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云薇跪下道:“谢谢罗皇后的厚爱,小女是一名女子,自古太医院就没有过女太医,让我进太医院,这恐怕不符合规矩。”
罗皇后道:“之前太医院没有女子,那是因为没有医术高超的女医者,沐小姐医术高,进了太医院,正好可以给后宫的这些嫔妃好好治病,这女医者给后宫的嫔妃们治病,要方便多了。”
皇上道:“确实是这样,后宫嫔妃很多,如果太医院里有一个女医者,嫔妃们治病也确实方便多了。”
罗皇后笑着道:“就是,再者说了,皇上这里还要服半年的药呢?你在这里给皇上定期复诊也方便。”
沐云薇再次磕头道:“皇上,皇后娘娘,皇上的药配好了照单抓药就行了,至于复诊,十天一次就可以,再说了,小女野惯了,怕无意中触犯了宫里的规矩,给皇后娘娘添麻烦。”
罗皇后面上笑眯眯的,却绵里藏针的道:“沐小姐,你就这么不想待在宫里,不愿意给皇上,给嫔妃们瞧病吗?”
话已至此,沐云薇不敢再争辩,只能磕头谢恩。
沐云薇回去把事情告诉了家里,沐云轩当然高兴,到太医院当值,那是光宗耀祖的好事情啊!他自己进不了宫(四品以上的官员才能进宫面见皇上),女儿能够进去也是好的。
而老夫人则觉得,孙女进宫太危险了,不小心一个差错,就有可能脑袋不保,或者是一个差错都没有,无意中得罪了人,也可能会招来祸端。
但是皇上让她去,她不得不去,有些事情,福祸相依啊!
青荷青梅还有丁香知道了沐云薇从此要去太医院,都一下子情绪低落,耷拉着脑袋。
青荷道:“大小姐,那太医院有什么好去的?每个月就那么点俸禄,还不是你半天的收入呢?在外面还自由自在的,没有人管束,还可以和我们时时刻刻在一起。”
丁香道:“这么多年,你还不了解大小姐吗?她才不愿意去受那个约束呢,但是她敢抗旨吗?”
沐云薇笑着道:“我这是去宫里当值,又不是去干嘛?早上和晚上大家都可以见到的,你们就不要矫情了。”
更舍不得的人是青梅,她跟着沐云薇学医这么多年,沐云薇的大部分医学知识都传授给她,但是有一些复杂一点的状况,她还是没有十足的把握,如果沐云薇不在身边,她更不敢接诊。
沐云薇安慰她道:“没事,青梅,如果你接到了没有把握的患者,你把他的情况记下来,越详细越好,晚上我回来以后,我帮你分析。”
现在也只能这样了,但是青梅的压力倍增。以后,就她一个人撑起了云薇济生堂了。
言安听到沐云薇进太医院的事情,第一次气得发狠砸了一个茶杯。
这就意味着,他和沐云薇不可能在一起,除非沐云薇不进太医院,或者自己不再是御前侍卫。
言安后悔为什么不听母妃的话,如果早一点和沐云薇把婚事定了下来,现在就不会出现这样被动的事情。
他明白沐云薇不愿意进太医院,她那么自由散漫的人,不喜欢受管束。
惠妃也觉得没有及时让儿子和沐云薇订婚太可惜了,但是她劝言安不要轻举妄动,再忍耐半年,因为皇上的病要半年以后才能痊愈,等皇上痊愈了,到时候再求皇上让沐云薇回去,事情可能会容易一点。。
132. 灾民
132.灾民
那日,沐云薇到养心殿给皇上把脉。
言安知道沐云薇要来,作为御前侍卫的他早在皇上面前伺候着,就为了多看沐云薇几眼。
之前沐云薇没有进宫的时候,他们常常可以在一起吃饭玩耍,但是现在,他们各自的身份已经不允许他们走得太近,虽然都在宫里当差,却难得见一面,说上几句话。
言安只盼着父皇的身体能够早日康复,他就可以早一点向父皇说明他对沐云薇的心迹。沐云薇也恢复她的自由,不用每天被困在这宫里。
沐云薇见伺候在一旁的言安,两个人默默地对看了一眼,沐云薇便低下头向皇上和安王请安,然后给皇上把脉。
皇上懒懒的靠在躺椅上,微闭着眼睛,盖着羊绒薄被。
沐云薇把脉以后轻声道:“皇上,这段时间是不是还感觉身倦乏力?也不思饮食?”
皇上道:“对啊!也没有那里疼痛了,就是精神不剂,犯困犯懒,而且食之无味。”
“皇上,这是恢复期,这种状况可能要持续一个月的时间,一个月以后,这些症状会慢慢的消失,接着服药,身体才会完全康复,这段时间,您最好还是多休息,这也是有利于身体的康复,饮食方面,小女会给您配调一些益脾胃的药,吃了以后会改善一些。”
这时候太监来报说太子和大皇子还有竣王到了。
之前一直是大皇子和太子帮着皇上处理国事,后来皇上生病,太子和大皇子对付不过来,便让竣王也帮忙处理一些事务。
这时候三位皇子来,就是来向皇上汇报这几天处理的事务。
他们进来,看见沐云薇也在,太子便向沐云薇询问了皇上的情况,沐云薇低头恭敬的把刚才对皇上所说的话给他们解释了一遍,便告辞退了出去。
养心殿里,太子目送着沐云薇窈窕的身影消失在屏风后来,若有所思。
而言安看着太子对沐云薇的眼光,心里很不舒服。
大皇子和竣王处理的都是一些日常的事务,没什么问题。
但是太子汇报了黄河发大水的情况,他派了工部的一些懂水利的人去疏导,减轻了灾情,但是那些因为水患而流离失所的灾民却很多,因为饥饿和生病,发生了抢夺食物和杀人的事情。
皇上道:“不是让你们一边疏导水患,一边施粥救灾吗?”
太子为难的道,“这些年来连年征战,国库空虚,这次抢修黄河,投入了大量的钱财,现在所剩无几,勉强搭了几个帐篷施粥,但是粥少人多,甚至有些没有受灾的人也去抢夺粥吃,所以发生了爆乱。”
太子说得轻描淡写,但是事实比之严重多了。
因为多处发生争抢的事件,太子带兵去平定暴乱,打伤了一些灾民,引起了民愤,多地已经发生了暴乱,一些人趁火打劫,许多无辜的百姓深受其害,特别是那些灾民,生活状况更是雪上加霜。
皇上烦躁的以手扶额,身体很不舒服,偏偏还发生水患,现在又发生了灾民暴乱,这些烦心事总是没完没了。
他指指言殷和言竣,你们俩帮太子想想办法,这个问题该怎么解决?
太子道:“我想请竣王帮忙平定这些暴乱。他毕竟是带兵打仗有经验的人,对付区区刁民的暴乱应该不在话下。”
这两天太子带兵平定暴乱,弄得百姓怨声载道,太子养的幕僚让他赶紧收手,这样下去,会激起更多的民愤,这对太子的声誉很不利,恐怕会影响到以后的顺利继位。
现在,他只能把这个烫手山芋扔给他一直最忌讳的言竣。
言谨道:“带兵打仗,那是对外敌侵略者,而对自己的百姓,却不能这样,咱们只能用治理水患的方法,用疏而不是堵,更不能以暴治暴。这样会激化灾民的情绪,反正他们现在已经一无所有,如果被人利用起来,很可能会发生更大更严重的暴乱,到时候,会有更多无辜的百姓被卷入其中,后患无穷。”
太子讥讽道:“区区几个刁民,手无寸铁,你这说的也太夸张了吧?”
“可不要小瞧了这些手无寸铁的百姓,水能够载舟也能够覆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历史上因为百姓的暴动灭国的事例还少吗?”
那你说说怎么疏?”皇上不得不打起精神来说。
“施粥救灾,安抚灾民,同时派兵严格看管,不许让有些人趁机抢夺,严惩趁火打劫之人。”
太子冷笑,“你倒是说得轻巧,施粥,钱从哪里出?”
“筹款赈灾,国家有难,匹夫有责,所有有品级的官员都必须捐款,五品以下每人一百两银子,当然,可以多捐,不能少捐,四品以上,每人五百两银子,二品以上,每人一千两银子,还有发动那些商户,让他们也捐款,国库里再困难也再拨一些出来。”
太子心里暗笑,“就他能,这样弄下来,他可是得罪了一大批朝中官员,让别人把口袋里的钱掏出来,就像是挖人家的肉,人家乐意才怪呢!”
言殷道:“我看这主意行,我也去帮忙监督施粥,尽一点绵薄之力。”
言谨道:“现在就立刻召集大臣们捐款,这件事情我去做,我知道这样做会得罪许多人,但是为了大局,这件事情迫在眉睫。”
皇上道:“好吧!这件事情就让言谨和言殷一起去做,言殷,你去再拨一点钱出来,马上开始施粥,言谨,你马上去召集大家捐款。太子,你继续负责黄河水的疏导和加固不能让水患再次发生。”
太子看了言谨一眼,先告退而去,言竣又道:“父皇,还有一件事。”
“还有什么?”皇上的声音疲倦。
“有些灾民流离失所,颠沛流离,饥一顿饱一顿,生病的人很多,要不要让太医院的人去给他们治疗?这也是父皇体恤百姓疾苦的一个善举,也多少可以安抚一下灾民的心。”
“好,你一心为民,这才是为官之道,你只要是替百姓做的事情,尽管去做,不要来向朕请示。”
133. 败家
133.败家
水患造成大量灾民到处流串,饥饿和生病令他们更加绝望,有些人不得不抢夺食物和钱财,再加上太子粗暴的镇压,暴乱彼起此伏。
这种非常时期,皇上生着病不能面见,大臣们急得一团乱麻,如果再这样下去,非出大乱子不可。
他们都不太赞成太子用武力解决问题的方式,但是他们既不敢指责太子,他们也拿不出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来。
这时候言竣召集大臣们捐款,五品以下每人一百两银子以上,四品以上每人五百两银子以上,二品以上每人一千两银子以上。
这些银子,对于他们来说是能力所及的范围,大小官员,人人如此,而且言竣自己带头捐款五千两银子,言殷也捐款三千两银子。
现在的形势逼人,大家都不敢有什么疑异,纷纷掏钱。
不仅如此,言竣还安排一些大臣到街上宣传捐款捐物救灾,还分派任务,让他们必须动员商户和百姓捐款的数额。
大臣们又把任务分配下去,所以一时间,所有人都参与其中。
而且言竣还严禁粮食不许涨价,哪家店铺如果粮食涨价,就强行没收所有粮食。
有些百姓,也希望这场灾难很快过去,不要发展成暴乱,那样最苦最无辜的也是他们这些百姓,所以有些百姓主动拿衣服和粮食到赈灾的地方去捐。
大家群策群力,很快,许多地方开展起来赈灾施粥的活动,灾民排队领粥,一旁站着维持秩序的官兵,大家看这架势,不敢再争抢,而且赈灾施粥的人一直在安慰他们,说每个人都有份,让他们安心排队领粥。
领粥的场景井然有序,没有再发生哄抢打斗的情况。
太医院的人,也搭起帐篷免费给灾民看病。
沐云薇也在其中,她干脆跑到了自己家的药材店门口给人免费看病,免费送药。
不仅如此,沐云薇还擅作主张把自己家松华路那家粮食店里的大部分粮食都拿出来到赈灾施粥。
这些事情传回到沐府,老夫人倒是没说什么,赈灾施粥这样的事情,郑家之前在老家的时候就做过,那次是地震,许多人不仅一夜之间失去了家,还失去了亲人,那个惨烈,令人心惊,郑家作为当地首富,拿出粮食来给灾民施粥,多少年过去,许多当时被施粥的人还记得,后来郑氏去世了,郑家夫妻俩也先后去世,郑家没有了人,但是还有人记得郑家的好。
100/112 首页 上一页 98 99 100 101 102 10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