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言情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举报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18

玩宋——春溪笛晓

时间:2018-12-17 09:28:25  作者:春溪笛晓
  娶了妻后,他妻子把其中一些地要了回来,种些果蔬米粮供自己吃,两个孩子也由他亲自启蒙,日子倒是过得很安稳。
  司马光正听着胡婆婆儿子,胡家媳妇便从外头回来了,一看就是个非常能干的女子,肩上挑了两大捆木柴从大门外往里走,身后还跟着两个半大小子,也一人背了一小捆柴。
  胡家媳妇见家中有生人,忙放下木柴道:“家里有客人?”
  胡婆婆的儿子道:“先生路过此地,过来讨些茶水喝,顺便与我说说话。”
  得知王雱几人是须城来的,胡家媳妇更为热络,把家中能拿得出手的吃食都端了出来,又让两个孩子朝司马光见礼。
  司马光这两天处处都受到这种分外热情的招待,心中又是感动又是惭愧,感动的是他并未表明身份、只是穿着一身文人衣饰便让他们这样敬畏和优待;惭愧的是他其实根本没有为他们做些什么,有些愧对他们淳朴的好意。
  离开胡婆婆儿子家,司马光带着王雱往下一个县走去,矮马还是不慢不紧地走着,心情却与来时有些不一样。
  王雱叫嚷着不想跟,真跟了却适应得挺不错,把各县的美味都美滋滋地尝了一边,还撺掇沈括开脑洞,以梁山泊为原型创作一番——
  比如有个什么卢俊义,擀面杖使得天下无双,能擀出天底下最美味的面条,好吃得不得了。
  比如有个什么鲁智深,三拳打死一头牛,犯法了,躲到寺里当和尚,匠心独具地做出了连佛祖闻到都点头的素肉,江湖人称“肉和尚”。
  比如还有个什么李逵,绰号黑旋风,皮肤黝黑,最善抓野猪,煮的野猪肉一点都不腥膻,贼好吃。
  王雱对沈括说:“你看,是不是很有意思,这故事发生在水边,我们给它起个气派的名字,就叫《水浒传》吧。”
  沈括有过被王雱坑去做《三国杀》的经验,又见过王雱吹曹立时的画工,警醒地说:“要弄我们就一起弄,我差不多要考发解试了,可不能让我一个人来。”
  王雱对沈括的机警很是惆怅,这年头忽悠个人来干活真不容易啊。
  司马光在旁听着王雱的构思,大致能依靠青州的经验想到接下来要怎么做了。他瞅向王雱:“你准备让郓州这边也弄那个什么农家乐?”
  “不,范爷爷说过,我们要因地制宜地搞发展!”王雱给司马光背范仲淹的话,“您看看这地方,地少,水多,我们可以发展船上经济。多弄几个船厂造船儿,一些造灵便些,用来捕鱼;一些造气派些,用来改造成酒楼茶舍。想想看,天高水远,乘船在浩浩水泽上泛游,吃着各种特色美味,聊聊天谈谈心,感觉多美!”
  司马光摇头道:“想得倒美,哪有那么容易。”
  王雱道:“很容易的,您想想看,您可是在国子监讲学过的,门下得多少学生啊!现在您又搞州学,那就更多了!您还有那么多同僚同年什么的,总有人要路过一下!就算不路过,你也可以写信给他们说说这事儿,他们肯定会回你信礼貌地吹捧一下!”
  王雱又给司马光举例,举的还是韩琦,说韩琦在定州搞了个阅古堂,特意写信给范仲淹说道说道。
  司马光心想,韩琦知道你见天儿拿这事来举例吗?
  同样的语境,他已经在王安石给他写的信里看过了,这家伙连举例对象都不带换的!
  这小子要是再长大些,恐怕会有更多人听说韩琦“建个阅古堂就到处让人写诗文和他商业互吹”这件事。
  当然,王雱没黑到自己头上,司马光也没制止。他领着王雱回城。
  王雱把租借的驴子还回去了,跟着司马光去须城的澡堂子好好搓了个澡。自己搓澡也就算了,他还和司马光感慨:“唉,我离家这么多天了,不知道我爹有没有好好洗澡,真担心他长虱子啊!”
  司马光:“……”
  没黑我,不管。
  沈括也算王安石迷弟(虽然他是很多人的迷弟),听到王雱这话顿时替王安石抱不平:“叔父现在已经很自觉地洗澡了!”
  王雱语重心长地说:“养成一个好习惯很难,废掉一个好习惯很容易。”
  几乎是同一时间,远在青州的王安石打了个喷嚏。王安石擦了擦鼻头,忽然记起儿子说过“打喷嚏是有人在想你”,顿时停顿下来,挂念起带着沈括、周文跑去郓州的儿子。他下衙回到家,边脱官服边和吴氏说:“那小子是个小没良心的,跑到外面就没影了,连封信都不捎回来。”
  正说着,就有人来报说郓州那边有信过来了。王安石拿到信一看,有两封,一封是司马光写来的,另一封则是王雱给他们写的。
  吴氏不由催促:“快看看雱儿写了什么。”
  王安石也正有此意,拆了王雱的信念给吴氏和小妹听。王雱在信里控诉了司马光把他带去下乡的恶行,重点描述底下的路有多难走,驴背有多硌屁股,写了半天没看到点什么有用的东西,倒是把小妹逗得直发笑。
  王安石把信念完了,吴氏便忧心忡忡地害怕王雱跟着下乡会遇到什么意外:“我听说郓州那边不怎么太平,雱儿可千万要小心才行,你要在信里写写这个。”担忧完了,吴氏又惆怅地说,“雱儿也没说什么时候回来,是不是在那边玩得不愿意回家了?他打小就喜欢和他阿琰妹妹凑一块。”
  王安石道:“他跟着君实下乡去了,怎么凑一块?”
  吴氏免不了又埋怨起来:“雱儿才那么小,他怎么就把雱儿也带去了?骑驴子多颠簸,在外头又不知道吃得好不好、睡得惯不惯。”
  “你看看,你这就是慈母多败儿。他堂堂男儿,将来得当家里的顶梁柱,出去锻炼锻炼不是正好?”王安石把吴氏劝完了,心里却免不了也有些怅然。
  哪怕是父母儿女,也不可能一辈子拴在一块,女儿长大了要嫁人,儿子长大了要自己成家立业,一年到头可能只能见上三两面。像他这样任地离家稍远些的,可能还得等个两三年才能回家见见母亲,倒是比远嫁的女儿更难侍奉在母亲身边。
  道理都懂,可他们都觉得儿女还小,这些事得很久以后才会到来。现在王雱离家好些天,他们都提前感受到儿女从身边离开的感觉。
  平时他总爱骂王雱那小子,如今见不着了却真的有些想念了。
  王安石宽慰了妻女几句,回房去给司马光和王雱回信,信里却只字未提希望王雱早点回家的想法,还让司马光多帮忙管教管教王雱,千万别让他在郓州那边也野上天去。
  王安石的信送到郓州时,王雱正和沈括忙着创作《水浒传》呢。沈括如今熟知市场风向,还和王雱提议:“某某传听起来太严肃了,不如我们改成《水浒食神》或者《食遍水浒》吧。”反正故事讲的是一百零八个各具特色的好汉争当水浒最强食神的故事!
  对于沈括这种毫无节操的建议,王雱当然是——当然是欣然应允啦!
  两人正嘀嘀咕咕地商量着《水浒食神》的创作分工,胡管事就带着王安石的两封回信过来和王雱会合了。都是合作惯的老熟人了,王雱一点都没和胡管事客气,邀请胡管事坐下一起商量怎么在郓州搞事情。
  首先,先把郓州的造船厂给盘下来,开始招聘人手造船,招聘厨子钻研《水浒食谱》、打造水浒特色菜,将来司马光那边讨论出优惠扶持政策了,他们可以抢先占领上层市场,带动其他大户和散户进场。
  胡管事拍着胸脯表示这事包在他身上。
  王雱借着《水浒食神》的创作需要,光明正大地拉上司马琰加入搞事情行列。
  司马光把王雱的小算盘看得清清楚楚,不过他忙着处理各项工作,小小地管束了几天就由着王雱去了。
  庞籍听司马光说起王雱提出的“水浒计划”,夸道:“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怪不得这小孩一过来你就带他来见我。”
  庞籍觉得司马光这学生就这点不好,爱藏事,什么都不外露!瞧瞧,这家伙看着很嫌弃人家,实际上心里稀罕得不得了!
  司马光的想法和王安石很一致:“这小子夸不得,不夸他他都把尾巴翘得高高的,再夸他的话还不得蹿上天去!再说了,这事能不能成还不一定,先看看他们能捣腾出什么好计划来吧。”
 
 
第七十四章
  王雱要常住, 自然不能一直和沈括挤在司马光家,他在周围找了处公租房让司马光帮忙租下, 平日里的一日两餐溜达去司马光那边吃,搞事情也直接挪用司马光书房,小日子过得很快活。
  真正回郓州没几天就走的只有钱乙。王雱对钱乙这个未来医学大佬很是看重,时不时借司马光家的仆妇送些东西过去给钱乙的妹妹玩儿,都是些小玩意,不算值钱, 只算友人表表心意。
  仆妇是从司马光家出去,许多人都能探听出她受雇于新来的司马通判家。知晓钱乙家还有这么一重关系,平日里有些看轻他们一家孤儿寡母的竟都另眼相待起来, 甚至还有几户好人家请媒人上门和钱乙姑姑说亲。
  钱乙与姑姑挑拣了几日, 赶着好日子把表妹的婚事定了下来,先定亲, 其他的等成亲再说。表妹的亲事有了着落, 钱乙才安心地拜别王雱回青州去。
  钱乙一走, 王雱就一心扑在《水浒食神》上了。他主要负责拟定大纲和部分核心人设的设计, 其他的也和《三国杀》一样雇人来完成。郓州这边读书人还挺多, 会画画的更不少, 沈括招收了几天,人手就十分充足了。
  王雱后世应酬时也登过几次船,对这些游船的内部设计很有些心得, 刷刷刷地画了些图纸, 找胡管事让他找人琢磨着做。
  等王雱把能忙活的都忙活完了, 王安石催促他的书信终于按捺不住送来了,王安石洋洋洒洒地写了千八百字,大意很简单:你个小兔崽子是不是不准备回来了?!
  王雱暗暗一喜,拿着信和司马琰嘀咕:“瞧瞧,有的人嘴里说我爱玩多久玩多久,实际上心里可想我了。”
  司马琰对王雱这幼稚的较劲无话可说。
  距离《水浒食神》能完工还有挺长一段时间,庞籍和司马光也要花点时间才能完全掌控一州事务,短期内没王雱什么事了。
  王雱把“水浒计划”收收尾,将沈括和胡管事打包给司马光,还特别和司马光强调:“沈哥他可有经验了,当初《三国杀》就是他给整出来的,您放心让他把《水浒食神》做出来吧。”
  司马光不太放心,也有点不舍:“只你和周文回去行吗?”
  王雱很放心,顺势黑了小伙伴一把:“行的,您想想看,沈哥这人一看就手无缚鸡之力,钱哥看起来也差不多。来时捎带上他们等于多了两个拖后腿的,这不也没事吗?”
  司马光点头答应放他回去。这都要走了,司马光也不拦着王雱和司马琰见面,由着他们腻在一起泡了一整天。
  次日一早,王雱用过早饭就在沈括、司马琰的相送下启程回青州。冬天水路窄了不少,客船都少了,王雱由方洪家造的船往回送,一路上清静极了,遇到结冰的地方还能停船和周文到冰上晃荡一圈,感受一下“战战兢兢,如临薄冰”的刺激。
  王雱闲着没事找完刺激,回头一看,周文拿着支炭笔在那写写记记。他走过去瞅了几眼,发现周文居然在记录他一路上干了什么!图文并茂,十分清晰!王雱纳闷地道:“你记这个做什么?”
  周文老实回答:“主家让记的。”他说的主家自然是王安石。
  王雱:“……”
  这就厉害了,他都不知道他带了个细作出门!
  得知周文还奉命监视自己,王雱安分多了。郓州这边的“水浒计划”他已经起了头,定下大致走向,剩下的自有司马光他们把控,用不着他操心,他只要暗中分点钱就好。
  有钱,才能想办法生更多钱。
  王雱与周文回到青州,没通知任何人,悄无声息地回了家。还未入内,王雱就听到吴氏在询问管事的今年的木炭备够了没,小妹在旁边拿着本书在翻动,一双乌溜溜的眼睛左瞧右瞧,显然没把心思放在书里。
  小妹的目光一转到门口,立刻从椅子上跳了下去,扔下书高高兴兴地喊:“哥哥!”
  王雱笑眯眯地张手把扑向自己的小妹抱了起来,朝吴氏喊了声娘。
  吴氏哪还有心思管什么木炭,打发走管事拉王雱坐下,细细地询问他在郓州那边过得怎么样。
  王雱挑拣着在郓州碰上的趣事给吴氏和小妹讲,逗得吴氏和小妹开心不已。他正说得眉飞色舞,王安石从外面走了进来。
  王雱麻溜地站起来喊爹,顺势拉着王安石坐下,甜言蜜语不要钱地往外倒,什么“爹我可想你了”“我吃到好吃的就想,要是爹也在就好啦”,肉麻得很!
  王安石被王雱说得受不了,脸色都快绷不住了,只能板着脸教训:“多大的人了,还这么说话,也不怕人笑话!”
  “我就是七老八十了,您也还是我爹啊!”王雱理直气壮,“我这么和我爹说话有什么不对?”
  王安石面上没吭声,心里却很受用,当下便不追究王雱一跑就是一两个月的事儿。
  回到自家地盘,王雱也得知朝廷准备给范仲淹一项新任命:京东路转运使。京东路就是指他们现在这一边,因着位于京城的东边而得名。
  所谓的路呢,相当于后世一个省;转运使相当于一个省的行政长官。
  这显然是看范仲淹这三年干得很不错,每年都能拿出新政绩,朝廷决定给范仲淹升官!
  不过范仲淹拒绝了这项差使,上书表示自己身体老迈,当不得转运使之责;接着又大力推荐了王安石,全方位夸赞王安石一通。
  于是他爹升官了,破格当上了京东路提点刑狱,也就是俗称的大宋“提刑官”。
  这职位的设置主要是因为上头觉得转运使权利太大,所以把一部分职权分出来给提点刑狱司负责。
  之所以说破格,是因为这职位一般需要曾任知州以上的人才能出任,但他爹这几年表现非常突出,展现出来的各方面能力都很出色,于是上头就把这位置安排给他了。
  有了这职位,他爹可以在本路的各个州到处溜达了!可惜的是因为他有监察职能,到了底下是不能迎送聚会的——当然,这对王安石来说不是坏事,王安石又不会喝酒,又不擅长和人进行“亲切友好礼貌客气”的虚伪交际,干这个正适合。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