬松松的看着不像棉袍子,领子上还镶了一圈狐狸毛。脚下穿的是一双棉鞋不像棉鞋,雨鞋不像雨鞋的黄色靴子,从鞋口可以看到里面也是白色的毛毛。
这女娃也不是空着手,背上一个花花绿绿的大布包,身边还有个银色的箱子,对了,这箱子好像还打了四个脚……老张师傅搓搓手,凭他的眼力,这看着就是有钱人家的女娃娃,怎么就老盯着我老张头的包子不走了呢?
杨小贝已经怔了半天了,这到底是咋回事呢?无缘无故,不就是火车票抢晚了点,到家迟了点,再碰到一场大雾嘛,到底要闹哪样啊!平时看得多了,穿越的梗也是门清,问题是她一没许愿,二没出事故,好好的也不至于吧!可是现实又实实在在的提醒她,想自欺欺人都不成。
妈蛋!算了,既来之则安之,还是先搞清楚这是在哪吧。咦?对面那个阿伯,为嘛这么面色古怪的看着我?
老张师傅正想着要不要招呼一下。就发现那女娃从盯着包子改成盯着他瞧,赶忙咳嗽了一下:“咳,来俩包子?”
说起包子,肚子先强烈抗议起来。也对,本来就是准备过来吃早饭的。不管怎么说,先填饱肚子才有力气应对状况。这么想着。杨小贝试探地问道:“稀饭有吗?”
鄂北这边,粥不叫粥,叫稀饭,在包子店肯定是最佳拍档,必备标配。店家前一天晚上就早把米浸好。早上三、四点钟开始小火慢熬,直到米粒都看不见了,和水彻底融合在一起,稀饭才算熬好了。哪家店稀饭好不好。食客们只用一下字评价,就是“融”不“融”。杨小贝这么一问,老张师傅赶紧吆喝:“来咧!二两稀饭加包子,这边请!”没办法,他都被这小姑娘盯得浑身不得劲了。
1/196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