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言情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举报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18

朱锦生香——楼笙笙

时间:2018-01-25 14:57:07  作者:楼笙笙
  但是后来一想,他又觉得这没什么了。
  “阿沅,你别再把阿瑶当小孩了。”他笑道,“就算是中学生,谈恋爱的也不在少数啊。”
  “可这不是谈恋爱,他们都越轨了”
  宗恪更笑:“老古板,你这是文革思维么?阿瑶既然喜欢那女孩,俩人两情相悦,有了孩子,这不是很正常的事么?反正生米煮成熟饭,我们承认就是,我倒是蛮开心的,可以早早看见皇太孙了。”
  阮沅错愕,她没想到宗恪竟然完全不打算惩罚儿子,但是后来想想,阮沅也只有叹息:她的思维还停留在现代社会里,她还以为宗瑶在上中学呢,在这边,在皇宫里,太子与宫女有了孩子,简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数月之后,红离生下一个女孩,孩子很像祖母,容貌极美,稍微长大了一点儿,脾性也和她父亲一样,很会讨好人,宗恪十分喜欢,后来便封她为昭谊郡主。
  朝中渐渐平静下来,南方叛乱早已平定,西北鹄邪王的危害,始终没有成气候,如今国泰民安,储君之事虽然一波三折,最终也定了,看来看去,似乎再没什么好愁的了。
  但就在这表面的平静中,却渐渐生出一种流言来:先太子不是意外死亡,先太子的死,与当今太子有关。
  这流言起初,还只是以一种细微的、不易察觉的状态传播着,后来,流言愈发壮大,竟然传得有模有样,有说先太子死之前就有预感,觉得自己活不久,也有说,其实先太子当日是与太子结伴去的太液池,太子眼看着哥哥落水,等了半柱香的功夫,才跳进去假装施救……
  这谣言,越传越广,终于传入了宗恪的耳朵。
  皇帝大怒,一定要彻查谣言是从哪里出来的,就这么查来查去,最终,目标落在了一个人的身上:赵王世子宗琰。
  原来,先太子与宗琰一向交好,在他死亡之前的一段时间,宗琰常常被传入宫,与先太子密谈。据宗琰所言:先太子对自身的命运,始终保持着一种强烈的悲观和绝望,他觉得自己活不长了,从丧失了父皇对他的宠爱开始,先太子就嗅到了这股死亡的味道。
  “如果未来我死了,那一定不是意外。”先太子这样对赵王世子说,“我的死,必然和燕王有关。”
  然后,说了这话没有五天,宗玚就死了。
  赵王世子因为得到了死者这样的遗言,心中便存了猜疑,整件事情,他虽然没能目睹,但宗琰不相信燕王的说法。先太子死亡之前,因为日夜思虑担忧,身体变得非常差,骨瘦如柴,因为常年在先太子身边,也曾亲手帮助宫人服侍太子,宗琰知道,太子那段时间,体重轻如薄毯。
  而燕王宗瑶,虽然当时才只十五岁,但个头却很大,膂力过人,强壮勇猛,他的功夫是皇帝亲授。平日的武功比试中,那几个十七岁的宫廷侍卫根本不是燕王的对手。而且宫里谁都知道,宗瑶是会游泳的。
  这样的宗瑶,要说体力衰弱、救不起哥哥,可真是匪夷所思之事。
  但是,传播这样大逆不道的谣言,依然是皇帝无法容忍的,赵王世子很快便被锦衣卫抓了去,然而谁也没料到,经过一夜的严刑拷打,宗琰竟死在了牢中。
  锦衣卫向外公布的死因是畏罪自杀。但实际上,真相没能成功被掩盖:宗琰的尸体惨不忍睹,很明显是用刑过重,拷问之人下手太毒,才最终致人于死地。
  这其中,就不得不谈一谈锦衣卫的问题了,因为在现代社会发生了某种意外,姜啸之没能再回到这边来,他原先的职务也就产生了空缺。锦衣卫都指挥使的人选,宗恪一直举棋不定,在这种时候,太子就主动请缨,要求来管理这个机构。他说反正每天都闲着,没事情干,爸爸最好给他派点活儿,自己也好锻炼锻炼。锦衣卫是跟在皇帝身边的军队,别人信不过,宗恪难道连自己的儿子都信不过么?而且他可以从这儿入手,慢慢了解朝政,熟悉官场运作,这些事情,光是坐在书斋里读书,是不可能学得会的。
  孩子这么说,宗恪也就答应了,但阮沅却不同意。
  本来这是阮沅十分不情愿的事,就算完全不了解里头的内幕,光是看电视电影,她也知道锦衣卫、镇抚司这些机构,是多么黑暗的地方。她可不希望自己的儿子变成一个特务头子。
  宗恪对此却不以为然。
  他说,宗瑶往后是要坐他这个位置的,皇宫不是无忧宫,难道要让孩子一直呆在人性的光明面,从来不去接触黑暗的东西么?那往后登基了,他又要如何处理朝中事务?难道人性的黑暗,是他不想看,就可以不去看的么?
  就算是免疫,也得先打一针。
  所以最终,宗恪答应了太子的要求,将锦衣卫交给了太子。
  然后,换了新领袖的锦衣卫,所办理的第一桩案子,就是“赵王世子诽谤先太子及太子案”。
  再然后……
  赵王举兵谋反。
 
 
 
  第一百四十四章
 
  那一年间,如果用“风云变幻”这四个字来形容,恐怕是远远不够的。首先举兵的是被派在西北的赵王宗恒——因为和弟弟日渐不睦,宗恪早早就把他赶出了京畿——宗恒痛惜儿子无辜被杀,也感觉到朝廷对自己的打压,他最终决定,举兵反抗。
  赵王举兵,随之而来的是他的旧部响应,井遥、连翼……这几个宗恪曾经的左膀右臂,也跟着加入了反叛的队伍。他们无法忍受皇帝的猜忌,这几年,就因为曾经是“先太子党人”,宗瑶在皇帝身边,已经说了太多太多有关他们的恶语。
  赵王起兵,矛头直指皇后和太子,檄文措辞非常难听,将阮沅和宗瑶骂得体无完肤,说阮沅“以色事君,无德无才”,品行恶劣,又说太子“近狎邪僻,秽乱宫闱,残害忠良”,行事直如野兽。
  檄文阮沅没有看见,消息到的时候,宗恪让她退下了。但是站在屋外,隐约听着屋里人念着那檄文,阮沅捕捉到了里面的字句,只觉得额上都是冷汗
  ……她听见了茶碗砸在地上的声音。
  屋子里,在长久的寂静之后,终于又传出了宗恪的声音:“好吧,既然他要做捍卫天理的忠良,那朕便让他死得其所”
  宗恪的声音听起来既冰冷,又残酷,阮沅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她望着屋子里的那男人,昏暗摇曳的烛光下,宗恪的脸颊惨白如纸,黑如深夜的眼睛,闪烁着残暴无比的亮光,那样子,就仿佛是被伤了身体最脆弱部分的兽,不加掩饰的切齿憎恨,让他的脸几乎扭曲变了形
  那是阮沅从来就没有在这张脸上见到过的神情,她呆呆站在屋外,想喊,但是嗓子里,却一丁点儿声音都发不出来。
  巨大的恐怖感从阮沅的内心一点点蔓延开来……
  那不是她认识的宗恪——
  那是个残酷无情的帝王。
  战乱持续了一年。
  这一年之间,阮沅呆在后宫里,对外面的战事并不清楚,只是偶尔听见宫人说,逆王(就是宗恒)又攻下了哪个州县,王师与之交战甚为辛苦,或者王师又剿灭了多少人,擒获了逆王身边的亲信部将……
  阮沅,只好以默然无声的态度,来面对这一切。
  曾经,她与这些人是那么亲密,甚至精心为他们每个人采办礼物,曾经他们都是有说有笑的伙伴,早年彼此真诚无间。
  但事到如今她所听见的,却是死亡名单上,一个又一个熟悉的名字……
  如果连她都是如此,那么宗恪心中,又会是什么滋味呢?
  那晚,她陪着心绪不宁的宗恪进晚餐,饭刚刚吃到一半,有人就进来通报紧急的战事。宗恪一向是以政务为重,只要有战事来报,无论是吃饭还是沐浴,都不会让通报者久侯。所以,尽管皇后在旁边,宗恪也没有叫她回避,只让人迅速进殿来。
  使者是从前线归来的,只见他风尘仆仆,身上、脸上还有干了的点点血迹。他的手中,拿着一个方方的木盒。
  看着那木盒,阮沅毫无缘故的,感到一阵心惊肉跳
  “陛下,青州鬼门一役,萧铮将军歼灭逆王兵力十五万,逆王在败逃途中被俘,自尽而亡。”使者说,“这盒中,便是逆王的首级。”
  黑暗空旷的殿上,刮过一阵冰冷的狂风
  阮沅坐在宗恪身边,她觉得浑身都僵硬了然后,她就听见宗恪机械的声音:“……打开它。”
  木盒被打开,里面,是一颗血淋淋的首级
  阮沅强忍住尖叫,她慌忙扭过脸去,刚刚吃进去的晚餐,在她的胃里狂翻
  空气里,充斥着强烈的血腥气息
  良久,阮沅听见了宗恪的声音:“阿沅……”
  阮沅一怔
  “我变成我父亲了。”他轻轻的,低声说。
  宗恪脸上的呆滞表情,令阮沅不忍目睹。
  晚宴因为这突如其来的一幕,不得不草草结束。阮沅起身要回自己的昭阳宫,还没走两步,她忽然,看见躲在阴影里的那个人。
  那是她的儿子,宗瑶。
  十七岁的少年,立在一排珠帘之后,黑暗中,他闪着两只晶亮的眼睛,脸孔苍白,神情却像吸了毒一样,无比亢奋。
  ……如渴望血腥的饿狼。
  赵王的叛乱平息之后,宗恪一蹶不振,迅速衰老下去,头发也白了很多,他好像是受了某种打击,变得颓废和猜忌。
  手足相残的结局,给宗恪带来了心灵上的巨大伤害,曾经他发誓,绝不像父亲那样猜忌手足、把原本忠心耿耿的兄弟逼进死地,可到后来,他终究还是走了父亲的老路……
  随着时光流逝,宗恪的性格越来越孤僻暴躁,周围的人,他谁也不肯相信,动不动就怀疑人家别有用心。到现在他能相信的,只有皇后阮沅,就连对太子的态度,都不再像以前了。
  阮沅察觉这一点,心中不舒服,她不敢质问宗恪是否真的相信了宗琰的话,但她能够旁敲侧击,毕竟,宗恪对她始终保持着信任。
  那个冬日的夜晚,夫妇俩守着炉火,闲聊中,阮沅再次提起宗瑶。她笑言,太子觉得父皇不那么爱他了,是因为他这两年太能干了,让父皇太轻松了么?还是因为孩子大了,宗恪受到打击,觉得自己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抱着他讲故事了?毕竟,宗瑶已经满十八岁了。
  虽然皇后是用调笑的口吻在说这些话,但是皇帝却没有笑,相反,宗恪的脸上浮现出深深的茫然无措。
  “阿沅,你知道么?我父亲,在临终之前曾经留下过一段话。”他突然说。
  阮沅一怔,轻声问:“是什么话?”
  “他说,最可怕的事,是对这人世间丧失了全部期待,却不得不活着。”
  阮沅大气也不敢喘,宗恪说这话是什么意思?
  “他还说,这是老天爷的安排:让最凶的小狼崽,咬死其余的狼崽。他说这是我们家的宿命。”
  “……”
  盯着黑暗中,明灭不定的炭火,宗恪轻声说,“当年凌铁做的那些事,我父亲,其实早就知道了。可我万万没想到,这相同的宿命,竟然也落在了我的身上。阿沅,他的诅咒成真了。”
  阮沅一时愤怒,她大声打断宗恪:“你是不是在怀疑阿瑶?你真的相信了宗琰的那些鬼话么?”
  宗恪不答,就好像完全没听见妻子的话,他的眼神木愣愣的,显得那么衰老无力,整个人好像沉浸在噩梦中。
  看丈夫这样子,阮沅更加来气:“宗恪,我们在一起二十年了,你可以怀疑任何人,你不能怀疑你的妻儿阿瑶他是你的亲骨肉,你怎么能对你的亲骨肉心存猜忌?”
  阮沅以为,自己这番话能把宗恪给打醒,让他从混乱的质疑中清醒过来。
  然而,她万没想到,宗恪接下来的一番话,却给她当头浇了一桶凉水
  “我也是我父亲的亲骨肉,阿沅,我也曾日日夜夜盼望着他快死,一想到他要死了,我就忍不住快活,就觉得自由指日可待。”宗恪说到这儿,抬起两只充满恐惧的眼睛,望着妻子,“你又焉知,阿瑶此时,不也是抱着相同的想法呢?”
  阮沅再说不出话来,她忍耐不下去了,起身离开了房间。
  那是阮沅和宗恪之间,第一次产生了深深的裂痕。
  因为和皇帝闹了别扭,阮沅不肯再去见他,只日日呆在昭阳宫里,和身边的宫人闲聊、看她们做些针线打发时间。
  那一日,却有消息通报皇后:红离疯了。
  刚听见这名字,阮沅怔了怔,她一时想不起这是谁,后来经过宫人提醒,阮沅才记起,这是孙女昭谊郡主的生母。
  红离和宗瑶这两年,闹得挺不愉快,宗瑶这孩子心很花,全不像他父亲,宗恪给他娶了井遥家美丽的女儿做太子妃,后来井遥跟着赵王起事,刚刚过门一年的太子妃听闻此事,悄悄自缢。宗瑶也没急着再娶,他早嫌弃正妻碍事,他自己太子府里一堆侍妾不说,还经常打阮沅身边漂亮宫女的主意,阮沅也曾数落过他,但是宗瑶却笑嘻嘻不当回事,他总说男人嘛就是这德性,像父皇对母后那样坚贞一生的天下罕见,他做不到,也请父母不要再管着他这方面的闲事。
  孩子都十八岁了,又是一国储君,而且最近已经在掌管政务,这两年,宗恪心情太坏,都不大沾国事了,所以太子在实质上,已经渐渐掌控了国家大权。
  太子掌权,下面群臣也有些议论,他们都说太子性情苛刻,虽然能力很强,但对臣子非常刻薄,完全不像小时候那么温和可爱了,如今的太子大权在握,迅速剥下了从前的恭谦伪装,他戾气十足,纯粹用铁腕手段,而且刚愎自用,对反对他的人总是全力打压、至死方休,根本不在乎外界眼光。
  太子监国,短短一年时间,朝中坚壁清野,所有反对太子的人,全都不见了踪迹,剩下的人,对太子惟命是从,甚至超过了对皇帝的效忠。在老臣们看来,太子这样子,不像当今皇帝,倒像是当年那个暴虐的延太祖了。
  事情到了这个份上,阮沅也不好说太多,只是平日里,她从别人嘴里听到一些太子府里的八卦:红离因为生了个女儿,心怀怨恨,嫉恨后来生下儿子的其余侍妾,又怪太子对她始乱终弃,就因为她没有生下皇太孙,从此对她不闻不问,太子忘恩负义,也不想想当年,她在先太子身边时,他又是如何勾引她的……
  这话说得就有些不堪了,宫人们传话,也传得支支吾吾,阮沅听了大怒,叫来儿子问他,难道太子府里,还要容忍这等没有口德的疯妇?宗瑶却是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他说好吧,既然母后厌弃红离,那他自然会教她规矩。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