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一天面圣,谢麟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工作,先听。
先帝的丧事告一段落了,宫中名份虽定,各人仍在适应之中,国事却是不等人的。李丞相先遭父丧,再遇弹劾,挺到了现在也是不容易:“近来水旱频仍,春耕愈发要紧,头要开好。国家丰足了,才能抗御外侮。”
新君问道:“然而边事仍是胶着,如何是好?”
王丞相道:“胶着便是好事了。天朝地大物博,人多兵多,胡虏苦寒之地,人少粮少,打死他们是胜,能拖死他们也是胜。”
“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可不是什么好事儿。”新君嘀咕一声。
“比起先前惨败,兵将算是开始练出来啦。”
谢麟看他舅舅叶宁在这方面不大插得上口,暗道,与李相比起来,舅舅还是略差一点,王相是赶上“好时候”了,若舅舅不能尽快在军政事务上与二人比肩,还是要另辟蹊径为好了。
叶宁也不傻,提出了留京藩王的问题:“是命他们就藩,还是长留京城,还需有个定论。若就藩要防着生变,若留京城,则藩王府所属也要有所安排。”
也引起了新君的注意。
谢麟听了半晌,政事堂的意思,是将藩王留京,让齐王给盯着。不得不说,李丞相选的这个牢头是非常合适的,齐王“不讲理”、“拳头大”、“跟侄子更亲”、“功劳实权都有”,一准儿能压得兄弟们抬不起头来。
又听往北方调集人马粮饷等事,此事有史垣在,目前还不算吃紧。
时间过得飞快,谢麟在宫里与程犀等一起吃了工作餐,才有功夫与程犀闲话两句。程犀深藏功与名,也不提自己的人情,只讲:“你那书院可不能人走茶凉,荒了可惜。”
程犀低声道:“我让石先生跑一趟,去请了我的老师郑师来主持。”
程犀笑出声来:“真有你的。你先安顿家里,安顿好了咱们再仔细说话。”
“好。”
谢麟回到家中,江先生与赵骞二人便迎了上来,一个叫“东翁”,一个叫“芳臣”。江先生说的是已通知了书院里谢麟看好的学生,谢麟之挑剔,放宽了标准还是只挑了三个人带到府里来,一个是谢氏子弟叫做谢守清的,一个是慕名而来的学子叫做马度,另一个则是四婶米氏的侄子叫做米铮。
赵骞则是问谢麟:“今上如何?政事堂如何?”
谢麟将今日见闻择要说了,赵骞便道:“学士要如何帮叶相公一把呢?”
谢麟笑问:“开个恩科,如何?”
三年一科是定制,就以为除了三年一科便不会有别的了?
此时正是缺人才的时候,打仗需要将才是真,随之而来的却也是治理人才的缺乏。城被敌人占了,一通杀,死了的缺要补,失职被撤的缺也要补,因为行军而增设的后勤等等职缺也需要人。
比起太平年月新君登基开的恩科,眼前这一恩科取中的人,无疑会有更多的机会。
李丞相要总揽政务,随他去;王丞相想在疆土上显能耐,随他去;燕丞相忙着在自己退下去之前扶植子侄,随他去。叶宁捏着人才慢慢熬,怎么也能熬出威望来了!叶宁做过礼部尚书,科考正是礼部管的事儿呢。
赵骞听完,问道:“芳臣自己的打算呢?”
谢麟颇踌躇:“我意外放,却不知何时何地更合适。”
赵骞道:“那便不妨等到这一科取完,芳臣的几个学生……”
“他们的文章还差些火候,要是名次极差,羞也羞死我了!”
MD!这会儿还挑这个!赵骞暗骂一句,只好说:“左右也等不也太久。”
谢麟当晚即往叶府,甥舅俩密谈一番。次日,叶宁即上本,请开恩科,广选贤才以解困局。
诚如谢麟所料,本次开科的美差就落到了叶宁的头上。
投桃报李,叶宁满心的舍不得,也向新君建议,北方当常设安抚使,以总调度,并将谢麟的名字夹在许多人中间一起报了上去。
此时,金秋将至。
第201章 变故再起
最初, 谢麟没能成行。
新君比先帝更适合做皇帝,但他毕竟是一个初登大宝的年轻人,至少在最初的日子里,希望身边有一些自己熟悉的人、与自己年纪相仿的人陪伴, 以渡过这最艰难的新手时光。这种陪伴甚至是李丞相这样的老师也不能取代的。
新君自一长串的名单里选了叶宁的门生汲扬, 汲扬论年纪比谢麟长上近十岁,论资历没有谢麟光鲜,但却是一步一步地升上来的,基础很扎实。新君既选了这个人, 无论叶宁还是谢麟都没有反对的理由。
名单是政事堂递上来的,皇帝从中圈定了一人,政事堂自也无话可讲,飞快地将相关的文书批完,汲扬就这么赴任去了!
走得风萧萧兮易水寒,汲扬本人的自我感觉还算良好,身为一个读书人,拜入叶宁门下,本身就已经处在一个相当不错的环境之下了。叶宁固有狡猾的一面, 也有城府, 比起故去的谢丞相又书生气得多, 汲扬沾了点老师的脾气,自以国家有难, 我等如何可以不以身相许?
也不讲排场, 老婆孩子都没有带, 卷着铺盖卷儿往车里一扔,只带了简单的仪仗,扬长而去。京中仕子无不感慨:“真国士也。”
谢麟一口老血,这本是谢麟给自己选的路啊!无论赵骞还是江先生,在这个当口都闭上了嘴巴。更令人扼腕的是,叶宁做了主考,为避嫌疑,谢麟就不好再参与到科考阅卷里面来了,又失了一次借科考选几个储备人才的机会。
恰如安抚使点了汲扬一样,程犀又被暂时塞到了叶宁的手下。新君也认可程犀说的“论文章还是芳臣”,但将谢麟又给调过来顶了程犀的缺,心内想的是等科考结束了,再给程犀另安排一个职务。
谢麟兜了一圈,又回到了熟悉的工作岗位上,整个人都十分不好。
赵骞分寸拿捏得比江先生更好,他不与谢麟讲,却借着给谢绍开蒙的机会与程素素搭上了话。赵骞向府里毛遂自荐,要给谢绍开蒙,林老夫人很支持他,谢涛谢涟对谢丞相有意见,对赵骞倒不反感,又知他确有本事,也不反对。谢麟以为儿女尚小,去家学是不相宜的,还是在家里教的好,便也同意了。
程素素则认为,有赵骞作为儿女的起点,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赵骞就正式成了小兄妹的“先生”,每日勤勤恳恳给他们讲一个时辰的课,剩余的事情都在琢磨着事儿。这一回琢磨到了程素素的头上,在向学生家长通报小朋友的学习情况时,顺口便提了谢麟的处境:“芳臣小有郁闷。”
程素素道:“道理他都懂的,不会失去理智的。谁又能真的算无遗策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而已。我们有今天,运气已经不算坏了。”
赵骞道:“芳臣能敞开来说心事的人很少,娘子便是其中之一,开解开解他吧。”
程素素应承了下来。
虽答应了赵骞,程素素并没有马上去找谢麟摆出“开导”的意思。她先命人准备了食盒礼物,再派卢氏回娘家去,与程犀约个时间好见面。自程犀回京,谢麟出孝,大家还没有好好坐在一起说说话呢。
拿着这个引子,程素素对谢麟说:“以往总是急急切切的,不是咱们外放,就是哥哥外放,要不就是一起离京天各一方。如今终于都在京里了,可得好好聚一聚。”
谢麟倒不将外面的情绪拿回来出到家里人身上,只是略有倦意地应一声:“是啊。唉,外放……”
程素素道:“怎么?想走没走成,谢先生不开心了?”
谢麟失笑:“哪能天天开心呢?”
程素素道:“略晚几年也不错,至少让孩子们略长大一些,能跟着咱们奔波了。”
谢麟失望之意稍减:“不错。”说到孩子,他的脑筋转得不比程素素慢。以现在的情况,魏国看来要存在很长时间了,往少里说,也得再有个三、四十年吧?总不会比五胡那些王朝更短命吧?再短命也得传个两代呢。不止谢麟,谢绍以后也可以拿这个来刷资历、刷声望!
让谢绍在京城把底子打一打,再“自幼随父母远经略北方”,日后出仕是一项很拿得出手升迁加分项,日后伪魏的事情在他手里解决也未可知。若是谢绍天份有限,有这样的经历压阵,也不至会被甩开。
有一双有背景、看得远、肯为子女谋划的父母,实是为了子女之福。谢绍字还没认全的时候,他爹已经开始计划他的仕途了。这样的起点是绝大多数寒门子弟所没有的。
自打做了掌门人,谢麟想事情就不由自主地有点像他讨厌的祖父了。想到或许对儿子有益,谢麟那份失意之情便减,精神果然好了许多。
待到与程犀见面时,又能够谈笑风生了。
————————————————————————————————
再见程犀是在放榜之后,程犀得了几天假,谢麟拣了个不当值的时候携妻带子与程犀约了到玄都观里游玩。
玄都观最好的景色是在春天,今春事多,谁也没那个心情,直到此时才有心情在铺满金黄落叶的石阶上散步。程素素与李绾只管看着孩子,说些家长里短,程犀与谢麟则交换着意见。
程犀对谢麟的学生今科没有参加科考稍有惋惜:“你那里有三两个还是能看的。”
“谢守清、米铮、马度,也就这三个了,还不够稳,再看看吧。”
程犀道:“你要当值,又将他们带到身边,哪有功夫再教导他们文章?要抬举他们,也要等他们出仕才行。这一环扣一环的。”
“世事难料,”谢麟坚持自己的意见,“且也不是非要科考出仕不可的。”
“难道,你又要再提当年的办法?”这说的是教匪为乱的时候,谢麟奏请朝廷从权,从监生、荫官闲人里选有能力的去补缺。
谢麟道:“他们还年轻,哪怕现在出仕了,我的手伸不了那么长去护着他们,还不如先拢着呢。”
见他有主意,程犀便不再多说这些,转说起家常来。叶宁最近表现颇为抢眼,很有些后浪推前浪的意思,李丞相作为前浪,与新君有着旧日师生情谊,地位还算稳固,不过被参了个“误国”,气势比昔日稍减,又有王丞相熟谙兵事,李丞相的地位反比先帝之时略有不如。
这是一笔糊涂账,谢麟与程犀都不愿意提及,只说些别人的事情。譬如新君眼下无嗣,大约是要采择淑女充实后宫了,谢麟便说:“府上还有一位没有定亲的,要定趁早定了。”
程珪的亲事到底是在程犀回来之后,由程犀主持给定了夏家的姑娘。对程珪这个选择,程犀也有些诧异:“你不是……喜欢书香人家的姑娘的吗?幺妹不过是一提,你一辈子的事情,不要因为人情而草率了。先前我不说话,是因这是你的终身大事,须得你自己有个喜好才行。”
程珪慢慢地说:“想过了。人好不好,与什么人家关系也不大的,与咱们家合不合适才是最要紧的。”他拿定了主意,对自己妻子的定位很明确——能操持小家就可以了,不好眼高手低又或者掐尖好强,婚姻是两姓之好,更是整个大家庭的事情,夏家姑娘正正好。
程犀才为他主持放了定,只是不巧未能完婚先帝就崩了,婚期只能推迟。
程家剩下一个光棍儿就是程羽了,这厮如今正一蹦三尺高,叫嚷着要北上报国,婚事什么的,他自己是没有考虑过的。
“总不能天下好女子都入后宫了。只要坏的不入后宫,就好。”程犀意有所指。
谢麟心头一动,不免想到了几位堂妹,轻声道:“是啊。”至少得把二房的给定下来……还是交给阿婆吧,又或者……谢麟阴险地笑了。程犀则在心里嘀咕,听他话里的意思,是想要再外放了?联系到提议的叶宁,程犀顿时明白了,谢麟是很想做这个安抚使的。
程犀不免又关切一句:“你们才回到府里,齐家治国平天下,先齐家,再想外放比较好。你与府上族中相处得可不多,名气虽大,响在外面,自个家里还是要扎实些的好。”
谢麟道:“敦厚人也有颗七窍玲珑心呐!”想外放的事情程素素是知道的,但是事情不成,程素素必然不会拿来与程犀讲,这是程犀通过刚才的对话猜到了,谢麟也是服气的。
程犀道:“这又不矛盾。”
“我心里有数,孩子还小,总要大一些我才能放心。”
二人说了一阵,都觉得秋风微凉,抱着胳膊找老婆孩子回屋里的时候,才发现程素素与李绾早带着孩子围着炉子烤栗子吃了。
程犀&谢麟:……
总觉得有了孩子之后,自己的地位直线下降了呢。
————————————————————————————————
谢麟心结既解,回到家中便见林老夫人,提的正是二房堂妹的婚事。因生母郦氏的关系,她的婚事成了个老大难。家世相等的人家看不上她,家境不好的人家,谢家也不能点头就让她嫁了。林老夫人正为此发愁。
谢麟给林老夫人出了个主意:“先前嫁得,如今就也嫁得。姐妹同嫁一家,也是个佳话。她们外祖家的事情一出来,总有些轻浮的人会怠慢她们,不若叫她们姐妹做妯娌,互相有个帮扶的人。”
二房长女的婚事是亲生父母点头的,夫家与二房的关系当然是不错的了,当年能趁热灶,现在就能收遗孤。不收都不行!
林老夫人一合掌:“阿弥陀佛,我怎么就没有想到呢?”
“咱们家也不缺她一份儿嫁妆,还如她姐姐出嫁的例来,哪怕没有父母,她们还是谢家人,家里就不能不管。”
林老夫人坚定地说:“就这样!”她差点都想给孙女儿找个“忠厚老实、无人做官没有势力的人家”了,现在想想,还真不如谢麟选的这样。大小是个官宦人家,家业也不小。
201/257 首页 上一页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下一页 尾页 |